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robinhoo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器材分析中的理性和感性——15年发烧之路的总结 [原创长篇,干货满满]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17-3-31 1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像天龙D7000这种耳机,按楼主给的表格,无论电流还是功率需求,都是极低的。 按说,应该是一体机或者高素质的随身设备直推完全可以了,那所谓的“控制力”差异又在哪里?  所谓的推不好低频控制不住,或者推不动声音疲软,难道全是YY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12: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andygaof 发表于 2017-3-31 09:54
继续讨论这个贴,个人认为楼主有几个观点是有问题的,有点像当年的224,对于SPL和失真,我认为这个指标是第 ...

感谢专业人士的指点。受益匪浅!我只是很业余的读读资料,结合听感,总结一下自己的思考,不可能理解的很精细透彻。
一个想法:如果从你说的“指标好不一定好听,指标差一定不好听”出发,从宏观上看,假如耳机的指标比前端差2个数量级,是否仍然可以认为一套系统中还是耳机最不完美,最有“个性”,对整体声音影响最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17-3-31 13: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2017-3-31 14:04 编辑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31 12:52
感谢专业人士的指点。受益匪浅!我只是很业余的读读资料,结合听感,总结一下自己的思考,不可能理解的很 ...

尽量不要跨领域比较,就好比CPU和内存哪个重要,显示器和显卡哪个重要,理论来讲关键在于避免瓶颈。高总的意思是很多关键指标目前没有科学的测量方法,越好的耳机往往需要越好的其他HIFI器材来支持,甚至可能是你不看重的转盘等因素起重要作用。以THD或最大输出功率来衡量瓶颈值,显然是错误的。这个瓶颈如何计算,目前无法得知。

单从现有指标来看,很多耳机其实是降级,HE1000指标不一定比HE560好,HE560不一定比HE400i好,K812不一定比K712好等等,楼主所推崇的耳机升级路线,显然还是以价格为基准,而不是指标为基准,或许只是HD800凑巧THD比HD600好了,再次说明不能依赖现有参数,主观听感更重要,而楼主主观认为耳机变化大,有多少是风格变化有多少是素质提升是纯粹主观的,和本文的论据实际是没有关系的。

再有,耳机不单单是喇叭,机内线 腔体 耳罩都会变化,喇叭本身也是许多具体参数微调的,比如振膜、磁体、线圈、距离、工艺等。DT1770pro DT1990pro AMRION即使三者是相同的耳机线,声音也是不同的。这种变化多少来自喇叭,多少来自其他,不得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17-3-31 14: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虽然目前的结论很多都是不知道,无法测量,但请放心,工程师一直在努力,楼主只需要等待科技进步即可,更有目标的话可以从事相关行业,比如HIFIM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17-3-31 14: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省长春市
大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17-3-31 16: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这是我看到最真实的帖子!和我的观点完全一致,当然楼主的水平高多了,设备也多多了。我是展会上走马观花听下来的。
1、极其赞同楼主的第一个观点,在前端设备不太差情况下,声音主要由耳机决定,音箱也一样,90%的失真都在这一环节,我一直推销这个观点,可惜很多人不买账;
2、HD800、S就是耳机之王,没有之一,S低音更舒服,虽然现在还没有买到hd800s,但是我听过了、找到了目标,它是我的终极梦想,有梦想才有追求;
3、至于DAC和耳放,不太差的就好了,因为现在这些设备实在太完美了;
4、关于耳机的驱动表格完全正确,分析也很透彻;
5、楼主还教会看瀑布图了。
6、AKG的确在没落,以前有好耳机,K712pro就很好,KK看网上评论很神,楼主也是赞不绝口,真希望有机会能听到,当然还有森海的大奥了,这个大概只能展会上碰碰运气吧。
真是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17-3-31 17: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无锡市

好帖,说的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17-3-31 1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楼主此文不好,关闭脑放无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17-3-31 19: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17-3-31 19: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好贴要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发表于 2017-3-31 22: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很棒的分享,富有探索精神,观点表述很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发表于 2017-3-31 23: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好长啊,以后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17-4-1 04: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冯赌必晟 发表于 2017-3-31 10:04
求教高老师关于控制力好的瀑布图特征是什么样的?

一般认为衰减越快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17-4-1 05: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31 12:52
感谢专业人士的指点。受益匪浅!我只是很业余的读读资料,结合听感,总结一下自己的思考,不可能理解的很 ...

这里其实有个人耳能识别到多少的问题,另外有一个几个指标共同作用的问题。飞了12个小时,已经差不多36小时没合眼了,脑子有点不清楚,举个例子可能不恰当。比如人耳可以识别的声音大概20dB SPL,35dB SPL就比较明显了,两个声音的时间差大概几十微秒。假定A系统的背噪40dBFS, 左右声道时延20us,B系统20dBFS/70us,C系统25dBFS/50us。那哪个声音更好?估计不同的耳朵的结论不一样。

所以我要表达的其实是我们有很多影响听感的参数不知道,只以一个THD+N来衡量,肯定是错了。此外跟噪音一样,可能10dB SPL和0dB SPL对我们来讲并无区别,0.1%的THD和0.01%的THD差异可能我们就听不出来。所以指标尤其是只有一个THD/THD+N的指标,意义真的不大。除非他高达5%,那肯定这个系统是没发听了。

很多人说高端系统是玩失真,对此我不敢苟同,很多高端系统的瞬态,微动态要好太多,像楼主所说,耳机的失真已经决定了这个系统失真可能高达1%,也就是系统THD失真并无增加,但是听感是可闻的提升。

以转盘为例,好点的转盘并不能提升解码器,耳放,耳机的THD。但是系统声音的整体好了非常多,这里其实优化了时钟和DA芯片red参考电压。另外滤波算法也起了很大作用。而切换滤波算法不一定会导致THD改变。那么声音到底失真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所以影响因素是非常多的,THD过得去,我觉得它就没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发表于 2017-4-1 08: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andygaof 发表于 2017-4-1 05:07
这里其实有个人耳能识别到多少的问题,另外有一个几个指标共同作用的问题。飞了12个小时,已经差不多36小 ...

http://www.superbestaudiofriends.org/index.php?threads/measuring-dac-accuracy.4184/

刚看到一个测量解码的新方法。虽然我还没有搞明白,但感觉有点儿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09: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andygaof 发表于 2017-4-1 05:07
这里其实有个人耳能识别到多少的问题,另外有一个几个指标共同作用的问题。飞了12个小时,已经差不多36小 ...

12小时,飞美国还是欧洲?
36小时没合眼还先回我的贴,辛苦了!技术指标和听感间细致的对应关系,人耳对哪些指标敏感,那些不敏感,这些我只能说从大框架上了解一下,往细里说是肯定不懂的。谢谢内行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0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4/1更新:亚马逊上买了一只ESP-950,今天送到了。简言之,听感还是挺失望的。一耳朵听起来完全没有惊艳的感觉,中频也并不能说醇厚。在家里和DV336推的HD800和600比较了一下,再带到公司和DAC-1直推的650比较了一下,个人认为森海的三只耳机听感都比ESP-950要好。整体上说,950的三频分布最接近HD600,并不能算一只“厚声”的耳机。650要比它厚重,800又比它更亮一些。在我听起来,这只耳机有三个主要问题:
1.  它的人声确实略有些凸前感,但问题是这个中频的突出与低频和高频衔接的并不是很自然,有种比较突兀的感觉。特别是中低频方面,感觉下盘衰减太快,声音不“厚”。
2.  全频的声音质地有种“松散”或者“毛糙”的感觉。这个很难找的合适的形容词,或者应该表述为“声音密度低,不凝聚”。这个和我之前读到的评测很不一致。一般评测都认为静电耳机质地会更细腻顺滑,而我的听感正好相反。三个动圈耳机在全频,哪怕是中频甚至传统上认为是经典耳机强项的高频,都有更凝聚,质地更扎实的感觉。
3.  动态明显比动圈要差,声音的能量感要弱很多。

Innerfidelity上有这几个耳机的测试数据,不妨再看一看作参考:
ESP-950: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Koss%20ESP950.pdf
HD800: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SennheiserHD800.pdf
HD650: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SennheiserHD650.pdf
HD600: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SennheiserHD600.pdf

从三频分布看,三只动圈的100-1KHz的中低频段都多少略有凸起,而950没有。950在1KHz有个峰,应当可以与中频的略微凸前联系起来。再看影响声音质地的THD+N,三只动圈在100Hz以下的低频部分数据都不好看。但是950在最关键的100-5KHz的常用频率范围内失真度明显高于三只动圈。最后看瞬态指标,30和300Hz的方波图形,950都是最差的,600和650接近,800是最好的。我觉得,从数据上看950的这些特性和我的听感也算吻合。

准备退货了。寻找醇厚中频的尝试再次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发表于 2017-4-1 09: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andygaof 发表于 2017-3-31 09:33
只是讨论一下,我个人觉得楼主从一个正确的起点推导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瀑布图越陡声音越好,无疑是正确 ...

楼主说的没错,楼主并没有得出功率足够就得出耳机就一定能推好的结论,楼主也说要阻抗匹配,也说了要根据耳机特点去挑选合适耳放和解码(比如用胆机去中和HD800的高频)等等。楼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抓大放小”,也是完全没错,的确耳机要比耳放解码咸菜等等影响更大。

至于你八股文文章里提到的那些空洞数据和无聊结论,都不用看就知道,最后结论一定是HE1000V2最好听、Linear5秒天下,原因么我就不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17-4-1 1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青岛市
curado 发表于 2017-4-1 09:51
楼主说的没错,楼主并没有得出功率足够就得出耳机就一定能推好的结论,楼主也说要阻抗匹配,也说了要根据 ...

高兄不用理会这些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发表于 2017-4-1 10: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省南昌市
支持一波,返璞归真,才是最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3 23: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