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AiGeek 于 2019-12-4 17:28 编辑
榭兰图刚从淘宝入了个所谓德行,到手开箱拍了一堆艺术照准备留念,心念一动爬网查真假,结果铁证判断是假的,KAOKAOKAO,退了。转手咸鱼又同价买了个退烧国行的,低成本盲狙一下,还要等两天到手。
……
一直以来自认为是个音乐爱好者。华语流行为主,偶尔英日文ACG,NEWAGE古典之类的也不时浅尝,标准杂食。上次发烧还是单身时代末期入了套B&W705书架箱,不过功放和碟机却是不入流的带PURE MUSIC MODE的天龙3805 AV功放和松下碟机,毕竟那是DTS-ES 7.1环绕当道的年代,当然也做好上HiFi功放和碟机的准备了……
然而HiFi台机之梦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妻子和孩子……你们有些人是懂的,我的鹦鹉螺高音单元被戳凹在那儿就是墓志铭),主线还是WALKMAN、DISCMAN、MD、电脑听歌……一路过来最后成了长期的手机听歌。手机是华为MATE8,播放软件是Neutron中子播放器(自购正版),耳机之前用飞利浦Fidelio NC1。这耳机本来是那时长途飞行和高铁出行太多,用在途中降噪休息用,不曾想降噪模式下人声突出的效果还挺讨喜的,几个小时连听七八张专辑过得挺愉快。后来耳机线被小崽子弄破损,加上耳罩快速老化掉皮,面目可憎,遂弃置一旁。随手翻出几个不入流的塞子、耳机,随便带在身边,怼在手机上聊胜于无了。
……
当时之前手头还有部国砖金菊花,为了初玩DSD/SACD-ISO的格式兼容而入的,本来搭配着NC1还相安无事,俺还事儿事儿的用更早前入的正版Burn-In CD(XRCD版)抓轨来循环播放夜夜煲机,解析度确实一耳朵能听出来,就是觉得听久了颇感疲累上头。
也是为了研究DSD/SACD-ISO的播放,就摸到了破解版的中子播放器APP,将它装在手机上,放起《一意孤行》那张老碟,边听边干着些什么,忽然一段熟悉的SOLO间奏里出现从未发现过的一条乐声,把自己的注意力马上抓了回来,我跳起来马上把耳机插回金菊花,回放同一个曲目,竖起耳朵“监听”,然而我却在同一段音乐飘过后都没有抓到那条乐声?!
所谓的解析度呢?!我将NC1在手机+中子播放器和金菊花直接AB切换对比了几次,最后发现只有将金菊花的音量再调高10单位,才隐约注意到那条乐音的存在,而且还远不如在手机+中子播放器中那么鲜活。
因为这个原因,我把金菊花出掉,花了几个美刀,购买了中子播放器的终生正版授权。
因为这个原因,在金砖、墨菊纷至沓来之际,只是默默读过各种开箱文、初测文,就翻篇了。
……
前段时间70周年大庆,一些祖国歌曲的新编曲版本在应景之下一时风行,比如那支《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我就一直觉得非常写意,从童音版,到杨坤在好声音上的MAN版,直到华为音乐独家收录的张穆庭流行钢琴版《我爱你中国》。
正是这条看似偶然的线索,我发现张穆庭的流行钢琴演奏专辑真的很适合作为BGM来听,三百多首曲目在两三周时间里听得很是过瘾,于是某日买了一个月的VIP,把这三百多首钢琴曲的无损版都离线到手机中,在秋日的林荫道上徜徉、聆听,颇有一番别样情怀。
这听感上来了,自然就把注意力又分到器材上——耳机,适合小编制的耳机,榭兰图。
……
一直不太喜欢入耳式耳塞,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显然是大学时期劣质地摊货给祸害的(对照某JVC FW10000评测美文中的回忆,PO主大学时生活费500 - 700,我大学时生活费200-300,耳机10-30元一条……)。最近刚好从箱子里翻出一条不知什么时候谁给的一条手机配用耳机,刚好预装胶塞尺码适合耳孔,听了几周舒适度不错,隔音和音质都还不错,由此对品牌耳塞的接受度大增。
榭兰图的挂耳设计挺科学的,在我看来,导线绕耳是解决听诊器效应的关键,所以这方面成了它脱颖而出进入我的视野的关键。至于各种参数、听感,自有其他大神玩家先行科普了多年,盲狙也不至于翻车到哪儿去,加上近期价格跳水及咸鱼货大增,所以,作为重新初烧的起点,它代替了T5P Mark2或T1 Mark2,即将先入手了。
前端、耳机、软件,三者恐怕终究是螺旋上升、推波助澜的关系。看着百度盘里过去两三年里陆续秒存的超过5GB以上的古典、爵士DSD,看看不知隔了多久回来依然熙熙攘攘的ERJI,对未来还是充满了希冀与信念的小确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