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sflower2018 发表于 2018-5-31 02:44 很直白的讲,阁下的播放器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内置的DSP。 其实基于PC版,想逆向出内部的DSP算法并不困难,甚至可以在提取出算法后再重新分装成foobar2000的音效插件给大家免费用。 就看有没有人想这么做了,反正我懒得做,因为个人压根不喜欢DSP。 不过最重要的问题在于,音频播放器这个市场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 不单单是音频播放器,应该说整个音频发烧领域都已经没有多少可忽悠的市场了。 技术上说,假设前端不加DSP,那么整个音频系统中对音染贡献最大的就是耳机,其次是耳放;再其次才是DAC,此外一切都对声音没有影响。 就贡献程度来说,如如果耳机占70%,那么耳放就占20%,DAC占10%。(线材脚钉这些玄学我就不说了,楼下爱抬扛的随意) 楼主的以DSP为卖点的播放器,那么差不多可以和耳机一起平分那70%。 但从对绿坛的观察来看,每次有网友(或许是水军?)来问自己的系统声音不满意该怎么办的时候,楼下都是推荐换根几千块的电源线。 为何推荐电源线?因为暴利。当然,不暴利活不下去,这个行业就是这样。 那么楼主的播放器何去何从呢? 个人看:交保护费,让坛子帮你宣传。 以后再有人问系统不满意的时候,让楼下的人推荐你的播放器,而不是电源线。 此外别无他法。。。 ![]() |
本帖最后由 zasflower2018 于 2018-5-31 03:06 编辑 qq1653304183 发表于 2018-5-30 21:58 其实我是三个平台都下注的。Windows Mac IOS 三个平台,安卓平台倒是得好好想想。。。能做,怕被破解。安卓我主要是怕被黑客破解。加上安卓付费用户意愿不高,而我走的又是高端音乐播放器路线。其实现在每个平台都有免费音乐播放器,对于付费音乐播放器市场能不能有起色也是心存疑虑。 不清楚到底会有多大的付费本地纯粹音乐播放器的市场。整个大环境不太乐观,在线音乐已经全面崛起了。无法对抗整个时代趋势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以我观察来看,现在付费本地音乐播放器基本都是半死不活。 |
本帖最后由 zasflower2018 于 2018-5-31 02:46 编辑 反正你们慢慢玩吧,移植到Windows 和 Mac 这事让它稳定运行已经忙活了几个月,有搞头就接着干,不然先放一边去弄ios,我现在三个系统下注。播放器声音调节起来操作也不算很难,我也没有限制使用时间。这个播放器有一整套完善的音频 DSP 实时处理系统。我在 iphone ipad 已经实际验证测试过这个音频DSP系统是可行的了。这个播放器我已经在 ios 卖了400份328了,卖的还可以,ios 发烧友还是有一些的。绝大部分 328 买家给予声音评价都是很高的。就声音这里我还是相当有自信的。因为也并不是一个人的肯定。328 买家基本是发烧友。声音最终实际表现也是以最终耳朵为准。已经经过了理论和实际运行的双重考验。看一圈我买家评价就知道了。 现在只是验证测试它在 Windows Mac 是否可行。 我主要是测试这个音乐播放器跳出了 ios 和使用更好的DAC能变成什么样子。看看它在 Windows 和 Mac 系统和台式机笔记本的实际表现。现在的版本已经比之前的版本改进诸多。其实单单声音而言,我还是相当有自信的。总有一天你们能明白这个音乐播放器的数学算法强在什么地方,因为这个音乐播放器它最强的地方就在声音这边。除了播放,啥都没有。。。就是纯粹本地音乐播放器。ios 上面声音这么强的音乐播放器所有功能完整移植到 Windows Mac 没理由变弱的。因为这套数学DSP算法理论上对于所有的PCM音频系统 PCM DAC 都是有效的。既然它对iphone 这么弱的 PCM DAC 都能有效,对别的 PCM DAC也会有效。 |
本帖最后由 zasflower2018 于 2018-5-31 01:42 编辑 至于 EQ ,那恐怕真的需要非常长的文章才能描述清楚了。EQ 的组合比这个 LP DSD 复杂可调节的更多。建议直接百度 EQ 频率 听感。百度之前有很多玩 EQ 那些人的文章。播放器最大是 512 段参数式EQ,在设置,更多里面开启,默认是 16 段参数式EQ。 |
本帖最后由 zasflower2018 于 2018-5-31 01:22 编辑 nosounds 发表于 2018-5-30 23:42 刺的话 1 2 3 加大就不刺了。其实 LP DSD 和 EQ 可以配合。 难道大家都不在意乐器分离度这个事情? 不过 EQ 倒是确实比较难调。 总体来说,如果 4 加大,高频削弱些可以弥补刺的事情。 123 加大, 低频削弱些可以弥补 低频变多和闷的问题。 90 hz -3db 可以解决变闷的问题。 4k 以上削弱可以解决刺的问题。 然后这个 DSD -> PCM 算法加强声场分离度和纵深空间感,也带来 192 db 的低频动态。也顺便照样能在回放DSD使用各种DSP算法。因为DSP需要工作在PCM和PCM DAC。 LP DSD 的第4个滑块其实会让HD650 变得更清晰透明。因为这个播放器会透过PCM DAC来加快耳机和音箱振膜的收和放的速度(速度感,乐感),同时也带来更好的解析和挖掘声音中更多的细节(解析力,细节能力)。 EQ的事情最好百度下 eq 频率 听感 能对自己耳机的频响曲线了解就更好了。 升频这个事情。其实 30khz 真的是没什么作用的,我用Z7试过,30khz 声音自己毫无反应。当然,你可以在升频之前对声音动手脚。升频并不会增加信息量,就像你把30万像素拉大到300万一样。 CD 播放好了一样很好的。 把一个CD升频到 32bit 384khz 并不会增加信息量。其实数字音频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一样。44.1khz 之间并不是空的或者阶梯状的,而是正弦波。采样其实并不需要无限采样,相反那个 16bit 倒是比较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 32bit 352.8khz 可以做DSD512的母带。因为它可以全程192db。也就是32bit。PCM的牛逼之处在于多bit系统。每加一个bit,信息量翻倍。16bit的信息量是15bit的两倍。这种指数级的到了后期是很可怕的,相信都听过那个地主家第1天只要1粒米,第二天要2粒米,第30天要2的30次方粒米的故事。 高级的CD即使只有16bit 44.1khz 仍然很棒的。 要是不相信科学,过 ABX 测试就知道了。反正我自己的 ABX 测试结果是 30 khz 毫无反应。 大法那个 hi - res 我是觉得噱头居多。CD 放好其实声音是很好的。 CD 这个规格我觉得并没有什么问题。采样的话采样定理已经从数学上指明并不需要无限采样。而且这个证明非常严谨。这原理就和画一个圆并不需要采样非常多的点才能画出一个正圆。我们只需要一个圆心,一个半径就可以从数学上描述一个正圆。 说实话,PCM 和 DSD 我站 PCM 这边。delta-sigma 和 R2R 我站 R2R 这边。我认为 PCM 音频系统是比 DSD 音频系统更牛逼的存在。主要是那个多bit的指数级系统,多bit系统的音频信息量相当可怕。指数级带来的信息量是非常吓人的。16bit到24bit 信息量是256倍,精度 X256 ,16bit 到 32bit 精度 X 6万5千倍。非常恐怖的信息量和数学描述精度。而SACD 因为1bit 导致的1.4mhz 实际可用频率不足30khz这个问题已经是无解,1bit 刻度-6db 的底噪太高,虽然推高,但推的不高过于接近20khz,DSD256 DSD512 文件也太大。PCM 和 R2R 系统干好了其实很屌的。 高级 CD 是个很好例子。未来我认为是 PCM 和 R2R 的天下。我很看好 PCM 的前景。 |
zasflower2018 发表于 2018-5-30 23:17 没有动eq,只是单纯觉得有点刺。要加效果,我会选AU 还是hqplayer的滤波算法比较nb,jplay也还马马虎虎。如果能模仿出这两种软件的特点,比它们便宜点,大卖有望 |
本帖最后由 zasflower2018 于 2018-5-30 23:27 编辑 nosounds 发表于 2018-5-30 23:11 EQ是可以关闭的。然后 LP DSD那里第4个用来加强解析力和乐器分离度和耳机音箱的定位能力。 1.2.3滑块是用算法模拟声音在空气传播的过程。 123 会影响4. 简单说,就是4 增加解析,乐器分离度和耳机音箱的定位能力。但是 123 加大会逐渐高频变暗,低频变多。 有点负负得正的意思。 EQ的话就需要比较精通EQ和耳机频率响应的人了。 简单测试可以测试 20 32 90 4000 这几个频段,这个比较简单些。 反正基本就是用复杂的 DSP 数字音频算法来调整整个音频系统,因为在前级也能做些事情。PCM系统能做DSP。 |
仔细对比了大约半个小时,打开音效后各种都不是太自然,还是选择关闭 总体来说,毛刺感有点突出,可能适合森海650那种昏暗的厚声吧。LP去除数码声开启,又会抹细节 |
记得lz这个播放器之前是出在iPhone上的? 于是现在终于想通了做个PC版了么。 |
在HIFI里音质从来都没有提升,只有减少过程中的污染,高保真哪有超越原者这种不合逻辑的说法,有也是烧偏了。 |
使用方法: Windows (绿色程序) 在磁盘的任意一个盘根目录创建一个叫做Music的文件夹,把歌曲移动到这个文件夹,然后启动播放器KMusicPlayer.exe Mac 先安装1的那个,后安装2的那个。然后在文稿建立一个Music的文件夹(注意mac的Music里面的M是大写的),把歌曲移动到这个文件夹,然后启动播放器 |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9 11: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