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4 in G minor, Op.40; Piano Concerto No.1 in F-sharp minor, Op.1;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43》
◦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v,1873 - 1943)
◦演奏者:厄尔・怀尔德(Earl Wild)
◦乐队:皇家爱乐乐团(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指挥:雅沙・霍伦斯坦(Jascha Horenstein)
◦作曲背景:拉赫玛尼诺夫自幼展现音乐天赋,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其创作生涯中有诸多起伏,如早期作品的成功与首交响曲的失败。此唱片中《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学生时代,后经修订;《第四钢琴协奏曲》创作于 1926 年,首演未获好评,后经修改;《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创作于 1934 年,大受观众喜爱。
◦曲目:《G 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作品 40》《升 F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 1》《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 43》
◦唱片公司:切斯基唱片公司(Chesky Records)
◦出版年份:1990 年
2.《Sergej Rachmaninov: Symphonie Nr. 2; Vocalise》
◦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j Rachmaninov,1873 - 1943)
◦指挥:德米特里・基塔延科(Dmitrij Kitajenko)
◦乐队:科隆古尔岑尼希管弦乐团(Gürzenich-Orchester Köln)
◦演唱:瓦勒・萨巴杜斯(Valer Sabadus,次男高音)
◦作曲背景:拉赫玛尼诺夫在首交响曲失败陷入抑郁后,经催眠治疗恢复创作。1906 年前往德累斯顿,在此创作了第二交响曲等多部作品。《声乐练习曲》最初为女高音和钢琴而作,后经改编。
◦曲目:《E 小调第二交响曲,作品 27》《升 C 小调声乐练习曲,作品 34 之 14》
◦唱片公司:OehmsClassics
◦出版年份:2013 年(录制时间为 2013 年 10 月的交响曲部分和 2013 年 5 月的声乐练习曲部分 )
3.《Sergei Rachmaninov: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Op.18; The Isle of the Dead, Symphonic Poem, Op.29》
◦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v,1873 - 1943)
◦演奏者:厄尔・怀尔德(Earl Wild)
◦乐队:皇家爱乐乐团(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指挥:雅沙・霍伦斯坦(Jascha Horenstein)
◦作曲背景:拉赫玛尼诺夫首交响曲失败后陷入抑郁,在医生帮助下创作了此唱片中的《C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并献给医生。《死岛》是其重要的管弦乐作品。
◦曲目:《C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 18》《死岛,交响诗,作品 29》
◦唱片公司:切斯基唱片公司(Chesky Records)
◦出版年份:1994 年
4.《EARL WILD RACHMANINOV: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Op.30; MACDOWELL: Concerto No.2 in D minor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Op.23》
◦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v,1873 - 1943)、爱德华・麦克道威尔(Edward MacDowell,1861 - 1908)
◦演奏者:厄尔・怀尔德(Earl Wild)
◦乐队:演奏拉赫玛尼诺夫作品时为皇家爱乐乐团(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奏麦克道威尔作品时为 RCA Victor 交响乐团(RCA Victor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演奏拉赫玛尼诺夫作品时为雅沙・霍伦斯坦(Jascha Horenstein);演奏麦克道威尔作品时为马西莫・弗雷西亚(Massimo Freccia)
◦作曲背景:拉赫玛尼诺夫 1909 年从德累斯顿回到莫斯科,为美国巡演创作了《D 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麦克道威尔的《D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受欧洲作曲家影响,创作于德国。
◦曲目:拉赫玛尼诺夫《D 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 30》;麦克道威尔《D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 23》
◦唱片公司:切斯基唱片公司(Chesky Records)
◦出版年份:1992 年
5.《Frederick Delius: Violin Concerto; Suite; Legende》
◦作曲家:弗雷德里克・戴留斯(Frederick Delius,1862 - 1934)
◦演奏者:拉尔夫・霍姆斯(Ralph Holmes)
◦乐队:皇家爱乐乐团(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指挥:弗农・汉德利(Vernon Handley)
◦作曲背景:戴留斯早年学习小提琴和作曲,其作品受多种音乐风格影响。《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 1916 年,受勃拉姆斯《双协奏曲》启发;《组曲》约创作于 1888 年;《传奇》创作于 1895 年 。
◦曲目:《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与乐队组曲》《小提琴与乐队传奇》
◦唱片公司:Unicorn-Kanchana
◦出版年份:1985 年
6.《Violin Concertos by Johannes Brahms, Amanda Maier, Julius Rontgen》
◦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 - 1896)、阿曼达・迈尔(Amanda Maier,1853 - 1894)、朱利叶斯・龙特根(Julius Rontgen,1855 - 1932)
◦演奏者:塞西莉亚・齐利亚库斯(Cecilia Zilliacus)
◦乐队:演奏勃拉姆斯和龙特根作品时为马尔默交响乐团(Malmo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迈尔作品时为韦斯特罗斯小交响乐团(Vasteras Sinfonietta)
◦指挥:克里斯蒂娜・波斯卡(Kristiina Poska)
◦作曲背景: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友谊深厚,《小提琴协奏曲》受匈牙利音乐影响,创作过程中有诸多故事。迈尔是首位从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毕业的女性,她的《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 1875 年。龙特根受勃拉姆斯影响,其《F♯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 1931 年 。
◦曲目:勃拉姆斯《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77》;迈尔《D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龙特根《F♯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唱片公司:dB Productions
◦出版年份:2022 年
7.《Carl Nielsen: Works for Violin Vol.2》
◦作曲家:卡尔・尼尔森(Carl Nielsen,1865 - 1931)
◦演奏者:塞西莉亚・齐利亚库斯(Cecilia Zilliacus)
◦乐队:赫尔辛堡交响乐团(Helsingborg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丹尼尔・布伦德尔夫(Daniel Blendulf)
◦作曲背景:尼尔森的音乐融合多种风格,《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 1911 年,在挪威受邀创作,后成为其代表作之一。《前奏与主题变奏曲》为艾米・特尔曼尼创作,《前奏与急板》最初是为他人创作的生日贺礼 。
◦曲目:《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33》《前奏与主题变奏曲,作品 48》《前奏与急板,作品 52》
◦唱片公司:dB Productions
◦出版年份:2015 年
8.《MUSSORGSKY / STRAVINSKY: Petrouchka;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作曲家:莫杰斯特・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sorgsky,1839 - 1881)、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 - 1971)
◦指挥:查尔斯・马克拉斯爵士(Sir Charles Mackerras)
◦乐队: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作曲背景:穆索尔斯基为纪念好友创作《展览会上的图画》,拉威尔的配器使其更受欢迎。斯特拉文斯基受俄罗斯民间木偶戏启发创作《彼得鲁什卡》,创作过程中借鉴了许多俄罗斯民间歌曲 。
◦曲目: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拉威尔配器)》;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1911 年版本 - 完整)》
◦唱片公司:Vanguard Classics
◦出版年份:1992 年
9.《WALTON: Symphony No.1; Symphony No.2》
◦作曲家:威廉・沃尔顿(William Walton,1902 - 1983)
◦指挥:查尔斯・马克拉斯爵士(Sir Charles Mackerras)
◦乐队:演奏《第一交响曲》时为伦敦爱乐乐团(The London Philharmonic);演奏《第二交响曲》时为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作曲背景:沃尔顿的《第一交响曲》创作于 1932 - 1935 年,首演时仅演奏了前三个乐章,其创作受个人感情生活影响。《第二交响曲》为庆祝利物浦建城 750 周年而作,创作过程漫长 。
◦曲目:《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
◦唱片公司:EMI Classics
◦出版年份:1989 年
10.《Sergej Rachmaninov: Symphonie Nr. 1; Der Fels The Rock》
◦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j Rachmaninov,1873 - 1943)
◦指挥:德米特里・基塔延科(Dmitrij Kitajenko)
◦乐队:科隆古尔岑尼希管弦乐团(Gürzenich-Orchester Köln)
◦作曲背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交响曲》创作于 1895 - 1896 年,受文学作品启发,首演失败后多年未被演奏,后重新受到关注。《岩石》创作于 1893 年 。
◦曲目:《D 小调第一交响曲,作品 13》《岩石,作品 7》
◦唱片公司:OehmsClassics
◦出版年份:2013 年(录制时间为 2013 年 1 月的交响曲部分和 2013 年 5 月的《岩石》部分)
11.《CONSTANTIN Silvestri: TCHAIKOVSKY symphony 5; ELGAR Overture 'In the South'; DVORAK symphony 8; RAVEL Rapsodie espagnole; RIMSKY-KORSAKOV; GLINKA BORODIN; GRGO》
◦指挥:康斯坦丁・西尔韦斯特里(Constantin Silvestri,1913 - 1969)
◦乐队:参与录制的乐队包括爱乐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伯恩茅斯交响乐团(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伦敦爱乐乐团(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Orchestre de la Société des Concerts du Conservatoire)等
◦作曲背景:此唱片包含多位作曲家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创作于 1888 年,是一部充满戏剧性对比的作品;埃尔加《在南方》受意大利旅行印象启发;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展现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创作于 1907 年,体现其配器技巧 。
◦曲目: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五月之夜序曲》;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埃尔加《在南方(阿拉西奥)序曲,作品 50》;德沃夏克《G 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 88》;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鲍罗丁《伊戈尔王子序曲》《波罗维茨舞曲》;柴可夫斯基《E 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 64》
◦唱片公司:EMI Classics
◦出版年份:1994 年(录制时间跨度为 1957 - 1968 年)
12.《BBC: Elgar Cockaigne Overture·Symphony No.1; Arnold Beckus the Dandipratt; Tchaikovsky Symphony No.2; Debussy Jeux; Britten Four Sea Interludes; Enescu Romanian Rhapsody No.1》
◦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1857 - 1934)、马尔科姆・阿诺德(Malcolm Arnold,1921 - )、彼得・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1840 - 1893)、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 - 1918)、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1913 - 1976)、乔治・埃内斯库(George Enescu,1881 - 1955)
◦指挥:康斯坦丁・西尔韦斯特里(Constantin Silvestri,1913 - 1969)
◦乐队:伯恩茅斯交响乐团(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
◦作曲背景:埃尔加的作品如《科凯恩序曲》和《第一交响曲》展现其独特风格;阿诺德的《贝克斯特・丹迪普拉特》是喜剧序曲;柴可夫斯基《第二交响曲》有其特定创作背景;德彪西《游戏》、布里顿《四海间奏曲》、埃内斯库《A 大调罗马尼亚狂想曲第一号》也各具特色 。
◦曲目:埃尔加《科凯恩(伦敦城)序曲,作品 40》《A♭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 55》;阿诺德《贝克斯特・丹迪普拉特,作品 5》;柴可夫斯基《C 小调第二交响曲,作品 17》;德彪西《游戏 诗・舞曲》;布里顿《四海间奏曲,作品 33a》;埃内斯库《A 大调罗马尼亚狂想曲第一号,作品 11 之 1》
◦唱片公司:BBC Legends
◦出版年份:2006 年(录制时间为 1963 - 1968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