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夫三圈有点甜】小不点GYFU头戴耳机试听手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12 09: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在去年11月,我曾经在箱子区写过一篇分享,介绍了来自德国的专业小型有源音箱EVE SC203,这是一对两分频三单元的小口径书架箱,非常适合耳机玩家拿来双修。为什么我会在一篇头戴耳机的分享文章开头写上这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呢?因为最早看到今天的主角GYFU和它的简介时候,脑子里第一印象就是,这结构岂不就是耳机版的SC203吗?有点儿意思,来自小不点音频的GYFU。

转眼间,耳机大家坛已经快要迎来它的20岁生日,一路风风雨雨陪伴玩家们的,除了论坛,也有诸多音响品牌,他们有的如流星一般惊鸿一瞥,有的则像松柏四季常青,而元老级的几个品牌当中,来自深圳的小不点绝对会有一席之地。从最初的平价胆机耳放一鸣惊人,到如今的转盘、解码、耳放、功放、电处、数播等各类产品遍地开花,可以说小不点的兴旺发展也和大家坛的成长轨迹不谋而合。所以当2019年我看到小不点开始涉足耳机和耳塞类产品的时候,丝毫没有任何诧异,唯一没想到的是它的研发速度,从耳塞到头戴式耳机产品,小不点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而且第一款头戴式耳机作品,就是非常规结构的GYFU。

虽然在GYFU发布之后我就第一时间看到了真机的照片,但是当我申请到样机的时候,才发现比真机更有视觉效果的,是它的包装。很多烧友都在大家坛的线下耳机展上见过亲切和蔼的小不点品牌主事人杨老师,但是恕我想象力的匮乏,第一时间自己确实没有能把GYFU的包装风格和老师的其他台式作品风格联系到一起来。GYFU的包装盒看起来更像是电竞类产品或者电影ACG周边,突出的就是一种现代感,还有那个残酷天使的LOGO,妥妥二次元味道,个人猜想这样的设计画风大概不是杨老师的手笔,但从效果来看,的确能给人,尤其是年轻烧友眼前一亮的感受,那样这个包装的设计目的也就达到了,GYFU确实也是面向该类群体推出的产品。

不要以为这只是视觉上的排面,GYFU包装外侧的纸套,其实是瓦楞纸的材质,既轻便,也可以经受运输过程中的一些轻微撞击,可以感受到在一些常人不太留意的地方,厂家依旧是动了心思的。在纸套之下,GYFU采用了香桃花心木材质的盒子进行收纳,正面还刻有残酷天使的LOGO,手办属性拉满。当然,耳机本体也脱不开木质属性,采用了缅甸斑马木作为制作腔体外壳的材料,和包装盒的色泽风格甚是统一。GYFU的个头不大,不难看出是定位便携台式兼容的中小型耳机,采用的是双3.5mm插头可换线设计,官方也有推出对应的升级线,在使用过程中我基本以原线为主(因为软,舒服),也尝试了一下更换其他第三方线材的感受,据我所知小不点官方也推出了对应的升级线,回头以后有机会我再申请一下听听。




2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09:42 | 只看该作者



还记得开头那段我说到的第一印象吗?GYFU这个耳机特别之处其实在于它的结构,它是常见的动圈耳机,但却是不太常见的三动圈耳机,从耳机的开放式腔体,可以隐约看到内部的乾坤,GYFU采用的是2分频3单元的设计,当然你说它是3分频的设计也可以,在腔体内部,一个50mm的全频单元负责中低频,而一个8mm口径的单元负责高频信号的回放,从有源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双分频结构,妙就妙在,GYFU还额外设置了一枚32mm口径的无源从振膜,用于低频信号的还原。这个架构和SC203是完全一样的,甚至连通过脚垫和耳罩改变单元倾斜角度可调的设计都一模一样,要不怎么说,GYFU很有音箱的范儿呢,当然两者还有个区别,GYFU的单元采用了和天朗、KEF音箱一样的同轴摆放方式,让相位失真降到最低,这些做法也使得GYFU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动圈耳机。虽然我们在当下主流的各类耳塞上见到各种两分频三分频四分频甚至更多的分频,但是这种做法在大耳上还是不多见的,尤其还有从振膜的加入,印象里,自己上一次把玩从振膜耳机,已经是多年前使用的K340和K270/290了。作为一个用传统HIFI音箱思路去设计的头戴式耳机,它的声音是否也有音箱的感觉呢?

GYFU这只耳机的阻抗和灵敏度并不低,33欧和102dB使得它即便用便携设备也可以推得不错,原配线材是3.5mm其实也侧面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在使用搭配上,我分别用便携播放器和手机直推过,也用C9这样的便携耳放驱动过,更多时间是在台式一体机或者耳放上进行聆听,从个人的感受来看,GYFU的音质下限做得比较高,用手机去驱动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不堪,并且GYFU的基本音色并不是比较清亮的,所以哪怕是数码声的前端,也并不觉得耐听度上有问题,而当前端档次往上推的时候,GYFU也可以及时将音源和驱动的提升转化为信息量的输出。

手边的几个便携前端,其实驱动GYFU最好的是C9,然而我并不推荐这么做,因为并没有太多性价比,毕竟GYFU的价位还不到C9的四分之一。个人觉得在档次、价位以及风格上,和GYFU比较搭调的,是海贝的NR6和前阵子分享过的艾巴索DX300,细心的玩家不难发现,从前面这两个清亮型前端的选择,其实你不难猜到,GYFU走的是偏醇厚的风格。别看单元结构中有一个8mm的高音,但这只是保证了频响的完整和完备,并不代表中高频一定要很有侵略性,这和动铁耳塞高频单元堆得多不一定就刮耳朵是一样的道理。原线下的GYFU,中高频比较含蓄,对于各种前端的音色包容性,非常强,适合去听各类人声,尤其是港台的老歌以及欧美上世纪的老爵士,速度并不慢的老派审美,这是我觉得它很贴合目标群体的地方,因为入门级到中端这部分的便携音源,还真是什么风格都会有,选择一种高频不那么亮,整体偏厚声的路子,其实是最通吃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6 03: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