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uren18 于 2018-1-3 16:31 编辑
NO 2 这个价位的耳放居然没有平衡?
巨舰大炮的年代,以推力论英雄,言必称平衡。平衡接驳甚至成了一个器材是否高级的标志,这种病态的追求体现在近几年随身设备上的平衡接口,把K701这种明显不适合平衡的耳机换头....以我的经验,改头会破坏耳机的调音(音色),而且平衡驱动往往会牺牲声场和结项,你听着好像声音密度大,声音拉开了,其实声场的高度和深度没有了,结项也扭曲变形。即使是RP030,HD600这种公认平衡驱动更好的机器也不例外,只是有些机器的情况特别严重,有些则稍微好一丢丢。(T1单端接030的声音只是推不开和软,平衡就是乱和碎)我的建议是除了平板,其他都不要平衡驱动。
NO 3 这么点料卖一万?坑
近几年烧友的见识和购买力增长迅猛,但还是不时有人发”开膛图“”拆机图“揭露行业暴利。比如当年那个高文前级的帖子,前几年的歌德RA1和SOLO,一言蔽之,就是以零件论声。我听过外壳仿的完全一样声音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也听过机箱大小差三倍声音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零件和电路是实现声音的途经,重要的应该是这个器材声音好不好,而不是拆开看用了几颗发烧元器件。
老有人骂SOLO多坑爹,但经典自有其过人之处的,君不见HD650/IE8被秒杀了这么多年呢。新手上路,买经典的机器其实更稳妥,国内师傅的机器良莠不齐,听过很好的,也听过烂到无法直视的,在你没有鉴别能力之前,买这些就是往坑里跳。即使有免费试听的机会,也最好从口碑良好的大厂机器试起,低端声音也不会偏到哪儿去。倒是一些国内师傅的机器,咋一听中音甜,高音透,低频澎湃,其实重口无比。和味觉一样,你吃多了添加剂和调味料吊出来的东西,再回头吃好食材反倒没感觉了,听音观是真的需要培养的,起码在你没有辨别能力的时候是如此。
NO 4 一寸大一寸强?
以我有限的经验,从塞子到音箱,声音应该是越来越”立体“和自然。这与耳朵到单元的距离有关,越模拟自然声音传导的过程,声音就越真实,所以箱子/耳机/塞子在声音的天花板上是绝对可比的,音箱大于耳机大于塞子。但调教的难度却是反过来。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组的一套系统还不如别人一个小塞子插手机好听。我个人认为所有听音系统都有一个60分的及格线,三种规格让人觉得”画面好“的难度阈值是不同的,塞子想达到声音的和谐不难,但是音箱呢?一个几百块的音箱,如果是全频就高低残废,分频则很难摆脱衔接不自然的问题。如果把声音类比成画面,塞子是只有黑白的素描,耳机是卡通渲染的2D绘图,音箱是质感真实的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