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楼
发表于 2024-2-23 04: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闵行区
我个人的理解下,整套系统的表现是所有环节中的“短板”来决定的,但只有一个项目的分数,很难涵盖HiFi系统还原出来的声音
鄙人斗胆多设几个项目,从“信息量”、“准确度”和“声音好感度”(既听感)三个层面来描述,以不管什么媒介和格式的“音乐文件”为源头
在“音乐文件”的状态下,默认是:信息量100、准确度100、声音好感度50(不可能凭频谱或者波形判断是不是喜欢,默认折中)
当文件被转码开始传输时,准确度就开始衰减,并且不存在回升的可能性,信息量大多数环节是在衰减只是或多或少
但在over sampling这种环节可能会“听感上”多出细节,但这种细节不是恢复出原有的信息量了,而是在算法上为了听感而服务得“添加进去”
至于听感的好感度,每个环节都在波动,可能第一个环节的时候变多了一些,好感度到了60,但是到了下一个环节因为信息量的保留打破平衡,不符合“主观”上的喜好,变成了好感度48
整个回放过程是在“自然空间”和“电气空间”、“数字”和“模拟”之间做着切换,完全的“数字领域”可以做到尽可能少的信息量和准确度的变动
但是涉及到“模拟领域”和“电气跨自然”的能量空间变化,就完全是遵照系统主人的“主观偏好”来判断是不是喜欢了,不再是以“客观正确”为主而是以“主观艺术性”为主
所以不存在说所有环节都尽善尽美,最终整个系统在“信息量”和“准确度”方面超过100分,顶格就是默认状态的信息量100+准确度100,并且不可能是满分,最完美状态是“无限接近100”
而听感上的“好感度”,可能会因为个人喜好破格到100+甚至200,因为某种声音太喜欢了,就不管信息量和准确度如何了,毕竟倾听音乐的回放是一种很私人、很主观的爱好
至于三者最理想的状态,是信息量和准确度“无限接近100”,但听感的好感度上不封顶,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图腾”,不断试错,砸精力砸时间砸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