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zhzhzh 于 2024-1-2 00:25 编辑
咱们继续【下篇】这部分主要来介绍便携类HiFi产品
而耳机展毕竟是耳机展,便携耳机(这里特指入耳、大耳、真无线耳机)又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数量,因此接下来就以我在展会中听到的觉得还不错的耳机为契机,借此来扩展聊聊未来HiFi便携市场会如何发展。
前文我也说了,目前有一部分耳机厂商开始做“价格上探”,从4-5K价位逐渐提升到万元价位,这也是有实力大厂要牢牢抢占住的区间价位,既能保障一定利润,又能大展拳脚,充分秀肌肉。另外在我看来,也要比“Hi-end”定价的入耳“有意思”得多,毕竟很多超旗舰本身“背负”着品牌形象使命,不可能完全发挥出品牌个性,而对于万元塞子来讲,反而有更多灵活性,比如达音科川,它的声音完全符合我对万元塞子的预期:
有充分的音乐味道,且不拘泥于对素质过分的追求;有品牌对于声音“个性化”理解,且有自己对声音风格的坚持。
官方最终定板的川我站着听了很长时间,我之前还担心是否会有一定压缩,结果是多虑了,它仍然具有目前入耳耳塞很难达到的动态表现。未来我将会对这款在我看来是目前“万元旗舰标杆”的川进行详细评测,敬请期待。
当然在很多旗舰塞子都在追求单元搭配时,也有不少品牌开始研究如何发挥出单单元优势,比如艾耳乐的晓FLAME就“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单动圈设计并分为均衡和古典版,听下来我认为这款单动圈塞子声音已经都得上一些品牌的多单元旗舰监听塞子,整体非常出色,而且因为这次带来了特意为烧友准备了公模,因此在佩戴上非常舒服,配置上依旧为纯钛模块化后腔加双腔体双磁路单元。
当然能够以单单元做出好声音的,新晋厂商AFUL MagicOne同样是一款值得关注的塞子,单元配置为单动铁,这款耳机神奇之处在于,既有动铁的解析,又有动圈的自然,后者完全是靠技术手段实现的,非常有意思,而且低频做出来了动铁新标杆,意思是要告诉各位,不一定多单元才能做出出类拔萃的低频,单动铁照样可以实现,这才是技术实力体现。
当然这次展会也绝对不能落下海贝联合FAudio合作推出的一款“六边形战士”PROIECT ACE,它同样采用单单元设计,而且据说价格仅为3K,算是FAudio最便宜的塞子,声音有不错的厚度,整体密度也非常高,我个人觉得要比FAudio的一些高端塞子声音要更有味道,带有一定“特殊音染”。
咱们说回到万元旗舰这个话题,之所以中间插入单单元塞子,是因为接下来要介绍的这款万元旗舰,我觉得未来会和川来一场“大战”,这就是有“小Loki”之称的KIENRA薇儿丹蒂,她并没有“大开大合”的Loki那么夸张,但仍然保留了Loki骨子里那一种神秘莫测、力求做到极致的基因,整体也要均衡不少,这和其他厂商万元塞子风格还不太一样,等真正上市后,有机会我再详细分享。
另外也是从“高价”开始逐步价格下探,凭借单单元动圈就获得烧友认可的DITA也推出了售价仅为2K5的Project M,虽然并没有使用家族化的金属外壳,但使用了质感非常好的光固材料,因此让整机非常有质感,尤其是当光线照射下来后,那种反馈的颜色光彩夺目,非常好看,在声音方面也是自从上次听过工程机后,又结合了各个地区烧友反馈,进行了重新声音定调,我个人感觉在声音顺滑度上要好太多,而且三频非常饱满耐听,确实是一副非常不错的单单元动圈耳机。
当然给我惊喜的除了DITA外,惠威推出的三款入耳新品也同样值得聊聊
说到惠威音响,我估计不玩音箱的朋友都听过这个牌子,记得之前身边不玩音响的朋友想找一款摆在桌上好看,能够用一段时间,同时音质也说得过去的桌面音箱,当然最关键一点是,价格要在3K左右,记得我当时就给这位朋友推荐了惠威MK200III这款有源音箱,朋友拿到后非常满意。
这家来自中国的知名音响品牌,拥有着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一系列杰出的产品。他们始终秉承着品质至上的原则,不断追求创新和技术突破。经过多年的发展,HiVi音响成为中国音响行业的佼佼者之一,其产品以高品质声音表现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当然除了Swans M1这样的具有标志性的旗舰音箱,以及惠威最为知名的Swan D1010-IV桌面音箱产品,以及有极具冲击力的低音表现而著称的HiVi T800外,还推出了其他系列产品,如威享系列、超低音系列等,每个系列都以其独特的声音特点和产品特色而备受关注。
而在面向大众玩家的消费端,惠威MK200系列是最被广为流传的产品系列,总的来说,HiVi音响作为中国音响行业的重要品牌,注重技术创新和声音表现的提升,不断推出具有独特设计和卓越音质的产品。他们的产品在音质、外观和性能方面都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和赞赏。
在第二天展会上,我详细听了IX-Max金翎与IX-Max琢樾,终于定板了,当然和我在几个月前听到的版本又不一样,简而言之我觉得用“泾渭分明”来形容是最为贴切的,IX-Max金翎具有无与伦比的动态和瞬态表现,非常适合听器乐和交响大编制曲目,而IX-Max琢樾则在流行上有非常好的表现,当然还有一款6k价位IX-600青穹同样带给我了不小惊喜,如果你想了解到惠威对于入耳的声音理解,IX-600青穹是个不错的切入点,均衡而具有音响般宽大的声场,有一定脱塞感。
如果说惠威走的是“丝毫毕现”风格,那么OPENAUDIO的新旗舰开阳,说实话我看到这个名字还是非常惊讶的,声音则和破军与水银完全不一样。但需要注意的是,整体声底依旧是OPENAUDIO引以为傲,甚至在整个入耳市场都很难找出第二个的极其温润细腻,耐听的声底,我估计很多朋友都觉得是不是和HIFIMAN风格类似,这里可以非常确定地说完全是两个概念,HIFIMAN的入耳其实还是非常中正的,只是在中频上是有一定润色罢了,而OPENAUDIO的开阳整个三频都是比较厚实且具有较高密度的,同时能够有比较快的动态和瞬态,让整款耳机不至于有些“慢”,而且在低频和高频上也确实加入了一些独特音染,比如让低频弥散感要更立体;高频也要更“妖娆”一些。此外,这次OPENAUDIO主理人特意为开阳重新调配了一条和FA联合开发的线材作为标配,从实际听感来看,加强了整个低频氛围感和中频人声线条,是一条风格非常独特的升级线,会作为开阳标配线。
以上就是我这次在耳机展上花了大量精力来试听的几款万元左右旗舰耳机听感,比较欣喜的是各个品牌都在这个价位发挥出来了自身优势,有的万元塞子强调动态、有的强调器乐质感,还有的强调人声表现,我个人觉得拥有1~2副万元塞子双修即可,不用贪多。
当然,作为HiFi便携市场主力产品,千元到两千元这个价位仍然是主流价位段,在展会期间也听到了几款声音不错的塞子,当然有部分依旧为工程样机,这里只做简评。
铄耳带来的Cadenza 4,隶属于自家招牌Cadenza系列,多说一句他们家Cadenza 12基本是拿奖拿到手软,而这款价格入门的Cadenza 4在我看来要比DZ4更加全面,整体风格偏暖且具有不错的活跃感,而且在声底上也有Cadenza较为强烈的风格表现,如果12有些高不可攀,那么Cadenza 4就可以作为Cadenza系列入门来搭配。
兴戈这次一口气带来了4款新品,不过从现场听感来看除了EA500LM外,其他三款不仅声音不是最终版,就连外壳都没有确认,所以这次我就重点分享EA500LM。从现场听感来看,这是一款非常注重下盘表达的塞子,低频扎实稳定,不过低频量有点多了,整体稍微有些淤积,需要大推力播放器来进行“释放”,推好了整个低频波涛汹涌,非常有质感,高频表现稍微有些暗淡,但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延伸并不算非常远,好在形体和空间感拿捏比较准确,中频人声也可圈可点,有一定厚度且追求顺滑感。
当然说到推力,能够做到既有“力”又“耐听”的播放器其实并不少见,尤其在高端播放器领域,各家基本在做到力大声细,所以要做出差异化并不容易,而新晋厂商NIPO就推出了NiPO N2,在搭配我自己的KINERA Baldr二代后,那种就像晨曦的光芒洒满尘世间,为苍茫大地带来温暖的高频倾泻下来,亮而不刺;中频又是那种极为细腻干净的表现,人声处在一个并不贴耳也不遥远的“皇帝位”中,很难有便携播放器能够有这样清晰自然的人声;而低频则有一种模拟Hi-end级别的音响表现确实让我有着实惊喜,这里需要“纠正”下,当然并不是说量大弹性到位,就是顶级音响的声音,而是在这基础上,最佳素质时,稍微加入一些黏滞感,让低频更加倾向于真实表现,这样会大幅增强低频氛围感。此外,空间结像拿捏非常准确,在搭配KINERA Baldr时具有非常强烈的“脱塞感”,真正形成了音响系统中的“音场”,当然在展会试听时我只搭配了手头这幅非常难搭配的Baldr二代,声音让我印象很深刻,可以说这是为数不多可以把我这副“私藏”耳机推“满”。
不论是听感还是素质以及推力控制力,这就是目前2万元档位播放器无与伦比的“王者”,但是在一些细节上,比如外观配色协调性、系统稳定性上,还有进步的空间,当然瑕不掩瑜。
当然这次Ifi也发了大招,在瑞弦展位上见到了iDSD Diablo2,也就是大菠萝二代,除了是全球首款支持首款无损蓝牙便携式解码耳放一体机。设备支持蓝牙5.4,支持aptX Lossless——这是目前唯一能够流媒体传输无损CD音质音频的蓝牙编解码器外,输出功率升级到高达5180mW,现场推了瑞弦的新旗舰,发现在我手头播放器推得有些乏力的塞子,一下子变得饱满耐听,而且整个动态也非常充沛。
不过毕竟最近荷包有些干瘪,还是看看手头上的设备如何升级,来应对24年一总旗舰塞子吧,所以我潜意识还是暗示我去niuniu Audio展台来寻找设备,这次牛爸是和ad astra一起展出,正好上次没来得及听双动圈的金色塞子,想着这次终于有机会了,可谁知这次插针遇到了问题,不过好在可以用手抵住来听,之后我就被这纯圈塞折服了,要动态有动态,要瞬态有瞬态,要人声有人声,要音场有音场,不过因为还是工程机,因此就不过多来聊,总之,这就是我24年最期待的多动动圈旗舰入耳,非常好听。说回到牛爸,据悉未来会推出4.4平衡版本的Partita 4平衡耳放,狠狠地期待一把。
另外在展会上还有一些“好玩”的耳机同样值得关注
比如带起来平头塞热的凯声,就推出了黑铃卍,相比于手头上的钛铃Plus明显要更偏向下盘而且低频氛围也更出色,音场横向和纵向把控非常出色,有一定脱塞感,当然价格也比钛铃Plus低一些,但也达到了4K价位,是目前高档平头塞很有特点的一款产品。
还有一个以各种古代名人命名的耳机品牌,什么上官婉儿、哪吒、武则天、李世民、杜甫等等,很有意思的命名方式,此外在设计上也走的是国风路线,也算是差异化竞争吧,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唐三彩耳塞套,独特的纹理设计不仅能够避免耳蜡,还能进行泄压,很独特,等我买回来就与大家进行分享。
还有以动物来命名耳机的品牌,TRN这次就推出了虎鲸耳机,不仅外观设计来自虎鲸,就是声音也可以进行三段式调节,这在99元耳机中并不算常见。
以上就是我看到听到的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耳机。当然因为品牌将近400个,很难在短短两天内全部听完,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最后回到开头问题,便携HiFi厂商未来何去何从?其实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就像我上文说的,通过这次耳机展观察,能够看到不少HiFi便携品牌已经不再把高价真无线耳机作为主要发力点,这是非常理智的,因为从现在TWS耳机来看,市场已经完全饱和,如何再贸然冲进去只有死路一条,因此不少HiFi耳机品牌已经开始推出一些百元左右的真无线耳机,比如弱水就推出了诸多小巧的真无线耳机,比如手里这款甲虫,就仅为89元,价格便宜体积小巧;而水月雨这边就是太空漫游,透明盖子开放式设计加降噪以及三种可调节声音风格,确实把配置拉满了。
当然除了这两款百元真无线耳机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外,唯一一款我觉得非常出色的高价位真无线耳机就是Final家的ZE8000MK2,相比于第一代产品升级如下:调整8K-SOUND数字处理算法,优化信噪比,更注重对器乐细节、大动态的还原;注重古典交响乐调音方向,乐器光泽感更明显,多乐器排布清晰重现;优化主动降噪算法,降噪切换更自然,提高抗风噪性能;深化人体工学设计、新增“全封闭式声学屏蔽鳍”耳套,改善外耳道佩戴贴合度;优化ZE8000 MK2数字前级算法,提高最大音量调整值+5db;配套手机端APP "final CONNECT "新增PRO-EQ均衡器、多点连接等功能。ZE8000 MK2与ZE8000总体声音走向接近。其中,ZE8000 MK2更偏向古典乐、严肃音乐风格,对乐器细节呈现更丰富;ZE8000更接近传统人声音乐风格,声音相对松弛自然,模拟味更突出。
除了外观稍微有些变化外,在声音方面可以说是完全重新调整,此外在声场方面则大了一圈,器乐分布结像更加精准,且分离度更高;低频下潜更深凝聚力更强,更注重低频力道;中频方面变化不大;在高频方面则增强了整个厚度和延伸感,整体听感要有质的变化,这款耳机可以说是2K挡位真无线标杆了。
以上就是这次逛展的全部内容。就像我在开头讲的,未来HiFi发展趋势整体是“ALL IN”高度集中的,此外等星闪技术成熟,会提升整个无线音频的传输质量,但并不会成为HiFi厂商关注重点,如果再细致分析,大一些的HiFi厂商会把注意力放在特定的听音环境上,并围绕这一点来进行发力,比如目前飞傲要“占领”年轻人桌面就提前预判了未来HiFi发展走向,而对于一些小型HiFi品牌以及个人化品牌来讲,万元价位旗舰耳机会是展现品牌和个人IP的实力的区间段,同时会进一步上探到更高价位,但考虑受众群体,仍然属于小众圈层玩儿物,也仅仅是秀肌肉。
此外我也注意到,这次展会也有一些像什么值得买、VGN等厂牌加入进来,那是否意味着,未来耳机大家坛举办的耳机展,会变为数码展?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从这次展会来看,虽然说多了游戏场景体验、键盘厂商,但主要的逛展群体还是以HiFi发烧友为主,这些品牌只是起到锦上添花作用,为展会调节下气氛罢了。
最后,以我在朋友圈中形容这场展会几个关键词作为结尾:自由、多元、开放、包容。
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上】和【中】篇内容: 查看行业报道和便携有线/无线耳机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