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oundaware 于 2024-11-6 17:12 编辑
从波兰音响展已经回来几天了,加上参加5月的慕尼黑音响展,真的感受比较深,所以特地写一些分享文章。
先说几个结论吧:
1.80%左右欧美品牌基本不为国内烧友所知,展会也基本并不常见,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我们展会上常见的欧美品牌只占欧美品牌里面的一小部分,像这次展会享声渠道用的REGA功放和Vienna Acoustics音箱,在国内基本上是见不到的,展会出现和渠道在卖的情况非常少。其实这两个品牌都是几十年的品牌,在欧美知名度还是可以的。现在除了少数的欧美品牌因为在中国生产或者是超一级Hi-END品牌的影响力,在国内有一定的销量,还在中国展会上大家还能看到,很多一线都在慢慢消失,更不要说二线,三线了。这种情况会越来越明显。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呢?
2.欧美品牌HIFI产品的价格真的是太贵了,不仅仅我感觉贵,欧洲烧友同样如此。 比如在展会上展示的REGA功放,160W*2,应该面向驱动不难推的落地和书架,在推展示样品的小落地时,一天下来,功放外壳温度接近50度。经销商告我说他们的零售价是1万欧元,而且音箱也差不多,我查了一下,国内是5W+。波兰烧友问完价格都摇头,我也是一惊。这还是二线HIFI厂家,如果是一线或超一线,价格搞不好可能要再加小几万。这几年欧美HIFI涨价确实很猛,一个原因确实是生产成本在欧美涨了不少,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销量下降非常严重,只能被迫涨价。 目前涨价的趋势无法改变,导致国内的渠道拿货都减少或不拿货了,加剧了很多欧美品牌在中国的消失速度。
3.中国品牌在国外更受欢迎。 在欧洲,无论德国还是波兰,其实有一个5000欧左右的默认分档,5000欧以下的产品,其实类似于卖快消HIFI一样的,网络销售,商场,或者耳机或简单音箱试听就够了,无需太大的办公试听环境,我看到很多的规模不小的HIFI国代性的经销商都是主打单品5000欧以下的市场,而且参展积极。反而一些传统HI-END经销商,规模这几年严重缩水,好几个我熟知的国外展位缩水严重或者直接转行。单品高于5000欧以上的(1万欧左右),一般需要好的试听环境,主要为稍高档HIFI发烧友服务。所以我看到主做5000欧左右或以下的渠道,基本上都有几个中国品牌,甚致6-7成的品牌是中国品牌。我问了一下销售,销量不比欧美的差,个别品类几乎全被中国品牌占领。特别强调一下桌面和移动HIFI市场,几乎80%~90%的品牌基本是中国品牌。
4.简单,价格不高,好声音永远是HIFI的主流,欧洲烧友在中端市场对品牌并不挑剔。 我去过几次波兰音响展和德国慕尼黑音响展,发现烧友对中国品牌并没有感觉上的偏见,只要服务,价格到位,其它因素并不是一个问题。他们的印象反而是中国品牌价格便宜,声音好,省钱。特别最近几年经济有所下滑,欧美烧友预算没有以前宽裕的情况下,现在更明显,国内某些友商的产品直接造成了某些品类的垄断情况。特别是如上一样,欧美品牌,动不动一个品牌中低端的音箱或中小功率的功放,都1万欧的价格,问完价格就摇头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5.欧州烧友的热情和比例确实比国内要明显。 慕尼黑展主要是面向商家为主,烧友其实也很多,但是波兰华沙展,实际的人流感完全不差于广州东方宾馆的音响展,而且烧友的交流更多,对音乐,音响的热情更高。众所周知,华沙人口仅300多万人口,听说还要买票。 其实无论中国品牌还是国外品牌也好,大家带有品牌或国家偏见是没有必要的,桌面以及数码中国品牌占了90%左右,现在中档(单品5万及以下),中低档价位 中国品牌占比也是极高可以说明很多事情。除了产品的价格,功能,声音,其实售后和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在欧州,经销商问的最多的是,你们有没有欧州的售后和维修中心? 维修时间多长,质保多久,这也是很多欧美烧友和经销商非常关心的问题。所以反过来国外品牌在中国也是一样的,想做好中国市场,对于HIFI产品动不动10年以上的设计寿命,如何解决维修和售后问题? 如何让售后成本降低?如何快速的进行维修?如何减少因为代理更换而导致的质保没有了或者维修价格非常高昂的情况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观点仅代表xs_horizon本人,公司号代为转发,并不代表认同其观点,与享声公司无任何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