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 
 
经过了两年的蛰伏,我的退烧文系列终于有续集了 
太棒了 
 
三年前受到本论坛几篇D50MOD先驱实践者,自由的风的毒文的指引 
我便开始了PCM-D50摩改之路,我希望终点是随身完美退烧 
由于PCM-D50继承于PCM-D1的关系,可以认为D1是D50的源设计! 
所以要想MOD好D50,必须参透D1。 
 
 
这样 
   
 
在收到D1那一瞬间 
我就被其艺术品级的设计和十分,十分均衡的调音迷住了 
 
D1确实不够实用,不便携,太名贵以至于经常带着出门会舍不得。 
支持的格式少,续航也不长... 
但是,其作为便携双轨录音机中的翘楚位置,估计无人可企及了。 
如果D50有更多的实用意义,那么D1更多的在于收藏价值。 
 
从声音上说,D1是接近完美却又相对不完美的 
她有着独树一帜的耐听而平衡大气的调音; 
也有着录音笔常有的略简陋直白的情感表达; 
D1有难得的干净且稳定的声底; 
也有处理多重复杂快速音律变换时的力不从心... ... 
 
在D50MOD之半路上,插曲就这样发生了 
我要弥补掉声音上D1所有让我诟病的地方。 
我要华丽丽的摩改她,我要不惜成本 
使D1为一件美好的收藏品 
让她由内而外的珠光宝气,每寸肌肤都无暇而精致。 
 
 
矛盾的是,我是个反感堆料的人 
 
 
任何参数不合理的补品,或者材质不合适的补品,再名贵也只会南辕北辙! 
 
只有彻底研究透彻D1的原理,评估优劣,才可以让附加于其得每一寸珠光宝气都有足够的说服力。 
才不枉费这不计成本的华丽之战! 
 
-------------------------------------------------------------------- 
 
 
   
 
在静夜的TABLE上摆放着的D1,静谧,安然,阳刚的线条中透着温柔。 
每处都独具匠心, 
虽然机身体积不小,但是得益于美好的比例,机身显得修长而利落。 
 
   
 
 
每处细节的设计都是不仅考究更是有专门用武之地, 
这是最好的[自然美]. 
 
   
 
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对机器的电器设计做一番剖析 
(本人才疏学浅,自娱自乐,各位行家看了我的浅见,请不要笑话) 
 
PCM-D1说白了就是一款仅支持WAV格式,模拟方式录音,数字方式存储的双轨录放机。 
 
 
   
 
接地部分采用模拟地,数字地独立设计。 
 
走线上则为宽面积闭合环路布局,单点接地设计。 
既有效避免环流,然实现了较佳的接地效率。 
 
D1总体电路设计上并无过多花哨取巧的地方。 
那些乌烟瘴气而充满噱头的什么SoundMaster芯片,什么XXX音效技术统统都没使用。 
反而处处可见电子线路经典电路呈现。 
用料也无甚昂贵补品,取值用料追求不多不少。 
 
举例来说 
 
   
 
D-A电路第二个运放周边搭建,就是电子线路中经典一倍放大电压跟随器,D1规规矩矩地使用了; 
各个主要IC的使用上,D1也是遵守各IC原厂使用手册为参考,尽量规规矩矩地搭建使用.. 
 
 
 
 
大有张纪中拍古典名著的那份情怀,忠于原著,尽量原汁原味再现。 
-------------------------------------------------------------------------------------------------------- 
 
 
我无法不要求自己的MOD方案和手法与原机一样的严肃,才不枉一场完美的MOD 
 
我不仅要MOD回放电路,我也要MOD录音部分。我要D1MOD变成记录声音上的单反。 
很多生活的点滴,仅仅靠图像的记录是不够的。 
当你若干年后听到了你10年前的自己的声音,你会不会感动的想哭呢 
 
   
 
D1在回放电路上,沿用经典的DAC-低通-缓冲-耳放放大-耳机输出设计。 
 
严谨地说,其实DAC作为数字电路的末端,应该算是数字电路的一部分 
(这与DAC作为模拟电路的开端并无矛盾) 
其引脚分两排,输入排连接分别连来自D1主板控制信号,PCM脉冲信号,时钟发生器时钟信号。 
进行逻辑控制,信号输入,时钟信号输入 
也可以说包括AK4385在内的D1数字电路是完美和谐而匹配的。 
 
由于D1声底非常健康。故足可见D1作者在数字电路上的功力, 
 
 
再考虑到数字部分末端的4385VT最大动态范围和信噪比均为108db。 
已有足够的余度使其不成为极限值96dB的CD AUDIO和多数70+dB的现场录音的瓶颈。 
 
所以此处并无不满。 
 
本人无心,也无能力再去提高。 
 
   
 
再往下看,DAC下游低通滤波电路采用的就是AKM4385V/ET原厂使用手册建议的通用低通滤波电路。 
 
该电路契合AKM4385差分输出信号源 
其频率截止上限93.2Khz。 
品质因数为0.712; 
40Khz频率响应衰减仅为-0.1dB 
响应区全频段可近似看作为一条直线。 
在处理音频信号时,该电路胜在其0干预的特性上 
(当然,如果机器整体处理失当,那么出恶声败也败在这个特性上) 
 
该电路为开放电路,并没有专们限定指定运放型号,为摩改更换运放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D1在LPF和缓冲级均采用的是定位中档8672AR运放。 
  
   
 
 
该运放中规中矩,带宽为10Mb;压摆率为4V/μs 
 
在此普及一下,压摆率可以理解为运放处理信号等幅度电压改变所需时间,故该值越大,则运放处理同样幅度信号电压改变的响应越快。换言之,也就是声音处理会更加有效且更加细腻。 
 
在此参数上,AD8620运放则在最低供电条件下依然可达到50V/μs,比8672AR有明显优势倍。 
 
8672AR得益于不错的带宽。这款运放高频延伸能力中等偏上,但是鉴于蹩脚的压摆率,导致每当有复杂快速多变声音信号出现时,处理会比较粗糙。 
 
例如多重小提琴快板合奏或多声部快板花腔女高音和声。本来是复杂快速丰富的韵律变换,8672AR就会有一带而过的趋势。 
也许多个歌手或者乐器中某一个在一拍内音调已经有7.8次细微变换了,可是该运放处理下,会听起来像是只经历了3,4次变换。 
 
最直观的损失,就是情感的损失。难道没有人诟病过D1的情感稍显直白? 
 
这里作为D1的软肋,就是第一个切入点。 
我希望D1摩改后的声音,依然对声音表达准确,而且应该对声音有细腻完整的情感交代。 
综合考虑 
我看中了ADI家的8620A/BR运放。 
 
 
首先,8620A/BR运放作为各家摩机最受欢迎的运放之一,其声音走向已经获得众多烧友广泛认可。 
普遍认为其低频下潜较深,在低压下比较整体细腻而明媚。中频温馨有感情,中高频细腻而不吵耳等好评。 
 
当8672压摆率为4V/μs时,8620即使在最低工作电压下依然可达50V/μs,带宽更高达20Mhz, 
同样条件下,输入电流要求几乎相同。而输出电流为8672的三倍。其声音特性与标称参数吻合。 
 
下面是8620可直接替代8672的理论依据 
1. 
8620运放与8672运放同为双供电低压高精度运放 
2. 
供电电压最低要求相同,同为正负5V供电 
8620额定输入电流为2.5-3MA,与8672AR额定输入电流3MA几近相同 
3. 
1Khz下,电压噪声密度:8672为3.8nV/√Hz;而8620为6nV/√Hz。 
可以说都小到可忽略不计。 
4. 
  
 
 
   
8620标称电源抑制比为110dB, 
8672为130dB 
可是从实际曲线图观测。从全频来看,8620除了低频个别频段低于8672,在全频段不输给8672,甚至高频电源抑制比稍微优于8672.(作为去耦电路,往往高频电源抑制比甚为关键,也是通常供电旁路电容的重中之重) 
两者曲线形状近似,电源抑制比按频率分布特性一致 
故,D1的正负5V供电,开放的信号电路设计。相同的去耦线路。都可照搬移植给8620。 
 
录音部分采用了5片8672AR。(同样原理采用5片8620运放进行替代...录音电路估计也没人关系,摩改讨论此处不表了) 
 
---------------------------------------------------------------------- 
 
接下来,是赏心悦目的实际D1摩改介绍 
 
 
D1在回放电路使用了两片8672AR运放。录音电路使用了5片8672AR运放。 
这是机器真正的的[主将]。 
也是机器真正薄弱的地方。 
纵然D1的整体电路构建再强,可是主将残弱,势必限制了发挥。 
 
好比当年的西甲巴萨皇马双雄,唯当小罗纳尔多到来以后,整体配合赏心悦目的巴萨罗纳才真正成为有能力力压皇马独树一帜的西甲超级豪门。 
 
因此,主线路的7片8672AR,我决定全部使用8620BR运放来替代。 
(8620AR也未尝不可。AR与BR在制造上并无不同,只是BR是在众多AR中严格挑选出来的保质良品。) 
8620BR批次很多,我这里使用的是7片绝版了的06年的8620BR,白底刻字版本。 
老版运放,多采用有铅工艺制造,内部电器结合率更好一点。 
 
   
 
如果你想运放给你美丽的声音。 
那么焊接的时候,就需要你格外的用心 
 
前辈实践者说过,运放是热敏元件。 
故电烙铁温度不宜过高,以焊锡刚可融化温度为佳。每次烙铁接触焊点不应该超过10秒。确保频繁操作中,运放有足够时间间隔冷却。 
 
另,运放的焊点形状宜圆润光洁,忌干瘪或不规则形状。 
如焊点有不规则突起,则容易有天线效应,易受到外来杂讯干扰。 
 
焊点在井井有条的前提下,应尽量粗壮。给信号传导率最大化提供条件, 
抗干扰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不仅仅是运放,关键的部位的焊点都可重新补锡。 
 
  
 
  
--------------------------------------------------------- 
接下来的部分,是对D1的血液的净化。 
D1摩改开始向D1的“大水塘部分”开刀 
 
   
 
 
   
 
该电容容量为470uf 
 
其品质比较中庸。中规中矩地完成了滤波工作。 
D1原机的音色很大程度上受到此电容影响。表现为声音直白而平淡的特色。 
 
在此,我用号称电容翘楚的黑金刚BlackGate电容将其替代。 
众所周知,BG电容以其雍容华贵,微甜而耐听的听感闻名。 
与其他电容比较,颇有股浓郁的模拟味道。 
喜欢BG的人多数都被BG那华丽,迷人的音色吸引。 
可是, 
Blackgate系列并不存一颗容量与原机电容相同,且体积小的可以放进D1的品种。 
所以需要动下脑筋。 
 
根据实际情况,楼主决定采用两颗220uf的BlackGate并联,等效为440uf容量。 
由于两颗电容任何一颗单颗体积都大于D1原机电容。 
且内阻更小,实质可以提供比原机更大的电流补给。 
由于空间限制,第二颗电容需要飞线安置在机器其他地方。 
 
   
 
由于供电远端滤波电容,储能意义更大。 
故可容忍第二颗BG飞线带来的增大的高频容抗。 
同时考虑到2只BG大容量电容并联,且标称耐压均为6,3V,谐振频率会有走低倾向。 
在此楼主使用一颗小容量电容做高频补偿。 
这样,第二只电容飞线带来的高频容抗也将得到弥补。 
整体重新达到平衡。 
 
注意: 
此电容选择需要谨慎,容量太小则声音会空薄。 
容量过大,又达不到高频补偿的目的。 
 
故应该谨慎再谨慎。 
主电容更多的是起到大水塘储能作用兼电源杂波过滤作用,合理使用为宜。 
若搭配不当,补品也会成为灾害。 
盲目堆料亦不可取。 
 
 
 
当然,在我看来,仅仅对主要关键部分进行摩改,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细致不起眼的地方,其实也分别进行了克制的微调。 
因为篇幅限制,这里就不表了。 
 
另外,不要小看[黑科技]的力量 
其实亦扮演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很多问题,靠刻板的常规电器定义,往往显得棘手 
作为MODer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动脑筋 
问题才会有突破的机会 
 
   
 
例如耳机输出部分一只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 
耳机输出音量较大时,会有明显可闻的失真 
以及低于正常听音音量下声音品质有变闷的轻微趋势。 
这是D1耳放部分的设计缺陷。 
 
这个时候就要多动脑筋, 
通过很长时间的摸索(这里就卖个关子不表了:)希望各位MODer都把动脑筋当成一种乐趣) 
目前至少我手中的D1现在不论Vol开到<1格还是开大到7格8格。 
其声音品质都不会与正常听歌有可闻差别了。 
 
这些也是个人摩机真正的乐趣。 
许许多多数不清的黑科技,就在每个聪明的MODer的胆识之中。 
 
 
 
 
------------------------------------------ 
 
 
关于听感: 
 
其实没什么好过多描述的, 
 
事先计划的对原机声音部分(包括录音部分)要弥补或提高的的诉求都实现了。 
 
声音的改善都是朝着可预料的方向发展。 
 
原机的平衡与大气也并未被破坏。 
 
对于我这个追求自然, 
又希望音乐的美妙部分, 
尽可能地被感受到的人来说 
目前的D1摩机都做到了 
 
我很开心,不枉费这么许久的辛苦与执着。 
也很感激绿坛带给我数不尽的灵感。 
 
后记: 
 
此次D1摩改,共耗费四颗BlackGate电容; 
七片老款8620BR运放; 
很多名贵的线材; 
或升级或微调用途的局部的未表述的辛苦搜集到的众贴片,IC。 
... ... 
 
大量消耗掉的时间 
 
... ... 
 
花费不菲 
性价比无从谈起 
 
 
唯一贵重的是发烧的精神而已。 
 
 
 
 
  |   
- 
2.jpg
(112 KB, 下载次数: 91)
 
 
 
 
- 
5.jpg
(41 KB, 下载次数: 93)
 
 
 
 
- 
3.jpg
(30 KB, 下载次数: 86)
 
 
 
 
- 
6.JPG
(26 KB, 下载次数: 94)
 
 
 
 
- 
7.jpg
(27 KB, 下载次数: 94)
 
 
 
 
- 
8.jpg
(41 KB, 下载次数: 100)
 
 
 
 
- 
9.JPG
(35 KB, 下载次数: 95)
 
 
 
 
- 
10.jpg
(53 KB, 下载次数: 106)
 
 
 
 
- 
11.jpg
(36 KB, 下载次数: 179)
 
 
 
 
- 
12.jpg
(31 KB, 下载次数: 104)
 
 
 
 
- 
8620PSRR.JPG
(27 KB, 下载次数: 121)
 
 
 
 
- 
8672psrr.JPG
(36 KB, 下载次数: 100)
 
 
 
 
- 
13.jpg
(58 KB, 下载次数: 96)
 
 
 
 
- 
14.jpg
(30 KB, 下载次数: 97)
 
 
 
 
- 
w3.jpg
(20 KB, 下载次数: 100)
 
 
 
 
- 
w1.jpg
(25 KB, 下载次数: 112)
 
 
 
 
- 
15.jpg
(55 KB, 下载次数: 106)
 
 
 
 
- 
16.jpg
(53 KB, 下载次数: 97)
 
 
 
 
- 
w2.jpg
(27 KB, 下载次数: 95)
 
 
 
 
- 
17.jpg
(28 KB, 下载次数: 87)
 
 
 
 
- 
18.jpg
(62 KB, 下载次数: 117)
 
 
 
 
- 
19.jpg
(42 KB, 下载次数: 107)
 
 
 
 
- 
20.jpg
(62 KB, 下载次数: 117)
 
 
 
 
- 
21.jpg
(70 KB, 下载次数: 109)
 
 
 
 
- 
0.jpg
(53 KB, 下载次数: 93)
 
 
 
 
- 
22.jpg
(30 KB, 下载次数: 152)
 
 
 
 
- 
23.jpg
(47 KB, 下载次数: 94)
 
 
 
 
- 
27.jpg
(100 KB, 下载次数: 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