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5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比了下RS1e,Ananda和800s,兼谈下大香的听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10 14: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无锡
本帖最后由 Frank75 于 2021-5-10 14:20 编辑

继入了800s和HDV820后,对中频人声一直不是很满意,又不够热血到上台像样的胆放,所以一直寻思着找个听人声,尤其是爵士的耳机来搭配。初步的目光放在了RS1e和Ananda上。网上租了个黄头梁的RS1e,拿去无锡迩东和Ananda,800s现场对比了下,分享下感受。


我是用ifi pro idsd来作解码耳放的,为避免胆放的音染,开的是石放挡。RS1e只有6.3插头,所以都用单端对比。音源是自带的华为Matebook X pro笔记本,Roon播放器,用自己听熟的陈洁丽,黄莺莺,降央卓玛,Lydia Grey的女声,Alan Taylor的男声,穆特的小提琴,Chico Freeman的萨克斯风来对比。
RS1e的中频是高亢而明亮的,音量很小就能推得很响,Ananda的音量就要加大一格,800s则要再加大一格。照理Ananda才24欧,RS1e 32欧,但事实上RS1e更加好推。
Ananda的中频比800s厚,尤其小提琴,厚、涩感强,似乎是传说中的“松香味”?800s的中频纤薄略暗,高频最亮。出乎意外的是,Ananda听萨克斯风,Chico Freeman的Murcia比RS1e都厚,空气感强,比800s亮。
Ananda听男声,Allan Taylor的Winter,没RS1e贴耳。略刺,没RS1e暖,800s的“金属感”更强。Ananda的定位感最好,穆特的小提琴Zigeunerweisen op. 20从左到右位移清晰。
RS1e的女声混响强,凸出,暖,女声听起来,比Ananda年轻些。男声差别就比较小。RS1e略暖,但声底直白了点,或者说“硬”了点。RS1e人声更贴耳。
RS1e齿音听得到,但完全不刺,Ananda略刺,800s比较刺。
RS1e的缺点是不耐听,凸出的中频饱满明亮直白,听久了或许会容易累。
RS1e是比较极端的耳机,就是为了听人声而生,尤其是爵士,摇滚,女声,听多了,甚至觉得像在听木头做的音箱。听其它的,素质对不起它的价格。说实话,如果专为听人声多备一副耳机,我觉得2000多比较合适。5000多的价格,听音范围不全面,更多是歌德复古的外观加持吧。所以二手2500左右的价格体现了它在烧友心目中的真实地位。如果买一手的话,5000多不如加个中端的胆放,把800s和Ananda的中频推出来,虽然韵味不同,但不作ab的话,完全能够满足了。
简单的评价是:
高频:800s>Ananda>RS1e
中频:RS1e>Ananda>800s
低频:RS1e>Ananda>800s(800s的低频不是差,是不厚,但结实)

如果单纯挑选听人声的耳机的话,显然RS1e>Ananda>800s。RS1e的一个优势是不挑放,小尾巴下都能听出它明亮暖热的中频,上放后的变化并没有800s那么大。
如果是杂食,喜欢听人声,兼顾古典的话,Ananda是性价比极高的存在,超越6XX系列的素质,好于800s的中频,优秀的空间定位感,才两三千的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
如果古典为主,愿意进一步投入器材以发掘潜力,显然800s会让你得而不舍,欲求不满,时而高潮,时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让你觉得需要更加优秀。。。。。。的钱包才能配得上它。

RS1e在家里插HDV820,与660s,800s对比的话:听感则是:
RS1e                        660s平衡                800s平衡
中频亮                中频闷厚                中频纤薄略暗
齿音完全不刺         稍刺                         刺
很贴耳但不闷        贴耳略闷                开阔
声场窄                声场大                声场开阔
女声薄亮                女声明快                 女声纤细
需要说的是,如果把振膜发出的声音作个比拟,那么RS1e是吉它声,800s则是钢琴声。


迩东老店新开,Hifiman派了人和器材来捧场,摆出大香,乘机蹭听了下。大香和Ananda的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出乎意料的是,中频不是想象中的浑厚立体,而是细腻清丽的,要知道配套放用的是300b管,居然推出了点石放的感觉,有点意思。大香整体是三频均衡的,粗听没有哪一部分让你一耳朵惊艳,但细听该撑出来的,都撑出来了,只是比较矜持,含蓄,细腻,像谦谦君子,或是守礼淑女,不热情张扬,但实力母庸置疑。或许到了一定段位的系统,不能偏颇某点,以免恶声夺人之嫌,而是中正守衡,架势饱满,有求方应,用自己的态度和理念来将音乐传递给你。整体和上海展听到的总司令系统那种宽畅、饱满、大气的风格是两种取向,总司令更“胆”,大香更“石”。短暂的十来分钟,也就是浮光掠影,个人听胆放的经验不多,如果换安静的地方,用熟悉的音乐听上半小时,或许感受会更深入。


与石头不记友讨论歌德,他提及Lo-Fi的说法,蛮有意思。确实,歌德是符合Lo-Fi这一概念的耳机。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故意舍弃了不必要的频段和细节,突出主旨来让你得到想要的乐感。非不能为,是不为之也!这是智慧。想想看,身上每个部位都Hi了,反而找不到Fi的那个点了。不如关键部位Hi一下,刺激感更强烈。打个比方,关键部位突出的女郎,是曼妙女郎,每个部位都突出的女郎,那是胖女郎。

要知道Hifi并不是纯机器,而是创造端:音乐,传递端:机器和接受端:人耳三者的结合。单纯论某一段,都会有失偏颇。正如赛车的成绩,是由车辆、赛道和驾驶员共同组成,每一关键因素,都不可或缺,也无法独立运行。不同比赛,因素不同,也无法拿来直接比较,否则连“比赛”这个形式也不需要了,各自在家扔铅球就能开奥运会了。而衡量成绩,也并非只有速度一个指标,因为比赛的目的,或者说评判标准或许会有不同:速度滑冰,评判的只是速度,但花样滑冰,评判的是美观、协调、连贯。这和Hifi的道理,难道不像吗?参数和听感,如同速度和美观,但这场比赛,是花样滑冰,最终的评委,不是冷冰冰的计时器,而是活生生的裁判。

一套耳机系统,如同夫妻,没有绝对好坏,正如同生活。你可以鲜衣怒马,也可以柴米油盐,各得其乐。但搭配得当,才会产生琴瑟和弦的幸福感。而过分讲究细节,会是生活和谐的大敌。抓大放小,是生活的智慧,也可以是Hifi的智慧,不是吗?

2
发表于 2021-5-10 14: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写的很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 21: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