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周年】新品巨多的一场西南耳机盛宴 ~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耳机展回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7-10 03: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珠海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2-7-13 14:09 编辑

由于疫情的波动,自去年7月的北京展以后,已经有一年没有耳机展会了。各大厂商在这一年里,也憋足了劲,所以久违了的一场成都耳机展,涌现了巨多新品。由于两天时间匆匆,这次观展依旧未能够做到100%展位逛完并试听完全部新品,所以如下文有遗漏的,敬请见谅。

成都耳机展是一个福地,今年走到第四届了,依旧一切顺利。除了运气,也有赖于主办方的辛劳策划和筹备,让展会可以顺利进行。由于北上广的疫情影响,讲真,还真的担心这次不能成行,所幸深圳疫情还是在可控范围。还是那句,能来,是幸运的。

和往年成都展相比,人流量似乎有所回升,周六前来观展的朋友着实不少,尤其是下午时段,更达到一个小高峰。次日同样是下午前来观展的人较多,或许是众多高端新品吸引了烧友们前来打卡吧。

《协会优选产品说明会》
在分享展会回顾之前,先分享一段简单的会议内容,由中国音频行业协会耳机分会秘书长陈然先生主持的《协会优选产品说明会》





协会优选产品说明会,主要类容为关于行业优选产品的评定级资质认证的说明。




大致可以分为“三证”和“三标”


三证即:
智能音箱综合能力测试证书(5S/5A/5B)
蓝牙耳机综合能力测试证书(5S/5A/5B)
无线耳机降噪能力测试证书(A级高端/A级)

三标即:
EHA大奖,CPHA标,CGEC标

关于三证,三标的说明详见以下图片。















以下为无线耳机降噪能力测试,通过的名单:


说明会完结后,现场还有一些通过认证的产品供到场嘉宾和媒体试听。






————————————————————————
好,接下来的部分,就是这次成都耳机展,我的逛展实录,请继续往下看。

以下展位排名不分先后
锦锋音响/原创科技


原创科技这次展出的两台新机,都是在售型号的升级版本,一台是蓝牙解码耳放功放一体机QPA-Q2.1SE,另一台是电子管耳放QPA-5ASE。其中QPA-Q2.1SE还没上市,仅展示和供试听。两台机器都是重新升级了电路。QPA-Q2.1SE增加了一个信息显示屏,可以更直观看到播放音乐的格式。现场听了一下QPA-5ASE,动态响应出色,空间感强,选听了两首小编制乐曲,乐器的分离度清晰,声场开阔,三频均衡。平衡耳机输出达到4500mW(32Ω),单端也有1600mW(32Ω),推力方面足够应对市场上的主流大耳机。


HUMKA




来自江苏苏州的品牌HUMKA这次展会展出了此前推出的两款耳塞Hamlet R和Hamlet M,这两款产品是在年初发布的,Hamlet R是一款圈铁耳塞,1动圈+1动铁的架构,传统圈铁的声音,低音饱满,高音明亮,氛围感良好。而Hamlet M则是一款单动圈耳塞,单元采用了10mm IMDA黄铜内磁式双腔体动圈,纳米级稀有金属涂层振膜。售价高于前面的圈铁耳机Hamlet R,声音方面,Hamlet M给我感觉是要营造较佳的耐听度,所以高频相对收敛,毛刺少,人声口型适中,但几乎没有什么透亮的感觉。感觉调音的时候有点压制高音,尤其是5kHz之后的频段,减低高频的锐度和亮度,让听感更加平顺内敛,个人感觉声音略显保守克制。当然,从另一角度看,这个声音会相对内敛,不容易产生听觉疲劳。


矩声









矩声这次的几台设备搭配真力的书架箱坐落在忆梅厅展示。这次展出的机型是Element系列的三款前级流媒体解码数播一体机:Element X2,Element M2,Element i2,虽然产品定位不同,但对比前代,在操控,交互,界面及音质等方面,都有所提升。而这次演示由Element X2做音源输出,搭配真力8341音箱播放。简约的组合带来干净,透明,均衡的声音,家庭听音空间不大的情况下,这种搭配颇为适合。


苏州HEACAD





这是一家公模定制工艺制作的公司,交谈中获悉他们没有自己的品牌,以代加工,代客设计为主。展台上其中一对定制真无线手工挺精致的,留意到他们展示了各种不同工艺的耳模,手绘的,多层树脂工艺的,琳琅满目。随手拍下几张。
就是不知道价格如何,手工是挺不错的。


七赫兹


七赫兹的展位展出了两款新品,一款是售价仅99RMB的动圈耳塞,名字叫ZERO,搭配一枚10mm动圈,配备三种颜色供选择。现场简单试听了这款新动圈。除了低音下潜稍欠,其它方面,没有太明显的缺点,至少对得住它的售价。


另一款新品是平板耳机SALNOTES,声音比较宽松纤细,中高频精致透明,低音不多,整体听感有点小清新的感觉,和早前推出的千元级平板声音走向不同,这款新品声音比较突显透明,纤细,高频延伸良好,低音,厚度这些方面会不如Timeless。播放女声及一些简单的器乐,室内乐作品,效果良好。而需更饱满的低音输出,更有厚度感的人声表现,则另一款平板耳机Timeless会更为适合。


泽森/MAX DIGITAL



麦斯数码的展位,台式设备主要以英国和弦以及韩国欧然德为主,耳机就是奥蒂兹和以下这款WARWICK ACOUSTICS的BRAVURA静电耳机+SONOMA M1电源及放大器。

虽然环境不太适合开放式耳机系统的聆听,但还是简单地试听了这套静电耳机,声音非常宽松,均衡。让我感到以外的是,低音也表现不错,虽然环境还是不算安静,但调整到相对适合的音量,依旧能感受到音乐里低音呈现的弹性、细节和质感,声场空间表现出舒展,有层次,立体感清晰等优势。能感受到高端器材带来的素质与氛围的优势。

摘下BRAVURA,戴上奥蒂兹新旗舰LCD5,一只售价超过3w RMB的耳机,佩戴舒适度比前一代有提升,虽说也有400多克,但戴着不算压头。声音方面,细节,线条感,清晰度都不错,而且发觉速度与瞬态也表现良好,把平板耳机的一些传统劣势逐渐扭转过来,当然,声音依旧保持中性,微暖,透明的风格。喜欢玩平板耳机的朋友,不容错过。




这个展位的和弦HUGO系列非常齐全,如果要想了解这个系列,每次展会MAX DIGITAL的展会可以多停留一会。


酷音韵/海帆
酷音韵的展台主要展出Campfire Audio(以下简称CFA),NOBLE,final,EMPIRE等四个品牌的耳塞。

NOBLE









先说NOBLE,最近又有新品上市,四款新品:KUBLAI KHAN、KADENCE、JADE和DXII都悉数登场。时间关系只选听了其中两款,KUBLAI KHAN和KADENCE。这个系列里面定位相对较高的两款新品。KUBLAI KHAN是一款压电骨导圈铁耳机,对比第一代KHAN,增加了骨传导单元,提升了声音的厚度和质感。第一代KHAN声音比较纤细,但低音稍偏少,整体声音略偏薄,这一代改善了声音厚度,听感上更加均衡。而KADENCE是一款八动铁结构的耳塞,两枚娄氏动铁+六颗声扬动铁,声音密度感较强,线条感深刻明亮,解析力高。接近12000的售价,作为国外品牌,这个单元数卖这个价格,不算夸张。三频均衡,声音通透是这款新品给我的第一印象。展会上我是用的播放器是海贝音乐的R8,驱动这两款新品并不难,中增益,电流标准模式即可。

CFA
旁边的CFA这次展出两款新品,一款是平板耳塞Supermoon,一款是三动圈新品Trifecta,对比旁边的NOBLE,似乎CFA的这两款新品更为吸引,对于一些已经回流动圈怀抱的烧友,和一些玩了多年动铁,想找些新尝试的朋友,CFA这次的两款新品无疑更加吸引。Supermoon其实在上个月的一次机缘下已经听过,成熟的调音,完成度很棒的一款平板耳塞。但据说公模是限量发售,这款产品,主要还是接受定制的模式。声音方面,音乐性非常出色,适度的音染让氛围感宽松而温暖,低音的量感和质感都表现良好,平板耳塞有这样的低频效果可以了,下潜中规中矩,但应对一般流行或人声足够了。高音并不薄,刺激性低,耐听度很好。估计做成定制之后,低音的素质还会提升。
而另外一款新品,是三动圈耳塞Trifecta。透明的外壳,可以直接看到里面的单元,呈三角形的摆位。Trifecta的声音浓郁,动圈味浓厚,低频饱满且量感充足,音色比Supermoon暖厚,据说这款新品没有分频电路,只是依靠独立开发的腔体结构去调音,这大概也是此款新品惊人之处。坦白说,创意是挺好的,但声音嘛,从均衡性去选择,我更倾向于Supermoon.

Empire
虽然没有试听展桌上的Empire的耳塞,但每次经过这个展台,都会望一眼摆着的Odin。Odin是我听过的顶级耳机里面,最值得推荐的三款之中的一款。声音素质强悍,三频均衡,细节,声场,解析力,空间感都是一流之作。是真正的乐感与素质兼备的旗舰产品。这两年,Empire的产品调音也越来越成熟,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一同展出的还有VALKYRIEMKII也是一款值得一听的产品。定制超低音动圈和定制单静电单元是亮点。而定位接近2w的LEGEND EVO则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把骨传导单元应用到发烧耳塞上的一个案例,也是值得听听。

final
这次final没有展出发烧级的旗舰新品,依然是当家旗舰A8000领衔出展,这个我非常非常喜欢的耳机品牌,这几年在社长细尾先生的带领下,产品线逐渐扩张,以前是很难很难看到final推出售价在三位数的耳塞,但年来,这些亲民价位的产品不断更新上市,最难得的是,虽然价位亲民,但工艺和调音依旧能保持着高水准。比如前两年推出的E500/E1000就是例子。

A系列


去年,fianl再次更新了他们的“A”系列动圈,A3000/A4000登场,虽然数字型号只有A8000的一半,但上市价格约为A8000当年售价的1/10。可以说性价比超高。这次出展依旧能看到A系列的身影,A4000是非常成功的一款产品,无论声音,佩戴,做工,最后到驱动性,都是值得推荐的一款耳塞。而另一款相对难侍候的A3000,潜力不小,推好了不输A4000,潜力大,可玩性强,A3000的声场展现方式和A4000有点不同,乐器及人声结像会比A4000小,空间感更强烈,但对前端要求更高。对自己的前端有信心,而且喜欢听空间感舒展的室内乐作品,A3000的声音风格更为适合。

B系列
腔体设计独特的一个系列,其中的B1是这几年里面,我听到最好的1+1圈铁,所谓的1+1,是指仅有一枚动圈单元和一枚动铁单元搭配。圈铁耳塞其实早在2003年左右就有了,当时的UE推出了贝斯手监听耳塞UE Hybird就是这个1+1的架构,但市场上现在的耳塞资源越来越高端了,1+1这个最原始圈铁架构的耳塞已经并不多了。但声音做得有特色的,除了千元级的水黄鹂HIFI版,相对高端的就是这款B1,当然,有朋友可能会说,索尼的那个面对面定制圈铁Just EAR不香吗?那个很香,但我自己更喜欢final。B1比较适合听器乐类,尤其是带点低音烘托气氛的室内乐,效果挺好。但流行人声类,似乎不是B1的最佳演绎音乐。而同时展出的另一款B系列的耳塞,是双动铁型号B3,B3的调音非常均衡,而且音乐适应性也表现良好,能听流行,也能兼顾一些简单的器乐类音乐。值得留意的是,以往仅在系列最高型号里才出现的京线,B3身上也披了一条,燃鹅,B3并不是这个系列的最高型号。

ZE系列
在大家疑惑为何final可以和EVA联名推出真无线,为何就不自己正正经经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无线的时候,final的ZE3000闻声而来了。这个命名型号和A3000仅差前缀的真无线耳塞,售价也和当时A3000上市相仿。小巧的收纳盒,特别的表面涂层,加上你挑不出明显短板的声音,在没有降噪,没有通透模式,没有硬广支持,高清音频仅支持到apt-X Adaptive,还敢卖得比那些前面几项都有了而且指标拉满还支持LDAC的TWS更贵,换我,依然选择final,功能我就不说了,你买个OV蓝绿厂或者华为的真无线耳塞绝对不比final弱,论音质,这些大厂一对调音大咖助力支持声音开发,按理音质不差,嗯!同意,我用过OV,的确不差。但如果让我仅选一副,我还是选final,喜欢final的调音,喜欢它的佩戴,物理降噪已经做得不错了,开启音乐,除了灰机上,其它一般场景,隔去噪音是没啥问题了。最关键是听着舒服。我手上不下十款真无线耳塞,听着最舒服的,还是ZE3000,虽然音质比JVC的木振膜TWS稍逊,降噪比不过1MORE降噪豆,但声音,还是ZE3000听着最舒服耐听,宽松自然,均衡细腻的声音,如果再出二代或升级型号,我希望在低音方面会增强下潜即可。


天域联达
也是一个固定景点,每年都有惊喜的景点。
WIDING




新旗舰耳塞,采用一枚14mm平板单元,不锈钢腔体,腔体采用了激光粉末金属烧结工艺,不规则的纹理与一体成型的漩涡形态,有点像螺旋穿越大气层坠落星辰。声音宽松大气,动态表现出色。但仍然需要推力控制力出色的前端,才能把缠驱动好。缠的声场依旧沿袭牙塞声场宽广,舒展,开扬等特点,营造大空间带来的震撼感。现场简单用N8.II试听,整体听感让人满意。这么特别的旗舰,售价仅23800RMB,买的是工艺,买的是调音,买的是情怀。

前一款的旗舰,上市已经有两年光景了,采用失蜡浇铸制造的黄铜腔体,失蜡浇铸法,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生产工艺,是呈现金属制品最精美细节的方法。腔体表面采用蓝宝石镜面工艺,标配8股编织高纯度单晶铜带屏蔽线材。鑑的阻抗只有32Ω,比起前代旗舰“悟”的150Ω低得多了,虽然阻抗低了,但要驱动好鑑,音源同样讲究,手机一类的推力小素质平平的音源,只能听个响。声场,细节,层次感以及低频质感等,都是鑑的声音亮点所在。

纏(黄金限定版)


这个没有试听,但这款是和佛山金箔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炜全先生联合推出的型号。腔体表面有金箔的点缀。就像《圣斗士星矢》里面,五小强穿了神圣衣似的,瞬间高大上了。当然,既然是限定版,所以售价也会比标准版稍高一点。金箔限定版仅售28800RMB,限量发行。

飞朵
常规参展的飞朵并没有新品推出。燃鹅在售型号还是全数登场了。如下图:
阿提密斯
每次提起这个型号我就想起提拉米苏,没办法,吃货属性在线。这是一款采用钛合金腔体的压电圈铁耳塞,上市售价12345RMB,虽然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但阿提密斯放在当下,声音依旧可以作为顶级耳塞里的一面旗帜。参不参考级我就不评价,在我听来,这是一款素质出色,各方面表现均衡的耳塞,配件非常良心,尤其是耳机线,原配是3.5mmPRO插头,是音频协会当年推行的一个标准,转接线都是接近20cm的长度,用过的这么多家耳机及升级线,我就没见过这么长的转接线,关键是,原线也足够125cm长度,所以加上转接线,像我们这种喜欢绕耳反戴耳塞线从后背垂下的用户,这根耳机线就非常非常友好了。温暖宽松大气的声音,播放任何音乐,都能获得出色的氛围感。适度音染和浓郁气氛,适合用来欣赏音乐。

天狼星2
第二代的天狼星稍微比第一代涨了点价格,为了延续数字耳塞的定义,天狼星2的售价继续连号,仅售6789RMB,和第一代对比,声场纵深和空间高度有了提升,但依旧保留第一代高音不刺激,声底稍偏暖色的风格。但低音下潜和弹性比第一代有进步。天狼星2依旧走流行音乐路线,人声,流行,爵士都可以玩一把,古典类就不太适合。工艺方面也升级了,一点的腔体外壳非常不耐磨,很容易就刮花,而且腔体表面的CNC光刀部位,尤其娇贵,我的一代用了三个月已经蛮多压痕和刮痕。二代就耐磨多了。另外值得一赞的是那根标配的耳机线,颜值高,柔韧性好,同样的,长度非常充足,感觉飞朵的耳机线制作,都是跑公差上限去了。

小行星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款千元级耳塞,也是除了Jaben Oriolus 水黄鹂HIFI版以外,另一款我蛮喜欢的千元耳塞。采用动圈+压电陶瓷的结构,圈味浓郁的一款双单元。不查资料,光盲听,还差点以为是动圈耳塞了。小行星的佩戴舒适度非常好,贴合且隔音良好。非常适合作为入烧耳塞选择。
GEM4
我简称G4耳塞,说真的,所有飞朵耳塞,这个型号我听得最少,纯动铁我听得最多还是自己的8CS。GEM4面板是亮点,蛮漂亮的,黑科技方面,这款塞子采用了飞朵独立空气导流模块,其目的是让特调的低音动铁能够产生类似高端动圈般的宽松且有弹性的低音。仅听过一次,时间关系,这次没有再次试听。依稀记得当时留给我的印象,铁味道不算明显,但没有一耳朵吸引住我。

JVC
地外科技这次由于上海疫情波动,没能派科技人员前来参加,所以摆摊的妹子是天域联达助攻的,最新的新品是真无线FW1000T,这款采用木振膜技术的旗舰真无线可不便宜上市的时候是超过2500+RMB的售价。虽然最高支持的蓝牙音频格式是apt-X,但JVC腻害之处,是这款FW1000T搭载了由Victor Studio工程师和JVC音响技术人员合力开发的K2音频技术(以下简称K2),K2可以将收到压缩或劣化的数字音源的高频带、微信号等,进行扩展处理,使其输出接近未被压缩前的原音频信号音质,相当于高分辨率的音质。所以K2加持下,FW1000T才敢在叫板有线耳机。另外,FW1000T配备的高通芯片,支持自适应主动降噪技术,大概就是通过腔体上的麦克风,监测佩戴状态级外部环境状况,通过算法为用户调整到最佳的降噪效果。实际聆听,FW1000T还真是一款打音质牌的真无线,即使和我常用的ZE3000比较,音质上FW1000T存在着相当的优势,低音是这款真无线的亮点,活力十足,量感充沛,下潜良好,弹性极佳,再加上木振膜原有的细腻顺滑的中频,绵密柔顺不刺激的高频,整体音色偏暖,但氛围感非常好,今年听过不下20款真无线,FW1000T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其余耳塞就不过多介绍了,FW1800,一款略带争议的木振膜旗舰耳塞,有人说它的音色已经变得不那么木振膜,和早些年推出的以温暖音色主导,柔和饱满听感征服一众黑科技粉丝的路线截然不同。但我的理解是,在木振膜技术不断的自我增值升级的同时,音色的改变,素质的提升还是可闻的,作为FW001的老用户,我依然认为,从声音素质上说,FW1800获得了真旗舰FW10000的一些技术下放,已经完美超越除FW10000外,任何一款JVC木振膜耳塞了。当然,声音这玩意太过主观,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你得承认它的硬实力就是摆在那里,远的不说,就拿我用了两千小时的FW001说事,比细节,声音线条感,透明度,高频延伸这些硬素质,的确不如FW1800,那你硬要拿听感说事,那就没啥好比较了,自己喜欢哪个就选哪个吧,出门右拐去问问吃瓜群众,还有很多告诉你,我选森海MX500呢。

FW001
第一天中午时分我才逛到这个位置,我没拍到FW10000,没细想,也许被借走,也许被试听烧友顺手拿到哪个角落,但我居然看到我书包里同款,于是有了下面这段文字。我也忘了之前有没有写过FW001的文章,停顿下来想一下,应该是有的,我很喜欢这款塞子,也曾经安利过朋友购买。到目前为止,我依然觉得地外科技里面,最有味道,最让我喜欢出远门也得在行李箱里留一个角落安置它的,就是这副FW001,温暖的模拟味道,是任何一位从磁带,黑胶和walkman走过来的烧友,不会清除的记忆。一个E5000,一个FW001,都是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得拿出来听听音乐,播播电台的随身塞。细节,解析力,层次感这些非常例牌的硬素质,也许比不过时下很多高端镀层加持的所谓顶级动圈,但每个人,对自己口味所持有的这种所谓“喜欢”,很多时候是不能单一以声音素质去评判的。虽然我也喜欢ER4这种透明清澈,底子干净的声音,我也经常用8CS这种监听耳塞去听古典音乐,但像FW001,E5000这种氛围感很好,声音透析着而是玩过的老模拟器材味道的耳塞,我也来之不拒,或者更甚者说,是“爱不释手”。

看到这里,大概你会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没有新品展示的摊位,我能写那么多,其实不多的,因为我很喜欢Victor,很喜欢JVC的产品,如果有空也,也有段落位置让我写,也许就不止这区区1200+个字了。

Beat Audio
比特音频,我喜欢喊他们的中文名称,我觉得这样比较好记。也许是上了年纪,所以现在已经没有早十几年上耳机大家坛那时的一股爱折腾线材的劲,每次展会上,我看到琳琅满目的线材都有一丝念头想试,但当插上耳塞,这股念头又很容易退却,直到我遇到了其貌不扬,但居然还有限定版卖到8w RMB的比特音频耳机线。最开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发烧耳机线品牌很国产,因为插头,滑档,分线档看上去就很有“中国制造”的味儿,太TM普通了,普通到就像做耳机线代加工的拿个公模金属件去套在线材插头上似的。但居然还能卖到一万,当然了,这是早两年我刚接触比特音频线材,给我留下的印象。

而相对最近入手的银鸥II升级线,终于看到了有点模样的插头设计了,颜值升级了,线材也升级了。

银鸥II
我自己在用的型号,基本颠覆了第一代的声音特点,把一根中频精致讨好,高低频相对收敛的6K RMB档位的银合金线,升级为一根高低频延伸充分,声场空间宽阔,动态响应出色的银合金线材,里面的配方改变我就没去八卦了,总之这根二代声音取向和一代完全不同,一代比较适合女声,人声,小清晰的轻音乐类,二代则大到管弦乐,小到几件乐器的小编制都能拿捏得住,声场,高低频延伸,密度感等方面是亮点,重点和卖点。颜值终于上线了,线身虽然也不算太柔软,但在发烧友的接受范围应该没问题。我自己的银鸥II搭配的是山鹂,银鸥II让我的山鹂低音沉稳有力,继续发挥声场空间宽广舒展的优势,高频段是真的透明,纤细但不刺激。基本把山鹂的潜能都激发出来了。唯一得注意的是,大家使用新版线材的时候,尽可能找一个大一点的圆盒子,因为插头,划扣的外壳棱角分明,一旦过度挤压线身,容易让线的外被破裂,这样里面芯线就容易氧化发绿,颜值就不屌了,所以使用的时候请务必注意刚才我提到的问题。
其它常规参展的耳机线我就不一一叙述了。有条件金澜ADV是值得购买的升级线,均衡大气素质高,而且橄榄色非常特别,其实如果耳机单元不是特别多特别难推,买个四芯的已经OK了。喜欢铜线基的,伯乐2是性价比之选,中性微暖,声场规整,纵深感良好,是伯乐2带给我的感受。唯一可惜的是使用时间长了,线材外被容易受汗水侵蚀变硬,里面的铜线也会逐渐氧化变色。退而其次也可以考虑加钱买“蓝宝石2代”,这是一根均衡中稍带点铜线饱满微暖风格的线材。比一代增强了声音厚度和质感。其它,有时间可以去天域联达以及比特音频的代理点试听。

FAudio
乘着这次成都耳机展,FAudio有新品发布,是一款名叫Mezzo LTD七周年纪念的限量旗舰,新品发布的相关内容请看以下链接:

新旗舰单元结构不复杂,压电圈铁耳机。一枚神圈里面传递过来的10mm双振膜动圈单元,两枚独立动铁,分别负责中高频和全频输出。一枚双震动感应的压电单元负责高音输出。配线有很有讲究,定制耳机线就不在话下了,Mezzo LTD采用了一根23AWG德国纯银线基为材,应用上了日本单晶铜镀银技术,再配以纯银屏蔽及医用级PVC外皮加持的耳机线,可换线设计。另外,好玩之处是Mezzo LTD备有八种调音选择方案,能满足爱折腾的你。
声音方面依旧走氛围感良好,乐感出色的路线。这是以标准模式为参照选择去评价的。我个人比较喜欢标准模式。展会第一天晚上,借了样机回去试听了一下。虽然没有以前大神圈那么浓郁饱满,但音乐氛围依旧保持得很到位。最近意欲升级万元耳塞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

STAX<声的诗>


STAX展位展出了在耳机展上首度曝光的现役旗舰SR-X9000,型号命名终于用上了四位数。对比前旗舰SR-009S,制作工艺及单元设计等方面都有了升级。配合这只旗舰耳机出展的系统也来头不小,音源部分由享声AMC D1+PA1 USB处理器负责,搭配了Rupert Neve的Fidelice DAC做数模转换,输出到凯音M-11LS旗舰前级,再连接STAX的静电耳放SRM-T8000驱动SR-X9000。声音表现全面,素质出众的一套系统,刷新了STAX静电耳机的声音新高度。而在这套旗舰一旁,还展出了前旗舰SR-009S静电耳机系统。虽然是前代旗舰,但SR-009S也算是STAX的经典,这次出展,搭配了次旗舰电子管耳放SR-700T供烧友试听。这组搭配虽然和SR-X9000的那套有一定距离,但不可否认,性价比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22-7-10 03: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珠海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2-7-11 21:19 编辑

Cayin凯音
凯音展位从来都不缺人气,台式方面,两台展示的主角是台式数字播放器DAP17和真空管耳机放大器HA-3A。而便携设备方面,则展出了早前已经上市的N8.II。

DAP17
一台使用了5吋全高清TFT显示屏的台式数播。支持多种数字音频输出,带RCA单端及XLR平衡模拟输出。是一台基于安卓系统,又拥有高规格播放性能的台式数播。机身自带耳机输出,可以直接耳机输出。

HA-3A
没有获得太多的信息,这台真空管台式耳放,正如官方所说,“Hold住全场”,没去打听售价,但从声音和配置上看,应该不便宜了,应该是仅次于HA-300MKII。毕竟凯音不是佳能尼康,数字越小越贵。
一耳朵,现场太吵,也没办法听仔细。听的是蔡姐姐的人声录音。毫无压力,蔡姐姐的什么民歌,老歌这些专辑都听烂了,HA-3A能Hold得住管弦乐的,以我对凯音的了解,毕竟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灯厂,他们不行了,还有谁说行?让我去评价: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哎,改天出差珠海再去细品了。

N8.II
来了来了,全文的重点器材来了。每天都在用,所以我就没凑热闹在展位上听了,我的N8.II已经煲开,声音状态基本达到最佳状态。音色选择,我几乎都停在了电子管模式上。宽松,细腻,但声音的精致度和透明度又比一代的臻黑版有提升,听得出更宽敞开阔的声场空间,也能感受到结像更精准,人声口型略为缩减,距离感拉得更开,这个空间立体感的确比一代有进步。至于好不好,就看你个人的听音习惯了。但有一点得说明白,听完这台N8.II,是能感受到“加量不加价”的诚意啦。

N8.II+E5000
驱动E5000可以推得像模像样了,高音上去了,虽然和LO给到C9再驱动E5000还是有差距,但毕竟那是C9,论直推,已经挺够用的了,低音也能下得去,结实沉稳有弹性。听听管弦乐也能HIGH一把。人声流行几乎没压力的。难得的是,把E5000应有的空间感都近乎完整地展现出来,便携器材里面,能做到的不多的。听回我的小编制室内乐,管乐协奏曲一类,声音温暖细腻,空气感清晰饱满,舒展的空间里,能够清晰细致地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这一点比N8/N8臻黑有进步。

N8.II+8CS
用来听录音的一套组合,虽然N8.II不是监听风格的前端,但日常使用,搭配8CS输出,声音还是蛮干净的,8CS能甄别出前端的声音底蕴及唱片的录音水准,总体上,这套组合声音稍偏向于直白,素淡的风格,虽然音源还是有自己的特色与味道,但毕竟耳塞在声音输出上占有改变音色的绝对比重,所以换耳塞比换音源去改变音色效果来得更直接。听器乐类挺适合的一套,听人声,就得看录音了。有些渲染较多的录音,反而暴露了录音上的一些弊端。但听回以前80年代中期的模拟录音,效果又很不错。

N8.II+山鹂
真正用来欣赏音乐的一套组合,山鹂不监听,大声场,安静背景,良好的细节还原是山鹂的特点,在N8.II的驱动下,山鹂的潜能能完全展现了。流行乐完全胜任,人声的话,山鹂在鸟塞阵营里面不算最强,但适度声音修饰,听起来还是蛮讨耳的,这套组合我喜欢用来听泰拉克的录音,特别爽。低音力度,弹性,下潜都充足,中频稍微后缩,我山鹂上配搭的那根比特音频银鸥II就这样,量感,厚度适中,更重要的是高、低频的延伸到位,加上宽广开扬的声场空间,听起来非常舒服,舒展,开阔,不压抑。


Unique Melody(UM)
凯音的好基友就在旁边。作为多年的UM耳机用户,这两年的UM产品给我感觉是越来越高端了,售价突破3w+RMB关口之后,前段时间更推出了一款5w级别的新品。一会大家看照片。
就是上面这款了,不提供试听,所以我就只是混脸熟,请出展小姐姐帮忙开个箱当我拍一张图而已。

Maven(蓝)


终于出到蓝色版本,于是听下来听听声音。记得之前用过银色的钛金属版,听过玫瑰金的限定版,然后去年在上海听过黑色的新版,这次终于轮到蓝色了。Maven这个型号最初是在2018年12月发布,是那一年UM的重点产品型号。首次应用被动动铁单元,去消除高频毛刺的做法,当年UM是首发。其实从颜值上说,我个人更喜欢当年一同发售的另一款钛金属耳塞Mirage,可惜这次没看到这款的蓝色版本。说回Maven的这款新调音,已经没有最初Maven初版那种锐利深刻的声音线条感了,听感上和谐很多,相对我手上用过的初版,及后的任何一款Maven,声音都更加饱满,低音更加充足,听感上不再那么明锐单薄。插上自己的播放器听了半首歌,挺均衡的,但少了一些一耳朵惊艳的感觉,可惜时间非常有限,已经来不及给你回过神细品。最后说一下配线,比我手上的进步巨大,高大上了,而且不用透明线材外被有一点是好的,就是当你的耳机线芯线氧化后,不会让你看到变绿或者发黑的样子,心里阴影面积就小多了。


北京宸琒/海帆音频
64audio的国代,打听了一下是常规参展,所以就没去细听之前的产品。我对他们代理的小橘套非常赞赏,我自己就是小橘套的忠实用户,真的好用,隔音好,佩戴舒适。当然了,这些评价只针对我个人。也有朋友说小橘套戴不稳,毕竟每个人耳道承受不同,所以这个没有标准。
路过宸琒展台,站台的张总向我推荐了一款和小尾巴功能相仿的便携耳放,但体积比一般市场主流的小尾巴要大一些,所以我也不忍心叫它小尾巴。简单试听了一下,效果还行,挺均衡的声音,声场规模适中,高低频延伸也能感受到。打听了一下价格,比市场上的不少小尾巴都高出一截,当然了,处于国产小尾巴头部产品的那几个,价格差距相对不大,但如果音质差别不大,加上体积小那么多,换我,我情愿选择小尾巴。所以……听完一曲之后,我还没找到这款产品的优势。


MEZEANTONIO/海帆音频


MEZE的耳机是很不错,之前几次耳机展都有听过,虽然玩不起,但是听听也好,至少感受到高端平板耳机系统能去到什么程度。隐约记得之前听到过一套限量版本,声音鲜活,精致,顺滑……想不到更好的形容词去描述了。这次来到展位,可惜轮候的人有点多,所以仅留存了图片,请原谅我没有奉上听感,喜欢的你们自行购买即可,翻车几率比较低的一个品牌。


qdc/海帆音频


这次成都展,qdc带来两款新品,蓝牙适配器TWX,八单元钛金属腔体耳塞Tiger。蓝牙适配器我只在线下活动上试了一下,音质可以,而且那个收纳盒几乎能满足目前市场上的绝大部分耳塞,包括定制耳塞。

Tiger
在这次成都展会之前,我参加了qdc在广州的线下活动,而且借了Tiger回去听了两周时间,这款耳塞是继多年前的八单元系列之后,又一款八单元耳塞,不同的是,很多方面都已经升级了。引用我工作室同事的一句评价:多年过去,qdc八单元售价仍在万元内,qdc算是在用实力去对抗通胀。让我想起当年泰奇八宝粥的广告语,“加量不加价”,大概也就最贴切去形容这款新品。
无论是硬件软件都有升级,但价格依旧是不到一万。定制低音单元的应用,以静电单元替换掉原来八单元系列的极高频动铁,钛金属腔体的植入,镂空雕刻工艺的加持,新的滤波分频技及调音技术的下放,全新配线和附件配套的升级,最后到声音素质的提升,这一切,都是在做增值服务。可以说Tiger是一款良心之作。

在8SH的身上继承了良好音乐氛围及对器材与音乐的友好适应性,全新的开孔式低音单元让声音更有弹性,在保持密度及凝聚力的前提下,增加了低音的下潜。静电单元的加入,让声音背景更漆黑安定。在播放大编制乐曲的时候,这些硬件的升级得到了音质提升的展现。良好的音乐适应性及易驱动性,让Tiger更易驱动,且能满足更多的听音需求。万元内,这是一款良心的好塞子。


洪陆科技/海帆音频
洪陆科技的展位FOCAL绝对是主角,这次由于现场轮候试听的朋友较多及时间关系,没有去细品,但从现场情况看来,FOCAL耳机是挺受欢迎的。

CELESTEE
去年展会我没看到过的一款封闭式耳机,挺喜欢它的海军蓝配色,这是一款封闭式耳机,单元采用了40mm/35Ω铝镁制M型全音域喇叭。比起此前的乌托邦系列,铝镁单元更容易驱动,对前端系统的苛求更低。而这款CELESTEE的阻抗仅有35Ω,对比我自己用的CLEAR的55Ω更容易驱动,加上封闭式的设计,室外使用时能获得更佳的隔音能力。声音方面,依旧走清晰透明路线,但低频方面比CLEAR这一代产品有增强。人声流行,小编制都能玩一把。大推力的便携音乐,插上后也可以当低阻头戴凑合着用。




展位上其它耳机展品如上图。


帝捷科技/拜雅


展会首日逛的最后一个展位,这次展出的新品有刚发布不久的真无线耳塞费兰朵,还有去年发布主打专业应用系列的头戴耳机DT700 PRO X 和DT900 PRO X。而其它的耳机产品基本都是在去年展会有登场过,属于常规参展。

费兰朵


拜雅新推出的真无线耳塞,真机我是第一次见到。有两个配色,腔体有点大,但戴上去感觉还行,不算太撑耳,一耳朵声音蛮耐听的,均衡清晰的声音,整体调音良好。就我个人的佩戴而言,物理降噪尚好。现场有点干扰,我就没细听了,听了半首歌就摘下了。

DT900 PRO X
去年发布的PRO系列耳机,用了新的LOGO和包装配色,越显年轻了。DT900 PRO X是一款开放式耳机,没有独立房间,这种相对较大较嘈杂的环境试听,声音打折扣。但如果能够在安静环境下使用,DT900 PRO X是挺值得推荐的。对比我之前用过的DT990 PRO,声音的密度,解析,层次感等素质有所提升,开放式耳机出色的声场开阔度以及边界不明显的空间感,非常适合聆听一些需要大声场衬托的音乐,如管弦乐,芭蕾舞曲等。

DT700 PRO X
另一款监听耳机DT700 PRO X是一款封闭式设计的耳机,同样是归类为专业应用的产品,DT700 PROX有着良好的隔音效果,封闭式耳机的声场虽然有边界感,但声音会相对开放式耳机更凝聚结实,密度感也更好一些。虽然是封闭式,但DT700 PRO X的声场表现力良好,听小编制室内乐非常适合,DT700 PRO X的声音同样非常直白,日常也可以用作鉴别唱片录音与器材的耳机。对比之前我用过的DT1770 PRO,DT700 PRO X的密度感要稍低一点,毕竟不是特斯拉单元,在声音的密度,凝聚感方面,很难与特斯拉单元抗衡。

声汇科技/WESTONE AUDIO
声汇科技这次展会的重头戏是WESTONE AUDIO的MACH系列。刚在6.30日发布的全新系列,由此前为舞台定制的ES系列研发工程师,把在ES系列上积累的经验,传递到新的MACH系列上,应用了全新的调音,全新开发的动铁单元,售价也比之前的“W”系列,“PRO X”系列比较稍高一点。不过这次发布也是厉害,这个系列一口气发布了八款新品,分别是MACH 10~MACH80。单元数量对应是1单元~八单元。不同型号不同级别划分,搭配的耳机线也不同。入门级别的MACH10/20/30,分别对应是一单元、两单元和三单元,搭配的是Linum Bax T2接口的线材,而进阶级的MACH40/50/60,分别对应四单元、五单元和六单元,搭配了Linum SuperBax T2接口的耳机线,而旗舰级的七单元、八单元,则搭配了LinumUltraBax T2接口的耳机线。这次成都展,全系列各型号悉数登场。



趁着第二天早上时间稍微松动,听了一下MACH60和MACH80两款,加上发布会当天借去听了一晚三的MACH70。算是细听了三款MACH系列的耳机。这里简单分享。

MACH60
2低音+2中音+2高音的单元架构,声音比较清澈透明,低音不算厚重,均衡的三频分布,感染力不多,氛围感也不算浓厚。这个系列感觉低频没有之前听过的W系列那么厚重,细节表现要更出色一点,声场空间也比过去听过的WESTONE耳塞更出色,中频不再是以往那种扑面而至的压迫感。口型适中线条感清晰。听流行好像氛围感不算太浓厚,相对理性平稳的声音输出,听小编制,柔顺度不算太好,得看音源搭配。

MACH80
2低音+2中音+4高音的单元架构,是工作室同事比较喜欢的型号,记得当天发布会现场,有几位媒体嘉宾也对这个型号表示颇为认可。除了发布会当天,展会第二天我也特意去声汇展位听了一遍。搭配海贝R8,声音线条感突出,层次鲜明,感觉解析力,声场宽度,立体感,结像及微动态等多项素质,比起之前的旗舰W80都有了进步。作为系列的最高型号,声音素质一定是全系最强,听感均衡,三频分布平均。感觉小编制器乐也可以播一下。播放流行音乐,人声距离适中,口型清晰不厚润,据介绍可用作舞台监听,从音色和声音保真度看,这款MACH80并不重口味,均衡透明的声音,让我对WESTONE改观了。

MACH70
1低音+2中音+4高音的单元架构,是这次MACH系列里面另一款旗舰。对比MACH80仅少了一枚低音动铁。大概就是单低音动铁和复合(双)低音动铁的差别。但两款旗舰的声音走向完全不同。MACH70声场开阔,低音沉稳,人声结像要比MACH80稍微小一点,人声距离对比MACH80也往后缩进一点,喜欢人声贴面的朋友,MACH70或许不是你想要的了。高低音的延伸都很充分,4颗高音单元组合输出高音,一点也不暗,玩了两个晚上,试了好几首小编制,感觉都挺不错的,声场在我听过的WESTONE耳塞里面算是比较宽的了。低音是这款耳塞的特点,用大提琴小品和低音提琴演奏的乐曲测试了一回,低频的凝聚力比之前我认知的WESTONE明显提升了。这款耳塞貌似也是定位舞台监听,但人声有点后缩,估计挺难做歌手表演监听了,做做贝斯手监听还可以。


除了WESTONE的新品MACH系列,声汇代理的森海塞尔专业系列这次也有到场。


得帆科技/Astell&Kern
每次成都展都是固定地方,得帆科技的展位并不难找,这次耳机展有三款新品曝光,便携播放器SP2000T白铜限量版,小尾巴AK HC2,以及与CFA联名推出的新耳塞PATHFINDER。加上不久前发布并上市的KANN MAX。新品比起往年成都展多了去。

SP2000T<白铜限量版>
趁着人不多听了一下白铜版的SP2000T,白铜外壳对声音还是有影响,质感与密度会比原版更突出,但也比原版重些,拿在手上挺沉的。4.4mm端的推力还好,只要不是特别难侍候的耳塞,都能玩一把。依旧保持着SP2000T的声音优势,胆结石(Hybird)模式声音鲜活透明,既保持着晶体管模式的深刻线条和清晰结像力,又糅合了电子管模式温暖透明的音乐感。搭配旁边的PATHFINDER试听,音乐氛围表现良好。但个别歌曲高音部分稍微有点刺激。其它方面,没有太明显的问题。

PATHFINDER


今年Astell&Kern的重头戏,世界上首款双振膜动铁单元的应用,就在这款新品身上,另外配合双动圈和双动铁,组成了这款新品的单元架构系统。迫不及待戴上试听。打开音乐,隐约能感受到展位上的耳塞是刚拆包不久,声音的顺滑度还没达到最佳,某些音乐高音有点刺激,个别流行录音齿音稍多。后来用自己的海贝音乐R8播放器试听了一下,以上问题犹在。期待下次有机会再细听一次。

AK HC2
一年半之后,终于更新了小尾巴,但依旧不忘初心,继续让尾巴留在本体上。划重点,这次有哪些亮点?
全平衡架构~DualDAC平衡解码+4.4mm平衡耳机输出。
全移动接口~原生USB-C+Lightning转接头
全功率输出~最高输出电平达到4Vrms
全平台支持~安卓+iOS+Win+MacOS

KANN MAX
采用四片ESS ES9038Q2M解码芯片组成矩阵DAC架构,能最高支持PCM32bit/768kHz及DSD512母带音乐文件硬解。四级增益可调,最高达到15Vrms输出。同时支持2.5mm/3.5mm/4.4mm耳机输出。全新的电路布局,能同时实现超高功率输出和抄底噪声。耳放部分采用Astell&Kern自研的TERATON ALPHA声音解决方案,支持蓝牙5.0和24bit无线传输,同时支持apt-XHD和LDAC无线音频规格。声音方面,KANN MAX延续了KANN注重音乐性,氛围感良好等特点。可调增益设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耳机/耳塞的情况去调整输出功率,实现最佳驱动。KANN MAX的输出功率是亮点,最大输出可以达到15Vrms,一般便携耳塞,驱动几乎不成问题。AK调音,绝对素淡不起来。




其它展出的机器还有SE180,CA1000等。


南京实音


作为Fitear的国代,实音这次带来的展品主要还是Fitear。看到Fitear,又让我想起须山先生了。疫情之后已经没见到他过来了。
一盒子的Fitear耳塞,均为常规参展。如上图。


aune奥莱尔
来自武汉的奥莱尔也是耳机展的长跑单位,几乎每次出展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这次带来的新品,是一台电子管解码耳放,如下图:
这台体积不大的小电子管耳放,据说会有车载版本。温暖宽松的声音,驱动一些不算难推的大耳机,效果还OK的。但展示样机还没有正式定型,所以也就只能感受一下声音而已,毕竟还没定版。
其它常规参展的产品如上。


VE/海帆音频
VE这次参展主要展示的是两款塞子,一款是新旗舰凤凰,单元架构及数量和大魔王类似,均为13动铁售价轻松去到3w+RMB,另一款叫EXT,21900RMB,双动圈+四静电。坦白讲,我个人更喜欢EXT的声音,静电单元带来丰富的高频细节,干净的背景以及层次清晰的空气感,在演奏管乐协奏曲的时候,这种感觉较强烈。

凤凰
简单试听,现场轮候的烧友有点多,所以能听上半首歌已经不容易。高中低频能量感都很充足,素质不容置疑,但全动铁的组合,声音密度是挺优秀的,只可惜低频的弹性及柔韧性还是不如高端动圈量感力度都充沛,但还是能清晰感觉到动铁味道的低音。纯动铁的VE塞子,我还是比较喜欢VE6和VE7。大魔王我也就听过两次,素质很不错,但就是稍微贵了点。如果在2w+的身价,估计和更受欢迎。

EXT
这款耳塞给我的感觉是声音蛮有特色,动圈+静电组合里面,我听到过最佳的声音,衔接不错,动圈组合让声音柔顺平滑,宽松细腻,弹性,韧性,下潜都不错的低音,中频部分,比起同价位的动铁塞子要低一些,毕竟它是动圈做全频,但人声细腻度和质感不输动铁。出色的高频空气感,管乐器的质感和穿透力都有优秀表现,整个声场规整宽松,听感舒服。如果两款塞子让我选其一,按照我自己的听音取向,我会选EXT。


MEZEANTONIO/海帆音频
和综合大厅里面的展位不同,这个展位我试听了他们的小耳塞ADVAR。展台前提供试听的样机充足,也刚好到这个位置的时候轮候烧友不算太多。于是正好可以插上听一耳朵。

ADVAR


是MEZEANTIONIO旗下的一款动圈耳塞。ADVAR是单动圈的架构,选用了一枚10.2mm的动圈单元,频响达到:10Hz~30kHz,对于我们日常使用,这个频宽是足够的了。阻抗31Ω,还是属于低阻范围。灵敏度达到111dB/mW。腔体采用金属注塑成型的实心不锈钢底盘,CNC精加工,耳壳镀高光黑铬工艺。搭配一根铜镀银的耳机线。现场搭配了自己的海贝R8试听,这款塞子属于整体声音略偏暖调的风格,低音弹性良好,人声厚度适中,声音平滑饱满,空间感表现良好。我对这款小塞子的腔体外壳蛮有好感,设计独特,外形精美。偏暖的音色,动态响应良好,加上五千出头的售价,结合工艺和调音,喜欢纯动圈的朋友值得考虑。


1MORE万魔声学
来自我们广东的品牌,今年在真无线耳机市场取得骄人成绩。接触1MORE产品已经有七年光景了,从最初的小米活塞到现在的真无线降噪豆二代。听过很多他们的有代表性的型号。其实当初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款叫胶囊耳塞的产品,那个佩戴舒适型是真的绝了,头一回感受到什么叫仿如无物,那种轻盈贴合的舒适感难以形容。五年前,他们推出了最后一款有线高端产品E1010四单元圈铁旗舰之后,次年,就开始产品转型,从有线耳机转战真无线市场。


EVO
EVO面板采用3D轻奢陶瓷外观设计,发声单元的部分采用了1动圈+1动铁的架构,高频可以达到40kHz,有Hi-Res Wireless认证,支持LDAC格式,深度降噪能达到42dB。机内配备6颗麦克风,能实时监测周围环境噪声情况,应用智能动态降噪功能,并支持高清通话。续航能力达到28小时。虽然过不了30小时,但实际使用起来也足够。这次成都展,我带着的两款真无线就有EVO在其中,飞机上降噪无压力。
这是目前IMORE的真无线耳塞之中的主打产品,不到一千的售价,佩戴舒适,还能降噪,圈铁架构,声音素质仅次于项挂式蓝牙耳机ANC PRO。但在1MORE的TWS耳塞里面,应该是目前音质最佳的一款。EVO可以配合1MORE推出的APP使用,软件内设有Sound ID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听音喜好去设定属于自己的Sound ID声音输出风格。
圈铁结构的EVO在连接APP后,关闭音效,关闭降噪模式的状态下,低音并不多,由于配置了动铁单元,在声音密度,声音线条感,以及高频细节等方面,会相对于之前我用过的单动圈舒适豆提升甚多。略带流行风格的声音,挺适合聆听一些通俗流行音乐,人声类录音。开启Sound ID可玩性更强,可以根据自己听音习惯,设定属于自己的Sound ID,比如我自己喜欢声场开阔,低音相对干净,人声略为靠后的声音,于是我在Sound ID里,就通过音效设定自己的Sound ID文件。


旷世音响
没想到旷世展位在走廊尽头的角落,特意过来听一下旷世M15。毕竟之前好评不断的一款小尾巴,我就活动上听过一耳朵。

M15
超低失真的一款连接手机/数播的便携解码耳放,也就是你们喜欢叫的小尾巴。经过了这些年的演变,现在的所谓“小尾巴”已经没有“尾巴”了。信号线和主机分体设计,是为我这种连接器从业者提供了生机。忍不住又想借文章给自己打个广告,其实你们要做这根数据线,可以联系小刘的,我就是一做连接器的。

好,不废话,M15真的不错,均衡通透,纤细自然,听着挺舒服的声音,设计者必须是他们王总,那就必须有电流模放大技术。M15使用的是ESS ES9218AC解码芯片,低功耗高解析的一片DAC,最高支持PCM384kHz/32Bit和DSD256规格文件。配备手动可调增益设置,备有3.5mm/4.4mm耳机输出。驱动我随身携带的qdc 8CS毫无问题,搭配8CS(4.4mm输出),声音透明,精致,舒展,三频均衡度良好。全景天窗的设计,可以很直观看到M15机内的线路布局,这也是目前小尾巴里面设计比较有特点的一款。意欲选购小尾巴的朋友,这款售价1499 RMB的M15值得你们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9 03: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