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辩证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29 1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coolbaobao 于 2021-4-29 10:21 编辑

局部和整体
A君家里有一口小铜钟,一到半夜自己会响,A君以为闹鬼吓得不行,B君来了,拿把锉刀锉了一下,小钟再也不响了。原来这小钟是和远处寺院的大钟产生了共振。
在这个故事里,是什么使小钟产生了共振?是B君锉掉的那一小片铜吗?
不,整个小钟是一个系统,每一部分都参与了共振,如果B君锉的是别的地方,同样也可以消除共振。

声音也是一个系统。当你调整设备时,你以为调整的是一条线、一个脚钉……其实调整的是整个系统。

A君把音乐文件拷贝了一个副本,正本和副本反复播放比较,发现两者声音不一样,于是结论:拷贝文件会改变音质。  
然而真相是:源文件播放时已经读入缓存,副本播放时缓存满了,系统读的是硬盘。(我瞎编的,别当真)

人习惯于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部分,看不到整体。我们往往观察到了现象,却找错了原因。




必然和偶然
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会发生的事件,有的只是不同的概率。

论坛常看到这样的事:某个耳机有破音,某台设备有爆音,送厂返修却查不出问题,发回来问题又出现。因为在这里故障不是必然事件,是一定条件下才可能发生的概率事件。

整个系统的声音也不是必然事件。不同的外部条件会让同一套系统发出不同的声音,甚至同一首曲子每次播放都不一样;人的听感也不稳定,即使排除脑放,每一次听感也不一样;就算专业仪器测试,每一次的读数也会有偏差。  

所以当我们描述某台设备的声音时,我们其实是在描述一种概率。

举个栗子:假设有两台完全一样的设备,出好声的概率都是50%(只是假设,实际当然不可能这样量化)。
A设备听了三次,两次觉得好听,一次觉得不好听;B设备也听了三次,一次觉得好听,两次觉得不好听。于是结论:AB好听。这个结论对吗?




量变和质变
盲听至上论者的理论依据是:耳朵听不出来的东西没有意义。

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但逻辑真的对吗?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假设音质提升超过5%人耳可以分辨,低于5%无法分辨(只是假设,别当真)。
再假设换线可以提升音质2%,电处可以提升音质2%,避震可以提升音质2%
那么当单独盲听时,听不出换线、电处、避震的影响。
是不是这三件事就没意义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9 2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