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了解一下 |
谢谢分享。 |
MusicAV 发表于 2023-11-5 11:53 谢谢分享! |
感谢楼上各位分享的有关感想、知识和信息,我受益不浅,同时也增添了畅游古典乐浩瀚大海的乐趣 |
本帖最后由 柴科玛尼诺夫 于 2023-11-5 13:05 编辑 MusicAV 发表于 2023-11-5 11:53 我的也是在本坛下的SACD |
本帖最后由 MusicAV 于 2023-11-5 11:59 编辑 YK12345678 发表于 2023-11-5 01:01 DG那张卡普兰马勒复活的SCAD.ISO: magnet:?xt=urn:btih:RTLGWLIHMTCCWSMANAGROLBVU6S7QOQD Mahler-S2-Kaplan+LSO那张: magnet:?xt=urn:btih:X2SH3KFDB45KLIKVM2TGSNVCWYIPTQZD 曾看过SACD那张频谱,DG应该有96K的,一直没找到过,不知楼主手中是否有。 |
相当于京戏圈里的名票吧,比不上名角儿,但比不出名的一般专业演员还好一点 多年前听过他在上海大剧院的现场,指挥的好象是上海爱乐,印象一般吧,没有他指挥VPO的那张唱片的那么好(也许是乐团的不同)。有要唱片的网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72oCMefHEbB_-fok_ppDw?pwd=5jkd 那段时间听了上海几个乐团的马勒,感觉最好的是水兰在上海音乐厅指挥上交的马一+旅行者之歌,一气呵成,观众反应也热烈。让人惊讶的是汤沐海在艺术中心的马五(也是上海爱乐吧),两次谢幕后说明天是党的生日,加演了红旗颂。 |
看来有人了解卡普兰啊! 先分享一本书《唱片里的世界》 链接:/s/1o3tEPQ7QyWbPaF5jFDIuRg?pwd=dil7 提取码:dil7 我原来买过实体书,现在不知放到哪里去了。 当时对两个人印象深刻。 1是阿格里奇,阿格里奇访华演出时作者是陪同,在附录里有作者与阿格里奇和指挥的合影。作者说,一般人印象里钢琴家都是十指修长,但是据他观察,阿格里奇的手指很普通。不禁感叹,天才处于勤奋啊! 2就是这个“业余指挥家”了。 首先当时他有“一曲指挥家”的名头,当时是马二。 后来他对这个名头不甚满意,又开始瞄准了马五。然后有了新发现。乐谱上马勒写了“像葬礼般精确”,结果那些名指越指越慢,都往哀乐的路子上走。卡普兰经过研究发现,马五的小柔板其实是马勒的爱情宣言!卡普兰为此出了一张CD,只收录马五的小柔板这一个乐章,封面是个红玫瑰的图案。之后,很多名指也纷纷缩短马五小柔板的演奏时间了, 大叔的老本行其实是个出版家,他在瑞士建了个马勒博物馆,然后把他收集到的马勒的乐谱全部整理出版,还附赠一个CD-ROM,充分发挥了他个人的强项。看来大叔真的是爱死了马勒。 刷了这么多废话,其实本人的目的不太高尚,想求这几张碟。有图为证 不知哪位大侠有这些资源。 另外楼主的那张能不能分享一下呢? |
听感还是很业余的,气息不流畅,全靠一段段凑 |
马二是交响曲里的试金石,难度很大。类似大提里的巴赫大无,小协里的帕格尼尼第一,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都是比较拼技术和艺术双标深度的。业界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凤毛麟角一只手可数,硬碰了的音乐家就会暴露短板。 |
音乐家只要能上台把全曲搞下来,没有明显掉链的的地方那就是能上台的。剩下的就是技术是否全面的问题,能入门上台的就算行的。 然后才是艺术性细节是否够深的更高的比较要素。 一般接触一个曲目,都是围绕作曲家的曲目本身的体验。 把同曲目不同指挥家的录音横向比较多了自然就会有细节对比理解。只听别人说只是浮在表面,自己没有横向比较对象和体验,也不会有深刻的认识。 |
这已经是他第二版马二录音了,另外还有全球几百场演出,有点传道的意思 |
难道人家是拿棍子瞎点点? |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16 19: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