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2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蹭个热点谈谈录音回放和现场的区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6 0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武汉
首先要有个参照点.

音乐厅的座位不一样,声音不一样,对吧.

简单说,皇帝位的声音清楚,混响小,对声部应答的揭示力较高, 后排,尤其是二楼三楼,混响强,听大编制可能更加带感.

皇帝位一般是保留位置,尤其是名团演出,基本是非卖品. 我座过几次, 不是因为给我保留的,而是, 它空着,真的就是空着,大半排都是空的,所以.....

座不了皇帝位,准皇帝还是不难座的,皇帝位后面一排,效果差不多.

以皇帝位为参照点,就不难明白HD800为什么比HD650贵那么多了.皇帝位的票价么.

然而,用耳机回放和现场比是不公平的,从物理上就不合理.因为结像不好,甚至不结像. HD800也不行.严格来讲,耳机没有皇帝位一说,调音师给你什么位置,就是什么位置,剩下的自己开脑放去.

音箱通过摆位构成结像, 这是声波的物理现象,因此,摆位是可以用公式计算出来的. 但实际声学情况复杂,需要在计算基础上微调. 一般按网上给的图样调整就行了,没那么玄乎. 听结像的时候,皇帝位和箱子都会相对调整, 当然主要还是以皇帝位为参照点来移动箱子. 不过调整过程可能非常耗时,调了半天觉得到位了,可能过了几个月无意又调整了几厘米十几厘米发现这才是最准确的结像.

所以,去烧友家玩,耳机随便听,箱子不能随便动.

说了一大段,是为了强调箱子构成结像后,声音就具有了画面感,真真切切的让听者看到演唱或演奏.这便有了比照现场的基础.

以本人听音室为例,客厅党,无隔断,大约6.2*3.5米,三等分平行摆,音箱离墙1.6米,中心结像点就如投影仪一样准确投在背景墙前方,器材架的位置.所以我觉得声音是从CD机里直接发出来的.

这是单点结像,人就是站在那个位置唱.那乐队怎么办,难道挤在那个点上? 当然不是,木管在那个点上,其他乐器按正常位置排开.单点结像只是为了测试结像的聚焦是否准确.如果单点结像的聚焦准确,那么其他位置的乐器也会非常准确的勾画出来. 听四重奏甚至能让你看到四把琴一字排开的位置.

由于这个空间很长,结像点又深,从而构成了纵深感,也就是听者能感觉到定音鼓是打在木管身后的,决不是和木管平行.

这样是不是就能把现场搬回家了? 当然不是!

首先,录音不能准确反映现场.一是录音不能完全记录一切现场信息,更重要的是,录音是有后期制作,你听到的是后期制作人希望你听到的....其实是他自己希望听到的......声音. 录音像不像现场,取决于后期制作.若小提琴协奏曲, 几乎肯定不完全像现场, 制作人会把小提琴拉出来,省得被人说成在乐器里找人声. 小奏也可能会把小提琴拉出来一点,毕竟钢琴形体太大了.某些制作人还会故意破坏平衡,拉高高频,加厚中频,强化低频等等.人家管这个叫烧.

那么一个非常平衡,不掺个人偏见的完美录音是不是把现场搬回家了? 有这种东西吗,我怀疑. 就当有吧. 然后,现场大厅中的声音,是经过反复的,自然的回荡,形成的一种弥散的、有生气的声音。这个声音的线条没有音箱凝聚,解析没有音箱精准,然,这个声音是活的。老烧不是喜欢说活生感么,什么是鲜活的声音,泛音足够丰富,现场的声音信息保存的完整,就是鲜活的声音。

大部分的录音和回放系统甚至会出现动态压缩,谈何鲜活。又有多少的听音室放对小书架都恨不得挖地频陷阱,否则轰轰轰。

管风琴和钢琴的极低频大动态,先说如何录好,再谈怎么回放好。艺术歌曲的细腻声音表情足以难到大部分器材。我一直觉得声乐碟卖不掉其实是大部分器材回放的不准确,吞细节。现场的声乐非常抓人。

说了这么多,就想表达一个观点,虽然不能武断的认为音箱永远不可能比拟现场,但对于大部分烧友而言,音箱系统只是在形似而神不似地模拟现场,最终音箱系统发展出自己的声音美学,和现场并不是一回事。简单地说,音箱在一个私人空间内给予你的能量感更强,而现场更自然宽松。当然可以刻意调整器械来追求宽松感,但往往结果不好,因为宽松是空间带来的。
以上大部分是定论。



2
发表于 2023-3-6 21: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淄博
你说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低频一般的系统是很难表现
器乐声音准确的系统也极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3-6 21: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所有器材都是对录音的二次创作。因为任何器材都不能带你回到当时录音的时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3-3-6 22: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模仿和接近是技术发展路线。没有最香只有更香。话说高等级古典音乐录音师的站位应该是指挥台位置,这才合乎专业舞台的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3-6 2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盐1945 于 2023-3-6 22:52 编辑

尊重现场,也尊重回放,都是不一样的体验和作品解读。
重点其实不应该在哪一个更好上面,而应该在这样的作品解读,和你经历过的、想象中的,或者看过的总谱,哪个更接近。
我喜欢现场,在下过功课了解总谱或者看过深入乐评的情况下,看指挥的手是一种超越聆听本身的享受。
我也喜欢回放,某些声部的录音回放总是会弥补你现场听得不够细致的遗憾;以及不同版本的解读此时终于可以好好对比,而非只有当下。
除此以外,如果只是单纯地追求一种身体上的愉悦的感官体验,倒反是落了下风。
补充一点:现场的人声,特别是歌剧,回放很难达到那个高度,这是全方面的差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3-6 22: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西安
后期有两个东西存在,一个是切,某一个乐器,为了合成与其它乐器频率不过多重叠,一定要切掉这段频率,不然混成一坨。
一个是压,为了动态均衡,保持不同乐器人声听感,要均衡响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3-6 22: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
好文,我的帖子是砖,你这才是玉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3-6 23: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求教音箱最佳摆位点的计算方法。
认同本文观点,鼓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3-7 11: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3-7 11:18 编辑

自己一个人闷在脑子里想多了,比如会一厢情愿的认为外星人一见到你就会给你很多好处。但事先打过招呼得到认可了吗,买个东西也要先看看真假。
既然听录音是隔靴搔痒,原则上就都是比没有强点。没有最强只有比现在没有强。和电视一样,怎么不说每次都到拍摄现场去看,也得有那个被允许和时间举例的成本。而且在如何也不可能让你站在专业工作者的位置。
但必须结合自己,知道任何行业直接当太专业的工作者作为过劳者早就对劳动对象腻的吐了。但专业的水平比业余强百倍的数量级也是现实。专业录音肯定是不会以观众席为标准,专业的站位只有在舞台上的指挥台和乐器附近的多点录音。讲台肯定是老师的习惯站位,学生课桌再黄金位也是买票的。专业肯定都是收钱和舞台的位置。
所以直接专业就是痛苦。也就是隔靴搔痒,才能痒的持久。挂上个业余选手才能从录音角度接近专业,这样最折衷。距离产生美,这个话不要被选择性忘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3-7 12: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盐1945 发表于 2023-3-6 22:27
尊重现场,也尊重回放,都是不一样的体验和作品解读。
重点其实不应该在哪一个更好上面,而应该在这样的作 ...

声乐方面,的确是这样。尤其是遇上声乐大师,听现场和听喇叭不是一码事。只是国内的热度实在是太低了,原因倒不是因为语言不通,听的进器乐还怕语言不通,而是声乐大师太少太少,曾经遇上个声乐学生,大厅演唱声音传不过十排。而录音和回放往往不能捕捉和表现出充分的信息。
杜普雷在EMI录的艾尔加大协超级大名盘,很少人注意搭配曲目是JANET BAKER演唱的海景。这个录音相当好,好到我有时候跳过杜普雷直接听歌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3-7 12: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清风扬 于 2023-3-7 12:34 编辑
baiduakg 发表于 2023-3-6 23:06
求教音箱最佳摆位点的计算方法。
认同本文观点,鼓掌!

网上有现成摆位图,根据空间条件参照。

个人观点是尽量避免近场听音的摆位方式。这种摆位方式是被逼无奈。比如小客厅党,沙发距离电视墙不到3米,被迫采用三角形直达声的近场摆位方式,很难取得自然的声场。听音一定要有纵深,玩箱子,空间第一。

PS,补充一点声乐,这里谈的声乐是在大舞台上不使用话筒,与流行歌手完全不是一码事。歌剧录音也没有说把拾音器放在歌唱家嘴边的,不要用听流行歌的概念认为我们在谈玄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3-7 17: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柳州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3-7 12:33
网上有现成摆位图,根据空间条件参照。

个人观点是尽量避免近场听音的摆位方式。这种摆位方式是被逼无 ...

我以为是可以算出精确的摆位点再去做调整。摆位难受的地方就在于动半公分声音都不一样,难搞,要是没有精确计算的方法,累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3-17 1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崇左
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啊!感谢楼主分享!

也终于有人能如此明确、生动、具体地解释了什么是“鲜活”。

我复制粘贴一下:然后,现场大厅中的声音,是经过反复的,自然的回荡,形成的一种弥散的、有生气的声音。这个声音的线条没有音箱凝聚,解析没有音箱精准,然,这个声音是活的。老烧不是喜欢说活生感么,什么是鲜活的声音,泛音足够丰富,现场的声音信息保存的完整,就是鲜活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3-17 11: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古典音乐会现场乐器的能量,没有器材能还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13 18: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