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tom1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些耳机测量数据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7-3-31 13: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玉林市
这个网站上009的补偿曲线做的很奇怪,导致低频区域比高频区域高出一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7-3-31 13: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玉林市
phoexi 发表于 2017-3-31 09:09
壕就直接买校准的呗   B&K之类的

我都是买几块钱的散装货自己校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7-3-31 13: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这个帮顶了,涨点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7-3-31 14: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7-3-31 15: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漳州市
tom133 发表于 2017-3-31 09:52
先看一些本人有过或听过的耳机的数据。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SennheiserHD800.pdf


大兄弟,频响曲线不是这么看的…首先,你应该把两个耳机的频响曲线左半边尽量对齐,像下图那样:
(图中红蓝为hd650 青绿为hd800s)
其次就是得有些基本的乐理常识啊…3k多那绝对不叫中频了啊,那是妥妥的高频了啊,都快到钢琴最后一个八度了啊。人声就是几百hz的范围啊(以上说的都是基频)。

吐槽了那么多最后说点自己的看法吧。
  • 耳机厚薄看几百hz与4k以上的比例
  • 出怪声有奇怪的音染是1-4k左右的地方太高
  • 解析看4k以上


要真想研究频响的话还是十分建议拿eq玩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7-3-31 17: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BeyerdynamicDT250250.pdf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BeyerdynamicDT1002X2kOhm.pdf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BeyerdynamicDT150250Ohm.pdf
看看这三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7-3-31 18: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
landswimmer 发表于 2017-3-31 15:56
大兄弟,频响曲线不是这么看的…首先,你应该把两个耳机的频响曲线左半边尽量对齐,像下图那样:
(图 ...

那位仁兄说的乌托邦峰值在1.1k左右 勉强划分到中频区(中频上限是1280)

不过确实和中频密度没啥大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7-3-31 19: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漳州市
phoexi 发表于 2017-3-31 18:54
那位仁兄说的乌托邦峰值在1.1k左右 勉强划分到中频区(中频上限是1280)

不过确实和中频密度没啥大关 ...


额 1280是怎么划分出来的…我是看钢琴的 几种划分法都把中音区划在800左右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7-3-31 19: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玉林市
其实哪个hz算高频哪个算低频没有固定说法,也没什么意义,比如在歌唱领域几百hz算高音,在信号领域mhz以下的都叫低频。搞清楚哪个频段有什么表现还实际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7-3-31 19: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gebegebe 发表于 2017-3-30 17:14
绿坛有频响帝和方波帝,期待脉冲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7-3-31 19: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不同设备,测试的数值一样吗?我觉得只能看个大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0: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anhei1222 发表于 2017-3-31 13:59
这个帮顶了,涨点知识了

谢谢支持。共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0: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追忆光辉 发表于 2017-3-31 19:52
不同设备,测试的数值一样吗?我觉得只能看个大概

的确只能看个大概,不过比没有数据的全主观印象好多了。不同设备和测试方法对结果有影响,要根据自己的听感理解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0: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谢谢鼓励。共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1: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tts43 发表于 2017-3-31 19:36
其实哪个hz算高频哪个算低频没有固定说法,也没什么意义,比如在歌唱领域几百hz算高音,在信号领域mhz以下 ...

没有专门去找频段划分的官方定义。我描述的时候借鉴了一个网站的定义,比如高段中频到5.5K。好在峰值都提到了具体的频率,不至于引起误会。至于歌唱家在几百Hz,我觉得那个太局限了。如果不讨论泛音和音色,那大部分的艺术家特色就没法区别了,所以有意义的频率要延伸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1: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phoexi 发表于 2017-3-31 18:54
那位仁兄说的乌托邦峰值在1.1k左右 勉强划分到中频区(中频上限是1280)

不过确实和中频密度没啥大关 ...

参考了一个内容还不错的网站,它把高段中频划到5.5K上限。讨论音乐,当然不能局限于基频,否则音色等东西没法体现了。事实上耳机设计的难度很大就在3.5K以上。中频密度的说法我可能搞错了,但1.5K隆起肯定影响声音的压迫感和远近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2: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landswimmer 发表于 2017-3-31 15:56
大兄弟,频响曲线不是这么看的…首先,你应该把两个耳机的频响曲线左半边尽量对齐,像下图那样:
(图 ...

https://diyaudioheaven.wordpress.com/tutorials/how-to-interpret-graphs/frequency-response/
频段划分参考了以上网站。

低于40,超低频,40-120,低频。120-450,低段中频。450-1.5K, 中频。1.5K-5.5K,高段中频。5.5K-11.5K,高频。11.5K以上,超高频。

我的解读都是参照未补偿的频响曲线。这是前两天一个这里的烧友建议的,本人觉得也比较直接了当,更容易解释。
至于你帖的800S/650比较图,我不是很理解你对齐的标准。看过800/650对比图,明显在中段低音上650的量比800大。不知道是否800S的低音区提高很大甚至超过650。这个需要对800S比较熟悉的烧友判断。
根据您说的第一条,似乎从300Hz方波图就可得知高中频的比例。比如PSB M4U 4的中频明显太高,是个偏暖的耳机。
另两条没有异议,就是太宽泛了。
希望看到您EQ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7-3-31 23: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厦门市
tom133 发表于 2017-3-31 22:32
https://diyaudioheaven.wordpress.com/tutorials/how-to-interpret-graphs/frequency-response/
频段划 ...


哎呀,文章我就不看了,但至少它是大大地偏离我们的认知常识这么说吧,我们平时在讨论中频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把人声跟中频约等同?那么,你要知道一个优秀的女高音最高只能唱到1k出头,小提琴只能到不到2k,所以1k以上绝绝对对要被称为高频。以上指的都是基频。
要是你还是半信半疑的话,自己拿matlab生成点正弦波听听就知道了……

至于为什么是左对齐,那是因为左边的信号量多啊,那么人在调节音量的时候自然就会以此作为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3: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847681220 发表于 2017-3-31 17:52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BeyerdynamicDT250250.pdf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Be ...

DT150: 频响上看低频延伸很好,量也很大,30Hz方波图也印证了这个特征,不过要是直线走向就说明低频会更自然。中频到3K的走向不错,说明声音比较健康饱满中性,不远不近,密度适中。4K和6K的峰值偏高,而之后到8K的塌陷太严重,说明高频总体量感偏低。但10K以及15K的峰值不错,说明细节再现能力不错。300Hz方波清楚显示高频相对于中频较弱。余震不算大,对细节有影响但不算严重。总体上这个耳机还是不错的,没有特别刺激疲劳的特征。本人还没机会听过。

DT250: 频响上250明显是比较中性略偏亮的耳机,低频延伸和量感不如150,但低频过渡自然,30Hz方波图是很漂亮的直线。中频到4KHz一直平稳过渡,非常中性顺滑。之后下降明显而没有6K峰值。7K略有升高,9K峰值较高,所以高频总体比150高些,但比别的很多耳机不算高。清晰度应该不错。300Hz方波显示高频反应还可以,余震存在但不算突出。

DT100: 总的来说,频响比上面两个耳机要差不少。低频延伸差一些,低频和中频过渡区隆起,声音会有含混感。但低音总体量感还是不错的。中频到3K之间不平滑,听感不算好,会有又空又喊的奇怪感觉。4K到9K有严重盆地下限,说明高频量感不够。10K有不错峰值,但前后缺乏支撑,10K以上没有峰值,影响细节再现。300Hz方波也表明高频较暗,另外的余震也影响到清晰度但一定程度上中和了10K的一些刺感。。

这三个耳机本人都无缘听到,这里就是瞎说说的,欢迎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3: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landswimmer 发表于 2017-3-31 23:05
哎呀,文章我就不看了,但至少它是大大地偏离我们的认知常识这么说吧,我们平时在讨论中频的时候是不是 ...

同意你说的。但不能只看基频。发烧友注重的很多东西都在高频区。
不反对左边对齐。我们要注意的是具体怎么对齐,参照点在哪里。不然每个人所谓对齐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27 03: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