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要养成听不插电音乐的习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0-28 10: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
本帖最后由 轻烧党 于 2021-10-28 11:13 编辑

       在以前有一部分极端传统发烧友觉得古典才能hifi。从逼格上来讲,古典>爵士>民乐/乡村>民谣/民歌,但听了很多hifi天碟以后才发现其实各种音乐都有,流行也有。但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都是不插电乐器,就算有插电乐器和电子音效最多也就是个陪衬。
     绝大多数流行音乐的唱片,并非专门做给hi-fi、hi-end系统,而是做给“草根重播系统”的,我们要记住,绝大多数流行音乐制品,是在手机上听、在电脑上听、在家用低档桌面音响上听、在收音机上听、在汽车音响上听。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激励手段、音效加工,也是为了使得录音在这些“草根设备”上能听起来有效果一些。比如把低音加重一些、把高频某些频段加亮一些,在草根播放器材上,会听起来“嘭擦擦”一些,似乎音质好一些。然而经过这种加工处理的录音制品,在真正平衡而有揭示力的hi-fi系统上听,则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电子乐器、电声音效,和不插电的传统乐器,哪个更难录、更需要经验和技巧?毫无疑问是传统乐器。传统乐器依靠物理振动发声,而且其音色最为音乐爱好者们所熟悉,所以录制和重播得象、还是不象,是很容易判断的。我以前举过一个“画人和画鬼”的例子。画鬼很容易,因为大家谁也不知道鬼长什么样,依靠想象画就是了,画人,或者画其他真实存在的物体,就难,因为有一个真实的事物来参照和判断。真实的乐器,特别是那些音域很宽、音色变化很丰富、音乐表达力很强的真实乐器,比如钢琴和提琴,是很难录好的。录制和重播出来一听,象还是不象,哪里有问题,有经验的耳朵非常容易辨别。电子音效(Sound Effects),则犹如“画鬼”,其实本质是一种效果,没有对应的“真实”可以参照,所以就无所谓有多真实,也谈不上高保真和还原。
    原道为什么火,其实就是因为多数人音乐鉴赏水平跟不上设备水平。即使入烧了还是听为草根设备设计的电子合成音乐。而hifi讲究的是高保真,是还原。电子合成音乐从源头上就没有一个可以用来还原的标准,就是失真的。这种音乐拉不开草根设备和hifi设备的差距是很正常的。
   
         
     
2
发表于 2021-10-28 10: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
很多人都忽视了音乐质量,耳机和系统就是更好回放录制的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30 05: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