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此谨声明:下文所有有关听感的描述和评价仅基于个人这两个月来试听并随笔记下的诸多感受,并不一定准确,更不足以代表他人的听感总结,作为实际选择的参考。其中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正,感谢之至。
由于正文部分内容很长,所以先把结论部分写出来。不想看正文的朋友只看这一个部分就可以了。
本简评耳机列表:
铁三角品牌
入耳系列:CK9、CK10、CKM90
耳塞系列:CM7、CM700、EC700Ti
耳挂系列:EM700Ti、EM9d、EM9r、EW9
以上耳塞和耳机的情况:CK9、EW9、EM9r自己收于二手,CM7为朋友以前全新购入,CK10、CKM90、CM700、EC700Ti、EM700Ti、EM9d为自己全新购入。在这些耳塞和耳机中,CK9、CM700估计的使用时间分别在400小时以上,CK10使用时间大概200小时,CKM90、EC700Ti、EM700Ti、EM9d使用时间近100小时。CM7、EW9、EM9r未知(估计超过100小时)。入耳式全部为原配中号硅胶套,耳塞式全部不戴海绵套。
参评耳塞和耳机:
铁三角CK32、EM7、舒尔E5C(RH1 LO+C&C F1,E5C为原配中号海绵套)、SONY ED21LP、AKG K240S(EH1直推)(参评耳塞和耳机原则上不作单独评价,仅在本部分和结论部分必要时作为补充)
注:本人听音类型描述:
日式动画游戏配乐30%,动画游戏歌曲(女声为主)30%,美国电影电视剧配乐10%,日本流行歌曲(女声为主)10%,新世纪和古典轻音乐12%,英语和华语流行歌曲5%。各类交响、爵士、摇滚音乐3%,从来不听各类美声、民族、合唱、歌剧、戏曲、发烧和试音碟等。
试听专辑正是在以上大致的比例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得出各耳塞耳机在试听音乐下的单项评分、平均得分和标准差,这个基本可作为对于本人这种听感类型,各个耳塞耳机声音综合素质(平均分越大越好)和适用程度与音色相对平衡性(标准差越小越好)的客观描述。
我承认我这样的听音类型偏好,无论在普通人还是发烧友中可能都是比较少见的。不过,总结我十几年来结合自己听过的音乐歌曲与我所熟悉的每年中大众与小众圈子中的音乐流行度匹配,还是大致吻合的。事实上,没有像我的上一篇评测那样平均选取各类型音乐来对风格迥异的五个耳机进行综合评价,而是有很强侧重性和偏向性的选择那些试听专辑,正是本次评测的中心思想和逻辑所在:我要表达的就是——为什么我会用这样的耳机耳塞来听?正因为我要用它们来听的是我最喜欢的音乐,而我确实找到了,所以我要尽量最大限度的表达它们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拿来做个你死我活的PK。
各耳塞耳机的主观感受整体评价:
评价图注解:
素质——高频(延伸、泛音、丰富度)、中频(饱满、厚实、清晰度)、低频(凝聚力、弹性、下潜)、声场感*(层次感、分离度)、解析、动态
素质项为传统的“六边形图”,主要是将素质拆分成具体的可对比项来进行比较。每一个角距离圆心距离越远则素质越高;面积越大则综合素质越高。
*关于“声场感”的注释:关于耳塞和耳机的“声场”,我一直不能很好的理解。对于我的听感而言,耳塞的声场就在耳朵里面,耳机的话好一点,在耳朵边上。看了论坛上诸多讨论,也没搞清楚得出了什么结论。如果说所谓“声场”是关于“远近感”和“不同发声单位的定位感”的话,那我觉得三段平衡、特别是低频和中低频素质高的耳塞和耳机的“声场”将会更明显一些。因为在耳朵边上的音源营造的“距离感”,主要还是通过音量对比来实现的。在这里,我使用“声场感”这个词,意在表明可能我对这个概念的判断并非对实际听感的描述,而是基于实际听感的对这种空间定位概念的部分甚至全部想像。
风格——风格项为我自创的“冷暖锋线图”,往左突出细节,往右强调整体;有色部分面积越大,说明各类型音染越厉害,反之则音染越小;越上方偏“冷”,越下方偏“暖”,蓝色部分面积越大,表明越偏冷声,反之红色部分面积越大,表明越偏暖声;上或下同侧连线越平滑,则表明从细节到整体的这类音染听感较好,适应面大,反之越尖锐,则表明听感较冲突,适应面窄;上下距离中间的距离越接近,则表明同类尺度听感越平衡,反之越极端。
素质与风格综合为:听感。
综合素质评价六边形图——听感、佩戴、隔音/漏音、性价比、驱动难易、外观。
注:以上标准均是以非定制随身器材的程度为考虑。所评测的设备和参评设备的上述评价,仅仅是基于个人听音偏好与使用习惯的主观判断和喜好,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