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9-19 15:25 “如果在一个长宽高都是5.7米的房间内,会形成60Hz的驻波分布”,这个计算可能有问题。 两个平行平面之间形成驻波的条件,是平面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 如果房间墙面距离是5.7米,那么驻波最低频率是30Hz,其它驻波是30Hz的整数倍,当然也包括60Hz。但是最低频率是30Hz。 如果房间三维尺寸都是5.7米,那会形成非常强烈的驻波。 由于房间反射情况复杂,有正反射、斜反射等等,驻波情况复杂。但由于每次反射能量都会减小一些,所以在多次反射形成驻波的情况下,影响没有正反射那种强。 我记得你有房间模式模拟软件?不妨跑跑试试。 ![]() |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5-9-19 16:50 编辑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9-19 16:27 这个网页,图中应该使用字母N,标注的是波节位置吧。 N的位置是,air pressure variations = sound pressure. 但是这个N的位置,也是Displacement 位移最大的地方吧? https://sengpielaudio.com/StandingWaves.htm ![]() 而且,也写到了,封闭端,是声压的波腹吧 |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9-19 16:27 这图不是挺清楚的吗?叠加后的驻波,不就是这种情况吗? 这种图,可以吗? |
本帖最后由 死翘翘 于 2025-9-19 16:29 编辑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9-19 15:45 其实你在这张动图里看不出驻波来,看静态图更没意义。 真正的波节那应该是两个对向的相干波相遇,在某些固定位置两个波推动空气分子运动的矢量和为零。 ![]() |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5-9-19 15:46 编辑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9-19 14:51 ![]() C点不是“波节”吗? 那波节是“B”点,好奇怪呀?B点的振幅,最大,是吧? ![]() 这样对应,声波纵波,和绳波横波,应该没问题吧? C点声音大,还是B点声音大呢? |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9-19 15:25 计算只能大概给你个方向,需要实测才知道驻波到底是怎样分布的。 这类低频靠多孔材料减少驻波太耗费空间了吧。听说有两种相对体积占用小的方案。 一种是多炮或主动陷阱。 另一种是金属共振板阻尼吸收。 后一种不知谁用过。 |
本帖最后由 死翘翘 于 2025-9-19 15:37 编辑 sethjsdm 发表于 2025-9-19 13:58 我想你可能忽略了KC62实际上是有2个6.5寸音盆的。这意味着它实际相当于9寸低音炮,并没有比10寸的KH750差(KH150 半空间失真3%下 50-100Hz声压是105dB SPL,功率是KC62的1/4)。 |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9-19 14:51 声速按照342米/秒计算,播放60Hz的正弦波,60Hz的波长是5.7米。如果在一个长宽高都是5.7米的房间内,会形成60Hz的驻波分布。 如果用声压计测量的话,是贴近墙面位置的声压级大?还是距离墙面1/4波长,即1.425米的位置,声压级大呢? 距离1.425米位置,放置多孔吸声材料,对声音能量的衰减最多,吸声效率最高,对吧? |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9-19 15:12 驻波时候固定位置的声压(空气压差)幅值为零,就是波节位置,这和我前面说的没有不同啊。 |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9-19 15:08 你前面贴的动图C点那个蓝点是表明那边原来的空气分子,但你没考虑到旁边的红点这里的空气分子挤过来、挤过去啊。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回到空气的疏密(压强的高低)会比较容易理解。 |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9-19 15:00 但是,刚刚又翻看了一下,南大的《声学基础》 里面,又写的是,声压振幅为零,称之为,声压波节,呵呵呵。 所以,就是有两种波节吧?声压波节,和质点质团振动振幅波节吧? ![]() ![]() |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9-19 14:51 嗯,其实乱就乱在这些问题上了,呵呵呵~~ C点,不就是,古老师视频里,绳波的,那个不振动的点吗?视频里不是管那个点,叫做“波节”吗? 在我看来,这个点,是质点振动、质团振动,振幅最小的点,所以可以称之为“质点振幅的波节”。 这个视频12分55秒,截图了百科上波节的定义。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dpgzNEnf/ ![]() |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9-19 13:30 驻波机械波叠加,振动峰值大且位置不变的是波腹,振动小且位置不变的是波节。放音频也是一样,只不过振动峰值变成空气压差峰值。现实中墙面不是球面,也会有多次反射,甚至有很多不同角度的反射面的组合,应该也能在墙面上形成驻波的波节、波腹的分布,和空间中一样。 但靠近墙面、墙角的地方统计学意义上的波腹占比多一些,所以墙角附近的中低频会有抬升。 |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9-19 13:13 C点是“波节”,对吗? ——不对。这需要看动态的图,C点随着时间变化粒子疏密度在变化,压强是从+Pa到-Pa一直在变的。这就不符合波节定义的压强变化幅度为零。 橘色线是air pressure,气压? ——对。旁边的标注也写得很清楚。 C点,空气质团,虽然静止没有位移、振幅。但是气压变化是最大的? ——不对。它左右的空气分子会相对蓝色分子靠拢和散开。这个靠拢、散开的过程中红色的运动分子一直在运动,位移和振幅以及气压变化始终很大。 B点,空气质团,移动速度达到最大,但是气压始终为0 Pa? ——对一半。移动速度是矢量,分子运动方向会来回变,速度也会过零点。但这里分子密度不变,压强差基本不变,注意用压强差来描述会更严谨些,而不是气压。 或者换句话说,空气质团振幅的波节,和听感声压级的波节,正好是相反的? ——不对。波节是指那些压强振幅始终接近零的点。在这个点上空气没有疏密变化(注意这和空气质团,一个微观一个宏观,两者关系不密切),因为这个点的空气分子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波影响后的运动矢量和为零。这个点声压也是最低的。 |
sethjsdm 发表于 2025-9-19 13:58 之前看ASR论坛,关于这个炮的帖子里,还有人提到、提醒到,这么低的频率,要至少超过90dB SPL声压级,人类才能听到了,呵呵~~ |
当然可以,只是下潜到11Hz的时候只剩下Maximum 70dB的声压级了(20Hz的时候是Maximum 77dB)【下图1】,而10寸单一单元的KH750拥有20Hz Maximum 93dB的声压【下图2】,当然你可以说KC62下潜可以到-3dB@11Hz,但厂家显然玩文字游戏少说了一个参数——在73dB为基准,按照KEF的说法,KH750甚至可以自称-3dB@0Hz,但是以60dB为基准。而且这个最大功率下潜到11Hz还没提到失真率,可以说是把文字游戏玩到了极致,就骗一些什么都不懂的小白,至少知晓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的音响玩家都知道6.5寸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下潜到40Hz顶天了,再往下走的都是毫无意义失真频段。![]() ![]() |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9-19 13:00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dpgzNEnf/ 这个视频,第15分钟,说边界位置,是波腹? ![]() |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5-9-19 13:14 编辑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9-19 13:00 ![]() C点是“波节”,对吗? 橘色线是air pressure,气压? C点,空气质团,虽然静止没有位移、振幅。但是气压变化是最大的? B点,空气质团,移动速度达到最大,但是气压始终为0 Pa? 或者换句话说,空气质团振幅的波节,和听感声压级的波节,正好是相反的? |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9-19 12:25 可能您的表述里没有分清楚压力和压力差。 我捡重要的重复一下: > 声压实际上指的是空气压强差,声压大的地方压强差就大。 > 压力和声压关系不大,只是限制了最大声压。 > 波节的定义就是振幅始终为零的点、线或面。也就是气体分子受到的合力为零,不运动也没气压变化和声压最小。 >气体分子运动的速度最大值和频率、声压正相关。所以你把吸音材料放在高频率、高声压的地方,吸音效果就会更明显。 |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5-9-19 12:29 编辑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9-19 11:11 今天早上,又和几个AI聊了会儿,有些新的认知和理解吧。 西门子这个示意图里的air molecule“空气分子”,古老师的视频里所说的“空气质团”,还学到了一个新的叫法是“空气微元”。 西门子这个网页里,有这个动画示意图 https://community.sw.siemens.com/s/article/sound-absorption ![]() A点的气压、声压,最大时是+Pa,最小时是-Pa,气压变化最大。而,B点的气压一直是0 Pa。 空气质团经过B点时,速度最快。然后,逐渐减速地冲向A点,挤压A点处的空气质团。 就像用手不断地拍打墙面,空气质团不断地撞击耳膜、麦克风振膜。也就相当于,给A点的空气质团,不断的加压。 所以A点、C点的,人耳听到的声音最大? 声波是纵波。而古老师那个视频用绳子演示的是横波。(虽然,驻波各点的波动、压力变化的数学模型是一样的。) 视频里的横波,在波节位置,看起来,是没有振幅,完全静止的。同时,也是体现不出,这种“被撞击,拍打墙面”的变化。所以,造成的“假象”和直观理解,就是,那里听不到声音。 实际上,如果把,那个绳子的最大振幅、“振动枣核”转90度,横过来想象,变成纵波来看。那个波节位置,是不断被绳子最大振幅“甩打、抽打、抽拉、压缩拉伸”的吧。 之前,就了解到,共振吸声板应该放在压力最大的位置。所以,共振吸音板放在波节处,共振的幅度会最大、能量衰减最大、吸声效果最好吧。 耳膜、振膜位于波节处,也会听到的声音最大吧? 这么理解,对不对呢?还请多多指教啦~~~ |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0 04: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