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一直用新派DAC9H的,主要是用来连接电视,PS4,电脑,手机之类的,声音效果很好,不过最近又新买了一台65寸的小米,解码器不够用了,本来想再买一台DAC9H的,结果停产了,新款新派Alita正好上市,就撸了一台,价格比之前略贵一点点。
这段时间又进了新设备。。。Switch,小米电视什么的,毕竟天天捡树枝,我个人对音响的要求比较高,PS:动森这个游戏其实对喇叭和耳机很敏感,游戏里面的十几种音响的声音是有明显区别的。。放KK的歌。。
游戏的画面和声音我认为都很重要,所以电视机尺寸变大了,音质我也需要跟着好一些~
不过由于Switch本身无法USB输出音频,所以我迂回了一下,HDMI先连接到电视,然后电视再同轴给解码器,这样效果就非常棒了,并且Alita本身也带耳放,可以连接耳机,所以晚上玩的时候接个耳机也不怕打扰到家里人。
搭配耳机主要就是AKT1P,HD800S和Elegia,桌子实在是没地儿搁一台耳放了,只能玩一体机,而且5K左右的纯耳放也不见得比我这台一体机的耳机口要好。。所以能简单就尽可能简单点吧。
Alita这几天听下来的一个感受是,控制力出色,声音不毛不躁,比较细腻大气,能够将耳机的声场发挥出来,不够低频感觉不太出彩,低音偏少一些,后期准备换个电源线来调整一下试试看
驱动Elegia,这个组合属于没有任何问题的搭配,无论是驱动力还是还原性都让Elegia发挥到了很高的一个水准,期待4.4平衡驱动下面的Elegia,特地定做了一条4.4线用来补一下Elegia的低音。
Elegia对高频是比较敏感的,以至于我一直感觉Elegia的高频很漂亮,我要求其实比较简单的,就是在保证Elegia高频延展性的基础上,提升一下整体的密度,这一部分等4.4平衡线材到了再分享,目前听下来感觉是比较满意的。
驱动T1,我的是AKT1P,这个本身就是低阻耳机,所以也不存在任何压力,这里也有一点,其实这些号称低阻直推耳机只是直推不难听而已,上个耳放还是有一定的提升的,最直观的感受是AKT1P在这个机器下面,高频没有直推的那般刺激,耳塞柔顺了一些,并且整体凝聚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不至于原来播放器直推的那般散了。
驱动HD800S,HD800S也是一款标杆级耳机了,驱动HD800S蛮有意思的,虽然整体密度依旧不太饱满,不能彻底解决HD800S人声偏远偏干的问题,但是结像提升很明显,口型清晰了许多,人声也不至于那么干巴巴的,而是带了一点润泽度,整体还是比较安定从容的。
这里有个小技巧,机器别关机,待机也行,只要别关闭电源,这样效果会更好,不光是Alita,解码,耳放我都建议别关机,我的解码器基本上一年到头都关不了一次。
Alita和DAC9H的区别,芯片升级到AKM4493,欧美厂家都这样,不追求用最新的芯片,比如Mytek等等,他们似乎更擅长将一块芯片的性能发挥到极致,更好的去利用这块芯片。
接口区别,数字输入少了一个AES,多了一个HDMI音频专用接口,AES是专业器材用的多,我们日常是比较少见的,而HDMI在目前来看有机会成为未来的高清音频主流接口。此外原本3.5+4.4的耳机输出更新为6.35+4.4,搭配大耳机更加方便一点,至于4.4相信不用我多说,这个已经是目前的主流平衡耳机口了。
声音上,Alita对比DAC9H最大的提升是空间感和细腻度,对比之前声音明显更广阔一些,同时毛刺感也几乎没有了,是一次比较正面的提升,机器刚收到,感觉可能是推力大的原因,密度稍微低了一点点,人声不算特别靠前,这个也不排除是新机的原因,这段时间多煲一下看看,因为DAC9H刚开始有偏紧的问题,煲了一段时间改善了很多。另外Alita有个亮点,那就是配备了遥控器,并且Alita本身的遥控IR是可以编程的,这意味着我终于不用走到机器那边去调整输入了,直接遥控器就完事了,这个实在是太方便了,接功放的时候遥控器这个功能实在是太重要了。
之前的DAC9H已经放客厅专门用来连接电视和PS4(我的小米电视带同轴输出,PS4连光纤,电脑走USB,还有个蓝牙连手机,AES连我的CD机,Tascam 01U),可算不用一台机器搬来搬去了。而Alita就主要用来听音乐了,作为解码接在功放和耳放上,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