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cape 发表于 2017-3-30 16:36 Bingo! |
只看失真用处不是太大,比如说beats的一些耳机可以秒歌德全家,还有脉冲方波tyll讲过很多 |
关于线的问题还是那个说法吧,严谨的机器供电设计是不需要用线作什么屏蔽杂波的,推广来说,严谨的功放设计都是不建议随意换管的,不过市场反过来,还得给你们留点折腾的余地嘛。什么运放方便插拔等的一大堆。我一般用的都是专业市场机型,电源线根本就没什么影响,目前国内外小厂的奇葩机型搞什么我不是很了解。 |
tts43 发表于 2017-3-30 14:55 我没有能力自己测…这种事得找高总 |
妈蛋看错了,失真图还没到10k呢,才到6-8k?卤主可知![]() |
我相信你这种事情做了很多,但是你看那个网站,能发现一个很基本的问题,那么多标示频响5-50000的耳机,为什么到了10000就不行了?你看的东西准不准是一切的前提,如果dt880你相信他响应5-35000,然后高频比某个30-20000的还差,你应该首先想的是dt880骗了你而不是理论骗了你。毕竟理论所有的厂商都用了几十年了,你拿到的东西都是这么做出来的。 而且你那个失真就算网站上也只到了10000,要知道正常人听力可以到15000以上的,你觉得这图能说明全部问题? |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2017-3-30 14:55 编辑 tts43 发表于 2017-3-30 14:46 屏蔽我没试过。插头插尾编织没问题。编织也没试过。总之不能看纯度和线径,不然都买日系线了 |
电源本身的50hz交流对声音就是杂波,进入到你的耳放什么的都要滤掉,要不然音乐带100hz固定噪音你会觉得好?当然目前市售器材很多就是连这种杂波都过不干净的,我觉得这种情况你去找器材的原因比找线的原因靠普的多。一个所谓高端器材,居然还需要电源做屏蔽,此器材之坑可见一斑。 另外不要觉得这是很低的要求,你随便买一根电源线,还真有很大可能达不到这么简单的要求。 |
tts43 发表于 2017-3-30 14:36 这种事我做了很多,最后放弃了。不是不想做,是真的不对,我是从100元耳塞一步步爬到009的,爬了100多步。 |
频响图,失真和脉冲瀑布图等要结合来看,目前没有人能做到完美,从物理上来说强迫单一单元发出精准的全频段就不可行。所以你会看到有些频响直的比如hd600,脉冲响应比较糟糕。失真控制也不好。因为他的单元材料和设计以追求平直为主,对反射等的利用让其中低频段平直下潜但牺牲了瞬态。dt880之类相反,采取的振膜加强手段,低音下潜的放弃让他有了很好的瞬态和微动态响应,相对的就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谐振峰,导致高频的刺激。 理解加上全面正确的数据才能评价,失真低但是响应像陀翔,频响看似直但是声压跟不上的都是唬人。 |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2017-3-30 14:40 编辑 tts43 发表于 2017-3-30 14:17 显然不对…电源线不光是材质,插头插尾屏蔽编织都会影响的…线径也不是越粗越好,纯度也不是越高越好,不然日系线无敌了… |
tts43 发表于 2017-3-30 13:48 频响帝 方波帝都有我个人认为目前的解读大部分都不符合实际听感,因为我买过100多个耳机耳塞 如果只看图买耳机的话,很多廉价耳机耳塞其实也不错 |
gebegebe 发表于 2017-3-30 14:13 眼睛看,够粗,连接够精密即可。别的什么几n铜你也看不出来。 |
tts43 发表于 2017-3-30 13:48 要是方便的请讲解下如何从参数来判断电源线,谢谢 |
厂家不公布的原因基本上是商业需要,全公布了还玩啥。虽然现在如何测量各类参数,如何解读都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像卤煮一样不知道的不是还大把吗?比你知道的更少的更多。![]() |
cadenza42 发表于 2017-3-29 10:37 厂家不公布,不知道是机密还是测量技术不到位 |
七键虾填鳝 发表于 2017-3-29 16:54 你这种装逼了十年的能研发啥 |
cadenza42 发表于 2017-3-29 10:37 是啊,装逼容易。 研发难啊。 ![]() |
gebegebe 发表于 2017-3-29 10:08 我觉得理论上主要两个困难吧, 一是直观程度, 便于接受理解, 二是指标参数, 越反映实际的指标, 需要描述的情形和方面越多. 好比振膜振动模式, 这个信息量非常大的, 但一是看不懂, 二是数据量大. 然后是实际上的测量条件之类的困难. |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18 09: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