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6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棋逢敌手 将遇良才:Yulong D200 vs. Goldenwave GD-01的彻夜对谈 献给大家坛12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6 0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在耳机大家坛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支持国产”的政策。在大家坛的介绍中,也明确了支持国产品牌的发展。如果说,这在历史曾经经历了质疑,那现在,遍地开花的优秀国产作品则用事实证明了该政策的正确。

具体到今年是大家坛成立12周年。而今年上半年最瞩目的事件之一,就是金波跟钰龙在同一天发布了两款定位非常接近、功能几乎相同、价格完全一样的明星产品:GD-01与D200。这两台产品受到了大众网友的普遍瞩目。作为版主,我厚着脸皮像两家厂家担保试听。幸得两个厂家的信任与支持,愿意借出试听样机予以时日,在此向钰龙与金波表示感谢(排名不分先后)。

经过三个多星期的连续试用,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在这个价位,这两个产品用如此优秀的做工、声音与整体的表现,而且是国内厂家自主设计自主生产的产品,应该足够让人自豪。

以下献上详细的、无保留的对比测评,庆祝耳机大家坛一路走来的12年风雨历程。


外观、功能、操作、配套服务:


先说外观与功能与操作。


应该说,国产的产品经过了许久的努力,外观、功能、声音、品质乃至服务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论外观,无论是金波GD-01(下文简称GD-01)与钰龙D200(下文简称D200)都脱离了旧时代国产机子的简陋的外观,而添加了属于自己品牌属性的设计感。


我借到的GD-01是黑色的,全机身都是金属拉丝,做工细腻手感温润,板块之间的结合处能够感觉到突起,但无碍视觉效果的享受,完全不输任何进口大品牌的做工。正面面板一块大屏幕,主要提供了当前数字输入接口、输入数据模式、输入码率与音量的信息,中间是三个按钮,分别为输入选择与音量增大与减小,最右边则是单端与平衡两个耳机口。值得注意的是,GD-01的输入按钮还可以用来切换滤波模式,在长按INPUT后,GD-01将进入滤波模式设置,然后用音量的加减按钮选择Sharp滤波模式或者Minimum Delay滤波模式。





GD-01背后输入输出 也十分齐全,输入包括USB(支持24Bit 192k的PCM编码与DSD)、RCA同轴、AES同轴与光纤输入,输出则包括了一个USB转RCA同轴的数字输出,以及固定电平的RCA单端、XLR平衡模拟输出。





GD-01的外壳有许多螺丝,基本各处都有,看来里面电路板不少,而且重量也不低。不过跟D200不同,GD-01的侧面很干净,一块金属到底。就是机顶跟底板螺丝不断。





GD-01的机脚类似一块大饼,但是金波很用心,大饼上还有Goldenwave的Mark,确实是很关注细节。不过,黑色的机箱如果能把音色的螺丝换成黑色,那么整体感会更加突出。





而D200则是银色的精工拉丝面板,做工水平与GD-01不相上下,但D200的机身不是类似GD-01的铝合金,而是类似DA2002的一体化成型铁机身。目之所及基本没有不平整之处。D200的面板从左到右分别是显示屏,中间是三个按钮与指示灯,分别是输入选择(INPUT)、滤波器设置(Filter)与去抖动电路开关(Jitter),右边是单端耳机口输出与音量/前级功能开关综合旋钮。





D200背后的输入输出也同样齐全,带有220V/120V电压选择开关,USB输入(支持32Bit 384k的PCM编码与DSD)、RCA同轴与AES同轴输入、光纤输入,以及RCA单端与XLR平衡模拟输出。
D200的面板操作与GD-01大致相同,但功能更多。其中,当Filter的灯亮起时,是Slow滤波模式,对高频略有滚降,而Filter灯灭的时候是Sharp滤波模式,具有平直的频响响应。Jitter亮灯时去抖动电路打开,灯灭时去抖动电路被旁路,输入的数字信号直接解码。D200的输出跟GD-01略有不同。D200包含了前级功能,所以它的数字旋钮可以单独按下,当按下超过半秒钟的时候,D200会在纯解码与前级/耳放模式之间切换。当前级/耳放模式打开的时候,D200的发热会明显增大。同时,D200的前面的面板没有平衡输出接口,但是D200却是有平衡耳放的,它的平衡耳放使用跟XLR平衡输出共用的接口。跟GD-01使用的四芯XLR不同,D200的平衡耳放接口使用的双三芯XLR。而如果你的耳机是四芯XLR平衡接口的,则需要使用一条双三芯转四芯XLR转接线(同样的,GD-01因为没有前级功能,平衡耳放只能通过前面面板的四芯XLR输出,如果你的耳机是双三芯的XLR接口,也要做一根四芯转三芯XLR的转接线才能用)。不过考虑到国内大部分耳机在改平衡的时候都会使用四芯XLR的接口方式,我觉得还是GD-01的接口更为普遍。





D200的机顶很干净,螺丝到侧面了,黑色的螺丝跟黑色的机身很搭配。





而D200的机脚就相对普通了。





换句话说,GD-01跟D200的功能大部分趋同,不同的是:


1,GD-01的USB数字界面有一个RCA同轴输出,可以当数字界面使用,而D200不能;


2,D200的USB输入支持32Bit 384k的PCM数据,而GD-01只支持24Bit 192k的PCM数据,两者皆支持DSD;


3,D200有可选的去Jitter电路,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打开or关闭去Jitter电路,而GD-01没有;


4,D200有前级功能,可以直接驱动后级驱动喇叭,GD-01没有前级功能;


5,GD-01采用四芯XLR的平衡耳机接口,而D200采用的是双三芯XLR的平衡耳机接口;


6,D200可以在220V与120V之间自由选择电压,而GD-01没有电压选择(据说可以定制电压)。


最后说说配套服务。


当我借到D200与GD-01时,都是正式生产的机子。两个厂家的包装大同小异,都是产品的包装盒子外面再套一个纸箱,又来抵抗暴力快递的冲击。


GD-01的包装里包括了GD-01一台,电源线一条,还有一个看着很高大上的黄色信封,还若有其事的用了胶封。封条写着:说明书等资料请到官方网站:www.goldenwave.hk下载。但是一打开信封,发现偌大的信封里面其实就是一条贝尔金的USB线(是普通版的,不是金版贝尔金),跟一张保修卡。不过这张保修卡看着高大上,跟夜总会的储值卡差不多厚,还是磨砂表面的。但是却没有找到说明书。换句话说,GD-01的包装里面是没有说明书的。可是当我上了官网,发现这个在香港设立的官网根本没有GD-01的任何消息,在产产品里面没有,产品预告里面也没有……(囧)。应该说,GD-01从去年露面到现在才供货,而网站还没准备好相关的说明书与驱动,难免给人以仓促之感,希望尽快改进。


钰龙D200的包装里包括中英双语图示说明书一本(这本说明书还真不简单,有完整的图示、中英双语,后面还附带了相当详尽的测试数据),USB线一条,电源线一条,当然了,还有D200一部。而D200的数字界面使用了XMOS,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很快就能到官网上下载到驱动。应该说,D200的配套装备做的比GD-01要来的周全。


主观操作感受:


以上的都是确定的客观陈述,下面是我个人的主观操作感受。


应该说,无论是GD-01跟D200都有点“大神的私生子”的感觉。GD-01号称使用了GA-09一样的耳放电路与音量控制,而D200无论是功能还是电路板基本都跟DA8一样,就是解码从ES9018退一步成为ES9016,同时去掉了相位(Phrase)切换功能。从结果来看,两个机器也确实做成了同价位的突出代表。


D200跟GD-01拿在手里都非常扎实,不会有轻飘飘或者手感不佳等等问题。其中,GD-01的重量比D200要更大,拿在手里更沉,要是家里遭贼了估计退贼效果更好。而在运行的时候,GD-01的发热量也要比D200要大(D200开启前级/耳放模式的时候,发热量也要比GD-01略小一些,而关掉前级/耳放模式的D200只是微微有点温的感觉。由于GD-01无法关闭耳放,所以一直都是更热的一个)。


就操作而言,两者大同小异,反正插上USB都不能用(不像ARCE的机器,随便插随便用,好爽),都要安装驱动。驱动安装后两者也差不多。从数据上看,D200略微占优,支持32Bit 384k的超高码率。但其实我觉得这个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我手头真没多少32Bit 384k的文件,绝大多数还是16Bit 44.1k的CD文件罢了。而D200的国际电压跳线我也用不着,因为在看得见的未来我不会把D200扛到电压为120V的地区去使用(短期没有留学打算)。


就音量调节来说,GD-01号称使用了跟GA-01一样的电位器控制音量的方式,信号只经过一个电阻,所以调整音量的时候能听到里面滴滴答答一直响,不过耳机里没有杂音,低音量下也没有常见的碳膜电位器的偏音。D200则是使用的自家的数字音量,同样切换安静流畅,同样低音量没有任何偏音。不过,就操作方式来说,GD-01的按钮给我的感觉还是略显别扭,而D200的旋钮要更顺手一些。尤其是当从32欧的高灵敏度耳机切换到600欧的DT990,D200是一转音量就来,说不出的顺手。而GD-01一直按着感觉有点怪。也许习惯就好。


而D200的平衡耳放输出在后面的双三芯XLR则感觉比GD-01在面板的四芯XLR要别扭一些,毕竟我自己的平衡K601就是四芯的,感觉还是在前面方便。


但D200多出来的前级功能却可以直接驱动后级或者一些有源音箱,这一点真是不错。而GD-01在这种情况则必须加前级。


哦,对了,最后啰嗦一下。GD-01的耳机口比D200松,而D200的耳机口要紧一些。


USB输入,内置单端耳放输出对比 @600DT990

首先,关于煲机:

有人认为,开机听七分,我很赞同。但是如果因此得出煲机不重要的结论,那我无法赞同。确实,开机听七分,两个机子,以及我之前听过的大部分机子,不会因为煲机而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例如暖声变冷声,糊里糊涂变得通透异常,没有。但是,煲机前后,总会有一些细微的改变,决定了你能否因此而投入到音乐中:煲机之后,重播中的发紧、脱节等等的毛病通常会少不少,三频变得顺滑一些(当然了,如果一些低端的问题器材本身三频脱节,那就是煲机煲烂了也不会改变)。因为大部分真实的用家都不会只用头几十一百多小时。充分煲机、稳定之后会更有说服力。就D200GD-01的情况来看,两个机子煲机后,都是有改善的:D200没煲机之前,声音发紧,中高频衔接不够顺畅,高频比较有毛刺,而煲机之后,声音会往稍宽松的方向变化,同时中高频的衔接、高频的毛刺都有较大的改善;GD-01没煲机的时候,低频下潜比较浅,淤积在一个地方下不去了,导致感觉有点肿胀,高频也不够打开,而煲机之后低频的下潜有改善,声场的纵深层次也更好,高频延展更自然一些。所以,我觉得煲机还是必要的。

然后,老规矩,详细述说系统:

PC音源:Sony Vgn-FW27 笔记本@电池模式,64Bit Win7,播放软件FB2000
同轴音源:Soundaware D100pro 豪华 @Power house旗舰保险丝 @Cardas Clear电源线
USB线材:MS Audio USB A-B
AES同轴线材:Viablue AES
钰龙D200 @原装电源线 @原装保险丝
金波GD-01 @原装电源线 @原装保险丝
单端耳放:JC Audio HA800mkii @Neo单晶铜电源线 @Nei-3001 MKII RCA信号线 @HiFituning 镀铑保险丝
平衡耳放:待定
耳机:Grado GS1000iAKG K712proAKG K702 65[sup]th[/sup]AKG K601 with BAL,拜亚动力 600 DT990,深海赛尔HD600 or HD650 with BAL(可能跳票)


对比开始。

600欧的DT990是我用来具体测试两个一体机的第一个耳机。而且也不妨剧透一下,作为一体机,D200GD-01尽管表现各不相同,但是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驱动所有2k3k左右的耳机,都足够给出一个能让人欣赏的声音。但是驱动GS1000i,以及借来的T1HD800(这三听的很少,不仔细说),则力有不逮。

之所以使用600欧的DT990作为第一个测试的耳机,是因为它是2k级别600欧高阻耳机的代表,比自家的600欧的DT880更有张力、更沉稳的耳机,虽然少了一丝内敛,但个人非常喜欢。假如我自己听着味同嚼蜡的东西,相信也写不出什么心得。此外还有一点就是简单,因为这个耳机改平衡非常麻烦,而且依据我个人的观点,也不适合改平衡。

应该说,在大体上,无论是GD-01,还是D200,都能把600欧的DT990推的让我能够静心欣赏。无论是GD-01,还是D200,都能驱动出一个打开的声场,有层次的声音,不拥挤、不浑浊;其次,无论是GD-01还是D200,出来的声音都是平衡的,没有头重脚轻或者肥慢含糊等怪毛病。但大体上,GD-01的声场要比D200来的更让我欣赏,横向两者差不多,而纵向上GD-01有优势,能够推的更开一些,从而有着略好的舞台感。D200横向也很好,有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纵向要比GD-01略微靠前,整体前后的层次没有GD-01来的清晰。在音色上,GD-01沉稳朴素,低频的下潜与高频的延伸我觉得都略微不如D200,低频下去得比D200略浅,但量感反而略大,两者清晰度差不多,质感、分析力基本一个水平线,而D200则是在深度与力度稍有优势;高频延展上,GD-01内敛,高频亮度略低,换来了很柔和的听感,即便是播放国产的一些录音一般的曲目,GD-01也有很自信的表现,不会发毛发刺;而D200则有更活泼的高频,泛音表现要比GD-01更胜一筹,不过是一把双刃剑,在重播录音良好的歌剧、古典时占有一定的优势,而面对一些录音不好的流行则较为吃扁。中频两者表现相差不远,GD-01要略微温润,厚度稍微有一点优势,但没有明显偏暖,更跟冷声无缘,平凡中却有种朴素的感动;而D200的中频要直白一些,也不会僵硬。但总的来说,GD-01的中频是更保险的表现,无论是流行还是古典都颇为不错,而D200则更依赖录音的表现,唱功好的歌剧依然感动人,但是面对一些念歌词的流行就难免无味。在瞬态与动态这两个指标上,我觉得都是D200更好,动态更大而瞬态更利落,具体看下文。但GD-01有一个明确的优势,就是细腻而稍温吞的声音:GD-01的单端是要比D200要细腻,颗粒小,更顺滑一些。以上的具体分析如下:

1,小提琴协奏曲,我选择了两首曲子,一首是Aaron Rosand演绎的Zigeunerweisen,流浪者之歌;另一曲是Milstein演绎的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两首曲子是世界名曲,流浪者之歌感情丰富而深沉,难度有目共睹;而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刚写完拿给当时的俄国的小提琴泰斗“求指点”,结果被称之为“不可能被演奏”,难度可见一斑。而两首曲子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华丽的效果,不同的是流浪者之歌更考验小提琴的表现,而老柴的D大调小协对乐团的演绎也有不小的要求。D200GD-01演绎这两首曲子,如果不考虑机器价格,那是足够欣赏;如果考虑机器价格因素在内,则很难要求更多:良好的舞台感、不错的层次,结实的结像,等等,总之是健康而优美的声音。最明显的不同是:首先,GD-01的声场纵深好于D200,尤其是在柴D中,独奏小提琴明显要在后排乐器之前,前后结像能力优于D200,而D200也能听出纵深层次,但是没有GD-01明显;其次,GD-01演绎的小提琴,要比D200略微细腻,整体音色顺滑一些,但泛音少一些,听到的更多是小提琴擦弦的主音;而D200下的小提琴颗粒感更大,泛音更多,松香味略浓一点,更辉煌,但是没有GD-01细腻;以及,D200整体的速度感要比GD-01来的快一些,更有张力;而GD-01则演绎得更加从容、舒缓。

2,钢琴曲。我选择了两个作品:分别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以及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月光奏鸣曲,无需介绍了,从第一乐章的柔美,到第三乐章的汹涌澎湃,都好听;而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则相比之下更铿锵而辉煌,动态、瞬态要求都比月光奏鸣曲高。








GD-01声场、结像表现不错,“一架钢琴”没有散开来,能够形成一个基本的实体。一路听下来,除了感觉稍软以外,没有啥问题。不过D200一开声,基本就定调了。因为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它所重播需要的瞬态、力度两端的延伸,都是硬考验。GD-01不是不好,而是在这些个指标上,D200做的更好罢了。在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其实两个机子差距并不大,而GD-01甚至还略微舒缓柔美。但到了月光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乃至老柴的钢协,GD-01单端口偏软的特性表漏无疑:钢琴的琴声的力度有点发软,给人感觉温吞而不够迅速。如果说D200能表现出钢琴的“大珠小珠落玉盘”,那GD-01的这种“落玉盘”的清脆感确实要相对逊色。相比之下,D200驱动的DT990重播钢琴就刚健不少,尤其在老柴的曲目当中,一下一下的敲击都给人更好的力量感,钢琴的共鸣也比GD-01略好,使得曲子的演绎更有张力。

3,歌剧、音乐剧与流行人声:应该说,这是很大的一个类别。不过,人声的类别实在太多,从Lost Rivers这种“神曲”(不知道的自己搜一下)到港台流行到Jpop到歌剧到……我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有多少种人声了。那我也就只好实事求是的在我自己熟悉与喜欢的范畴里面选择了。这次我剔除了所有蔡琴、赵鹏这种加了味精的录音,不然到处都是嘴巴,说不清好还是不好,也不想去听渡口的鼓声有多深。我选六张专辑,唱功与录音从优秀到一般到比较差,分别是:歌剧《Les Miserables- 10th Anniversary》(悲惨世界10周年纪念版),《Frozen》(冰雪奇缘)音乐剧原声带,《徐小凤精选》,李娜的《苏武牧羊》,陈奕迅《Get a Life》演唱会现场录音,以及梁静茹的《爱久见人心》。




















在这里,我觉得悲惨世界10周年纪念版里的歌唱家的歌唱水平、录音都是非常棒的。无论是GD-01还是D200,都驱动600欧的DT990让我从头到尾听完了整整一张专辑。换句话说,这张专辑我就这么听了两次,连续听了两次。GD-01在前,D200在后。GD-01给我的最大的感觉就是:儒雅。这个词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不过我愿意给GD-01GD-01在驱动600欧的DT990演绎这个版本的悲惨世界,人声温润,乐器自然。空间感与舞台感比D200略好,主要还是依赖其更优秀一些的纵深声场;GD-01整体的声音更平和、内敛,张力比D200略低,但是中频的人声确实要更圆滑、细腻,感情充沛。此外就是GD-01对冲突的处理,似乎更有“人情味”,因为它总要比D200要略微缓慢一些,低频的表现也比D200略微软调;而D200则是演绎更舒畅的一个,全专辑的张力都很高,尤其是冲突的场合,节奏更快、更紧凑。在人声的演绎上,颗粒感比GD-01略大,但是并没有发粗等问题,我依旧能够感受到演员背后的感情。总之,两个的机子的表现各有秋千;《Frozen》的电影原声其实,一般般吧。我主要选择了第五首:《Let it go》。这首曲子人称“女王降临”,主要表现女主从畏手畏脚的隐藏国王之女在深山风雪中晋升冰雪王后的霸气。从录音与唱功上看,我觉得离刚才的悲惨世界有一点点差距。GD-01表现很不错,钢琴中规中矩,毕竟不是主乐器,也没啥问题。主角开唱很婉转、细腻,并至始至终保持着一种不急不缓的演绎,人声饱满、圆润;而D200的钢琴更晶莹剔透,有点“抢风头”,而之后的女主出场,D200确实是更“霸气”的一个,相比GD-01少了一份婉转,多了一份力量。我觉得,就人声而言,我更欣赏GD-01的表现,而D200就这个曲子在一个地方挣得分数,那就是曲子后半段,女主角利用魔法筑起冰雪城堡的时候,当时的低频与动态,D200明显要比GD-01来的有张力、有冲击力。李娜的《苏武牧羊》,我大爱的一张专辑。李娜的声音充满了张力,而背后的合唱也足够专业与精彩,乐队的合奏也很不错,但录音就比较一般了。在这张专辑中,GD-01与D200的表现我觉得都有相互借鉴与提高的空间。GD-01更好的空间感让李娜与合唱、乐队有更好的分离感,而且李娜的声音控制更好,圆润;而D200则很好的表现了李娜声线的张力,但是整体的结像却略微靠前,在李娜的高音处显得不够细致,没有GD-01细腻。《徐小凤精选》是90年代的香港歌手徐小凤的一张精选,其实同期的梅艳芳也很不错,不过梅艳芳留下的录音好的CD好像相对不多,而以前家里听徐小凤略多一些。我选择的是她的《蓝与黑》。应该说,徐小凤的唱功与这张唱片的录音,在国内的流行音乐里都算不错了。GD-01的表现一如既往,相比D200GD-01更饱满、更舒缓的演绎了徐小凤的声线,而D200则相对的让徐小凤有点硬,而且没有GD-01细腻。陈奕迅的《Get a Life》是录音相当不错的一场流行。GD-01重播的声场还是略占一筹,有着更好的舞台感,还是因为其更满意的纵向声场,而D200的一点优势就在于结像要比GD-01略微凝聚一些,尤其是对观众的掌声。就人声而言,我觉得差距还不是很大。最后是梁静茹的《爱久见人心》专辑,我选的是《偶阵雨》。我很喜欢这首歌的。毫无疑问,GD-01推的600欧的DT990的梁静茹是更好的,细腻,略带一点点温暖,我是可以投入去听的。而D200直推的600欧的DT990在这首曲子中就比较一般了,素质没有问题,但是,就打动我的程度而言,不及GD-01。主要的不足就是,梁静茹唱的感情真的跟前面的歌剧唱家有明显差距(虽然我很喜欢她的歌),而D200下的梁静茹的感情不够。

4,来点大动态大编制的吧,绕不过的坎。《霍比特人》的电影原声,以及我最爱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










《霍比特人》的电影原声我就懒得从头听到尾了,就选择第15首吧:《15 - Warg-scouts》。这是远征军被狼人在平原上追逐的一段配乐,那个奇奇怪怪的深林魔法师(原谅我,忘记他叫啥了)引开敌人,然后其他人赶紧开溜的那一段。简单的说,我觉得GD-01D200在直接驱动600欧的DT990重播这两段的时候,都没能达到我的期望值。不知是不是我在电影院里被低音炮轰击过的缘故。因为,无论是GD-01还是D200,都是音色有余而动态瞬态力度不足。相比之下,GD-01整体更软一些,但是低频的量感却好像略大,但是关键是下不去啊,给人感觉下到胸口就没了。D200略好,整体的动态瞬态张力都略好,但也就下到腹部,根本没法体会那种从地板滚滚而来的低频。两个机子加上HA800后都有提升,但还是不及家庭影院的低音炮的效果。所以——你懂我的意思。要说轰隆隆,耳机是轰不过低音炮的。而电影这种节奏,音色好的加分实在是微乎其微,不说也罢。而到了贝9,我觉得就可以说了。首先,GD-01D200重播贝9,我都从头到尾一秒钟不落的听完了所有的演奏。不过呢,D200我把观众的掌声也听完了,而GD-01则只听了一半。因为,GD-01虽好,但还是D200给我更多的感觉。在大编制下,GD-01的声场还是有一点优势,但是大动态下依旧不够稳健,略微有点紧张,不够淡定。D200也不够淡定,之所以给我更多的好感,是因为D200全频的张力更好,小提琴群的泛音更足,以及整体的瞬态略好。要是D200能有GD-01的纵向声场,那我很乐意给与更高的评价。而GD-01的问题在于,大动态下整体偏软调,从而影响了表现。因为,内敛是音色的范畴,而偏软则是驱动力的问题了。

小结:首先,无论是GD-01还是D200,我都觉得是一个好机器,是个精品。这个从一开始我就这么下定义,经过上面的详细的描述,我相信认真看完的人都会同意我的观点。作为一个三千出头的一体机,GD-01D200都已经不是交足功课了,已经可以成为超越期待了。从音色上说,GD-01较为内敛,D200较为张扬;GD-01细腻,D200则有更好的两端延伸。不过呢,我觉得,GD-01单端驱动600欧的DT990还是略微不够到位,小编制人声什么的不明显,大编制下还有改进的空间。D200呢,中频还是偏直白,重播实力派的人声,例如歌剧,音乐剧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重播一些流行的时候,表现力不如GD-01.




更多搭配:GradoGS1000i & AKG K601 SE&BAL


其实,我基本使用手头的几个耳机都尝试过GD-01以及D200了。上一回说的是600欧的DT990,是高阻耳机。而现在对比的,则是32欧的低阻耳机,GradoGS1000i。其实,我原本打算是先用别的耳机测试的,不过有不少人连续pm我,问我GD-01D200能否驱动好顶级耳机,例如HD800TH900K812这种。为了大概的说明这个问题,我把GS1000i的对比提前了,也顺带对低阻耳机的驱动做一个大致的说明。其实呢,有一些比GS1000i阻抗更低的耳机,例如只有二十多欧的TH900,不过我手头的刚好是GS1000i

GS1000i已经是接近动圈旗舰级别的耳机了,它的驱动难点,在于控制住高频,推出饱满的中频,以及把低频推出细节、层次,还不能把声场推没了或者推出去收不回来(也就是推虚了)。从实际效果来看,我觉得,GD-01D200驱动下的GS1000i,都没能达到我的对一个推得不错的GS1000i的预期。

选曲跟昨天相似,但是不尽相同(因为同样的歌为了测评而连续听太痛苦了,就怕木耳了或者因为情绪脑放打开了……)

D200驱动的GS1000i,声场比较大,可惜纵深很一般,同时不够稳定,略微发飘,不扎实。GS1000i本身的结像是很凝聚很结实的,D200驱动下也保留了这个特点,但是结像比较瘦小,也就是密度不高,厚度还有提升的空间。除此之外,我略感以外的是D200的单端耳放驱动的GS1000i出了一个还算写意的声音:高频纤细,甚至有点飘逸,中频比较远,但是不算很虚当然也不算扎实。事实是,接上HA800mkiiD200自带的耳放驱动,对比就会非常明显,HA800mkii驱动的GS1000i明显要沉稳、扎实、饱满、有血有肉,低频更是暗涌流动。而D200推的就有点发飘,像是绣花拳脚。换句话说,不要幻想D200能够让GS1000i听个交响什么的,我觉得小编制就到极限了。大动态来临的时候基本是糊了。而GD-01驱动GS1000i的声音,就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因为在我的印象之中,GD-01的高频比较内敛,中频还略微厚一点,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但是事实告诉我,YY是多么的不靠谱。GD-01单端下的GS1000i,是典型的控不住的声音,高频没有控制住,感觉很怪,比较毛,中频也比较远,比较虚,而且透明度不好,声音很怪异,整体的“脱水感”感觉比D200还要严重。不过GD-01下的GS1000i有一点比D200好,那就是纵向声场略微好一点。不过考虑到两个机子推的GS1000i都是密度不足,略微发虚的表现,我就不详细对比了。反正都推得不太好,那还要拉出来看看谁推得更糟糕,一点意思都没有。

我不知道这两个机子驱动别的低阻耳机怎么样,不过,就驱动GS1000i的表现,以及我所试过的HD800T1,我觉得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诚然,D200GD-01都很不错,但是想要去直接驱动动圈旗舰,我觉得这个期望不切实际。买得起旗舰,然后老想着省钱,这个思路可能行不通。

说完了GS1000i,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点实际的。我本来是希望一次性对比K601K702 65[sup]th[/sup] K712proGD-01D200单端耳机下的听感的。但是因为对比K601的时候还有单端平衡的区分,所以也就先把K601拿出来。对K601,我是真的充满感情,毕竟,K601是我进入大耳机领域的第一个耳机,而且当年为了驱动K601,我整整蹭听了两年,从几百的diy胆机到rp030这种高端耳放,都试过。而当我现在再次听K601的时候,那种感觉是非常幻妙的,就犹如坐上时光机,一下子回到了大二的夏天。这只K601不是别的K601,正是我当年的那一只。不过,现在的这个K601估计已经有五千个小时的听音时间了,这一路的变化是很大的。现在的这个K601,真是宽松,非常非常宽松的声音,比K702 65[sup]th[/sup]K712proDT990都要宽松许多,基本可以跟GS1000i差不多的宽松。横向声场非常开阔,纵向比较一般但是无碍非常宽松舒适的听感。密度对比K702 65[sup]th[/sup]K712pro当然是有所不及,但是宽松度确有过之而无不及,听着非常舒缓,毫不刺激。动态、解析也是这次测评用的几个耳机居末的,但是听着却依然让我感动非常。果然,重播音乐带来的感动,不一定是跟价格成正比的。

下面开始GD-01D200下的AKG K601的听感详细对比,先是单端,再是平衡。

这次的选取,跟上次大同小异。我测评器材,如果只能有一首歌,一般选择大场面的歌剧,或者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的第四乐章。为什么?因为这种类型的音乐,不仅有大场面的乐器,同时又有不少的人声——男生女生,而且一般录音都还过得去。用来衡量一个系统的平衡性、音乐性、素质,相比其他的口水歌或者小编制乃至什么摇滚,流行,相对要靠谱一些。不过现在时间不着急,就慢慢聆听好了。

1,小提琴协奏曲:这一次,我选择了著名的《梁祝》。其实,对于《梁祝》,在小提琴圈子里评价是很极端分化的。喜欢的人认为,《梁祝》是我国小提琴作曲中少有的拿得出手的作品,跟钢协中的《黄河》一样是对世界音乐之林的贡献。而讨厌的人则严厉批评它把小提琴弄得支离破碎,在巴赫莫扎特等大师面前只能吃灰云云,甚至要作曲者改行写二胡曲子。不过,有争议也是成功的一种侧面见证。无论如何,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个曲子的(反正我不拉小题,我觉得还是蛮好听的)。GD-01直接推的K601,轻松,写意,密度不高,低频量感偏少,略柔弱,但是声场不错。梁祝本身是小编制,这套组合听下来有滋有味,但是大动态的爆发比较软,或者说基本没爆发,就像闲庭信步的走到高潮然后再散步散回来。D200单端驱动的K601,跟GD-01完全是两个风格,甚至可以用“疾风劲走”来形容,整个声场撑得比GD-01更大,骨架硬朗,线条清晰,结像结实而凝聚,不过肉感比较少,整体密度比较低。在D200的单端耳放下,K601一改儒雅之风,把一首梁祝演绎得大开大阖。不过,虽然整体硬朗,但却保留了不错的耐听度,没有太过于尖锐或者硬冲的情况。我的K601是改了平衡的,所以一并尝试了平衡驱动。GD-01的平衡驱动是真的不错,真是打了鸡血似的。GD-01使用平衡耳放的时候,一扫单端口的软、保守的风格,变得有力,而且没有“矫枉过正”。GD-01在使用平衡耳放驱动K601的时候,明显比单端口要打开了,声场扩大,而且保留了声场的纵深,两端的延伸更好,低频驱动力更足,原来单端下K601无法驱动出来的低频也驱动出来了,一下子底盘厚实不少,而且全频的密度也增加。此外,平衡下的GD-01中频比原来更加饱满一点,而且保留了圆润。我觉得,GD-01的平衡耳放相对单端是质的提升。D200的也有平衡耳放,但是相比GD-01的平衡,就要显得逊色一些。D200的平衡耳放也把K601驱动了一个更大的声场,但是只是朝左右两端的横向拓宽,纵向没有改变,导致声场被拉成了一线天。此外,整体的声音的密度、厚度都不如GD-01.因此,我认为GD-01的平衡耳放要比D200的好。



2,钢琴曲:既然小提琴协奏曲选择了《梁祝》,那钢协就选择《黄河》好了,刚好也是一张专辑。然而,钢协的重播要求是比小协高不少的。GD-01单端驱动的K601演绎钢琴,真的吃不消了,能量感不够,感觉好像饿着肚子,透明度、瞬态、密度、力度,全部都不太好。D200的单端耳放相比好些,钢琴琴键的力度与结像明显结实有力,瞬态也更好。但是,D200单端驱动K601重放钢琴,我觉得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声音密度还不够,没能把K601填满,所以钢琴感觉有琴键而没有琴箱的共鸣。换到平衡,无论是GD-01还是D200都有提升,不过GD-01的提升更大。D200平衡对比单端的优势主要是力度、瞬态与透明度的增强,而GD-01的平衡耳放在D200的基础上有着更好的厚度与密度,结像更饱满,钢琴的共鸣表现也稍好与D200的平衡。

3,歌剧、音乐剧、流行等人声:这一次,歌剧我选择了《Phantom of the Opera》(歌剧魅影),音乐剧选择了《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的原声带,流行人声分别选择刘德华的老专辑《如果有一天》,以及我很喜欢的范玮琪的一首歌:《最初的梦想》。

Phantom of the Opera》中的《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是一首感情非常充沛、饱满的女声独唱,表现的是女主角的恐惧、无助与徘徊。其配乐比较简单,部头比较小。这首曲子背景轻柔,女主角的声线细腻,感情充沛,基本是GD-01的拿手好戏。单端GD-01下的K601表现这首曲子含蓄而柔美,抓人。D200单端下感觉女主角声线偏硬朗了,表现更加“坚强”而恐惧、无助不足。平衡的情况下,GD-01表现的要比D200更加有血有肉,是更好听的声音。



剩下的人声,基本都差不多,因为这两个机子驱动的K601,性格太明显。我觉得,表现最好的还是GD-01的平衡驱动,其次是根据歌曲风格,GD-01或者D200的单端占优。而D200平衡下的K601,力量感太强了。

4,大编制:

大编制,就如我昨天所说的,是一篇严谨的测评永远都绕不过的坎。我这次没有选择贝多芬的作品,转而选择马勒第六交响曲。实话说,如果说人声流行还有风格喜好的话,那大编制真的就是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素质实力说话的时候了。用K601来听马勒,其实一般都是比较抓襟见肘的,毕竟,厚度、密度、瞬态、稳定性这几个指标,如果只听K601,那也不错。但是我听过了那么多好的耳机,再回过头用K601听这种大部头的歌曲,那就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了。基本是,我都没有使用K601听完整个专辑,因为时间少,测评内容多,如果不是很不错或者是我很喜欢的专辑(我喜欢贝9 多于马6),是很难吸引我从头到尾听完的。

事实的情况是,重播最好的当然是GD-01的平衡驱动K601了,无他,密度、量感、稳定性都要比其他的组合要占优。其次是D200的平衡驱动的K601,相比GD-01,主要失分在密度与厚度。D200的平衡撑开的声场、整个声音的构架其实并不输GD-01的平衡太多,但是密度与厚度有差距,GD-01的平衡更加结实、饱满。而如果单端的话,D200要比GD-01好,GD-01单端驱动K601听大编制,不行。

阶段小结:

这一次的对比,结果很有趣,也说明很多问题。我觉得总结下来有这么几点:

第一,一体机的方案,如果一体机做好了,性价比很高的。如果玩分体,信号线电源线什么的,开销不少。在三四千内的这个区间,成熟、优秀的一体机,性价比较高;

第二,但也要理性的看待一体机的能力上限。无论是GD-01还是D200,驱动2k级别的耳机,包括例如AKG家的7系,深海的6系,拜亚动力的DT系列等等,我觉得都足够的好听。但想要用一体机驱动旗舰级别的耳机,真的不是很实际。也许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或者厂家用心对待一体机,优秀的一体机会继续出现,然后把旗舰耳机推的不错,但,这两台一体机要对付GS1000iHD800T1,我觉得都不太行。就算是GD-01使用平衡驱动,我觉得还是不太够。原因很简单,GD-01用了平衡,对比六七千价位的单端耳放,我觉得差距依然明显:稳定性、声场的规整度、声音的密度、厚度、质感,尤其是低频的涌动的层次,还有提升的空间。

第三:从GD-01D200作为一个一体机的完整功能来看(就是USB接电脑,然后直接使用内置的耳放输出),素质最好的是GD-01的平衡接口,其次是D200的平衡接口,再次是D200的单端口,最后是GD-01的单端口(这里说的是“硬素质”)。从听感来说,则不完全是素质说了算。根据耳机搭配的不同,听歌的类型、喜好不同,最终可能也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不同的个人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最保险的做法,就是自己试听。

热门耳机搭配:AKG K702 65th & K712pro & HD650 & T90



这已经走到了原计划耳机搭配部分的最后的章节了。但是有些网友却像追债一样的追着我要HD650T90的听感,所以就临时搞了一个HD650(已经原线改四芯平衡)以及T90(只有单端)。由于这俩听得时间相对较少,每个只有几个小时,所以最后就提一下。



现在先详细说AKG双杰:K702 65thK712pro



很多人都对AKG K702 65th非常熟悉,原因是限量版嘛。不过这个限量版限量的有点水分,根据我向雅登咨询的结果是,原来说是限量3000个,然后增加到5000个,后来美国亚马逊又下了个大单子,最终定格在7000个。应该说,比起铁三角的限量100个的天价木碗,AKG的这个限量确实有点略多。不过对比hd600数十万跟K701十数万的产量(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还是相对的限量了。K702 65th最大的特点就是完成度很高,声音饱满润泽,密度高而质感良好,基本什么机器都能推出一个不错的声音。假如要是有个东西能把K702 65th能给推得没法听(我就是用MDAC Mini 2这种小东西都能推出不错的声音),那真是够失败的。而K702 65th的驱动命门就在于推出良好的透明度与瞬态,而不能使暖糊或者慢吞吞的声音。而K712pro,有人说是K702 65th的马甲,我原来以为是,但其实不是。从外观上看确实高度相似,模具一样而配色不同。但是实际的声音来看,应该算是K702 65th的量产版,而且确实对得起作为监听耳机的身份:均衡、中正、中性。简单来说,就是两端的延伸比K702 65th要更好,但相对的中频密度比K702 65th稍低,而且更刚强,线条感更好一些,而没有K702 65th油润。我觉得从素质上说应该是K712pro还略高一点点,但是听我觉得一定是K702 65th好听。所以我收着K712pro其实是做测评,以及系统调整的时候用来检查系统平衡用的,真正听,多数都是K702 65thGS1000i混着听。哪怕有着明确的等级差距,但K702 65th面对强大的GS1000i其实也很从容,因为K702 65th确实也有GS1000i所没有的一些东西。不过这不是针对K702 65thK712pro的具体测评,所以介绍到此为止。以后有时间再慢慢对比这俩。



K702 65thK712pro都是可换线的,我都用了原装的线材,没有更换。而这俩耳机改平衡都非常麻烦(简直跟DT880DT990一样麻烦),所以我只测试了D200GD-01的单端耳放下的表现。



测试的音乐类型、曲目类别跟前面的相似,大概也都差不多。



1,小提琴协奏曲:这一次的测试,我选择了“中外合璧”,分别选择了《梁祝》与《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先听的是D200驱动的K702 65th。我的K702 65th使用时间已经超过2000小时了,熟透。在D200的驱动下,其声音非常宽松,声场横向宽广,而纵向也比本次测评的另一个AKG耳机K601要来的明显。在柴D的协奏中,独奏小提琴顺利从背景的乐队里凸出来,高音纤细、飘逸、柔顺,带着泛音与温暖的琴腔共鸣,很好听。而乐队的齐奏也是顺起直落,并不拖沓。而且,这套组合一路听下来,有感染力,我很顺利地听完了一整套协奏曲。当然,要说有什么大的不足,那就是D200直推下,小提琴能够从乐队中凸出来,但是后面乐队则基本被挤成一排,没能再现大乐队的层次(对比HA800下的K702 65th,这个差距立竿见影。但是差距不只是这个,这个是最明显的差距。)从D200换下GD-01,第一感觉就是柔美。GD-01推的K702 65th,非常柔和,整体能量感一下子小了,但是并不会让K702 65th发闷或者发挤。甚至说,GD-01下的K702 65th的纵向声场比D200还略微远一些,不过大乐队的层次依旧还是一排线。GD-01的小提琴也在乐队前方,但是泛音跟质感都不如D200下的表现,小提琴的辉煌感打了折扣。同时乐队相对的也表现的比较温吞。因此,GD-01在表现梁祝的时候还好些,表现更加刚强的柴D小协则跟D200有一定差距。

换到K712pro,还是D200先行。D200下的K712pro,声音没有K702 65th宽松(但我觉得主要是使用时间的因素。K712pro我相对用得少得多),但声场其实要比K702 65th要略微大一些,尤其是声场的纵深感略微好于K702 65th。而D200在驱动K712pro的时候,乐队的表现也比K702 65th要略好,横向铺开而纵向分离度略高(但还是毫无疑问的没有我外接的独立耳放高)。K712pro的声音,要比K702 65th更张弛有度,低频更凝聚一些,下潜略深但是略硬一些,没有65th柔和;高频亮度要高于65th,而延伸与泛音差不多,但是高频能量感更强,小提琴显得更璀璨。从D200换到GD-01,情况跟65th相似,都是明显柔和了,低频少了一点,好在质感得以保留;声场也撑开了,但这回GD-01D200的纵深优势就相对的不是很明显了。小提琴的表现比较干净,泛音质感不如D200,但好在柔和。



2,钢琴协奏曲:这次的钢琴协奏曲还是中西合璧,《黄河》,以及,这次没有选用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协奏曲,而选择了另一曲:Rachmaninoff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这货其实是个俄国人,这是俄国人的英文名,看着特别别扭,但是我实在打不出他的俄文名或者那一长串中文名)。然而,结果是明确的:D200驱动的K702 65th,有了基本的框架,瞬态与力度也都到了良好的水平,两首曲子都能让人顺利听下去;而D200驱动的K712pro在反映钢琴的瞬态与力度还更佳一些,右手高音区有了晶莹感。而GD-01单端耳机口就有点力不从心了,驱动的K702 65th明显有点发软,特别是Rachmaninoff的第二钢协,乐队的反映、力度都不够,整体感觉比较沉闷;而GD-01驱动的K712pro还略微好一些。



3,歌剧、流行等人生:AKG的中频,貌似都有点品牌光环,有自带加成的,K702 65thK712pro也都不例外,所以人声也是这对孪生兄弟测试中听得最多的。我的测试用了不少专辑,不完全统计,至少歌剧就有《巴黎圣母院》、《唐璜》、《歌剧魅影》、《悲惨世界》,欧美人声有WestlifeBack Street Boys,甲壳虫等,港台流行也有徐小凤、邓丽君、陈奕迅、光良、张学友、张敬轩等等。由于曲目太多就不一一分析了,直接说结论与最大的感受:D200推的K702 65th,我觉得表达这些曲目,表现是最好的。为什么?从素质上说,听大部分的人声,表现良好,就算是表现歌剧中的乐队齐奏,也完全可以及格;从风格上说,其三频分布均衡,很好的照顾了各种声音:从男低音到女高音,基本没有偏颇。而起饱满温润的风格,使其听啥都好听。我就是经常情不自禁的一张专辑一张专辑的听,然后有时候就听多了时间久没了。这个组合,是我听得最久的。D200驱动的K702 65th,在表现人声上,如果要求不是特别高,基本可以歌剧流行、男女通吃了。从《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到《歌剧魅影》中克里斯丁的忧郁叹息,到悲惨世界中警官与冉阿让的争执,到Westlife主唱圆润有张力的男声,到陈奕迅的真假音变换,到张敬轩在演唱会现场的《樱花树下》,都表现良好,饱满、润泽,有质感而且还比较顺滑,是D200GD-01驱动K702 65th以及K712pro四个组合中最好听的一个。其次则是D200驱动的K712proGD-01驱动的K712pro,这俩难说哪个更好。因为D200驱动的K712pro张力更好,力度更稳健,表达歌剧、一些快节奏、力度强的流行,表现不俗,而弱点则是一些录音不好的专辑,你会感觉K712pro的高频一直在提醒你:喂,这里好像有点问题。相对的,GD-01则要宽容一些,一些录音不好,D200驱动K712pro显得有点紧张的专辑,GD-01则处理得比较平和,以及一些柔美、小资乃至舒缓的歌曲,GD-01驱动下的K712proD200驱动的K712pro要更从容(但还是没有D200驱动的K702 65th好听,我觉得是因为K702 65th的中频整体就比K712pro好的缘故,密度更高、更饱满、更润泽)。而GD-01驱动的K702 65th则有点过于柔和了,有时候甚至觉得有点肉,特别是在歌剧中的冲突,以及一些有力量感的欧美流行中,你会感觉这个组合真是精致有余而阳刚不足。相对的,其表现居末。



4,大编制。大编制,一体机驱动AKG听大编制,呵呵。从选曲上,我尝试了一些电影原声,包括Stardust,加勒比海盗系列,霍比特人12,以及一些交响曲目。当然,也略微试了一下Wedwing说的勃4,然后自然就呵呵了。直推想要结构清楚勃4的纷繁织体,too young too simple。总的来说,我觉得表现是毫无疑问的,D200优于GD-01,力度更好更利落。而GD-01驱动这俩耳机表现大编制,确实有点脚软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想要用一体机驱动AKG的玩意听大编制真的有点不现实。我很了解有人喜欢深海的厚重大气,或者拜亚的真水无香,但我也知道肯定也有些喜欢AKG演绎的交响,儒雅自然。但是,想要用AKG听交响,驱动条件确实比深海或者拜亚要略微难一些。毕竟,拜亚强于解构而深海则可以方便的改平衡来推倒(假如不是近些年国货崛起,那要用进口的东西,你会发现平衡非常贵,但是我们国家的品牌则大幅度的拉低了平衡的入门标准,很容易提供一个不俗的驱动力,虽然有些中低端的平衡整体表现还差点完成度与感染力)。而要推出AKG独有的润泽儒雅又绵绵大气的交响,投资真的省不来。



最后简单提一下HD650T90。这俩耳机我每个搭配D200或者GD-01,听得都没有太多,因为耳机不是我的,借基友的,也还回去了。但总的来说,个性还是很鲜明,驱动的差异也完全是可闻的。



先说HD650HD650如果是平衡驱动,GD-01占优,更好的声场纵深、更高的密度,甚至瞬态也是GD-01的单端口占优。相比,D200平衡口推HD650也没有大问题,就是在密度、厚度、声场纵深这些地方不如GD-01。差距有多大呢?我觉得,中等差距吧,半档。而如果是单端口,我觉得则是D200占优,GD-01单端驱动HD650,其实也有模有样,但是就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相比D200的单端乃至它自己的平衡,GD-01推的HD650都是慢吞吞的感觉,高频也过于内敛,泛音表现一般。而D200单端驱动的HD650要比GD-01单端驱动的HD650明显的阳光,通透性更好,更灵动。不过如果改了平衡,那就是GD-01更好了。



然后再说T90T90是单端的,我觉得D200GD-01驱动的都能听,但是都各有不足。D200驱动的T90,交响表现很有张力,整体通透、密实,尤其是管弦乐团强奏的时候,有着一种让人满意的辉煌感。当然,如果跟HA800比,还是显得浮躁,沉稳不足,像二十多的小伙子,青春张扬但太过于外漏,以至于时不时就会露出马脚:例如高频还不够细腻,不够润泽,声场纵向层次有较大提升空间,密度与低频的力度还不够厚实稳重等。但尽管如此,作为一个一体机,我觉得已然不错。D200驱动T90听录音好唱功好的歌剧也很打动人,但问题就是录音好唱功好的专辑不多,而听流行的时候,D200驱动的T90时不时会有点过亮的缺点,一些制作比较差的专辑还比较毛躁。而GD-01的表现则相反,GD-01驱动的T90,要比D200柔和,高频控制力更好,中低频的量感也略多,但就是给人感觉爆不起来,一直都不急不缓的。在表现流行、歌剧表现要比D200占优,但是想要重播大编制、大部头,或者一些钢琴曲,则有点隔靴搔痒。



阶段小结:应该说,D200的单端耳机口的驱动能力,我觉得应该要比GD-01确实要好一些。而GD-01的平衡耳放也确实要比D200好一些。总的来说,搭配像HD650这种很容易改平衡的耳机,我还是建议GD-01会是更好的选择。而面对一些高频容易发亮的耳机,GD-01则是一个更保守的选择(至少听着不冲)。而相反,如果耳机厚润,偏暖,我觉得D200的搭配会更好。例如,D200搭配的K702 65th,就给我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



下一个阶段将对比GD-01D200DAC输出表现,包括接USBAESRCA同轴,以及重播16Bit 44.1kCd格式PCM24Bit 96k24Bit 192k高码率PCM,以及DSD等不同格式的表现。



GD-01D200 DAC输出对比&中低码率PCMDSD对比



首先,系统如前所说。耳放是HA800mkii,线材主要有:RCA同轴用的是秋叶原的基线同轴线,AES同轴用的是ViablueAESRCA单端模拟线是Neo的单晶铜3001mkii。平衡的测试要明天才能进行,因为我手上暂时没有平衡耳放。不过在我心里,我觉得至少要到GA09或者EAR909,才能展现平衡耳放之美(平衡耳放不应该光有动态瞬态,大声场等素质,还应该透明灵动,鲜活)。可惜,我没借到GA09,而是暂时借用了我学弟的一台A28(明天去拿),仅供参考。



GD-01D200,接上HA800mkii,提升是一耳朵的、巨大的,全面的,尤其是驱动GS1000i的时候,变化是脱胎换骨的。而经过长时间的聆听,我基本可以确定,无论是GD-01,还是D200,无论是单端,还是平衡,内置的耳放其实都无法发挥它们Dac部分的全部实力。因为外接耳放之后,提升很大,而且是全面的提升。换句话说,选择了这两天机子的朋友,你大可以考虑加个好的独立耳放来榨干它们的潜力。



GD-01D200,接上独立耳放之后,对比之前内置耳放的时候驱动的几个耳机,所有的小毛病小遗憾一扫而光。我可以大胆的说,GD-01D200都是值得上耳放以获取提升的,而且提升完全是一耳朵的。具体来说,接上HA800mkii之后,两个机子的在推同一个耳机的时候,差距要比各自的独立耳放要小得多,因此我感觉两个机子的DAC部分水平很接近。但是接近是一回事,差异是十分容易就能辨别的。



具体来说,GD-01跟D200的独立DAC都有良好的声场、不错的空间感,但相对来说,GD-01的纵向声场略好而D200的横向声场则略宽;GD-01的整体重心更往下一些,低频明显丰厚(在搭配HA800mkii驱动GS1000i的时候低频量感有点略多,但搭配K601的时候,稍厚实的低频又让K601更稳重,所以说,针无两头刺,关键看搭配),但是质感与控制力都不错;中频更饱满,更厚实,人声、乐器的形体感要超越D200,而高频则相对的比较内敛,但并不缺细节,就是泛音表现略微少一点;而D200则相对的更均衡一些,低频的量感比GD-01略少,更加均衡,中频相对的没有GD-01厚实,高频更透亮,泛音更丰富,高频的密度与光泽感超越GD-01。其次的差异是GD-01的结像比D200稍微远一点,力度略小,偏柔;而D200的结像要比GD-01更有力,更靠前一些,结像更小更凝聚。而另一个较大的差异,则是D200相比GD-01,颗粒感稍大一点点,GD-01的声音要更顺滑。在瞬态、透明度、层次等方面,应该说两个机子表现都很接近,感觉也不是特别明显。应该说,如果是日常使用,这些差异不足为虑。真正要考虑的较大的差距,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在三频的平衡性上,GD-01更往下、更饱满丰厚,而D200相对均衡;在结像上GD-01更靠后、力度柔和而D200则是更鲜明、凝聚。总的来说,两个机子的表现都很不错。而从音色上看,GD-01表现人声更饱满醇和,而D200则是古典表现更大气利落。



有人要我对比DA8,所以我也就对比了。这俩机子跟DA8的对比,我只在HA800mkii+GS1000i这个组合上试过。我感觉,提升还是一耳朵的。DA8的声场还是较GD-01D200更立体、空间感更好;DA8的声音比D200更内敛,中频更饱满,但结像的力度与稳定性又优于GD-01,尤其在大编制下更明显。层次、泛音都是DA8要好。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作为一体机,Da8GD-01D200都不接外置耳放,那么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但是上了HA800mkii,差距就拉开了。所以,如果是决定了只当一体机使用,我觉得GD-01D200是性价比更高的。而如果选择DA8,那是一定要上外置耳放的。



其次,关于RCA同轴接入口与AES平衡同轴接入口的差别。不过这个差别就有点水了。先是我拿到的试听的GD-01AES接口有点小问题,我的好几条AES线材都时不时锁不住信号,所以干脆就放弃了。而D200的时候,RCA同轴跟AES同轴的线材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秋叶原的基线RCA同轴线材,一个是ViableAES,所以也没啥好对比的……因为,秋叶原的鸡线实在被打趴,别看粗粗的壮壮的,但实际上机后,透明度信息量就差一截,声场也要缩一些,别的就别比了。于是,这个部分就成功的打酱油,忽略了。



再次,关于两个机子播放16Bit 44.1kCD码率PCM24Bit 192k的高码率PCM,以及DSD格式的数据的差异。



这个差异其实蛮有意思的。两个机子播放16Bit 44.1kCD码率PCM的时候,差异如前文所说,不再累述。而播放24Bit 192k的高码率PCM的时候,两个机子的表现依然接近,都是信息量增加、密度与泛音更好。但不同的是,GD-01的高频泛音略微增加,低频更凝聚一些;而D200则相反,是高频变得略微细致一些,中频则更饱满、低频略微增加。换句话说,两个机子的声音都变好了,而且变好的幅度也差不多。而换到DSD(这两个机子都是通过USB接受DSD64Diff文件),两台机子都比CD码率的PCM有提升,其中GD-01的提升跟24Bit 192k的差不多,而D200的提升有点小意外,除了信息量的提升外,声场的纵深有了提高,同时声音变得更圆润。


昨日借来了学弟的A28,并用比较平实的线材对比了GD-01跟D200的DAC部分的平衡对比,所以也就特别补充。

系统跟之前基本一致,就是耳放A28,耳放电源线是Neo的单晶铜,平衡信号线是我做的屌丝线,用的加奈美线基跟最普通的牛吹来的镀银XLR插头。耳机则是平衡驱动的K601。当然,之后也试过单端输入平衡输出的声音,这时候单端信号线是Neo的单晶银。

但是实际听下来,又不知怎么写了。因为耳放档次完全不一样,线材档次也不一样,导致跟之前单端的一对比,这个平衡的组合反而没有任何优势,一路听下来乏善可陈。看来我该搞一台EAR909来测试的……

总的来说,这次更新感觉没什么可写,因为两者的差异不是特别大,又完全没之前的好听,而且差异跟单端的表现也略微相似,没啥新鲜感。最大的区别就是GD-01依然是更饱满、更稳重的声音,且声场纵深稍微好一点点;而D200的相对的线条感好,结像更小。

此外,我还不精确的对比了下单端输出与平衡输出的差异。不过,毕竟线材的档次不一样,所以结果并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单端下,泛音更好,余音多一些,而平衡下,两台机子都是有更拘谨的表现(其实这更主要是Neo单晶铜与加奈美信号线之间的差距)。



最后是GD-01D200的特殊功能测试。



1GD-01RCA同轴数字输出。GD-01有一个D200没有的RCA同轴数字输出,有好事者问我这个输出怎么样,看看能不能把GD-01当界面用。当然,我觉得好无聊,谁买GD-01为了当界面用啊……不过机子在手上我还是试了下:就是GD-01当数字界面,然后拉到D200解码。但是我的RCA同轴线是秋叶原的基线,所以自然没有好效果啦。不过这倒是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内部接线,是一种优势。内部接线,你至少少一根同轴线,不仅仅是省,而且内部接线是在设计师设计的时候就考虑了信号完整性的,而且一般是I2S直接传输,效果杠杠的;



2,关于D200的前级功能。D200有前级功能,从0dB(最大)到-60dB(最小)。实际试听下来,如果是开了前级的0dB,跟没有开前级直接输出,几乎没啥差别。而一路D200的前级减小,耳放音量调大,基本的差异也微乎其微(之前试过M-dac,前级打开明显声音变糊)。为了让差异极端化,我把D200的前级开到最小(-60dB),而把耳放扭到最大,终于把差距拉大:当前级最小的时候,声音信息量比关闭前级的时候略有减小,声场相对的平面化,结像偏软一些。不过,只要前级不要低于-20dB,这个差异是很微小的。考虑到这个前级基本相当于附送的,应该说表现还不错了。



3,关于GD-01D200的内置滤波器的选择:GD-01D200都可以选择内置的滤波器,GD-01Sharp Roll-Off以及Minimum Delay,而D200则是Sharp Roll-Off以及Slow Roll-Off。应该说,两台机子在切换滤波器的时候,感觉有一点点差异。但无论是GD-01还是D200,差异其实都是非常小的。实话说,盲听我是肯定听不出来。而且如果是一些流行的歌曲,我盯着屏幕切换我也没听出啥差别。但是如果是小提琴独奏,那差别就会变得略微大一些,主要是D200在开启Slow Roll-Off滤波器的时候,泛音要比Sharp Roll-Off要稍微少一些,但是高频也稍微柔顺一点点,没有Sharp的硬。而GD-01也类似,Sharp Roll-Off的滤波器,高频要更透一些。



4,关于D200的“去Jitter”开关。这个东西真是有意思。应该说,开了关了,声音还是有变化的。但是不是一直都开着或者关了好。在使用USB输入的时候,打开“去Jitter”开关,声音会变得稍微凝聚一点点,声场控制力略微好一些,而如果关掉的话,声音会稍微“奔放”但也粗糙一些。而当我使用D100pro进行AES输入的时候,就毫无疑问是关掉这个“去Jitter”开关好了。因为关掉去Jitter开关,声音是很不错的。而打开以后,声音就变得呆了一些。不过另外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如果D200打开了“去Jitter”开关,那么秋叶原的同轴RCA基线跟ViablueAES同轴线的差距缩小了。但声音最好的当然是ViablueAES,然后关掉这个“去Jitter”开关。



最后的最后,则是这俩机器使用USB链接电脑,与使用D100pro做数字源的对比。应该说,会有不少人在关注这个。明确的说,D100pro作为数字源好。好在哪?不是声场大、解析高这种简单的素质,而是使用D100pro作为数字源的时候:1,人声润泽,情感丰富;2,声场控制力高,大动态更稳定流畅;3,密度更大,乐器质感更好。而使用电脑,应该说效果已然非常好,就是机械一些。当然了,考虑到D100pro搞了线材之后跟这俩机子加起来差不多钱,所以,要性价比,当然还是接USB~~(而且D100pro这个等级的数字源也没人搭配两三千的解码啦)




总结

好声音,都相似;不好的声音,各有各的毛病。毫无疑问,GD-01跟D200的综合表现,不是完美,但都是健康、可以欣赏的好声音。在他们的价位,他们提供的性能与功能,都是很具有性价比的(此文完成于2014年5月31日,在这个时间点上,是很具有性价比的,过了一年两年之后就难说了,毕竟国产产品进步飞快)。

当然,具备有性价比不等于人人都合适。

我一向主张,选择合适的,没有“最好的”。什么样的机器合适自己,其实是亲自试听、搭配最靠谱。如果没有试听条件,希望我的测评可以帮到你。如果有试听条件,我希望还是试听决定更加谨慎可靠。

最后,即日会将两台试听机器归还厂家。再次感谢钰龙韵与金波的信任(排名不分先后),借出试听机器。也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厂家,推出更多更优秀、更具有性价比的产品。

谢谢。

BenjaminRe
2014年5月31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5 19: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