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下半年发烧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0-17 22: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
本帖最后由 深夏映冬 于 2021-10-18 09:30 编辑


一、审美疲劳

我将近三个月,很少听耳机,只听几支爱丽丝,一支天龙。第一是身心疲惫——虽然写德奥系总结的开头说到,历时一年,但30多支(含没写入正文)是花了4个多月听的。当时采用的曲库1300首,涉及流行*、民谣、嘻哈、摇滚、爵士、西方古典乐、金属、演歌等类别,从中选择(平均)200-300首聆听,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我要花2-3个小时听。写完开始出现审美疲劳。而后联系一些发烧友传阅,过了一个多月公开。公开之后我很陷入更长时间的倦怠期。

*流行取狭义的,歌手只负责演出,词曲由专人负责。

第二是听不懂我为什么喜欢爱丽丝M1胜过M2i和M Pro i。这个问题我想了两个月没想明白。
我现在能给出答案是压耳式设计的直接+有意为之的热情+没高没低的的“遗憾美”,似乎构成爱丽丝M1的三大优点。但还远远不够。

二、写作风格


有人说我的文风“克制”的、“压抑”的,我不可置否。这个和我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我个人经历实际潜意识迎合了新森海“家长式的控制”,所以对HD600/650/800不感冒(听起来很反直觉是吧)。

同样的,我一直认为mvw是森海听太多了,说话带有“意犹未尽”的成分,我对评价耳机的一部分观点来源于解读他的“加密通话”

或许是儿时浸淫杂文的关系,我过早读了鲁迅、契诃夫,欧亨利等人作品,码字不知不觉带点他们的风格;我对沈从文、林语堂,汪曾祺等人文风不感冒。
我读过的书,单从数量上很多,但犯了“思而不学则殆”的错误。反倒是这几年研究耳机思考并加学习。以及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那么暗合斯拉夫人那种忧郁的调调。既然自己的性格给自己添堵,那么听点AKG、老森海轻松反倒是当调剂咯。




三、触类旁通

你想和自己过不去,非要研究耳机背后的弯弯绕绕,扯点哲学,美学,或者其他领域的概念,比发烧友自己的生造词好用多了——很多形而上学的问题,历史上无数人研究探讨过,有着成体系的阐述。

我两大爱好:烧耳机和葡萄酒。当我开始大量接触不同品种的葡萄酒后,我发觉铜环HD600像赤霞珠等传统品种酿造出 传统的厚重风格,“天鹅绒的顺滑”
铝环HD600染色变灰,过了适饮期,“状态”更差,更老头声;
棉被声厚度减半的罗产HD600就当是 更加紧凑的新传统风格(如果你觉得新传统别扭,换个类似的词,叫新中式)
(某种意义上,HD630VB也是HD430用新传统的手法,不是年份酒,是NV)

这里随便扯一句索尼,MDR-Z7M2和MDR-Z1R,不符合发烧友对传统HiFi耳机的认知,我更愿意称之为叫黑色家电。


四、反标签化

最后说一个你们可能没注意到的:部分加过我的私人社交账号的发烧友。你们可以留意下,我公开社交网站账号都是没有头像的,我的私人社交账号是有头像的。
公开网站中,我是希望输出多样化观点的,为此每一款型号尽量把民谣、嘻哈、摇滚,爵士等等都涉猎一些,不希望被别人标签化的定义,在别人看来缺乏烟火气;私下里更像一个正常人。


五、解码和耳放

我至今我没对2021年听过解码和耳放做一个总结,一是独立解码就一个歌诗德A18,没有可对比的解码;独立耳放要么太贵(上万)要么太便宜(几百),没有中间价位的(几千);二是不好评价,耳机可以脱离系统谈,但是解码耳放不好脱离系统谈。有机会以后谈。

六、未来

折腾还是折腾的,取决于能听到什么。前一段时间基于好奇心和带新人的想法写,我现在基于互联网分享精神写,早些年看了不少老烧对耳机的精彩测评,总得写点东西回馈下。

大环境就是这样子了,批评具体的个人没多大意义。听天命,尽人事。我一个半吊子发烧友都开始不自量力地带新人玩了,还能怎么办?

心里也是门清,圈子大概是还有10年活路,奔着这个目标去听耳机,写一点微末见解。
2
发表于 2021-10-17 22: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
大佬,推荐个推hd650的放吧,现在是天鹰座一代,总感觉差了一口气,预算二手2—3k吧,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9 07: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