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玩D-Z555,上点感受(上+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19 0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Posted:2006-03-18 11:17|
久闻D-Z555随身听的大名,几个月前收了D-350+连耳塞的原配线控后,喜爱倍加,也因此增添了一分对他大哥 – 在sony随身听音质谱上排名第一的D-Z5550 - 的仰慕和渴盼。但春节前收了NAIM CD3.5后,自己慢慢从烧器材回归到了听音乐,350+472(350的配机耳塞)也完全满足了自己在床头欣赏音乐的需要 - 哪怕是在仔细品味过naim cd3.5+8pr+hd600后的今天。最近一两个月疯狂迷恋8PR+HD600,更加无心留意随身听了。
注:我的音乐口味非常杂,流行、民乐、民歌、爵士、摇滚、新纪元、乡村音乐、发烧碟,甚至宗教歌曲,只要讨好耳朵我都喜欢。现在甚至连古典和交响乐也慢慢地开始喜欢起来了。

现在8PR已经搞定(暂时还没到手)了,可以说偶的耳机系统已经到位,一周前甚至萌生了在退出发烧江湖的意思。可,造化弄人,大前天(周三),我的一个老熟人,同在浙江的L兄从MSN上发来了一个联接。。。。。。不看还好,一看之下让我对其中一台机子歹意陡生,他就是本文的主角,D-Z555!

其实,我对555的声音了解非常少,之前只是依稀听说
1)此机乃当之无愧的(老)sony随身听音质之王,大多数人以为排名第一的非他莫属,甚至有人说可以跟中档台机相媲美;
2)此机推力一般般,甚至有人说天妒英才,生来就与hifi大耳机无缘;
不过偶对随身听+大耳机的组合本来就不报太大希望,所以对2)也就不太在意了。为啥这么说呢,是他二弟,D-350告诉我的。说心里话,350推HD600/K501之类的hifi耳机已经“象模象样”了,01/777/900之流比也没法比。但跟入门台机的耳机输出相比,350在某些方面依然明显不到位啊。自己曾拿350同马兰士CD5000比试过直推600,曲子是老贝的晚年弦月四重奏,350在提琴位置稳定性/背景安静度/拉琴粘滞感或者说涩度上明显落于下风,听起来非常不爽。注:这完全是在以350之短较CD5000之长,350的优点是中频密度高/两头兼顾/表现歌者感情水平一流;同CD5000相比其优点也非常明显:琴声实在,或者说没有萝卜味。

说了不少废话,还是言归正传吧。看了L兄联接中的那个帖子,照片上555的成色是那么得好,不由得让偶想起了春节前从Z兄处收的这台无论成色还是声音都几近完美的350,心中一下子燃起了非占有之不可的熊熊烈火。马上给卖家打电话了解具体情况,十分钟左右,这事就定了。前些天刚从苏州L兄处收了条全新HD580的原配耳机线,本来就打算下午去银行汇款的,顺便就把555的钱打给W兄了。W兄下午就把555交个了顺丰。

第二天刚上班就接到了顺丰的电话,难道是555到了,也忒快了吧?!下去一看,果然是555到了,W兄真信人也!回到办公室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W兄包装得非常专业,居然用上了泡沫支架,赞一个。不过555的成色让我有点失望 - 自己昨天向W兄询问得过于匆忙了(实在太想收了),或者说被自己手头这台过于完美350给误导了。管他呢,这么老的机子了,能出声就非常不错了。我不好收藏随身听,所以一直觉得机子外观当然也很重要,但声音好才是最关键的。

。。。此处省去磕磕绊绊的验机过程。。。

说下第一听感。我公司里只有两条sony耳塞:从同城L兄处收的老888LP(声音的干净柔顺度比后文中提到的我自己的那条888LP略逊一头发丝儿,但两条老888LP都比现今菲版松弛清晰不少)和前面提到的同省L兄半卖半送的一条565LP。先用565听古典(565声音比较另类,低频少/定位准/结象小/中高频有少许润色/高频有点硬有点粗,总体感觉听古典比流行对路。我一直怀疑sony是不是只出了这么一条表现古典胜过通俗的耳塞),曲子是维瓦尔帝的“长笛短笛协奏曲”(也可能是长笛短笛奏鸣曲,碟子不在身边,我暂时也分不清奏鸣曲跟协奏曲的区别),黑胶版。这张碟我在电脑上听的很熟,听感就是对照电脑AC97声卡的(自己用WMP录的,192Khz WAV)。555出来的声音背景干净了很多,高频顺了不少,最明显的还是笛声有了密度,甚至让我产生了一种浓艳的错觉;声卡上出来的笛声则比较尖细或者说尖锐,整体有些乱,背景不够干净。然后又换上了一张发烧碟,《The Hunter》(很早很早以前买的,因为喜欢“Rock you gently”。现在听说原来是张发烧碟。歌者的名字一直没记得)。第一首“Rock you gently”旋律优美动听,低音配器很有特色,放得好的话过瘾之极,放得不好的话。。。曾在“马兰士63+艺术家10.0+HD600”上仔细感受过它,过瘾是过瘾,但低频那个混啊。这回用的是888LP,555一开声就把我的耳朵给吸引住了:这还是那首“Rock you gently”的低频吗?背景咋这么干净?甚至连乐器(BASS?)的形体都感受到了!过瘾吗?不过瘾,但是这种软软的利落感,听起来太太太 “舒服”了。888我听得太久太久了,但过去从888上感受到的都是些深不见底的低频,这回的感觉好怪,难道是被555探到了底?

后来又浏览了些其他的碟子,都是些不上台面的东西,平时在OO里当背景音乐的,有马头琴专集,德德玛“天上的风”,民乐合奏“喜洋洋”等等。耳塞用的是888。太深刻的感觉没找到(浏览而已嘛),基本明白了555属于典型的冷声,一直被我所深恶痛绝的CD介质所特有的声音。我喜欢的是收音机、磁带、LP那种暖暖的调子,觉得这才是欣赏音乐的正道;D-350+472也是这个暖暖的路子。郁闷不已,甚至动了直接出掉的念头。如果不是后面(见下集)将会提到的一个“惊天发现”,这台555昨天就被我给正式挂到网上了。

晚上回到家,想到555这种冷冰冰的声音,自己的心也冷到了底处。心绪不宁啊,极度怀疑网上一些朋友的言论,同时也极度怀疑自己的耳朵 – 我被自己的第一听感欺骗也不是头一回了。家里还有另一条老888LP,是自己买的,565也带回了家,收拾停当就开始跟350进行A/B对比 - 我极端怀疑短暂切换的方式能感受出器材的真正实力,但今天不行,555太让我失望了,必须得这么干!不比不知道,一比下一跳:这台555何止是冷美人,在888LP上,简直是个毫无感情的冷血动物!既然是粗粗的对比,心情很浮躁,我也就没记住曲目的顺序和详细A/B过程,反正就是不停地换来换去/插来插去。565这次基本上被我排除在了参照耳塞之外了,因为觉得这家伙根本不适合随身听,基本上只用888LP(我还有老版868LP,但考虑到也是个冷美人,也没参与对比)。下面只说下让我寒心+痛心的结果(耳塞:888LP,对照机子:350):
1) 高保真音响06.02赠碟。第一曲“春江花月夜”,琵琶在350上已经够亮够近了(非350之过,录音的缘故),555出来的琵琶又多了几分晶莹剔透,简直让我怀疑“这还是琵琶吗?”;第二首“姑苏风光”,555+888让我又一次明白无误地听到了曲子中间的倒水声;第五曲“那就是我”,555+888让我又一次听清楚了曲子开头处的弦乐群伴奏,作为引子的大提琴声音过于明亮以致于严重降低了曲子伤感的韵味;曲子其他部分的伴奏乐器也总是想抢歌者的风头,喧宾夺主啊~
2)惨,记得还听了很多其他碟子的,如塞戈维亚的古典吉他,但感受全忘了。写感受一定要趁热啊。不知道是穆特的《卡们》还是吉他小提琴二重奏《paganini for two》,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555+888冷艳甚至冷酷的印象:350+888的声音温暖连贯,声音在空间和频域上都有些含混但曲子连绵不断的整体感非常好(看来是穆特!);555+888则冷艳得让我严重怀疑小提琴声音的真实性,而且声音在空间和频域上分得过于清楚以致于影响了曲子整体的连贯。。。

大耳机如何?我的HD600/HD560/CD3000都在手上,但连350都弄不好大耳机,网上又公认555推力不足,就甭想了吧?

听不下去了,郁闷地去做其他事去了。。。

以上是买555第一天的完整感受,上篇完。

下篇要写啥卖我555的W兄应该猜得到,先替我保密哦,切记切记!

-------------------------------------------------- Posted:2006-03-18 11:17|






现在是凌晨4点,半夜醒来用D-Z555+CD3000听《留声机》05特刊赠碟(诺玲顿指挥SWR那张,共9首),知道听完第7首伯辽兹的“幻想叫响曲”。心绪被搞乱了,更加难以入睡,索性起来整理最近两天把玩555的思路,顺便把这篇作业给补齐了。说明一下,D-Z555+CD3000听得自己无法入眠,不是被音乐感动,而是被这两个变态折腾出来的动静所“震动” – 绝对够疯狂够变态的一对组合!

现在已经跑题了,我在这里并不想仔细描述自己听D-Z555+CD3000的心得体会 – 才刚刚接触D-Z555两三天,而自己的那套堪称完美的耳机组合暂时还没有搭建好,为时尚早啊。只是想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自己实在是有话要说也可以说是有屁要放才写这个帖子的。也希望同大家多做些纯器材/音乐方面的交流。自命清高可不是个好习惯 - 孔子他老人家说得好,礼尚往来吗。现在自己的左耳朵有点痛,不是来自声道或耳膜,而是来自耳廓中间部位。估计是(昨天加上今天凌晨)被D-Z555+CD3000给折磨的~

跑题大王啊,哈。

上篇中故意留的那个谜底已经揭穿了,“D-Z555非常适合CD3000!”。为了不引起歧义,还应该在前面加上[清新暂时以为]这几个字。其实,清新所有关于听音的感受,从4/5年前开始泡坛一直到现在,您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上这几个字,以免被我过于主观的言论所误导。

先讲下如何发现“D-Z555非常适合CD3000”吧。周四(就是收到555的当天)晚上临睡前忽然萌生了试试用555推CD3000会如何的念头,于是CD3000被从电脑上请了下来。CD3000是典型的日本萝卜声,甚至只剩下了个萝卜皮(电视语):整体无比松弛,中高频润色严重(明亮松脆晶莹剔透的那种感觉),低频延极佳切超低频量感丰富(跟HD600比),可能十由于没有注意超低频量感控制导致低频乃至中低频乐器结像宽泛定位模糊(电视曾私下里跟我说CD3000的相位有严重问题,我想指的就是低频和中低频吧);中频或者说人声细弱;女声有过于尖细的倾向,男声缺少胸腔共鸣且年轻化活泼化倾向明显(听起来怪怪的,人妖?或许)。555+CD3000?一个冷美人一个半人半妖,前者又被公认为推力欠佳,声音能好吗?但,555+CD3000一开声(碟子曲子我又记不得了,入睡前放到555中的是《柏林之声3》,D版),我就知道自己原先的推想(我以为会不忍卒听)完全错了,简直可以说错得一塌糊涂!这套组合放出来的音乐首先吸引我的是这些:
1)声音不冷!不要怀疑我用错了词,同555+888比起来,555+CD3000的声音的确不冷!
2)中高频细节清楚无比,简直让我不敢相信这是随身听所能弄出来的动静。
3)乐曲变连贯了很多(对比555+888)。
忍不住听了半个小时才睡觉。睡觉前心中已经不那么郁闷了,因为我知道有了CD3000,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出555了,即使不亏米也不怕没人要 – 这两个家伙成色都不太好,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收藏癖。





一觉醒来还是半夜,忍不住继续听555+CD3000这套组合 - 最近几乎天天如此,发烧综合症啊。自己的这张D版《柏林之声3》的中高频非常夸张,稍不留神就会暴露出她自己和器材的一些毛病,比如吉他废铜烂铁味太重。原家电斑竹中烧兄帮录的《柏林之声2》就丝毫没有这个问题。这张碟子零零星星听过不少遍了,但从没在耳机系统上认真听过(不太喜欢其中的曲子)。

。。。此处省略无关痛痒的前面n首,反正在555+CD3000没让我厌烦就是了。。。

下面的文字非常贴切地描述了第7首“Nikolai Rimsky – Korsakov Allegro Molto”(里姆斯基,天方夜谭,终曲)给我的第一听感,我首先发在了lts上,拷贝过来:

D-Z555+CD3000, 听柏林之声3,Allegro Molto - Nikolai Rimsky Korsakov,终曲处一段颇具咱们东方情调的小提琴悲鸣,哀怨委婉欲去还留,勾得我魂飞魄散。不得不放下浮躁的心 - 555的第一听感让我郁闷不已,甚至觉得比350差多了,回头慢慢地品味整曲,原来躁动不安的曲子这回完全变了模样,似乎四处充斥着冲突和矛盾,听着听着居然。。。还以为这是老柴那首著名的离世交响曲呢,天亮了仔细看封底,原来不是。

妈的,变态的555,变态的CD3000,加上这首变态的Allegro Molto,居然狠狠地刷了老子一把。

我会慢慢收拾555和cd3000的,现在就想找这首曲子算帐,谁能告诉我些具体的情形?


第8首“Hans – Jurgen Schnoor Orgelwerke von Bach”。用“马兰士63 + 艺术家10.0 + HD600”听过,有些受不了铜管乐器对耳朵的轰炸。今天在555+CD3000上,我居然轻松听完了全曲~ 由于没听过现实中的铜管乐器,对这首曲子就说一点:555+CD3000的速度有点拖沓,缺少前面组合上那种突如其来的劲头(能把你脑袋震晕)。

第9首“Hugh Masekela Stimeta”。555+CD3000这套组合的声音,是迄今为止让我最投入的一次!开头的火车模拟得有点拖沓,但(各种)伴奏乐器和细节交代得异常清楚,歌者感情传达得略有问题(少了点愤怒,仅此而已),但(带着浓浓地方口音的)吐词变得清楚了很多(降低了不少听歌词的难度)。

第10首“鼓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曲鼓乐,器材发烧友入门闭备。555+CD3000,是迄今为止让我感觉最过瘾的一次“鼓诗”体验!这个曲子很容易试出器材低频处理不当(无论是器材本身还是房间的问题)的毛病。曾听过麦景图顶级全套(音箱十那个由1百多个单元组成的巨无霸)放这首曲子,别的不说了,曲子中间那段极其低沉的大鼓(应该是全曲中最深的低频,估计鼓皮能有2米开外了吧?)被重放成了电声乐器 – 当时现场环境很差,是用宾馆会议室临时搭建的。我自己的器材,“NAIM CD3.5 + 艺术家10.0 + 8.0B + 阿理书架箱波音727”,前后级间信号线是VDH the source hybrid,所有器材电源线都是原配,喇叭线为几块钱一米的垃圾线,听音环境为南北贯通的普通客厅,宽度4.2米,音箱摆在电视柜两侧。如果用naim自家的DIN->RCA 信号线来接前级,低频基本OK,放到这里鼓声最多过于“沉重”了点;换国内某著名DIY咸菜,晕,电声乐器现形啦~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YY出来的感受,同在杭州的发烧友 L老弟感受跟我基本相同。

说明下,我没用naim cd3.5 + 8PR + 600听过《柏林之声3》。

由于《柏林之声3》第7首“Nikolai Rimsky – Korsakov Allegro Molto”让我印象太深刻了,我对555和CD3000的态度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决定暂时不出了 - 感悟作曲家和演奏家或演绎者的本意固然非常非常重要,听听不同风格的器材所制造出来不同声响或动静也其乐无穷啊。

这哪里还是把玩啊,都快成自我欣赏了。其实无所谓了,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吧。昨天上午刚开始写上篇时并没有想只弄个上篇出来,但后来实在写不动了,只得罢键盘。

由于从周五早上开始喜欢上了555+cd3000,遂有了仔细把玩555的兴致。下面说说这两天把玩或乱玩555的一些结果 - 既然是玩,过程就不仔细说了(我也没记住)。

1.555直推CD3000
第一听感我上面说得差不多了。这套组合的优点到底在哪里?我一时还参不透,反正很吸引自己去感受就是了,哪怕是CD3000的软肋 - 古典音乐。暂时发现的问题:
1)低频软脚蟹问题严重
2)高频过亮
3)听某些录音,高频会过尖过刺
我可以忍受1)2),但难以接受3)。还好,本人最近在有意培养自己对“高雅音乐”的爱好,“高雅音乐”中让我听起来过尖过刺的曲子或碟子不是特别多。

2.555直推HD560-II
不忍卒听。

3.555直推HD600
考虑到2,不想试。

4.555线路输出+艺术家10.0+CD3000
同555直推CD3000比起来:
1)CD3000的中频问题没有解决,连改善都很小(如果有的话)
2)声音变饱满了很多很多
3)声场变立体了很多很多。所谓立体,就是说横向上被压缩,纵向上被延展
4)低频软脚蟹问题基本解决
5)高频依然过亮,甚至可以说更亮了
6)高频会过尖过刺的问题基本解决
但考虑到使用方便性的问题,不考虑555 +二房+CD3000这种听法。

5.555线路输出+艺术家10.0+HD600/HD560
出于与4同样的理由,因为不想让二房横加一腿,没试。

6.555光纤输出+MT77+888LP
同555耳机输出+888LP比起来:左右声道分离度、乐器定位、声音清晰度严重缩水,整体连贯性提高或者说改善明显。

7.555线路输出+CD3000
同555直推CD3000比起来:听流行的话音量不小;声音干净;高频柔和了不少,高频刺的毛病不见了;低频没力度,不过瘾


8.关于555的一些杂七杂八

1)数码音量调节范围太窄,只有区区30格。在家里听通俗音乐(爵士,流行)的话,无论用888还是CD3000,都很难通过正常方法调到适合自己的(足够低的)音量。如果真的想调到足够低的音量,得借助”EQ”功能才行。

2)音量调节/音效模式选择不影响光纤输出+mt77解码的声音。怕的就是sony公司偷工减料,通过调节数码信号(幅度)的方式来做音量/音效控制,幸甚幸甚!

3)音效模式影响线路输出声音。

4)正常音效模式(关闭所有音效)等同于”EQ”模式开到满格,或者其他模式的0格。


全篇完。

欢迎拍砖,谢谢观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6 05: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