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5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D800s是个害人的耳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13 00: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柳州
本帖最后由 zmasky 于 2021-2-13 00:57 编辑

长文预警,结合HD800s,兼谈享声_MR1、森海_HDV820、新派_DAC-10HSE、Melco_N1A/2 EX、Trafomatic Audio_Head2、Audiobyte_Hydra Vox,一路升级有感

我耳机很少,唯一的旗舰级耳机只有个HD800s,是个已被各路新人、前任暴打过无数次的老骥
回想升级路,其实一直就是无意识的在和它的干、薄、空、紧、冷搏斗,每次升级,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削减它这些不友好的特性,当然这是从结果倒推得出的结论。
是结论也是忠告,所谓旗舰,慎入,这还是号称平易近人的HD800s,不敢想象更加冷艳冰霜的HD800。

引出正文之前,先列举一下我的烧历特点:
      1、耳机一个HD800s贯穿始终;说不上喜欢,只是没搞定它,不好意思请其他耳机入门,所以“换耳机提升要大得多的”论断不适合我;
      2、偏执的觉得前端与音源才是长久的命题,铁打的前端,流水的耳机(还没开始流),在有限的资源下,我理念是不顾一切的只投前端;
      3、所以不搞耳机换线;
      4、好看广告、毒文、评论,综合研究研究总结大致特性就盲狙,缺乏实践对比与方向性,所以hufi性很重;
      5、虽然是hufi的升级模式,但对比起来还是尽可能严谨的,都是聆听一段时间后,再去总结,一为的是煲器材,二为的是煲耳朵,三为的是冷却脑放,除非一耳朵差距真的太大……

正文,烧历,与干薄空紧刺五宗罪的血拼:

一、便携直推。(干5、薄5、空5、紧5、刺5)
MR1
      我是先有了MR1,当时推力数一数二的国砖,受某毒文感染,想着直推hd800s也能出个框架,又有森海情结,脑一热入了,小白初听旗舰,觉得巨大声场果然名不虚传,自嗨了一段时间,结果等脑子冷静下来,脑放退却,发现声音只有骨架,薄空干紧软,听啥啥不得劲,于是乎,入了台机。
      *需要说明的是:上边五宗罪以MR1直推表现作为此次最差表现的基准,可能实际上,MR1的直推,已经胜过一众便携。


二、“西装”(干4、薄4、空3、紧4、刺3)
享声MR1作转盘同轴HDV820
      HDV820争议很大的一个机器,一派主要强调官配调音,森海自有道理,是耐听且适合退烧的搭配;一派主要说:垃圾。这个搭配我听了一段时间,脑子一直自我催眠这是退烧组合。为了更好的发挥,还入了小不点LDP800再生电源给它保驾护航。但等脑放退却,发现平衡听着还是容易疲劳,单端耐听但严重不得劲,偶尔接回MR1,竟发现声底提升有限,素质没多少优势,只是大开大合、复杂场面更有调理与力量。不满累积,退烧的自我催眠逐渐消散。


三、“礼服”(干3、薄4、空3、紧4、刺3)
MR1作转盘同轴新派DAC-10HSE
      HDV820退烧失败,加之之前听过DAC-10H,印象比较深刻,感觉素质是比官配好的,受不少毒文感染,说黄金派比普通版在耐听度、暖厚方面有较大加强,脑子再热,入了。同条件对比下,新派在声音的细腻度、解析与层次方面有一定优势,而且增益多级,适配性好。这时实际内心安定不少,不过平衡易疲劳,单端耐听不得劲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总体还是差点意思。但这时对于MR1操作的不满已经累积到无法忍受,因为是没有CD的野蛮人,寻思着升级数播。


四、源头活水来(干2、薄3、空2、紧3、刺2)
Melco N1A/2 EX + DAC-10HSE
      Melco相对MR1作转盘带来的提升,是全方位碾压式的,细节、密度、声场、质感等等,接上Melco后,单端也听出了平衡的感觉,我只再换回MR1听过30秒,遂咸鱼之。Melco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专用设备的战斗力,当下真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大概是这次升级经验,让我脑子里再次回荡起有关一体机相对分体羸弱的种种声音,同时这套的声音相比之前虽好听,不过依然难以实现澎湃的听感,平衡还是难久听,单端纵使提升大,但力度总是差点意思。算了,专门的事交给专门的家伙做。

五-1、文化暴徒(干2、薄1、空1、紧1、刺0)
Head2 + Melco N1A/2 EX + DAC-10HSE
      第一次使用独立耳放,对比之下,新派的声音在head2面前就是蚊子叫,又是一次碾压式的提升。虽然明显能感觉到到声底还是新派原来的感觉,但声音的质感强太多,不薄不软,澎湃大气,所有声音都在更正确的呈现,还有最关键的是我终于可以对平衡说:去尼玛的,老子的单端不痿了。不过细品下来,总还是觉得有缺陷,声场竟相比之前有点局促,总差点意思,而且人声偏干,整体润泽度不太好。一些评论说是head2原管的锅,一些评论说是800s中频的锅。而我的原则,就是前端没有稳定下前,不搞其他耳机,深知专门事交给专门家伙做的原则,我只认定是新派的锅,于是乎打了换它的主意。然而,我的目标都是3W档,世风日下,穷,暂时米不动……

五-2、这个绅士讲武德(干1.5、薄0、空0、紧0、刺0)
Melco N1A/2 EX + DAC-10HSE + Head2
      偶尔一次机会,将新派的前级增益调成了高…这个高原来我是不用的,因为低增益的情况下,head2-300欧姆档过8点钟的音量听起来已经很满,高增益的话,7点30分就已经很大声,也就基本是head2刚好不偏音的音量,用眼睛看的话,对着音量刻度的最低值。
      然而竟是这个高增益、这个扯淡的音量刻度,让声音突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竟出现了舞台感,纵深一下都出来了,人声竟然比之前润了,声音规模感、扎实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低音拳拳到喉,还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脱机感”,感受上声音不再是耳边两个喇叭发出的,耳朵处在一个成片的有声空间里,宽阔而饱满,完整的3D沉浸感,而且竟超级耐听…这难道就是苹果传说中的3D音效?
      总结起来,这个状态下hd800s的声音开始出现信服力,它的表达不再感觉是耳旁两个振膜旋转跳跃挤出塑料声的拼合,耳机突然隐形了起来,呈现的声场开始像舞台,器乐开始像真货,歌声开始像人形……不禁感叹,我之前听的都是啥,你hd800s也太坑了。
      当然,我觉得这也只是入了某个层级的门,小提琴依然塑料声,人声还是稍许生硬,声音还是粗粝,离自然的声音还是有不小差距。当然这个是指在耳机框架下的自然声,跳出讨论无意义,比如耳机的头中效应让它永远现场不了,低频再凶猛我身体也感受不到等,但这些不妨碍耳机能够播出真实声音的感觉。



六、Hu-End主体初成(干0.5、薄0.5、空0、紧0.5、刺0)
Melco N1A/2 EX + Hydra VOX + Head2
      内心播下的种子快速发芽,过年前还是咬一咬牙升级解码上了技术小生VOX,外形小气,颜值作坊,做工除了电阻屏特别怀旧、后边的RCA插孔底座六边形不在一个方向上、ZAP和VOX连接线螺帽巨难拧外,还算规整细致。
      总结一下,罗马尼亚黑科技在很多方面轻松超越黄金派,表现在(以下都是相较于新派):十分细腻、润泽的声音,自然流淌的音符,更多的细节与信息量,收放自如的动态,更广的纵向纵深。解析力存在显著的级别差,对于音源要强得多的包容。说了超越的地方,也不得不说有一些相对弱化的地方(仅对比新派而言):横向声场有些拘谨,而且声场能量分布有些不均匀,前方两边45度的地方有些空,而中间、特别是两旁的能量有些多,音乐脱机感、舞台感竟有回退;声音厚度下降,声音相比稍软,上文所述的信服力也有减弱,把VOX模拟电压调到最高,Head2适配阻抗调到600欧,也没有质的改善。另,两者在耐听度的拉力赛上,新派竟稍好。
      总体感觉VOX真是个技术新锐,思路清晰,反应灵活,精力充沛,富有创造力,乐于表达,但却少些历练与沉稳;而新派是个饱经历练的大叔,粗糙的手掌,强壮的躯干,饮酒吸烟,粗粝不羁,但对自己的准则却很是坚守。
比喻了那么多,VOX超越新派的地方,基本都是碾压式的,而新派更强的地方,却不见得是决定性的,综合起来就算给我选多少次,应该都是VOX。现在我新派已经出了,但偶尔还是会想念那种粗粝却厚重的舞台感与舒坦放松的脱机感。没办法,往周边看一看或许有点机会。

七、起航,前往新的深渊(干0.5、薄0、空0、紧0、刺0)
      三根电源线,三个插入点(至少两个墙插,然后,或许一个不确定的电处),两根XLR平衡线,一根USB线,一根网线,或许一个交换机……
过年前,我忍不住简单的多增了一个墙插,换了一根电源线,交换折腾了一些三大件插电的顺序,连安装前后花了可能就一两个小时,竟无意外,脱机感回来了,舞台感又有了,纵深加强了,能量均匀了,VOX低电压的声音厚度已经很饱满……而脱机感的重回,使得HD800s耐听度又上了一个显著的台阶,这下是较之前新派时期彻彻底底的碾压与颠覆。
      老实说,周边这些东西我是很怕的,一是知道有效果,一是知道效果付出的代价很大;在我认知里,大件决定的是系统的基准分,周边则是基准分后的打折系数,因为没有线材可以做到信号100%的无损失、无干扰传输,而只能尽可能的去接近理想值,或音染变相提升效果,越好的周边打折系数越低,但都没有为1 的。这些就是效果,越来越贵的价格也就是代价。
      我现在线均价格仅2000块(不含网线、没换耳机线),虽都上了墙插,但没有电处,简单想想,可以提升的空间得有多大。如果我的系统大件基准分为100分,估摸着周边打折系数得到0.6,综合下来可能就60分的效果。当然对于基准10分的系统,4分的差距也还行,如果基准500分的系统,200分的差距就很可怕了。  

八、后记
      总而言之,现在我算基本降服了HD800s干薄空紧刺的特性,而这个过程中,随着前端的不断升级,还带来了很多方面的提升,就不展开了。现在系统下的800s,已经能够胜任古典、流行、摇滚各种音乐类型,同时对录音保持了较大的宽容,并具备稳定的耐听性。高频不亮,中频不厚,低频不轰,声场宽松,能量均匀,静能挑针,动能捶胸,好像一切都安排的刚刚好,心里开始能够偶尔跳出这么个念头:“听着好像蛮自然”。
      然而不经意某些瞬间,HD800s还是能够一如既往的向我投来标志性的塑料假笑(塑料声警告)……结合之前某烧油的回复,慢慢来,烧是一辈子的事,我想,只要还有热情,路还长,期待我入新耳机的那天到来。


      还是那句忠告,旗舰慎入、慎入,当心穿着羽绒服入坛,光着屁股……
最后,祝牛年大旺!

2
发表于 2021-2-13 00: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肯定要上台机耳放的。如果是我,应该会上一个evo耳放。音源,高端cd机其实是最省事的办法。不过就是要入cd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3 10: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