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robinhoo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器材分析中的理性和感性——15年发烧之路的总结 [原创长篇,干货满满]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6: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7-3-29 16:20 编辑
插门胡的背心 发表于 2017-3-29 13:42
首先先表明支持楼主绝大部分观点,但是针对“活生感”有一点看法,楼上一直拿黑胶和CD说事,其实基本上把 ...

谢谢。你说的很清楚。采样率这个技术指标,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加到原文的论述中。我的倾向是不用。原因如下:
1. 一般认为,CD的位深和采样率是超越人耳极限的。人耳已经不不具备分辨这个指标下的“折线”正弦波。-126db的底噪也远超最顶级器材的信噪比。
2. 不考虑采样率,44.1Khz CD系统内部还是有“数码声”或“不鲜活”的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Jitter和模拟电路中的失真,而这几点都已经反映在原有的五、六个技术指标框架内。
3. 我们讨论的还是三大件本身,并不是播放文件的采样率,这似乎是个题外话。

我觉得可以考虑修改的是“鲜活感”应该作为第12个主观指标,加到第三章的第3个大类的技术指标中。而对其定义可以参照我在85楼的第2点中的表述:也许“有活力”,“不死板”这样的主观感受,在音乐上也就是细小的强弱对比能反映出来,细小的音色变化能反映出来。因为一般我们说一个演奏家的演绎“有活力”,“不死板”也就是这样的意思。以此推论下去,还是落在声音的质地,解析,瞬态,动态这样的主观指标里,是由能量分布属性和瞬态响应属性的客观指标共同决定的。

你大可不必先说支持我的观点。我欢迎反对的声音。只是楼上那位实在是自己说不清事情,却满嘴大话。开口“中国人”如何如何,定义就是“自己听黑胶去”,“你对HIFI的理解”如何如何,“绿坛”如何如何,临了还要文不对题的教导别人不懂音乐。讨论不就事论事,揪住一个细节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教训别人的口吻,实在招人厌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7-3-29 16: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非常棒!一股清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17-3-29 16: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liulangdeyu 发表于 2017-3-29 10:54
赞同你关于速度感的回复,不赞同原始观点。 速度感是就是响应速度,不是播放速度,好比钢琴一键按下去, ...

我是觉得, hifi概念的速度并不一定等于瞬态, 因为也有不少的说法, 是说某一个东西速度太快了, 指的是声音衰减急促, 不够自然的一种感受. 因此速度这个词比瞬态的歧义大, 而且如果完全等同的话用瞬态显然比速度准确, 同一个概念也不需要两个同样精简的二字名称.
因此我倾向于用速度去描述回放效果, 这样速度慢和快都是不够好的, 而是应该表现出录音中每一个音应有的速度. 这样去定义器材的"速度"就能和音乐演奏中的"速度"概念完全对应, 你应该也理解, 这就是一个不同于(演奏中的)节拍,节奏, 或者(器材中的)瞬态, 这些基础的东西的具有一定高度的评判角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17-3-29 17: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本帖最后由 liulangdeyu 于 2017-3-29 17:05 编辑
cadenza42 发表于 2017-3-29 16:26
我是觉得, hifi概念的速度并不一定等于瞬态, 因为也有不少的说法, 是说某一个东西速度太快了, 指的是声音 ...

衰减,这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17-3-29 17: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liulangdeyu 发表于 2017-3-29 17:04
衰减,这个意思。

衰减也有, 响应是否灵敏, 也包含在内, 事实上还可以包含更多的东西, 比如同样的衰减时长, 干瘪的声音比饱满丰富的声音"慢", 会觉得拖沓, 怎么还没弹完/拉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7-3-29 19: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写了这么长篇大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7-3-29 19: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占座慢慢看,楼主太牛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7-3-29 1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朝阳区
谢谢楼主。耳机我就入了HD580,2000年前一步到位。耳机有人玩明白了,音箱有人玩明白了吗?
音箱似乎对功放的要求更高,还有环境影响,更难搞好,求科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7-3-29 20: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忍不住回复一下 很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7-3-29 21: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甘肃省
佩服楼主写了这么多,不明觉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17-3-29 22: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好贴mark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7-3-29 22: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技术问题不懂,很多结论感受相同。

楼主的思辨和热情,让人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17-3-30 0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常德市
先顶再看,学习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17-3-30 07: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好帖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17-3-30 08: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28 13:25
结语

文章写了这么长,真的是不我的本意。其实就发烧理念来说,那么多观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

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17-3-30 08: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好文顶一个。
虽然不是赞同所有的观点,但还是要顶。
随着自己Hifi的积累,自己的观点也会变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17-3-30 09: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绝对的大作,占位留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17-3-30 10: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一定是玄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17-3-30 12: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这帖子在色情网站被转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17-3-30 14: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CD的16Bit 动态范围只有96dB 人耳据说可以听到120dB的范围 或许可以解释所谓“鲜活”?所以可以认为我们需要Hi-Res?

更高的采样率能保留更多的信息 对于解码器来说也能减轻升频负担提高一定的信噪比 所以很多人会用SSRC在PC上做预升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24 20: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