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叫过拜亚DT231人声齿音特别显著,但比其高音亮的耳机却没有它那么刻意的齿音,那么DT231比它更亮又没刻意曝露出来的齿音的耳机,它的高频解释力更高好? |
本帖最后由 haxang 于 2025-5-4 11:59 编辑 DelMaor 发表于 2025-5-4 03:37 怎么说呢?这个汤什么的是DIY耳机的,如果站在调音的角度,要把高频刺激调柔润一些,那就想办法在高频上做减法,而耳机高频上做减法的材料,参观过朋友的耳机研发的工作室也知道一些,这玩意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就糊,少了达不到润的效果。 耳机的高中低频都在同一点发出,所以不好调,往往在单元上进行调试,解析太高高频容易发刺,也不能太糊,所以需要从高解析到糊这阶段分为10阶段,而且耳机单元和人耳之间还有一块(硬质)滤音网和一层(软质)滤音棉,滤音网空洞大小和软硬度,以及滤音薄厚都有讲究。 音箱通过分频对高频调音相对简单一些,单元越多越好调音。当然单元多了,成本自然也会往上涨。 功放和解码的调音就相对复杂一点,输出功率越大,解析基础就越高,输出功率高频容易发刺,输出端口附近要么加负反馈,要么加旁路电路。不加也可以,要么改把工业电容改成音频电容。其实电容大厂很少定位什么音频电容,都会定位为民用电容,音频电容只是发烧友间的炒作罢了。而这类所谓的“音频”电容都会比工业电容出来的声音要糊 以上这些都是为了最终输出的声音高频柔和在高解析的基础上做减法,因为材料的特质所决定,如果单独拿出来做比较,用作减法的材料会比不做减法的时候要糊。 高解析和糊这类词无法用词语来表达,这里涉及到一个度和一个接受度的问题,在仪器里对比A参数组比B参数组解析高,那么B相对于A是糊的。举个例子,HD600相对于HD800,在发烧友来说HD600是糊的,而对与普通人来说HD600确实是高解析。 切入的角度不同,对于这种清晰还是模糊的程度,参照物不同,同一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汤某某也是初于在调音阶段理解说的这句话,如果非要拿成品说事,那不是一个层面的意识形态。 |
有个初哥说解析好的图像能看见汗毛感觉尴尬刺激,于是加点糊就能消除刺激。那么这个人的脑子就听在这里不走了是吧,单核都不到,才零点几。 正常大脑再往下想的话,分辨率差的显示屏都看不到汗毛,那么刺激因素不就全都没出来吗。那么买个地摊铁片耳机就是天下最柔和的标配吗。结论自相矛盾只能说明大前提错误。 这个错误的大前提,就是此类玩家,对刺激声的原因理解上大错特错。白上学了。 |
站队测试贴。 细节越好波形越真实,必然越接近分子波形相对越不刺激。正常人都应该是这样认为的。 表示怀疑或者反对的基本属于不学无术之徒类型,不管什么学科和学历那就都没可救药了。学科学历越好认知就越拉稀结果越完戏。想起死回生的话关键在于自己救自己。 或躺平摆烂那就这样了。可以自由认为刺激就是细节好,其实主要是思维欠奉,最好的评价就是初哥还不懂深入思考。造成没头脑自然不会买东西,或者没钱买的是烂货铁片耳机瞎凑合。 |
Oberonn 发表于 2025-5-2 22:22 还是有的,sus,susu这些滚降都在,不影响人家解析高。而且也不止,能用的数据还有很多。能量堆积会反应在瀑布图上,振铃反映在冲激响应图上。 |
haxang 发表于 2025-5-2 22:15 不刺激的高解析多了去了,罗杰412也没有多刺激,你要说人解析低么 |
haxang 发表于 2025-5-2 21:42 首先衰减和糊就完全不是一个事,第二刺激除了7~10k的频响有峰意外,高频的能量堆积也会造成,能量堆积本身同样是会造成糊的,糊跟高频的刺完全可以是同源的,一点矛盾没有 |
天使驻足不前 发表于 2025-5-3 13:41 不管是刺激还是毛刺都跟解析没半毛钱关系 |
Onion大暖旺 发表于 2025-5-4 02:00 回复作主观分析评价。支持国产高水平diy崛起,希望都在认真探讨,而不是故意把水搅浑。看到网店作坊有一些迷惑的产品介绍,想到很多人在用做好产品以外的方式挣钱,“刺”不“刺”的都不重要了 |
从他的回复看,他绝对不是不懂,只是很可能在用一些本身圈子里本身就模糊不清的概念,在为自己的产品打掩护。一直没买过diy,但听过有不少人评价他的产品“刺”。 |
razardo 发表于 2025-5-3 19:53 ![]() |
阿灰灰 发表于 2025-5-2 22:11 这次siav音展,有间展房里是hifiman系统,我在听arya unveiled系统,旁边一个老哥在听香格里拉,结果我的正常音量居然被他的声音吵的没法听。。。。真不知道耳朵怎么能经受的住 |
本帖最后由 haxang 于 2025-5-3 19:52 编辑 fenk 发表于 2025-5-3 16:22 肯定的,都没搞清楚,截图说的是设备内部的调音,你们非要把调音的言论搬到到完成调音后的产品,能一样? |
照他这么说符合扩散场和哈曼曲线的耳机都是糊糊乐呗!exk是解析最好的耳机呗!实际上你听过就知道,exk单纯刺激,解析力远不如现代的多单元哈曼走向耳机,决定解析力的指标:线性失真(包含偏离目标曲线的情况)、非线性失真(thd、imd,一些哈曼/扩散场耳机刺耳就是因为imd高)与瞬态失真。 |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5-5-3 16:23 编辑 haxang 发表于 2025-5-3 16:19 对很多发烧友来说解析不是刚需。现在你们这帮子人平时不交流的么?听感味道都不考虑?我实话跟你说,我对于细节和乐感都有要求,于是我现在烧不起耳机,那个投入可以让你玩音箱玩得很爽了。当然了,现在那些acg fans,对糊有神经病一般的敏感的,实际上只有亮和刺他才觉得不糊,解析才好的……抱歉我没共同语言。 |
评论区说明一件事:没几个人听过静电大耳,不懂得什么叫不刺激的高解析 |
fenk 发表于 2025-5-3 12:08 解析不是刚需?耳机线为什么不用铝线?或者铁线? |
正常音量90db......他估计是助听器用户 |
阿灰灰 发表于 2025-5-2 22:11 是听力受损还是听习惯了,这个问题应该认真研究一下。 |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5-4 15: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