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23|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止而后有定,一个技术小白的听音观兼谈欧博旗舰耳放Linear 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5 2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一只老鹰 于 2017-1-25 22:50 编辑

一次发烧的历程,往往开始于“交友不慎”。而一次退烧的契机,往往是懂得了一点知止而后有定。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
多年前我挚爱的“损友”把我带到了古典大殿的门口。随着年岁的增加,越来越多复杂而细微的内在感受、冲突已经无法被一些简单的旋律承载、抒发。
虽然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但是在彻底进入那个感官合一的清静世界之前,我还要暂且保留一点点执着。
而浩瀚的古典音乐世界,毫无疑问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限的时空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相遇。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不会有一种体验是无人经历过的。音乐正好提供了一种不须强探力索,便可颔首冥契的机缘。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孤独的。

我不是技术小强,也没有上述至中小学时代的古典启蒙,更没有源自大学时代的CD/黑胶收藏。
一个彻底的三无人员,仅仅是对于音乐本身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直觉式的归宿感。于是,这条半烧之旅注定从第一个耳机(K701) 和耳放(NUFORCE HDP 一体机)
开始,便是曲折的。可能唯一驱使在这条黑暗通道中不断摸索前行的动力,便是那一点点对于更好的声音的向往。就像是一个人从音乐厅的广场,想尽办法冲入人流,
慢慢挤进大门口,缓缓挪向演奏厅,然后在最后排最靠边的门口探出脑袋,终于看到演奏者远远的身影,逐渐感受到在现场的空气中那种生动的连接......

是的,我在音乐厅外的广场上滞留了多年。K701和HDP的配合是没有办法发出让我感动的声音的。终于在沉睡数年之后,被卖出回血。
在对于耳机失望之后,我迈入了有源音箱的门口。箱子毫无疑问会比耳机让我晚耳聋几年。我的最初想法很简单:搭建一套尽可能简洁的桌面系统,以数码音源为主,为将来最终的
音源选择先潜伏测探着。平日里可以整日的放着Classic FM(通过Apple TV)作为一种不打扰的背景。也可以认真的坐在桌前,用更高品质的数码音源和数码转盘(QLS661)听一些弦乐为主的小制作。
而大制作嘛,毕竟跟我无缘。那也并不是我那套 丹拿BM5 MKIII 能够覆盖的领域。所以这些年以来,我无法染指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甚至老贝、老柴的大作品。

2016年忽然突发奇想,干脆大道至简走向一体机算了,就此安稳下来罢。于是几乎是第一个吃螃蟹地买回了何庆华的NOS11一体机。这的确是一台想当不错的NOS DAC,也有不错的前级和耳放能力。
毕竟我的大编制的梦想没有完全破灭,于是无知无畏地请回了公认更难推的HD800。我必须说老何的东西真的很值,附带的前级能力相对于之前的意大利DAC能将BM5喂得更加饱满、生动。
然而,推好HD800 真的不是那么简单。

事情又这么放下了,我想着我可能是无法找到一个同时解决HD800和BM5的完美方案了。老何的一体机本来是我的一根幻想稻草。
而如果又要走回 DAC 和 耳放分开的道路,则又会碰到一个无法绕开的前级的问题。在通常的DAC或者耳放设计中,前级往往是一个鸡肋般的存在。
然而事实上前级能力对于有源音箱的出声品质至为关键。三者都兼备的完美方案,我估计可能没有。二者兼备的方案,也同样令人目眩。

终于说到欧博的Linear 5了。毕竟这真的不是一篇软文。:-)
我有一天在咸鱼上跟一个朋友聊天,谈到有源箱子和耳机的两难。到底是应该把播放端好好提升一下(比如,Linn ADS),还是把耳机放大端拿出来好好的解决一下。
他忽然说最近有台 Linear 5很火。于是我在后面的两个小时之内,阅读了当时能找到的几乎所有相关的帖子。第二天我就在赛尔之声的淘宝网店上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就下了订单(耳放+电处)。
这看似一个非常不理性的冲动行为。但是我想是因为我在这些帖子的后面读到了我一直在探索的一些可能性。

最重要的,其实是一种只有深耕产品和技术的人才能释放出的一种单纯和信心。就像我当初吃螃蟹买老何的NOS一样,很多封邮件往来,让你能看到一个很踏实的人在认认真真的做东西,并且充满自信。
前两年曾经的一次欧洲厂商的返修事件,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近在身边的售后服务是多么的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敢于去吃螃蟹,而主动的服务和无障碍的沟通会增加这种敢于赌一把的信心。
我认为无论是欧博还是赛尔之声的伙伴们,还是周围的一些资深老烧们都是非常坦诚的。有一些沟通也许显得比较直线条。但是这恰恰是我在两个小时之内做出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

其次,Linear 5 给了我一种尝试的可能性。就是把L5当成前级,通过耳放输出口接驳定制的XLR接头去驱动BM5 MK3。这可能是一个老烧们不屑一顾的方案。但是从实践上这的确是一种可能性。
当然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有其前提。那就是被驱动的有源音箱的档次(比如万元级别的BM5)并不值得去专门投入一个高端的独立前级(水太深了!),并且现有的DAC 附带的前级方案也没有优秀到极高的层次。
说白了,这是一个讨巧的方案,而且只能用耳朵作为唯一的验收者。事实上,我的L5 通过一条比较普通的转接线(感谢赛尔的朋友)驱动BM5,相对于NOS 11自带的前级,完全是一耳朵的胜出。
那天正好播放的是巴赫无伴奏大提琴,虽然才煲机时间不长,但是声音的饱满和通透一下子就出来了。我还试过一张朋友的瑞典老师自己在教堂录制的莱雅琴专辑,这种琴相对竖琴声场小,但是非常通透灵动,一般的器材很难展现。
应该说我通过L5听到了很正确的声音(我听过现场演奏)。当然,这种用法并不是厂商官方指导的方式。不过作为一种探索,我相信自己耳朵做出的选择。这一点在后来更换德律风根的ECC82管子后,更是让我欣喜。
相当于通过一台胆耳放,额外获得了一种通过管子更换声音风格的前级能力。当然,如果说有问题,就是这种方式为有源音箱带来的底噪是可闻的,好在并不影响听音。我自己的做法是将阻抗调到低档。
因为对于有源音箱动则10k欧的输入阻抗而言,这个输出阻抗无论设置成高或者低如何都是很低的。当然,必须声明,这只能是一种偷着乐的坊间尝试。不足为老烧道也。

最后回到L5驱动耳机的正常用途。那就是我的不死的大编制梦想。有很多帖子都说L5适合驱动HD800。我自己的感受是,机器其实一开声素质就不错。煲机到足够的时间后,一定会带来丰富可闻的变化。
尤其是前级管子的更换(比如德根),那种通透度和动态的确是一耳朵的提升。有一些专门的帖子探讨厂家为什么步出厂就用这种古董管子。此处就不再赘述了。至于整流管和2A3管子的替代方案,专家们也早有论述。
这完全是耳朵要去检验的事情。

我终于可以好好的领略一些这些年一直都想,却始终无法去听的录音了。我并不想去太多描述个人的主观听感,文字无法准确描述感官的感觉和内在觉知。我也不是熟练使用那些专用名词的行家。
但是,我很清楚自己终于找到了一种 “定”的感觉。一直可以带着耳机听下去,并不想频繁的切换音轨去反复比较,而是一种想要回到音乐本身的定。

昨天晚上,一边翻着肖斯塔科维奇的回忆录,一边在网上搜他的第五交响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各个版本的评述,耳机里滚动着杨松斯版本的肖五。
真的是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谢谢欧博和赛尔之声的伙伴们,我找到了一个让我可以安定下来的声音。这是一个真心的感谢。
我没有能力做出一些更加技术和专业的评测和品鉴。只是把自己听音的一些啰啰嗦嗦的事情像一个老太太那样絮絮叨叨的念叨出来。
此刻,BM5在晚间时段播放着鲁宾斯坦弹奏的肖邦夜曲。L5 已煲至将近90个小时。不急。

心,甚定,甚安。

2
发表于 2017-1-25 22: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甚好,你好机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1-25 22: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不散,非文,散,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1-25 23: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电子管有寿命,刻意煲鸡就是烧钱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1-25 23: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楼主写的好,我也有颗大编制的心。在我用hd650的时候,我只能听听室内乐和一些人声。

换了800之后总算把那些马勒勃拉姆斯布鲁克纳重新又拾起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1-26 09: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哈,原来就是你把l5当前级吖,很有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7: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得鱼买醉 发表于 2017-1-26 09:57
哈,原来就是你把l5当前级吖,很有想法!


那也是从买醉资深您的大帖里面爬完所有的楼之后,才发现的唯一一条线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1-26 1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不够散,算楼主自己的小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1-27 11: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恭喜楼主终于找到了可以安心听音乐的设备了,好好享受一段时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1-27 14: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好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1-27 14: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丹东
太长了没看 不过还是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1-27 16: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一只老鹰 发表于 2017-1-26 17:19
那也是从买醉资深您的大帖里面爬完所有的楼之后,才发现的唯一一条线索。

那当前级工作时,阻抗在不同档位,声音有什么区别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1-28 0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L5看来是好鸡,写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1-28 13: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首先声明不是我大过年来吐槽啊,只是觉得很多重视讲艺术,轻视讲原理的朋友,玩法真的很奇妙。

对于有源音箱动辄10k欧的输入阻抗来说,等于输出变压器接到10k的负载阻抗上。和不接负载开路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时开机不出声都要纠结接假负载的各位,现在怎么又不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1-28 16: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tts43 发表于 2017-1-28 13:10
首先声明不是我大过年来吐槽啊,只是觉得很多重视讲艺术,轻视讲原理的朋友,玩法真的很奇妙。

对于 ...

没事,玩坏了有保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1-28 16: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tts43 于 2017-1-28 16:45 编辑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1-28 16:02
没事,玩坏了有保修

没事,只要变压器绝缘做得好点,一般也坏不了。 当然一般的做法是通过推动变压器输出到后一级,比如2a3接一般后级可能需要2.5k:10k的推动变压器。拿2.5k:100的接上10k去等于变压器成了250k的初级阻抗,坏不坏不说,出来个低频下潜全完蛋的太监声很正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1-28 16: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muramasa 发表于 2017-1-28 16:45
箱子阻抗不匹配很毁机器的...弄不好就烧了
我倒是比较好奇接黑胶和唱放的效果再用耳机听黑胶
那底噪会 ...

一般说底噪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不进行音乐播放时候的噪声。黑胶我觉得问题主要不在这里吧,黑胶是唱针和盆面接触来记录模拟信号的,物理精度是个问题。记录下并还原一大堆噪音这个应该是黑胶本身的问题不是一般说的底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1-30 09: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本帖最后由 赛耳之声 于 2017-1-30 09:48 编辑

@tts43 @muramasa @125187881

两位好,关于二位讨论的话题我想还是官方答复一下比较好,以免引发误解。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开路和接10K负载的问题的。对于Linear5的输出变压器而言简单理解一下,就是有负载和无负载的情况,只要有负载,那么初级阻抗就不会是无穷大,电流就有去处,电压不会无限制的升高,Linear5的输出变压器可以承载非常高的电压而不会损坏,在我们的设计要求中,即便是接50K负载也不会导致输出变压器产生任何的故障。但是对于次级彻底开路这种情况,有如下几种可能:

1. 没有音乐信号输入,这种情况下输出变压器无论如何也不会损坏
2. 有音乐信号输入,但是电位器档位较低或者彻底静音,这种情况也无论如何不会损坏
3. 有激烈交变的音乐信号输入,电位器又恰好在很高档位,这种情况如果长时间工作。输出变压器有较高损坏的可能,因此我们提供了一个假负载来确保家里比如断电后突然来电,系统自动开始工作这个问题。Linear5只要连接耳机或者假负载,就没有任何风险。也就是说我们担心的是极端情况下的风险,而不是正常使用中会有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连接有源音箱是否是太监声的问题,这里我们不方便给出具体技术细节,但是可以透露的是我们输出变压器初级阻抗设计一定不是2.5K,而且转接线的设计方式也跟常规连接线的制作方式不一样。请注意,这根转接线即便是连接输入阻抗为0的数字功放也不会导致Linear5出故障。请大家不要随便DIY转接线连接输入阻抗为0的设备。从技术本身的角度,一般后级输入阻抗也要大于前级输出阻抗很多,一般要求至少5倍,主流观点认为10-100倍比较理想。例如一般DAC输出阻抗是50欧姆,而功放/耳放输入阻抗是47K欧姆,这是很正常的设计。我们认为事实胜于雄辩,楼主的听感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关于喇叭阻抗和喇叭线的问题。这里请了解,Linear5的转接线是连接有源音箱或者前级的,不能作为功放推动无源音箱。不存在喇叭不适配会导致机器损坏的问题。我们认为早期声音极佳的2A3/300B电子管功放之所以几乎全面退出功放市场,主要原因就是其最大输出功率仅为3W/8W。这种级别的输出对于现在的主流音箱而言功率明显是不足的,声音好却没有音箱配是2A3/300B在功放市场上日渐衰落的原因。也是为什么现在的2A3/300B功放大多采用了并联或者推挽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的原因。单端直热三极管,无疑是电子管机的最佳放大方式,也是目前电子管制造领域几乎唯一还在投入重金研发的领域,而且这个功率很适合耳机的工作要求,因此这些优秀的电子管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耳机放大器市场是可以理解的。

第四个问题:关于有源音箱噪音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大功率直热电子管是有管噪的,用来推耳机或者音箱是可以做到听不见的。但是作为前级,把这种信号交到后级进一步放大还是会导致噪音,目前我们在想办法优化那根转接线,争取把噪音去除或者尽可能的抑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1-30 1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muramasa 发表于 2017-1-30 12:17
我倒不是在说耳放
主要还是说音箱的功放
家里的是KT88的管子

这个我们试过哒,耳机听黑胶本身没问题的。但是唱片保养不好的那个炒豆声用耳机听会比用箱子听来的明显,这个看不同的人的接受能力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7-1-30 12: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赛耳之声 发表于 2017-1-30 09:40
@tts43 @muramasa @125187881

两位好,关于二位讨论的话题我想还是官方答复一下比较好,以免引发误解。
...

这说明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从输出牛说起,其本质就是把高电压小电流输出转为低电压大电流输出,更粗糙的说法就是降压。一般目前前级就是一级小增益或者无增益放大信号后输出,这个所谓前级玩法是把信号放大两次,再降下来进行输出,典型的单端电子管功放信号每经过一级,都会带来1%-5%的总谐波失真。

然后我们再说输出牛本身,所谓前级输出阻抗是后级的几十分之一,说错也没错,但是套用在这个输出牛身上,稍微知道点这种胆机结构的人都会了解问题所在。输出牛不管是2.5k还是3.5k还是多少,都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2.5k还是3.5k还是多少的初级阻抗同时也是2a3的负载,接上后级输出阻抗额定几百倍的阻抗后,2a3的负载阻抗同时也增大了几百倍。这是问题1。

然后就是输出牛在次级接上额定阻抗几百倍的阻抗之后,初级映射阻抗也增大了几百倍,这时候初级的匝数够不够,初级电感量够不够?不够的话对频率拐点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问题2。

最后是损坏问题,这种做法是典型的轻载输出,会不会坏,确实不一定会坏。但是是否建议,一般都是不建议的,这大大增加了意外损坏的可能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4 13: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