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发帖,也是我刚拿到踏入耳机大家坛的日子,已经过去了4年有几。 变化太多,也途径许多美丽风景,最后终于找到各方面都能让自己的耳朵满意的耳机,是时候画上句点。 回首四年多对手里耳机的感受,是混杂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太过细碎,以至于不够连续。于是有了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念头,既是一种整理,也可以分享给各位。
起点:让熟悉的歌曲更好听 回到四年前的某个寂静的夜晚,我在宿舍冲浪,那时我刚弄丢了一副平头,于是打算尝试入耳式。 佩戴一副刚到的某家DIY版IE80s(淘宝首页推荐的),打开在流媒体网站上的常用歌单。点击常听的《七里香》,然后无聊的切到小说页,我以为是个和往常一样的夜晚。 然而随着第一个音符流出,我呆住了,一直到下一首歌开始播放,我才回过神来,眼前的小说章节标题都没看进去。太震撼了!常听的歌明明字句和旋律是那样熟悉,却又被IE80s演绎的那样迷人陌生!大脑明明无法回想起来进度条随着播放秒数渐进的样子,却一直在呐喊着,“真TM好听!” 这段经历也给了我一个想法——好的耳机会让歌曲会更好听更动听,烂熟于心的曲子,在不同耳机的演绎下也有各种风味。我想经历各种各样的好听感受!于是,我踏上了追寻耳机的旅程。
转折:听的够好OR听的够久OR听的更健康 说起来有点像是牛的反刍,我用手上的DIY把曾经收藏的歌曲反反复复全听了好几遍。以前对同一段旋律不曾有过的感受,在更换耳机后于心中狂涌。现在想来也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然而,一天3个小时以上的佩戴,让我的患上了中耳炎,我不得不停下来,开始减少听歌曲的时间。 这教会我要节制,我的听歌理念也变化了:听好的曲子,舒适的听才能长久,也就是细水长流。 于是,转向头戴式和平头塞,舒适成了我心中的第一位。这时候,我遇到了潜39和HD650。分别说一下两只耳机的好。 先说潜39吧,便宜,便携,最重要是佩戴舒适。然后是HD650,比DIY的IE80s好听的多,且全包耳,佩戴舒适。 这两只耳机陪伴了后续我的整个大学生涯。
终点:始于主观,经历客观,终于主观 毕业后,踏入职场,时常忙碌,偶有闲暇,也是摊在床上休息,想要洗去工作的疲惫。拿起HD650听歌的时间很少了,只有为了应付线上会议而带着身边的潜39。即使某个周末强行打起精神带上HD650,放起曾经喜欢的歌,却也找不回初听的那种感动了。为了保留为数不多的爱好,不得不行动起来寻找解决方法。 于是开始在贴吧、B站、大家坛学习听友们的感受,记录各种各样的耳机。彼时决定往客观靠拢,解析力、频响范围、单元个数、静电、动圈、动铁、前级、后级,这些部分搭配组合,也许就是我需要的听音系统。 然而预算有限,确定方向:优先投入耳机、音源。 在成都工作的两年,去过海帆音频馆线下蹭听,也看过很多发烧前辈们的文章。从前辈的分享中了解到PC-HIFI方案,对我来说是很好的参考。 至于耳机的选择,最后锁定在了HD800s。到手后播放《one last kiss》的一瞬间,满意了。 较HD650更上一层的舒适佩戴体验,宽松自然的听感,让人沉醉。这就是我要重新体味的那份感动!
出于主观的“好听感受”,在借助各种客观的“参数和前后级搭配方案”,我在四年后重温了这份“好听”。这份感受于我而言足够退烧了。我已遇见我的蒙娜丽莎,不必再来耳机大家坛这座卢浮宫了。
最后的最后 感谢各位HIFI前辈们的探索!否则,我要找到合适的耳机,挑选适合自己的前后级方案,想必还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是如此吧。 也感谢建立和维护耳机大家坛的管理们,还有热情分享观点和经验的坛友们,启发着后继者探索和发展自己对于耳机的需要!
下附上文中出现过的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