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又去了city hall,听了香港小交响乐团的“《古典音乐速成》:乐团指挥的故事”。整场演出以一边演奏,一边解说以及和观众互动的方式进行,内容性非常强,两个半小时的演出真的收获颇丰。
除了谈到了指挥的手势,方式之外,有个曲子还特别的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在乐团背后的巨幕上投出了指挥的实时影像,观众可以在听演奏的同时观赏到指挥细微的脸部表情和动作,帮助观众理解指挥是如何和乐团之间沟通的。当然那曲演完,指挥说她有些晃眼,因为没有试过对着个大镜子表演,哈哈。
另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部分是,大屏幕上投出了整个曲子全乐团的谱子,每个小节都有超过十行,因为每一行代表一个乐器部分。指挥特别介绍了其中她highlight出来的关键部分:渐强和减弱,以及各个乐器部分在每个小节中演奏部分。通常乐团在排练的时候都是平调先演奏一遍,然后再把渐强和减弱的部分加进去,这时指挥会根据排练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时叫停,要各乐器部分提高声音强度或减弱声音强度。昨天的现场我们有机会听了平调演奏和加入渐强减弱演奏的对比,并且现场演示了排练的过程,非常有意思。
另外,指挥还会提示各个乐器部分什么时候进入,原先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难的事情,毕竟演奏的都是经验丰富的音乐家,大家应该不会踩错点,但直到昨天现场指挥采访最后一排的trombone,问到他对指挥有什么的期望的时候,我才了解到这么微小的细节,他说,“因为最后一排距离第一排的指挥最远,由于声音传播需要时间,所以为了达到最完美的演奏效果,声音能和第一排的合拍,需要指挥拿捏准他们进入的准确时机。”听到这我有点楞住了。。。毕竟第一排和最后一排只差不到10米的距离,没想到乐团演奏会这么细致。
所以结论就是:其实指挥位才是整场音乐会的皇帝位,因为她才是整场音乐会的调音师,她把握着节奏,音色,还有整个乐团的协调性,所以指挥才是最应该拥有一套最完美的耳机或hifi系统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