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结论,收获巨大,说收获而不是提升一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二是听感太过主观,我能确定的是声音产生了我喜欢的改变,但不代表这是客观上的提升。而收获指的是它们解决了我的两个痛点问题,齿音和底噪。
前代设备凯音666+T1,前不久更新设备为凯音idap6+矩声XSP+原创OPA 3A+T1,在更新设备后不久入手乾龙盛F1000和入门级的电源线铜彩夜神以及维特。本人是安心听歌的潜水小白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更换电源线和滤波器时还是蛮纠结的,抛开有用无用论不说,这种入门级的周边,就算真有用,能有多大提升也是可想而知的。但心想既然咬牙升级了器材,还撸机线未免太过寒碜,再说总共1000元的投入,换来不错的装饰品和全开的脑放也是稳赚不赔了(说白了是大出血后无以为继)。
更新系统后我对声音是满意的,解析高,动态足,声场庞大,升级解码耳放还是超值的。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人声齿音较重,久听会累;又比如opa3a的底噪问题等… T1的齿音在凯音666上就有,而且在新系统的高素质下被进一步加重了。OPA3A的底噪呢,官方本来就大方的说了,有,而且搞不定,所以我在入手前就有心理准备,其实底噪也并不怎么影响听歌,但最不能忍的是左右声道的底噪居然不一样,右声道会大一些,每一次的暂停都是痛苦的……
滤波器先到,数播,解码接上去,耳放没接,因为看评论说耳放接滤波会导致动态的削弱,一耳朵确定的是齿音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个不是脑放,毕竟齿音可是最容易分辨的了,而且我加滤波也不是为了改善齿音,算是歪打正着吧。之后看乾龙盛官方的说法,F1000接耳放不会导致负优化,就抱着探索的态度把耳放接了上去,动态,或者说声场确实少了那么一点,直观的感受就是声音没过去那么Q弹了,但整体却更加凝聚,更有层次感,齿音也得到了进一步削弱。在反复对比后,我选择将耳放插在滤波上。
在确定了滤波的正面影响后,我对所谓玄学顿时有了点信心,并继续购买了口碑不错的铜彩入门线。今天胆机OPA3A在接上铜彩夜神后,底噪居然变小了些,虽然还是左右不平衡,但已经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了,这个我也确定不是脑放,底噪啊这可是,脑放是除不掉它的,至于是什么原理,我也不清楚,期待大神解惑吧。抛开底噪不谈,我这入门级的线也确实没对声音造成太大的提升,反复AB后,熟悉的歌在一些地方还是能听出点区别的,开脑放说的话就是解析和层次感高了些,整体提升不到5%吧,而且还是需要反复听,盲听肯定会挂。如果高端电源线能进一步降低底噪,我是很有购买欲望的。
至此,我的这套系统也算是整的比较满意了,安心听歌党第一次这么折腾,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发烧吧。
最后说下我对最近尘嚣甚上的电源线大讨论的看法吧。电源线有用,我这入门线和机线起码就是一耳朵,虽然是一耳朵底噪吧(话说这到底是为啥呢?),但声音如果反复听也是能听出点区别的,但我肯定不能达到盲听挑战的标准,听觉疲劳与听觉记忆注定了就算有提升也不可能次次成功,能挑战成功的怕是可以上最强大脑了吧,这个挑战为了证伪已经多少背离了发烧的初衷。高端电源线我相信会有更大的提升,但这也可能是最没性价比的提升了。电源线,甚至是整套设备,它们的目的都不是让你拆来换去听个一耳朵的不同,那是听觉版的大家来找茬、是最强大脑的挑战项目。发烧在于折腾,而折腾在于组合搭配后的成就感与安静听歌带来的满足感,如果电源线能让你在长期的音乐欣赏中不经意间听出点什么,博得你的会心一笑,那么它肯定是值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