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山灵已经伴随广大烧油走过了30个年头,不知道你从何时开始进入HiFi圈,也不知道曾经为之疯狂的你如今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好听的音乐”。在山灵3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它的作品,品味它的过去,畅想它的未来。 为什么选择了M1呢?,因为它真正的让我感觉到与众不同,和传统国砖的与众不同、和传统播放器的与众不同,在同价位,论外观和操作,恐怕难有敌手。当它上架京东众筹的时候,我就感觉有一种重拾iTouch的感动。在小巧的机身上,却布置了一大块显示屏,背后设计的滚轮十分巧妙,论操作的手感和紧凑感甚至强过M2s和M3s,而且这是老一代山灵播放器的布局方式,有多少人曾经为M5、M3、M2而疯狂,又有多少人曾为选购而纠结。在M1上,我看到了这些“前辈”的影子。 而且,机身周边全部采用了圆弧处理,整体手感圆润,不过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山灵M1可以说是成也小、败也小,作为一个外出的利器,健身的伴侣,确实无可挑剔。但是作为一个一直放在手里把玩的播放器,确实是太过于“玩具化”了,长时间对按键进行操作的话总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因为它们确实有点像小人国的产物,很难找到紧实的手感。不过这依旧难掩你打开屏幕那一刻的愉悦之情,真的太好了,看到这样一块屏幕充盈于手中,仿佛握住了你的歌,你的音,你的远方。 当然,对于一款售价入门的产品来说,过多的纠结于声音确实没有必要,如果真的希望得到巨大的素质、听感提升,还是请加价向上吧!说声音素质真比某些HiFi手机强,这个我真的不能保证,最重要的还是来源于调音不同而已。山灵M1声音比较暖,不过不像很多手机那种很闷的感觉,总体来说就是个流行走向,偏向中低一些,高频没有过多修饰,也比较软,这一听就不是像高解析靠拢的风格,也不会是驾驭小编制的那种类型。 还是主听人声流行吧,这种风格尤其适合一些现在调音比较清淡的耳塞,尤其是目前低端耳塞为了显示出声音的与众不同刻意追求两端清亮,高分离度,而轻视声音层次感的现状,算是一种初烧的互补吧,声音真的不是刮耳朵才叫高保真的,希望小白一定要树立这种概念。顺带提一句就是推力水平,比手机大一点,推X2这种低阻吃电流的比手机推的开一点,不过程度有限,至于MSR7、1A、大小馒头,都是没问题的,对于塞子的宽容度较好,底噪控制也不错,要说起来,我用的最多的功能,其实是蓝牙,因为无线运动才是王道啊! 最后再啰嗦几句,我觉得M1这个方向是对的,作为入门来说,本来就不是追求“颠覆”而生的,堆料、强求越级,都是不现实的,更多地考虑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做一款好看、好用的、易上手的播放器,才妮足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