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调音的大耳是啥声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17 13: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吉林
本帖最后由 轻烧党 于 2021-7-17 14:15 编辑

很多人最大的误解就是古典调音以低音和高音为主,一般来说古典涉及的频宽确实比流行广,比流行更应该兼顾高低频,但绝不是“两头翘”的,甚至大多是略偏上盘的,也不能算中上盘,因为古典调音中频并不凸,当然最好也不凹,低音一般会略偏少,只有高频一般会凸一点。比如说dt880和dt990,更突出高低频的dt990反而定位流行和摇滚,低频较少且高频没那么突出的880反而定位于古典和爵士

原理是古典必须尽量还原乐器原有的音色,频响不够平直乐器音色会出现问题,所以理论上听古典最好的耳机频响应该是一条直线而不是普遍的略偏上盘。更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两头翘,比如说高频拔高太多和中频凹音色会过于尖锐甚至刺耳,声底形体细瘦,低频足中低频会肥厚,影响乐器的音色和形体。这些和乐器本身的声音出入会过大,反而不适合听乐器了。
低音上略偏少才是最正统的调法,原理是开放式动圈耳机低频是滚降的。如果滚降的低频都达到了正常的量感,那么未滚降的中低频会过量,中低频对乐器音色的影响更明显,对乐器影响的种类更多,所以宁可舍弃一点低频的量感也不能让中低频过量。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t1二代,t1二代官方明确表明为了流行才略加强了低频。但t1二代的低频量感实际上很正常,就是因为滚降的低频都正常了,没滚降的中低频就肥厚了。

中频以不薄不厚不远不近,音染小为主,不薄不厚不远不近是为了准确还原乐器的音色与结项,形体。肥厚和细瘦都不准确,音染要小是为了音色和原来一致性高。这样的中频如果听人声是平平淡淡的,倒也比凹陷的细瘦的中频人声好听。
至于高频为什么偏多占主流呢,因为万恶的谐振峰,耳机发声受腔体共振影响较多,难免高频会有一部分谐振凸起。如果以凸起的部分高频量感才达到正常,那么没突起的部分高频音色会凹陷灰暗,很多乐器会失去色彩和光泽。所以做法是让没突起的高频就有比较正常的量感,这时凸起部分的高频自然就会偏多了,高频总体也偏多了。





2
发表于 2021-7-17 13: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西安
学习学习,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4 01: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