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5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单谈谈L5000和L3000的ACG人声对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19 12: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香港
本帖最后由 hyx781 于 2021-3-19 12:46 编辑

自从上一次开贴聊耳机和系统应该也有3年多了,最近重回绿檀,无意中点开的第一个主题就发现了有烧友贴出了咱曾经的帖子。有点小惭愧,虽然一直以来都还有人在回复,但是耳机吧那个讨论木碗的帖子我已经有快4年没有搭理过了。翻了翻绿檀,好像讨论L3000和L5000对比的帖子比较少,借此机会,开贴聊聊这两个耳机的对比,也是给曾经的帖子多多少少补全一下吧。



先说说L5000吧,L5k确实是给咱带来十足惊喜的。如果说ADX5000让我惊讶的,是铁三角在新铁风格上不断探索并推出新风格旗舰量产机的决心,那L5000就是让我发自内心感叹:“原来你也是能做出个好耳机的嘛”。是的,虽然我不认为自己是个铁粉,但是这些年各种因缘下碰过的铁家玩具倒也确实不少,诚然我对于老铁“独到的调音美学”是颇有赞赏的,但我也从来不认为,过去任何一款老耳机的人声韵味,是在“声音健康和素质一流”的基础上带来的。熟悉我的朋友大概记得,当年为了写木碗的测评,我邀请了60多位烧友在酒店租的一间会议室一起横向对比了一下这些老耳机,虽然大家一致认为,“每一款木碗的人声调音风格都有其特色”,但是没有一个人是觉得“这些耳机在同价位下素质属于一流”。至今我也觉得,无论是老一点的W2002,W5000,还是W3000ANV,截然不同的人声美学调音设计,在合理的驱动下,确实可能做到了各自在人声表现上的极高完成度,甚至创造了难以复制的韵味、可以自圆其说的艺术,但在一些硬听感面板上还是谈不上一流的。有的暖糊、有的冷薄、有的高音亮丽、有的中频厚密、有的贵气十足、有的妖艳骚气,但没有一款我觉得算得上“声音健康”,一方面是“韵味独特”,另一方面则是“偏科严重”,你可以说“调音艺术”,但本质还是“染色过头”。后期的新铁开始重平衡了、味道淡了,但一方面硬素质也称不上多强,而在人声的表达上又没有以前那么吸耳了。我相信这些毛病在部分ACG党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我也赞同“系统还是以符合自己听感美学的满意度为优”,但这也造成了当我们在谈论素质一流、综合性强的一线系统的时候,铁家的产品,没办法进入烧友的视野。ADX5000、AP2000ti都是很好的尝试,但我不会拿他们去再往上的耳机去对比,因为在硬素质上还是有档次的差距。但L5000确实做到了,这是第一款我敢说,拿出去和动圈同行比素质和硬听感,不会让老铁蒙羞的一款作品,而在人声的表达上,它代表的是铁三角新的高度-----在素质和韵味间找到了一个相当高明的平衡。




接下来就拿L3000和L5000对比下ACG人声的表现风格,其实不限于ACG人声,但我手头非ACG的人声CD不多,所以还是姑且称之为ACG人声对比吧。

众所周知,日系ACG人声录音从总量上看,想当多数量都有录音电平较高、背景音乐电子合成为主(音乐信息量不足、层次感差等),以及对人声的录制较为重视甚至修饰较多的问题(重视后期调音),这也就造成了当用较好的回放设备播放ACG人声录音时,经常会出现背景音乐过于嘈杂、遮盖人声、声音平面,而人声本身的录制实际上非常细致却听得不突出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过往的铁三角一度采用的手段包括加强中高频色彩,突出中频厚度,把人声拉前,提高人声的音量分配,或者干脆重染色等等手段,而L5000也采用了部分这样的思路,但是展现方式却非常高明。L5000的素质极佳,总体上超过L3000至少两三个档次,稳稳属于动圈第一梯队。在这种高素质加持下,L5000选择了淡化染色的甜腻程度,极大地加强了中频的密度,在高密度、细腻的声音中,添加了一抹黄金般的色彩,染色不重但是精致带有光泽。如果单纯听人声其实很难听出来,但是如果你拿susvara或者1266去对比下纯乐器的声音,比如说小提琴和钢琴(长笛和双簧管效果更好,如果你熟悉他们原来的声音的话),就会发现L5000在中高频还是“甜了那么一点,柔了那么一点”,确实离“正”还有点距离,但是这种声音细腻度很高,如果论染色的程度来说的话,大概相当于如果你把DCS当成无味,而Weiss能做出的染色相对于DCS的改变类似,总体而言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淡染风格。L3000相对而言,在味道上还是较为突出的,如果对比W3000和L3000在染色的程度差异,那么L3000在纯粹的染色上还是要重于W3000的。

刚才说了,L5000在人声表达的第一个利器是高密度+黄金般的淡淡色泽从而带来的人声细腻度和精致,那么声场构建带来的人声与乐器的层次感则是L5000人声表达的第二个利器。听过W2002或者L3000的朋友一定会对它们人声的“倾诉感”印象很深,有很多人会觉得W2002下面的人声“放佛贴着耳朵说话”,而L3000则口型感非常强,这是由于不同程度的拉近了人声的同时(比如W2002的单元离耳朵极近)配合腔体的反射显得分配的音量不同造成的,而L5000也采用了相似的策略,但是它是在更高明的声场构建下完成的。L5000的声场剧场感非常强,形体非常完整,如果说的直白一点的话,那就是L5000的声场不能称之为大,而应当称之为圆,是一种椭圆,如果拿出Susvara对比个大编制的话那就很明显能感觉到声音在横向上是没有充分散开的,但是上下延展性很好(主要指高频),所以纵向声音开阔,而横向略微拥挤。当然,这不是说L5000的声场不大气,相反,L5000的声音是很大气的,但不是散开的大气,而是像一个小剧场,在这个剧场内声音显得很精致透明,信息量很足,定位很清晰,但是中频还是明显更拥挤一些,对于大编制喜欢横向放开的朋友可能就会觉得有些别扭(听惯了Susvara和1266的我也是有点别扭)。但是这种策略在人声表达上是非常精妙的,日式ACG的很多录音,背景音乐和人声本身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横向,相当数量的背景音乐很平面化。而难得音乐信息量较多的录音又不应该过于遮盖人声的发挥,那么小剧场椭球形声场就非常合适了,这里我建议可以拿《少女终末旅行》第5集ED《雨だれの歌》试试便可以感受到,在最开始雨点打在物品上做出的精致声效是如何定位和当人声出来的时候,L5000是如何通过精确的声场定位和把背景音乐投放在剧场后方营造出人声突出的层次感的。正是出色的层次感,让L5000听录音质量略微有些遗憾的ACG曲目时,能够高明的展现人声的信息凝聚,不是靠以前的拉近单元或者是削弱低频,而是靠出色的声场构建。而相对而言,L3000的声场整体比L5000小了一圈,在声场的纵深上只能说有L5000一半不到的水平,L3000的人声更近、人声突出程度更明显,而背景音乐更像是投影一样投到人声后面的幕布上,比较平面。如果拿W3000对比,那么横向上L3000比W3000还要更窄,所以如果W2002是对着你耳朵唱,那L3000就像站在你面前唱的感觉。实际上这也是很精致的一种人声表达,加上L3000众所周知的中频厚度和低频重质感,这就让L3000的人声本身非常温暖(虽然也相当的闷),在某种程度上说稍微有点“大姐姐”味,如果想要追求声音的年轻化还请换个耳机了。

刚才谈到,L5000虽然在横向上略有些紧,但是在纵向上延展性非常好,这也是我认为人声表达上的第三个利器,也是老铁这几十年最擅修饰的,就是高低频层次的分配。铁三角近些年的新铁风格一向强调三频均衡,这也是与过去过于强调中高或者中或者中低的风格诀别,但是L5000我认为还是汲取了相当过去的经验的,具体来说,如果说L3000是重低频的质感和量感,而高频延展性缺乏,而W2002则是彻底忽视低频量感全力突出中高频,那么L5000就是在三频均衡的基础上尽量的强化了中高频的同时,加强了低频的质感、控制了低频的量感。从我个人来说,我其实发自内心也不是非常喜欢在ACG音乐里有过分量度的低频存在,但是健康的声音,低频可以不重量,不能不重质感,在这方面,L5000和L3000在低频上的质感有异曲同工之妙。L5000我还是认为,它虽然是一只低频优秀的耳机,但是它低频的下潜并不深,相反是在一定范围内,强化了低频的震荡感,低频振荡中逐渐衰减的效果控制的刚刚好,不多不少,比L3000可能量是要少一点,但是在质感上强化许多,这种量质的平衡对于人声表达非常舒服,尤其是听一些男声表达。,过去的铁三角无论是老铁还是新铁,在男声表达上都有种让我说不出的别扭感,而这个问题在L5000和L3000就不是问题。L5000中高频的延展性和线条感是非常精妙的,这让L5000的人声线条感非常突出,这在剧场舞台般的声场中能显示出非常立体的人声形体,或者说是充实的人声形体。新铁耳机很多都拉远了人声的距离,但是人声的表达上总是欠缺些灵魂,我以为这不是仅仅因为丧失了味道,主要还是在人声的形体上欠缺立体感(像W1000Z这种)。在形体感方面,部分老铁三角可以说是非常独特,这不是说它们的形体“优秀”,但是在形体的构造上各有独到的设计,也是我很欣赏老铁的地方,比如W2002,W11r,W10ltd、L3000等(就不展开了)。


最后,简单说说L5000的驱动。必须承认的是,L5000是很难推好的,如果用一般的耳放很容易过推,过推的声音且不提好不好听,你会听到完全错误的声音,所以我建议买个转换插头连PC对比下,如果你听到比PC直推还别扭的声音,那就是没有正确驱动了。另外,胆放很好,我手里的HA5000ANV也还行,就是味道更甜但素质不过关。最后,Pinncale推L5000和L3000以及一众木碗都是非常出色的,如果想要些染色可以在线材上调整(比如我听ACG的时候就会把信号线换成卡达斯,减一点素质,加一点甜味)


目前定形的系统,也是对比的参考系统,ACG平时听的时候我会辅佐调味稍重的线材,但是在评测上我还是以染色淡的线材为主



CD转盘:MBL 1621,电源线Stealth Dream V16 Uni
解码:MBL 1611F(古典用) /  Weiss Medus(ACG用),电源线线圣 NRG Wel Signature
耳放:APEX TTVJ Pinnacle  + HA5000ANV,电源线古典:音乐丝带瓦哈拉2,ACG:古河Nanoflux-18
电处:PS Audio P5
信号线:古典:线圣Wel Signature,ACG:卡达斯金参考2
数字AES线:线圣Wel Signature
电子管:古典KR PX4,ACG Sophia
架子:Foundation
耳机:Susvara,L5000,L3000




附:老木碗的旧评测https://tieba.baidu.com/p/5097826922
2
发表于 2021-3-19 13: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
前排帮顶。
虽然看起来“无意义”,楼主能否列出老铁各型号分别处在老旗舰、次旗舰、新旗舰、超旗舰 四个等级信息量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9 19: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