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所有厂家都在出安卓hifi机,我还是继续留着乐彼L6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30 22: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山西运城
首先贴两张老图,证明自己用过安卓机,而且还是比较新的机型。写这篇文章并非想摆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而是想给厂家看看我们消费者的真实想法。




哪怕是小众,相信也还是有不少和我这样习惯非安卓机的。最近的德森瑞DTR1为啥火了?其中肯定有一部分非安卓的功劳——玩hifi的大多是追求单一功能的极致,也是一种极简主义的诠释。没有乱七八糟的功能、没有冗余的可能产生杂质的干扰,只要做好声音、单纯地做好这一点,就足够。DTR1对口在哪?只有一个PO,没有啥2.5、4.4平衡,它不时髦、甚至很老旧,但很对部分烧友的胃口,我们只需要一个单一功能机,做好3.5单端口,体积尽可能小、续航尽可能长、价格尽可能便宜,就非常好。

这种哲学似乎更符合hifi标准——我们做的是减法,听歌需要简单点,我们也想给生活做减法,身边的信息太过爆炸,简单点吧。hifi这种高保真,也不就是尽可能减少脏东西来污染信号源么。

不过也有不少人已经习惯、或者说麻木于这种过量信息。多了安卓,起码可以多了可能,有推送咋了?关掉就是,最重要的是符合手机的操作逻辑,哪怕设置上或者操作上麻烦了点,系统冗余了点,也完全可以接受,选择各种流媒体app也不会牵扯太多精力,在折腾手机时已经习惯了嘛!

和压力一样,习惯了一种东西,即使是负面影响,也会接纳。我们的适应力就是那么强。但可能还有像我这样落伍的怀旧党,还习惯于5.5寸以下的小屏机(尽管我认为5.5寸都已经够大了)、还习惯于单端口而不是改线上平衡、还不想给各种流媒体充vip会员(宁可多花钱买碟自己花更多时间抓轨)、还更多的喜欢机械按键而觉得全触控没有实体键有感觉。没错,就是图的一个虚无的“感觉”。

有了听歌的仪式感,我才会有听歌的感觉。比如个人的第一个发烧前端ipod classic,开机、插上耳机、cover flow选专辑、点按转盘开始播放,一套看似简单的流程,缺让我印象深刻。而到了我开始用安卓机听歌时,突然觉得一切都像快餐那样单调、同质化。即使菜单、界面更炫、可以打开浏览器上网、可以刷b站视频、甚至可以吃鸡,但我却感觉更加“乏味”,我找不到“听歌的感觉”。

玄学的说多了,补点理性的东西。发热是最先感知到的,烫着烫着就选择关机吧,而且发热似乎也对续航产生明显影响;wifi干扰、偶尔的卡顿(用惯iphone,安卓手机的过渡都不习惯,更别说播放器了),可能我还没尝试过号称最接近手机的飞傲家的安卓机,但就个人接触的几台,体验无法和手机相比,多出来的扩展性几乎完全使用不到,装了app但用不舒服还不如不用,常用的app也就只有几个自带的流媒体播放软件,结果用着用着还是用回品牌自己的播放软件——这下终于舒服了,然而这样也就原路返回了?我tm干嘛不买个普通播放器,要流媒体有何用?

前面说过,我不想再交流媒体的会员费。这绝不代表我不尊重版权,比如iphone上的apple music,我刚续费了100元/1年的会员。为它充值的理由在于我在跑步时需要用到这个流媒体配合真无线耳机听歌,但正儿八经“有仪式感”的听感,我不会选择流媒体,而是听自己的实体cd以及抓轨下来的flac。很可惜没经历过DAT和MD时代,但我知道当年那些前辈都会自己录再拿机器回放,有专门录带子/碟子的机器、有单放机、也有录放一体机。我只经历过用iTunes导入正版碟,自己制成一张张带封面的AIFF、ALAC,虽然仍然只是一堆数字文件,但给我带来的附加价值却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在我心里叫资源,而如今快餐式的流媒体包括跑步时当个背景曲的apple music里的各种欧美电音只是一堆数据、很普通的数据而已,纵使它们也是音乐人的心血,但我不会为这种快餐资源付费,如果是高质量的、想要认真听的,我还是更愿意去买原版CD,一方面获得实物满足感,另一方面满足我“对抗”数字时代的所谓情怀。可能比我年纪更轻的新烧从小就是接触安卓砖,那这样最好,毕竟我这种复古品味应该在不久的未来就难以获得满足了,非流媒体机型逐渐减少、愈发高端小众化是不争的事实。

不矫情了,最后说说不选择安卓机的last reason:声价比。同价位的安卓机音质往往不如非安卓。这看似是句废话,从道理上讲,更高端的CPU以及系统授权费用、开发/优化成本累加起来肯定比那些单片机啥的要高,从另一角度讲,同一体积下,安卓机用于音频部件的空间也应该少于非安卓机,同时内部的干扰更大,要消除这些干扰所做的加法也更多,这样进一步增加“无谓的”成本,非安卓机则可以一门心思的做好音频元器件的稳压供电、更充分的pcb空间也更有利于优质元器件的搭建布局、理论上遭遇到的信号干扰和电源浪费也更少。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国产的安卓机似乎就没有上万的,到了最近的dx220、m15、海贝r8才开始破万。而艾利和的性价比就不提了,试听过后表示做工确实好、细节也很精致,但溢价还是太严重——中低端机型尤甚,声音软、低频硬。国产安卓砖普遍的问题不在素质,还是在调音,应该说数码味比较重,声音太素、质感普遍是偏干的。乐彼L6不算大力气的机型,和差不多价格的艾利和kann cube比推力并不如,当然体积也小巧很多,但厉害的地方在于调音相对温润、细腻,不会显得素和干涩。干涩的声音听久了,就会明白啥叫数码味,推力很大程度上决定耳机推出的动态和信息量,但一旦音色处理得不够润泽,就很影响耐听度,这时还不如hufi一点。所谓模拟味难做也正是在这里了。模拟味绝不是糊,关键在于润、毛刺少,互调失真之类的失真指标做的好。但是安卓机听了一圈下来,没有一台摸到模拟味的边——可能这种素净、冷静、线条感强的声音能一耳朵刺激到耳膜,但对于要听几十个小时才敢评判一个播放器的我来说,它们都不适合作为我的主力机。目前听下来有点点模拟味道的前端——享声M1PRO、M2PRO、凯音N8、老人家DP100限量版、德森瑞DTR1、索尼WM1Z,都有一个普遍规律,嗯,相信各位都知道答案是什么。


2
发表于 2020-3-30 23: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顶帖是种美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3 22: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