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品牌一己之见 Ultimate Ears
相信看过《爆裂鼓手》的朋友应该对于那位魔鬼导师弗莱彻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HiFi圈里Ultimate Ears(以下简称UE)就像那位魔鬼导师弗莱彻,品牌故事充满传奇且产品有些“奇葩”。曾经在一段时间里UE被封为耳塞界的“神”,之后质疑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如今名气每况愈下,并且时不时会听到一些对于UE声音差以及可玩度低的抱怨,UE很牛逼或者UE的东西不好听,听到如此差异大的传言确实让人疑惑。但有没有一种可能,真正奇怪的不是UE本身而是所有觉得UE奇怪的人呢?开个玩笑,本期就是为了打消烧友们的一些疑惑,从个人的视角来介绍下耳返界的传奇品牌Ultimate Ears。
品牌定位&理念
之前介绍了三个品牌,有低调且极致的老final、擅长产品设计兼具商业性的VE、产品化和品牌化的qdc。而本期介绍的品牌UE,则是一家集合了品牌化,产品化和专业性的厂商。
虽然UE在外界的眼中是一个名实相符的监听品牌,但个人觉得HiFi的定位更适合他们,因为他们的产品大部分可以准确地还原声音,而不是那种注重声音“内核”展示的指标性产品,监听这个标签放在64audio身上更合适。从平日接触的顾客中就能了解,64audio的用户大多需要增加声音柔顺度和人声情感的升级线,而UE的用户大多需要增加声音清晰度和拉近人声定位的升级线。
UE和qdc一样,都是集合了品牌化和产品化的厂商,而且UE将这两项发挥到了极致,简单说两个例子就能知道他们的“恐怖”之处。第一个,大部分的定制耳机都可以要求不带厂方的logo,但是想不带UE的Logo你还得付钱!所以没人比他们更懂得品牌化。第二个,都已经2022年了,他们的外观效果还少的可怜。耳机的壳体颜色一直都是透明,最近破天荒地才增加了一款不透明黑色。他们也不是没有努力过,曾经有一个时期增加了几十款新外观,也许是太影响制作进度,现在都下架了。
UE和final一样有许多让烧友们不理解的地方,因为UE和final都有着跨圈的属性,只是有人把它带到这个相关但并非属于它的圈子。所以HiFi圈的评价和观念对于UE影响不大,反而音频工作者的口碑和意见才是最重要的。音频工作者一般都是圈内相互推荐,因为不仅是声音,还考虑到实用性。毕竟舞台表演不同于听歌,是十分正式的事。 外在
UE产品外包装的设计风格简约直观,仿佛告诉大家自己是搞技术的,彼此无须客气,没必要把产品做得和礼品似的。不过和一些外部看起来“浮夸”,实则粗枝大叶的包装相比起来还算精致,算得上行业内中等偏上的水平。
像大多耳塞厂商都是先供非专业市场再去专业市场镀金,不像UE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作为行业霸主和耳返界的“大公司”当然少不了摆烂的做派,这使得UE的产品和其他同行的产品对比起来,在外观及做工上就落后好几代。虽然生产效率高,但是只能拿着当工具,做工以及外观效果,无法视作艺术品去仔细观看和把玩。
专业性
能和知名的Capitol Records录音室合作也是UE展现专业性的一面,对于耳机与调音台或无线设备的匹配下了不少功夫,虽然是最基本,但却十分必要,这是那些只能用专业播放器的娇宠般的耳机所不能比的。提供不同长度的线材也是考虑周到的一面,同时十分注重防水性,因为舞台演出会飙汗是很正常的事。UE很讨厌接口和其他产商相同,一方面是凸显自己特别的行业地位,另一方面是不想让顾客换线,毕竟换了线没办法保证声音的准确性。在声音部分,UE产品对于常见乐器的还原表现十分准确,毕竟服务的都是专业人士,乐器的表现和音准这些基础知识还是骗不了他们的。光这点很多“HiFi”厂商就很难做到,不说对于器乐的了解如何,可能连真实的乐器都没有听过,做出来的产品,乐器表现不准也就不奇怪了。
服务
UE的出货速度及售后在同行之中是比较快的,如果再加上出货量,背后的生产体系还是挺厉害的。虽然细节打磨比不上大部分定制厂商,但是返工不会有啥怨言,一般会很痛快。
调音风格
UE的产品要分为3个时间线段来说。首先是耳返的开拓者Jerry Harvey做的产品。Jerry Harvey的作品都很伟大,虽然声音实体感有点跟不上现在的产品,但在声音的表现力和完成度上还是很多产品望尘莫及的。产品的声音带有浓厚的“录音室”风格,将环境信息出色地还原出来。
被罗技收购后UE独立搞了两个产品,一个是UE18,这是个十分无聊的产品。不仅对于声音和音源无法有效地反馈,还加了许多修饰效果,这就像市面上的专业相机自带美颜效果一样,十分的不专业。另一个是RM,这款产品和“HiFi圈”很多产品的套路一样,初听很惊艳,但很多地方细听下来还需要再多打磨,作为行业大佬能推出这样一款产品我个人是十分不认可的。
第三类是好多年之后推出的两款产品UE6和UE LIVE。这两款产品的出现可以说一方面褪去了JH的光环,另一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实力。UE6对于爵士鼓的各部件展示令我十分惊叹,而UE LIVE声音的表现力和完成度依旧是大多数产品无法达到的,完全可以作为稳固行业地位的标杆之作。
商业化
虽然UE有着很多其他厂商所没有的优势,看着挺风光的,但实际上只是罗技手中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并不像VE那样可以自己掌舵。面对雇主罗技,干活拿工钱天经地义,但搞创新带来的好处全归公司。同时面对敏感的金融市场,影响到罗技爸爸的股票走势就不好了。这和那些努力搞花活的“小作坊”是有很大不同的,就算产品和口碑烂掉了依旧可以换个牌子继续做。所以UE和大部分传统品牌一样,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做点啥都会和公司利益挂钩。这使得推新十分保守,一件产品的价值要完全榨光才会出替代品。像大多厂商搞的特色要素,在UE身上更是难以看到。
总的来说UE拥有很大的优势,但也有着很大的束缚。虽然产品不被烧友所理解,但UE大多时间都是保持沉默,没有去解释什么,更不会用自己的专业去否定质疑的人。现在的经营模式无法做出十全十美的产品,虽然推出过UE18和RM两款向市场妥协的产品,但后来UE6和UE LIVE的推出将UE拉回正轨,没有像其他厂商那样转向非专业市场堕落下去。作为音频界的巨头,UE这家传奇厂商的走向也会极大地影响着音乐圈,未来音乐将会发生怎样的转变请大家拭目以待。
如果你只是个喜欢玩设备的发烧友不太建议UE的产品。如果你只是单纯喜欢音乐,那可以多听听再抉择。但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的音频人士或者乐手,那么UE是目前极少数可以表达正确声音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