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ielliu 发表于 2022-11-13 12:21 我个人最期待的,除了李赫特吉列尔斯这几个外,最期待的还是古尔德的加拿大广播录音。 感觉应该还有很多躺在仓库里吃灰。90年代sony挑了几个数字化一下,比如贝多芬的田园钢改、肖三等。。都是很有趣的录音。后面再出的包子里就没了。 |
dannielliu 发表于 2022-11-13 12:21 有了节目单,找录音就快多了 刚发现orfeo里还有个船歌,77年的,听了下果然很不错。 我就是把感兴趣的曲子单独挑出来串起来按年代听。 |
历史的原因,里赫特的音乐资料出版唱片公司很多,收集非常困难。以1960年为界,之后多关注西方唱片公司的;之前多关注MELODIYA的发行,当然1990年后,很多西方小厂包括韩国KEYANG都去俄罗斯购买一些里赫特CD版权REMASTERED发行。Decca的solo 33CD·,索尼公司的18CD,2015 MELODIYA百年纪念 50CD,之后2016 SOUND ARCHIVES的27CD都是非常值得收集的发行版本。当然他一生演奏过的曲目有800+种,开过的演奏会有数千场,MELODIYA的仓库里不知道还有多少磁带待整理?1986年7月到11月的西伯利亚83场音乐会是否有录音或者影像资料留存于世?一切真的就像那部记录片的名字:“谜”一般,消逝在历史里?所以,严格意义上,里赫特的录音是收不完的。。。。。。享受收集的过程和乐趣就好。 |
本帖最后由 llbird2021 于 2022-11-13 09:32 编辑 仨仨 发表于 2022-11-13 09:23 这个看怎么比了。 你要拿这个录音去跟1928年rubinstein的比音色,那可以说是惊为天人了。怎么夸张都不算夸张。 但是如果1966年的李赫特 pk 1966年的李赫特,decca pk bbcl,那就显然后者这个2004年用20bit技术数字化的又莹润不少了。 |
本帖最后由 llbird2021 于 2022-11-13 09:18 编辑 仨仨 发表于 2022-11-13 09:11 我到现在还没见过“喜欢”早期数字化高频调制噪声的人。。 模拟系统的底噪,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反而有助于接受音乐信息。 而数字系统的高频调制噪声,只要是人类,就没人喜欢。 decca/ph是较早采纳24-96技术的公司,这样可以把调制噪声转移到远离人耳听阈的范围。 不过,1994年,这个录音听起来恐怕还没使用那个技术。 |
顺便吐槽一下,别家的add,几乎每次再版大多要remaster。 decca/philips,从94年卖到2015年,几个cd版本其实是同一次数字化。 60年代的录音,bbc的里赫特的音色其实是很晶莹剔透的, 但是这个decca的90年代早期的数字化,就是因为ad技术问题,搞得干巴巴的,高音都有点刺耳。 那么多经典的好东西躺在那不好好弄,李赫特的、布伦德尔的。。 |
dannielliu 发表于 2022-11-12 23:19 赞,果然很赞 |
dannielliu 发表于 2022-11-12 23:19 真牛!我也是里赫特死忠,听了里赫特,其他的钢琴家总觉得不对味。 |
里赫特外网上有编年记录,涵盖1930年-1995的每次演奏会曲目,虽然有错误,但非常值得参考,另外有个歪果仁名叫:Ates Tanin,他写了个Recorded Richter list,两相对照,天下你有! |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14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