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af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据测试证明:EQ确实和HIFI毛关系都没有!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22-2-15 1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里米特 发表于 2022-2-14 18:05
专业和不专业的区别。。。非专业人员只能通过设备、线材等去调整

通过调整耳罩,佩戴调整最直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2022-2-15 17: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西城区
迷你g 发表于 2020-1-8 03:59
ok,看到版主大人的帖子,作为有一些音乐制作经验的底层不入流业余制作人,我们应该积极的回复一下。

( ...

反驳1,毫无逻辑可言,把录音师期望尽可能的还原强行套到最终用户身上。最终用户听到的声音应该尽可能的平直么?调音尽可能平直的回放设备厂商还健在的话,这事还需要用户自己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2022-2-15 18: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EQ和hifi本来就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每个人耳朵都不一样的,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喜好。 而且等你到了50岁,原来的设备感觉都不好听了,因为随着年龄的上升你对高频越来越不敏感了。
音响的话EQ根据空间也要调整的。
我本人不管听什么设备都把低音往下拉一下,因为我不喜欢听低音,这是个人爱好问题而已。就像有的人喜欢显示器调鲜艳,有的人喜欢寡淡,再高级的显示器总不能不给调色彩吧,不能说哪个色彩最标准就买给客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2022-2-15 19: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三明市
烧友的耳朵和录音师比,原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录音师早在录音棚里就把声音调到最佳状态,玩EQ就是画蛇添足,家里最佳的器材应该是小型监听音箱和监听耳机,而不是那些添加了巨量味精盐的所谓发烧器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22-2-15 23: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我看到别人测试的Equalizer APO EQ以后,噪声段都在120db以下,都超过严格听音标准,有啥不Hifi的?按照“仁慈”听音标准,85db以下就可以了。

我觉得EQ真正的难度是测量。所以需要选生产一致性高的耳机,用别人测试的结果,再稍微微调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2022-2-16 08: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
zhoutaizi 发表于 2022-2-15 18:50
EQ和hifi本来就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每个人耳朵都不一样的,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喜好。 而且等你到了50岁,原来 ...

音频中的EQ相当于视频中的色彩校准,极为精准又便于理解的对比,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2022-2-16 09: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yeeypc 发表于 2022-2-16 08:41
音频中的EQ相当于视频中的色彩校准,极为精准又便于理解的对比,赞。

严格说来,他说的是“调整”,你说的是“校准”。前者是主观标准,后者是客观标准。
EQ一开始就是为了校准而搞出来的,当然也可以用于喜好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22-2-16 12: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chaos_xie 发表于 2022-2-16 09:38
严格说来,他说的是“调整”,你说的是“校准”。前者是主观标准,后者是客观标准。
EQ一开始就是为了校 ...

是啊,所以调EQ也有严格按测试校准,也有随意按个人爱好调整。

显示器调色彩也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22-3-4 02: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金华市
chaos_xie 发表于 2022-2-15 23:20
我看到别人测试的Equalizer APO EQ以后,噪声段都在120db以下,都超过严格听音标准,有啥不Hifi的?按照“ ...

请问你是在哪看到epo的噪声测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22-3-4 02: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金华市
fenk 发表于 2022-2-14 17:49
音箱和房间的不匹配用到的声学修正技术不是EQ是啥(我跟你说保证频响的同时还能兼顾相位的技术在音箱上都 ...

我用pc端的eq软件把德国歌德m3调成了音质比hd600还好的耳机,是用扫频软件慢慢扫慢慢补偿的,反正根据等响曲线同声压75db下3.2khz左右最响,2khz和4khz,1khz和2khz响度差不多,4-6khz响度略微下降,6khz以上响度慢慢增加,13khz后响度指数级下降,至15khz只有很小声音,17khz只能听到一点空气声。
反正这样调整后三频均衡,不是一般的hifi,我认为这才是录音师想表达的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发表于 2022-3-4 09: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2-3-4 09:29 编辑
nirvana9316 发表于 2022-3-4 02:34
我用pc端的eq软件把德国歌德m3调成了音质比hd600还好的耳机,是用扫频软件慢慢扫慢慢补偿的,反正根据等 ...

应该说这才是你的耳朵需要的频响。录音师用的录音棚还有主监听你可以去看看和听听,你能在你家的hifi系统听到录音作品想表达的声音我都服了你(我知道某位大佬进棚子里听过一次母带都震惊了,回家听什么片源都像有损音频,就是这种感觉)。还有我之前说了,测听最好用专用耳机,否则普通耳机系统本身的均衡会叠加到你最终的效果上(各位用的耳机都很高端,所以结果一般是,本来你啥都听不见,而这些Hifi耳机靠美化,让你啥都能听见)。实在没条件,手机上有测听软件,会附带一些已经调好的,支持的耳机。
上一个我用软件+airpods测的结果。用airpods是因为这个耳机在软件里校准过了,换其他hifi耳机没准自带各种提升,从而欺骗你的耳朵啥都能听见,唯一的缺点就是漏音。否则听损估计还能小几个d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22-3-4 09: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省南昌市
我爱用EQ就行了,BBE,DSL,5段EQ,10段EQ, DSP,麦克风校准,硬件EQ,玩法多种多样,同样一套装备,不同的听感。当然,差劲的EQ不在少数,绝大多数人不会调也是一个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22-3-4 09: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fenk 发表于 2022-3-4 09:23
应该说这才是你的耳朵需要的频响。录音师用的录音棚还有主监听你可以去看看和听听,你能在你家的hifi系统 ...

让他震惊的因素应该是棚子里的声学环境处理,而不是什么母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22-3-4 09: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鬼狐 发表于 2022-2-14 11:35
不过话说回来哈,在播放端加eq,实际上会降低音乐的动态,让音乐变的很平,不太好听。

什么叫很平?
你听音音量是多少?你可以听出这个平?
你还可以内部64bit EQ,输出24bit数据,我认为连动态范围都没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2022-3-4 09: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本帖最后由 chaos_xie 于 2022-3-4 10:21 编辑
nirvana9316 发表于 2022-3-4 02:01
请问你是在哪看到epo的噪声测试的?

印象中是知乎上有人测试的。
在ASR看到EAPO的测试可以完全走数字,虚拟环路,因此可以做到绝对精确。但是没有仔细看是如何做的。

找到了,知乎搜标题。用虚拟声卡测试的。
《软件均衡器EQ有损音质?客观指标实测告诉你真相》。引用:“事实上EQ是线性卷积运算,只要有足够的计算位深,就几乎不会损失量化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022-3-4 1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通市
chaos_xie 发表于 2022-3-4 09:39
什么叫很平?
你听音音量是多少?你可以听出这个平?
你还可以内部64bit EQ,输出24bit数据,我认为连 ...

随你多少bit,理论党就是傻,纯模拟前级就是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22-3-4 13: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鬼狐 发表于 2022-3-4 10:11
随你多少bit,理论党就是傻,纯模拟前级就是好听

你说的是黑胶还是磁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22-3-4 13: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通市
chaos_xie 发表于 2022-3-4 13:20
你说的是黑胶还是磁带?

我说功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22-3-4 17: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数据能证明EQ和hifi没关系,那数据能证明线材有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22-3-4 22: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这里讨论的是E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27 07: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