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友系统玩得差不多了却不甘心退烧(或者说退烧就无聊了),你说怎么办,消费和市场层面都会继续拓展发烧的边界,于是只要烧心不死、脑放不关,线材论就一直有用。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因为器材店的商用电能质量确实没有新建住宅的电能质量好,一是有功功率缺额高带来的频率下降,二是无功功率缺额带来的电压下降,电能质量太差甚至能让企业的电机损毁,更何况影响电路板内的电能传输呢?但商用哪怕用上屏蔽、抗干扰能力强,甚至一些滤波装置的帮助也难以达到正常电源供给下的水准,毕竟这是系统性供给问题。本人电力专业,纯粹瞎唠叨,110kv-10kv站内都会配置电容器来改善有功、无功功率分配的问题,还有串联电抗来抑制电力谐波,而整个电网电力的传输就在一瞬间,举个例子,内蒙沙漠的光伏并网电发生光电转换的瞬间和西部某发电厂并网机组的三相发电机在切割磁感线的瞬间,产生的电通过廉价高效的架空线、高压电缆、以及配电站的铜排母排输送到福建某市某县的某家用户里了,光速可不是开玩笑的。最后叠个甲,虽然我觉得电——千篇一律,但每个人的耳朵——独一无二 |
社会学的话可以通过单盲的录音,比如说在两个相同录音中将其中一个录音1-2khz提高1db声称使用了更好的电源线提升中高频表现。如果某些线材无用论者依旧感受不到区别.....可以在一系列测试中增加这一个测试项目用以筛选出不靠耳朵而靠屁股听的人群。 |
在! 发表于 2025-2-19 12:37 非常正确的思路 就测测从50hz到18khz,分个30~40段,使用参数均衡器,在极窄范围内,0.1db~1db的调音差别,有没有人听得出来,如果有人听得出来。那么再按实验方法验证,确认真正听出来的概率有多高 |
本帖最后由 nosounds 于 2025-2-21 10:10 编辑 请该博士使用该方案,来玩一次,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盲喝测试吧 很期待有人盲喝50次报一下自己的正确识别率 ------- 这类测试属于纯理论正确,但是没有考虑人的感官疲劳特性,而且不同的感觉器官,疲劳特性各不一致 由于不同人的不同感官疲劳阈值差别很大,所以别人听出了或者喝出的差别,不等于对所有人适用 所以,如果玩理论式证明,只要给出声音的某个检测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就行,要什么人听。 如果不在乎上面的结果,那么安慰剂效应仍然对人体是有作用的,既然有作用,你管它是不是安慰剂,人家买又不用你掏钱 |
楼主这是躲在屋里,用公式计算雨滴会不会砸死人,就是不肯出去淋一下。拿统计学去论证“电源线区别”就是个笑话,假设“电源线没有声音区别”,那世界上任何2条电源线放在一起,就不应该听得出区别。 事实上,拿一根6AWG的铜线和一根16AWG的金银合金线放一起,是个人都听得出区别。你拿一根0.824mm的乔普,和美国蛇王的Sigame丢一起,正常人都能听出区别。 不要扯什么统计学,搞得多高大上一样。我就问你,做实验你样本基数够大吗?测试环境是什么?3000元的设备和30000元的设备之间是不是更能体现电源线的差异?同价位完全不同风格的音乐器材,是否能体现电源线的差异?用来聆听的设备是什么,10元的原道,1000元的头戴式耳机?是落地大音响,还是近场监听? 之前还有论坛里新烧拿1000元的解码耳放一体机,对比10元和80元的电源线发现没区别,然后得出结论“全世界任何电源线都没有区别”。 |
听不出来就完蛋了,需要看耳科 |
中国的博士怎么说? |
Y.JC 发表于 2025-1-3 08:43 这样确认电源线无用论下去会断了很多人的财路 |
跳梁小丑 |
hifi花自己的钱愉悦自己的耳朵,有部分人觉得自己听得出线材不同声音,有部分人觉得不应该听得出电源线的区别,然后觉得不应该听得出的人里,总有人要出来证明另外一群人是错的…然后这个能有什么结果呢?觉得自己拯救了那群人,打击了奸商,功德无量?人格崇高?还是什么别的? 我特别好奇的是既然觉得自己能设计出科学的测试规则,能不能反向设计一个,就是科学地证明“电源线是听不出区别的”或者“任何线材对声音都没有影响,有影响也听不出来”,如果这样反向都能科学证明了,那上面提议的测试方法也能更让人信服吧… |
VEGA57 发表于 2025-1-3 14:21 如果你有一百万,你在乎拿出来1000元让自己的东西看起来舒服一些吗? 贫穷限制你的想象,周鸿祎花那么多钱不是因为效果提升有多大,人家要的是逼格,要的是体现他有钱。 |
王牌乱舞EX 发表于 2025-1-3 13:35 你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概率。你举这个例子和盲听风马牛不相及。 因为不可能一个人随便跑一下就有可能百米过11秒,这不是随机事件。 盲听猜电源线,就算完全不听随便蒙也可以蒙对很多次 |
陌生环境陌生系统陌生歌,完全就是记忆力大赛 要试可以找组好系统的烧友,上门换他的线来测,歌要选他听惯的,要多组数据可以多家访几个 |
爱吃莴苣 发表于 2025-1-3 07:59 正解,不要打破别人的饭碗 |
盲听实验其实就是可以证明排除视觉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干扰下仅靠听觉能否判断器材有区别,听觉记忆的话个人认为也属于听觉的一部分。但是你无法说服一个只有中学数学水平的人去理解这个。至于视觉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在讨论的范围内,内部完全一样但是颜色不同的线会带来感受上的区别是很正常的。相信盲听实验的价值,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支持电源线无用的那就是支持钱要花到刀刃上的理性发烧,理论上来说就是绝对大头应该花在换能器:耳机上。至于你钱太多那花到什么电源线、交换机、储存卡上完全是个人选择。如果钱不多还想拿这些秀优越那就是傻了![]() |
这不就是我正在上课学的T Test和Confidence Interval么;确实是p value less then 5%就证明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不过我觉得你这个实验有些设计缺陷,有error甚至都不是bias,大部分老烧可能看不懂 我试图分析改善一下; 首先做统计需要实验样本,也就是n。一般来说,n大于等于30就可以正态分布 问题是,LZ提出的实验是一个单独的人听5次,或者更多。问题就出现在这里,人是会疲劳的,哪怕做视觉实验,或者味觉嗅觉实验,多次测试感官灵敏度都会下降 因为,我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实验步骤: 1. H0和H1和LZ的一样 2. 但是要挑选起码30人参与实验,确保正态分布,可以代表整个发烧友的population;并且需通过基础听觉能力测试,确保没有听力损伤或相关障碍 3. 自变量是不同品牌的电源线,比较权威的,比如说蛇王 Sigma NR V2 vs 舍瓦辛格EES 4. 因变量为参与者对不同电源线的听觉辨别正确率 5. 控制变量,音响系统:统一使用相同的音源、功放、扬声器,以消除设备差异。 环境:在同一安静的试听室进行,排除外界噪声干扰。 音量:使用分贝仪确保所有测试音乐播放音量一致。 盲测设计:让实验管理者(不直接参与实验)更换电源线,确保听者不知情。 随机化:不同电源线播放顺序随机化,避免模式化猜测。 6. 每位参与者进行 多轮盲测,每轮播放同一段音乐,但使用不同的电源线(例如 10 轮,每轮 2 组)。 参与者需在每轮后填写答案(例如:A 组和 B 组中,哪个是发烧电源线)。 记录答案并统计正确率。 7. 做T Test,假设随机猜测正确率是 50%,如果实验数据显著高于 50%,则支持“可以听出区别”。 例如,若参与者平均正确率 70%,进行 t 检验,若 p < 0.05,则认为差异显著。 8. 如果 p < 0.05 则说明发烧友可以可靠地听出发烧电源线的区别。 |
盲听大赛没人拿奖金这事已经证明线材无用论了! |
累了,晕了,悟了。能理解这三个词就好了。 |
truetrue 发表于 2025-1-4 19:05 不好意思误会了 ![]() |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25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