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19-6-2 15:08 编辑
灵感还是从发烧中来!
因为生活中这个事情,为我所熟悉,让我投入很多精力,是我观察最为细微,也感悟最多,所以觉察,当然从中而来,自然而然~
一直陆续更新的帖子《【自然调音师】木头垫材玩乐体验》,在完成了几十种木头作避震,或者也不能说避震了,就做垫在器材下面的变量,的比较差异听感后,我有几个感触:
①器材的声音只有原味与非原味,再微小的改变,也是非原味,有取舍,所以周边的意义,搭配的方式,以及升级降级,这一系列行为,都非常值得思考,因为听到细致入微处以后,你就渐渐体会出取舍原来这么明显,画蛇添足的朝三暮四是如此残酷;
②在①基础上延伸一下,不论你用乐器,用人声,用插电录音,用不插电录音,用什么都好。不论你关注的是高频、中高频、中频、中低频、低频,或者再细分的具体频段也好。不论你关注素质的哪一方面,解析、结像、空间立体感、声场等等也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你都能感受到,比如一块木头,它改变的是偏下盘相关的要素,其实它早已全盘改变,你只不过优先敏感的发现了它的明显面,但是回过头来,你再听,就发现,上盘的表现形式也变化了较原来,只是你直觉感受到差异,但是思维跟上去辨识,并且把其转化为语言的那个采样点不一样了,但是直觉感受到的变化,只在瞬间,一开声就感受到了,没有速度,不需要时间,思维才需要,需要时间梳理,需要时间提炼,但是这么一来,就顾此失彼,所以才有采样点的概念,采了这个点,错失,注意,这里就是错过了,耽误掉了,失去了对其他点的分析,这也是本帖的核心主题。
③原味和不同的非原味,当然有美丑,美是美,丑是丑,这个也会因人而异,但是总有分别,不过,美的绝非一种,或者应该说,美有次第,但是最美的并非一种,所以顾此失彼,虽然是个笑话,但是常常都在重演,从不停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