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ealote 于 2023-4-10 00:05 编辑
Q701这副耳机对耳罩的变化比较敏感,在耳罩从饱满硬挺到松软塌陷,声音也朝一个方向不断变化。在硬挺的耳罩下(用的k702的耳罩测试,结构材质一样,貌似k702的更硬一些),Q701听感通透结像清晰、质感明显、声场庞大、分离度、空间感良好,听感上akg的风格明显,只是相对他的兄弟们,没有飘逸的高频,音色没那么清冽,但整体更加扎实一些。不过问题也很明显,声音偏干、薄、密度一般,随着单元离耳朵越来越近,耳罩更加贴合面部,Q701声音结像变大、密度变高,一些细小的细节变得可闻,这使得音色变得更加完整,原本偏干的声音也向着松软饱满变化。与此同时,声音的质感变弱,声音能量淤积、分离度和空间感也变弱,到完全塌下去后,声音已经变得“浑然一体”,空间感也几乎消失殆尽了。
应该是受限于单元素质,想要更完整饱满的音色、更多的细节、密度,就需要单元离耳朵更近,更少的声音泄露。但想要更好的分离度和空间定位,就必须让单元保持一定距离和角度,同时不能让声音能量淤积。于是,q701听感最好的时候就是当耳罩塌到一定程度时,从而让二者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不过随着耳罩继续塌下去,Q701的听感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大致掌握了这个规律以后,我买了不同材质、造型的耳罩来尝试,最终找到了一个听感比较满意的方案:小羊皮耳罩(不打孔)+去掉调音棉
小羊皮耳罩整体偏厚、质地较软,贴合度也比较好,可以让单元相对新的akg耳罩更接近耳朵,但不至于很贴近耳朵,同时声音能量泄露很少,低频量感、整体声音密度也得到提升。不过此时声音淤积还是比较明显,结像大、声音发蒙,通透度较差。去掉调音棉以后,通透度、空间感、分离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声结像也从两边被拉到前方。
经过上述调整,我获得了一个非常接近平衡点的声音,整体通透饱满、更好的密度和信息量让音色更加完整,低频澎湃清晰,声场庞大、分离度空间感良好,这方面不输于k702耳罩下的表现(定位、纵向可能还是新的原耳罩和702耳罩会好一点,毕竟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比起自然老化的原耳罩下“松软融合”的声音,这套方案的声音紧致扎实、形体清晰立体,韧性十足,素质和听感都达到了我听过的最好状态。调整后的Q701,是一副比较杂食的耳机,人声没有明显的偏向,声音的纹理感、形体、密度都不错,相对更适合独奏、编制不大的乐器演奏、合成乐。
系统:电脑+享声DAM1+新派 AMG HP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