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乌克兰怪物Verum 1 (mk2) 可能是第一个Reverse Headphone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7 20: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佛山
本帖最后由 tiptop 于 2021-12-7 21:18 编辑

Verum Audio 官网:https://www.verum-audio.com/




何为尼布楚?不是,何为Reverse Headphone?
我翻译可以叫“逆反差耳机”。
大概意思就是,音源越差,表现越值回票价。

想象一下,在非常平常,甚至在发烧友认为是垃圾的音源和驱动条件下,这耳机非常卖力,吭哧吭哧地发出了一个旗舰的声音。
音源干瘪、糊、信息缺乏,你认真听也能听出来。但如果你放松点,去听个大致感觉,去把握个big picture,那这就是个旗舰级的声音——频段均衡,能量充沛,音色活跃且舒展。
Verum One 就是这么个奇怪的东西。



它驱动条件多低呢,就是,随便拿个随身听,或者手机+小尾巴一体机插上,就行了。
甚至iPhone 直推,也没问题,响度足够。
而且在越差的音源上,越能显示出V1“糊弄之神”的功力。这就是愣把一个400万像素的照片“数字倍频”成4000万像素,你不用专业显示器贴着看,就离远了大致看看的话,我靠,这画质可以啊。


在我的SSL2+ 声卡上,在乐图Paw-s2 小尾巴上,在Macbook 耳机孔上,不管是hd650,dt880,还是现在那些以容易驱动著称的大耳机,比如Fidelio X3,比如Sivga 的“凰”,比如Denon D5200,这些都是明显降一些档次的表现。
当然换上T1mk3 那个完全失控的低频和扭曲的声音,就不吐槽了。
相比平板耳机的话,Arya、He1000se 这种中价位平板,在以上驱动条件下,基本上就像是耳机摔坏了的声音。
同为平板耳机,定位容易驱动的Ananda,倒是可以有基本健康的声音框架,但能量感、声音密度和自然程度,都比Verum 1 差档次,不止一个档次。



Verum 1 是这样一个东西,音源30分的时候,能给出一个70分往上的声音。这事儿太神奇了。
音源达到60分的时候,比如上了台式一体机,Verum 声音会更加坚实和自然,同时风格化会更加明显——低频比较克制,同时中高频非常坚实,中高频那种跳跃飘逸的鲜活感,让我觉得这耳机应该卖到两万块。
在微信群里,我戴上V1 之后精神崩溃,觉得手边一堆比它贵的耳机都没法听了,摊在椅子里把喜欢的一堆老专辑从硬盘里翻出来听了一天。
这感觉我只有好多年之前第一次听到RS1 的时候有过一次。就是啥事儿都不想干了,就想听歌。
听的过程中我就想,这才是个2000块的耳机啊,不可能啊,没道理啊,我一定得给这个声音找出毛病来。大概是我在旗舰以下的穷人耳机里徘徊太久了,我觉得除了声音立体感和准确度上不如我印象里的首版老T1(但鲜活度完胜),声音宽松程度不如驱动得比较完备的susvara,其他的我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忘掉它的价位我也挑不出来。

声音上,唯一能说是缺点的,就是"Reverse" 这个特性。
我试的时候手边有的就是原创Q2.1 和Q3.1 的两个一体机。Q2.1 是前两年穷烧性价比非常好的推低阻耳机的台式机,2k出头的价位,推250Ω以下的大耳机声音完成度非常好;Q3.1 一步跨越到中价位,5k左右,解码能力在Ess9038Q2M 加持下,用熟悉的动圈耳机比如DT901,以及拜亚新的、颇受好评的DT900ProX,都能听出级别上的很大差异。
DT900ProX 在Q2.1 驱动下声音如果是65分,在Q3.1 下起码能到80分左右;
但V1 就怪在,在Q2.1 下有85分了,换上Q3.1 可能也就88分……
这个DIY 怪物基本上完全无视了系统升级带来的差异,烂系统上能出特别好的声音,但在音源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它带来的收益就没有那么明显。



但我还是不认为V1 是个“入门平板”和“穷人乐”型产品(虽然从定价和驱动条件上来看,它确实是),为啥呢?
就因为在5k 级别这种一体机上,它已经把加了20k 放大器(OPA-3A,驱动平板很不错了,susvara 都七七八八)的He1000se 给打趴下了。
在硬素质完全不输的情况下,he1000se 声音克制,保守,完全没有V1 在一体机耳机孔上唱得欢腾。
就是,虽然它8Ω的阻抗,加116 dB\V 或96 dB\mW 这种奇怪的配置,注定是一个妥协产品。但这个妥协的结果,好听得有点太过分了。起码是个动圈旗舰的级别。(why so REVERSE)
而且在非古典乐录音上,特别是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这种历史录音有很多缺陷的领域,V1“遮丑”的功力实在是太强了。好多录得挺差的老专辑,我都发出了“我靠从来没觉得这么好听”的感慨。

而且作为开放式耳机,这东西有一个我第一次发现的特性——
一般的开放式耳机,手贴近单元外侧,堵住部分腔体上的散音孔,声音会闷掉或者变形,这个很正常,没什么可说的。
但是V1 的开放,是一种很神奇的,我没体验过的效果。你的手掌不用按在耳机外侧,甚至不用靠近,手掌距离耳机外侧3-5cm,你都能明显感受到声音的变形。不是隐隐约约的感受到,而是非常明显的变化,明显程度基本等于听T1时候你直接把手扣在外面。
这真的太神奇了,就此推测,它内部一定有非常独特的声学设计。
这个细节让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DIY 产品。(why so REVERSE x2)
它在单元外侧的声音弥散方式的设计,是非常讲究的。这个细节让我对这玩意儿肃然起敬。想想国内那些DIYer,还在车床上加工什么“斐波那契滤网”去抄个索尼的作业,乌克兰大哥这个割手的破铝合金铁板,居然会出这种耳机上从来没见过的,类似屏风音箱摆位没摆好时候才有的效果。

所以结论就是:V1很好听,V1的设计不简单,V1的声音值得它售价N倍的价格。(why so REVERSE x3)
这个N是多少,我觉得是5以上,但听众群里觉得我太不理性了,他们觉得驱动好了的hd800 之流还是更稳妥的选择,所以N大概是4左右。

当然白来的事情没有,买Verum One 需要承担的代价是:
- 漫长的交货周期,几个月到半年;
- 纯英文邮件沟通;
- 不靠谱的国际邮政快递(乌克兰也没别的);
- 纯DIY 手工产物,估计在闲鱼那些DIY 里也不算工艺好的;
- 相对比较重,还是一个传统平板的重量,相当于Audeze、Dan Clark、HifiMan 这些老狐狸五六年前的老产品的设计;
- 粗糙的DIY 级别的做工(但佩戴舒适程度超乎我的预料,好过He6、He500时代的Hifiman,我觉得舒适佩戴时间可以到2小时);
- 可能有黑车;可能有改版;你也不会收到什么通知;
- 不太好的原配线材(但声音其实很契合);
- 周围发烧友看神经病的眼光……

大概就这样吧。如果真的下狠心购买V1,一个代价就是,你真的没法和其他发烧友玩到一块儿去了。(why so REVERSE x4)
人家升级系统,搞这搞那,在你这里其实都是没啥性价比的事情。
在一个5k级别的Q3.1上,我觉得V1 基本就是天花板了。
再往上音源更好,它反而体现不出来。遮丑的同时也会导致揭示力没什么提升,甚至不如普通的设备上来得好听舒服。

所以Verum One 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定位:
社死耳机。(why so REVERSE x5)




PS: 关于Verum One 的讨论,声波飞行员聊了两次,最近一次在#199期节目里,可以在@小宇宙 或者@网易云 上听;
PS2: 我的V1 已经下单一个多月了,发货邮件还没等来……


2
发表于 2021-12-7 21: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货好象出了个2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3 04: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