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家名盘之30:肖邦篇 鉴赏之23:《两首钢琴协奏曲》阿格里奇
唱片:DG 453 567-2 阿格里奇协奏曲篇 CD2 录于1968.2(第1 LSO&阿巴多)1971,1(第2 国家交响乐团&罗斯特罗波维奇)
评介:听古典多年,钢琴家不知听了多少,最喜欢的有三位——古尔德,波利尼,阿格里奇.
音乐欣赏有个奇特现像,你越是欣赏的,越是无话可说,况且听阿格里奇((1941-)是个困难的事,难在你很难框架她,无论风格还是曲目,你都很难框架乃至梳理出清晰纹路,这即与她不羁个性相关,也与她天才圣手与出奇的即兴灵动分不开,她的天分十足,你或许能指出她某种不足,如严谨性,如本真性,但若论钢琴天分,论演奏的即兴灵动,论音感与悟性,阿格里奇绝对超一流。
这是一版激情充沛的肖邦e小调第1号,阿巴多(1933-2014)不愧协奏曲大师,无论跟谁搭,他都能准确抓到对方的风格与特性,与以默契应和,更别提心有灵犀的青春伙伴阿格里奇,这俩人,一个严谨,一个随性,但在舞台上却对彼此灵动有难言的化学反应,阿巴多的协奏一如既往严整与热情洋溢,阿格里奇则一贯流淌着音乐创造力,她独有不安与兴奋同轨的脉动感觉、自如的伸缩、盎然的青春气息,始终洒脱于键盘之上,我唯一感到可惜的是,这俩人从未演奏过肖邦f小调第2号,否则,其美妙应能与阿巴多&波格雷利奇版比肩。
与肖邦第1号同时录制的还有李斯特的第1号钢协,据说录制时这两首颇具难度的曲子1个小时就搞定,真正的“一遍过”,可见俩位圣手的优秀——阿巴多控制绝佳、阿格里奇技巧稔熟。
如果认真听过这版肖1,就不难觉察出阿巴多乐队默契的跟随与陪衬,你找不到“缝隙”,该密密,该疏疏,如水银泻地,环包着钢琴,形成一个难拆难解的演奏整体,第二乐章难度在于每个音符都准确踩到“点”上,但听听阿格里奇对音程与时值精妙的感觉,你就会理解啥叫妙不可言,没有一个音有一丝“疏离”,语言永远勾勒不出天赋的“形状”,你再听听阿巴多与阿格里奇尾声温馨的表情释放(第7.54分后),如冬日火炉直暖心底。
李斯特第1钢协更出彩,我一直以为,阿格里奇“大祭司”般奇绝势大的演奏风格是在李斯特这里确立的,她在这里完全超越了女性钢琴家的能量与限制,甚至为一干男钢琴家所不逮,这部作品本身开朗乐观及带有英雄特质的气质也与阿姐风格一拍即合,我建议识家好好听听令我叹为观止的第一乐章,听听她超群的应变能力,两个主题间巨大的情趣色彩变化引发出强烈的戏剧性变化与鲜明对比(一个雄健刚毅,一个优美如歌),在阿姐指下竟是如此的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狂飙巨浪瞬间就演变为柔滑如茵,力大势沉如万钧狂扫,优美如歌又如情语喃喃,第二乐章钢琴以朗润的内心独白开端,紧接着就陷入重击般的情感漩涡之中,阿格里奇以独一无二的洒脱与灿丽将这个乐章演绎的荡人心脾,后两乐章是钢琴艰难技巧的大卖场,也是检验钢琴家技术水准的试金石,而阿姐交出的无疑是令人信服的满意答卷。阿巴多的乐队无须说,超棒。
与罗斯特罗波维奇(1927-2007)合作的肖邦f小调第2号相比逊色,严峻又慢悠悠的乐队与肖邦的青春气息并不吻合,带得阿格里奇也“成熟”起来,第一乐章乐队与钢琴均平淡无奇,虽不缺乏激情,但缺乏肖邦特有风格与音韵,可见指挥与独奏的互动灵感并不默契,阿格里奇明显少了在阿巴多框架下的主动性与敏锐应力,两者的演奏有些过于按部就班,奏肖2钢协,一旦按部就版,基本就“废了”,肖2要的就是惊艳,越惊艳越好,特别是为康丝坦莎·格拉德科夫斯卡画像的第二乐章,我绝非说阿姐弹的不好,但你细听她的第二乐章少点啥?——惊艳感。
链接: https://.com/s/1b6lT8mSBDPvZX2PsIF5IUg?pwd=rt7s 提取码: rt7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