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emstar 于 2024-11-21 11:10 编辑
关于退烧:
对于任何人来说,与音乐沾点关系的爱好都是成本很高的,曾经我的钱都用来做吉他收集了,然后在弹了太多的好琴之后,某天拿起朋友一把三五千块的某国内代工厂流出的日本某牌子的琴,然后爱不释手。然后很激动的告诉周围的人,我退烧了。
也许所谓的耳机退烧应该比吉他早很多,在经历过那个千元耳机已经顶天,三五百已经相当不错的那个年代之后,我对K3003这种万元产品已经嗤之以鼻了(有这钱买个吉他不香?)
前段时间,绿檀有一个厂商,搞了一个R2R小尾巴的试听,在论坛看到很多人说,R2R能让人退烧,安心养老,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白嫖了3天,聊聊看法。
题外话:一条8.9元的松下耳机
如果说,在我这么多年的记忆中,什么耳机让我念念不忘,我突然就想到了很多年前买的一条8.9元的松下耳机,没有包装,外表磨损,应该是出自国内某个仓库,我已经忘了型号,但是来来回回买了五六条的样子,因为喜欢那个宽阔以及自然的声音(当然还有价格)。
我当时有点犯傻,很开心的拿这个9块钱的耳机送朋友,有人听到了这个耳机的价格之后,微笑拒绝了,他不知道他错过了什么,那种从廉价设备上获得的快乐。
也许这个耳机的售价在二十多年前能卖几百块,但是等我买的时候,它就是只有8.9元,而我获得了一个温暖,宽阔,松弛,自然的声音。
两三年前收拾旧东西的时候,我翻出来一条,可惜海绵都碎成渣渣了,我试着在淘宝上找到适配的海绵,未果。这条耳机如今依然静静躺在家里的某个角落,我依然把它当作我的一个收藏。
开头即跑题,只是想说二个事实:
①音乐性和解析无关,廉价的耳机可能解析不够,依然能有音乐性,也许不经意间,会发现一个宝藏;
②我喜欢怀旧,喜欢记忆中的声音。在具备一定素质的前提下,音色好坏是没有标准的,如同吉他,经典型号永远卖得最好。无论是一把fender、Gibson还是Martin,让我掏钱的最重要的因素永远是:“我KAO,这个声音和某某唱片里的吉他声一模一样!”,然后我会开心的躺在沙发上,用这把吉他去弹唱片里同样的段落。
耳机也是,总会有一个声音会让我猛然回到某个夏天晚上,我坐在书桌前,边写作业边偷偷用磁带机听音乐。
我相信不止我,很多人年纪大一点(也许从三十多岁就开始了)之后,殊途同归。
这是我对于这条心境R1的第一印象。
初见
由于是试听,我收到的是一个黄色的很大的收纳盒,里面有2条线,一个小尾巴,一张说明书。小尾巴个头不小,但是实际上就是一块电路板外面一个盒子,最上面的盖子是亚克力,能看到里面的元器件。
音量大小靠一个转轮来调节,插上手机之后,一个黄色的灯亮起。
在拿到这条试听小尾巴之前,我又去网络上搜索了一下什么叫R2R。
“R2R解码器和普通解码器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的解码架构。R2R解码器采用的是R2R网络,通过高速电子开关驱动并联电阻来产生模拟信号。这种架构就像是把数字信号“炖”成了模拟信号,出来的声音更加原汁原味。而普通解码器则多采用Delta-Sigma架构,通过积分转换来模拟信号。这个架构就像是把数字信号“剁”成肉糜,再添加佐料制作成鸡肉丸子,虽然也很精准,但味道还是有所差别。”
对,就是模拟味,这让我对这条小尾巴充满了期待。
初听
这是一条朴素到了极点,既无现在流行的LED屏幕,也没有当下热门小尾巴支持768kHz/32bit(甚至96Khz采样率都不支持)、外接供电、硬解DSD之类眼花缭乱功能的小尾巴。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收藏的那些高清音频完全派不上用场,甚至独占都失去了意义,你可以说它简陋,也可以认为是返璞归真。
关于不支持96Khz以上,公司的工作人员是这样告诉我的:
插上耳机,一股浓郁的模拟味儿扑面而来。正好手头有我常用的飞傲KA17,做个对比。
192khz的文件,对于心境R1这个R2R的小尾巴来说,纯属浪费,但放在KA17上,还是能体现出高码率的优势的,这种对比其实比较有趣。
曲目1:Neil Diamond 《summer love》 1980
Neil Diamond1980年在电影《爵士歌手》中的深情演绎,很早之前就买过磁带,陪我度过很多睡前的夜晚。
错落有致的纵向声场,低音不重,但是很能带动情绪。人声并非贴耳,但是感觉置身于一个几百平米的小音乐厅,挤在台下人群中听台上歌手唱歌的感觉。
换上KA17,声音密度一下大了很多,变成了站在台上,站在返听音箱旁边,各种乐器声音扑面而来,挤在一起,广阔的空间感也不在了。
曲目2:The Egles 《加州旅馆》 1994
选这首歌,为了大家耳熟能详吧,毕竟众所周知,又录音精致的原生现场并不多,虽然整张唱片里我最喜欢的歌是最后一首Desprado。
对于这种大现场,KA17下声音就开阔多了,下面的欢呼、鼓掌和台上的音乐同样有感染力。纯不插电,乐器也不多,整体上那种拥挤好多了。
换成心境R1,场面变得寡淡(清淡)?还是以鼓掌为例,KA17几乎有一个个鼓掌观众拍手的既视感(你能听清楚这是鼓掌,甚至眼前能想象鼓掌的动作),但是R1听见的是一片潮水一样的哗哗的掌声。
回到音乐上,单个乐器很收敛,亦不如KA17这样抢戏,其实这个现场用的琴就是takamini电子管的拾音器,并不是很还原木吉他的感觉,每个乐器清清楚楚并不是太好听。
相反,清汤寡水的R1给我的感觉更好,乐器在舞台上的定位也更准确。
曲目3:The Cranberries 《Ode to my Family》
当用心境R1听这首歌的时候,吉他响起的时候,我心里说KAO~,这个声音对了。找了一个MV看了一下,录音里的吉他是Gibson ES335,永恒的经典音色。
随后我换上KA17重新听这个歌,一切看起来都很好,但我眼前只剩人声和一个肥厚的bassline,吉他的识别度去哪儿了?我再没找到之前那个感觉。
结语:
心境R1和KA17的对比,怎么描述呢?数字音和模拟音的对比,西洋画的写实和国画大写意留白的对比,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在我看来R1就是做减法,去掉一些声音之后,反而一切井井有条,但也有缺陷,没有完美的东西。
R1开机,黄灯点亮,让我想到打开一个电子管音响,接上电吉他,浓浓的电味儿扑面而来(我实在很喜欢R1下的电吉他音色,味道太正了)。但原声乐器上面少了一些复杂性和还原性。如果用原声吉他的拾音器来比喻,R1是那种最普通的压条拾音器,而KA17是更好一档次的贴片拾音器或者麦克风拾音器。
下班之后,我们去live house,脑子里和耳朵里是没有采样率这个概念的,站在台下,也不可能听清所有的细节,不是吗?
也许KA17是录音室,心境R1就是小酒馆。
写完之际,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我这篇评测有倾向性吗?我觉得有,毕竟刚拿到一个全新的东西,一切都是新奇和有趣的,有时候我写的优点,下一次再写的时候就会变成缺点,一定会对R1有一点倾斜的,因为我心中就是如此所想。
我会把心境R1当主力小尾巴吗?应该不会吧,这个东西还是挺简陋的,确实解析不行,不太适合出街,也许我会选一个其他的R2R,或者是心境下一代产品。
我会买一个心境R1吗?我觉得有可能,799的价格可接受,毕竟这种东西成本也不便宜。夜深人静的时候听起来,那种宽松的模拟味是真的不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