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初烧,一直想搞套能推大耳的随身设备。逛了很久的论坛、贴吧,又加了不少耳机群,发现市场的环境对新手真的很不友好。刚开始看帖子的时候发现大家说的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没有任何实感,身边又没有什么可以试听的地方,所以最初只能以价论声。跟老婆申请了1万5的预算,能买到什么样就顶格买了。在纠结了近俩月之后选择盲狙了乾龙盛的QA390LE,理由是本人经常出差,住宿从来都是就近解决,对便携的要求相对较低,390le体积够大,感觉高低能比小随身多塞点零件进去。并且能推动880,之前在朋友家听过一次880,觉得还挺喜欢,所以决定以能推动880为前提来选择前端。 后来390le和880/250Ω一起到了,赶紧看遍说明书插上就听,随便选了一首人声,说实话当时还是心里一凉的,两个加到一起开声并不理想,听起来声场很紧,声音也不立体,虽然知道880的人声一般,但这也太不济了。于是直接撂下就不听了,先煲个一天再说。第二天晚点的时候再拿起来,选了一首弦乐四重奏,这感觉简直跟开声有着很惊喜的变化,声场打开了很多,乐器的定位也很明显,当时就感觉自己大小算个玩HIFI的人了。 听感方面,由于预算原因没法购买更多的耳机,所以只能抱着机器四处去试听,下面简单说说听过几款耳机的感想: 1.ARYA二代+单端原线 本以会推不动,但不知道是二代易推还是390le推力本身就比较足,插上之后感觉非常不错,我不了解这款耳机的上限有多强,但在390le的驱动下声场、细腻程度该有的都有,感觉两个设备契合度还算挺高。听曼丽的《北极光》氛围感很强,人声比较靠前,伴奏的解析很到位,但又不会跟人声过度的分离,不过齿音比较重。听弦乐舒服(这里没词儿了),钢琴的话完全看个人喜好,本人比较偏好880上活泼明快的声音,感觉Arya适合一些抒情点的曲子。大编制试听了德9,声场和声音的厚度够了,但整体表现偏慢,不太能接受,不知道是机器推不出来还是耳机的原因。 2.He560 不会设置,试听时没平衡线,没推动。 (去HIFIMAN试听时候拍的照片) 3.K812 这款耳机在390le上的表现感觉非常好,同样的试听曲目,人声不远不近,齿音基本没有,氛围感不及Arya但也足够,弦乐和钢琴比我的880表现的更饱满一些,质感很好,感觉无论曲目节奏快慢都能很好的驾驭。大编制不太行,声场表现较差,听了个响就摘掉了。 4.达音科 隼PRO 把增益调到高,没有明显底噪;增益调到中之后背景就很黑了,不会有过推的情况。人声位置远近适中,比较耐听,有种小剧场的感觉。齿音在有和没有的临界点,很喜欢这种处理。解析也算恰到好处,不会因为伴奏的过度解析而出戏,氛围感整体不错。不过要说一点的是这个耳机有通透、参考、氛围三个滤网,用前两个高频有时候会比较刺激。 5.DT880/250Ω 前面几个都是试听机,这个是我自己的,听的比较多。250Ω版本的推起来很不错,感觉除了人声以外其他的类型音乐发挥的都很好,这耳机在论坛里讨论的太多了,就不做其他表述了。 这几个耳机听下来感觉390le低频量比较少,用Arya、812时候觉得低频控制得不错,下潜和量感刚好。但是像隼PRO这种官方说三频均衡的耳塞在390le上表现的就会偏中上,880就更明显了,下潜够用但是量感的确不多,不过好在本人并不过多追求低频。如果是喜欢低频的朋友需要考虑下耳机的调音。 操作方面: 经过两周多的使用感觉单片机的操作并没有造成什么困扰,主要我现在用的也是64G的TF卡,能存的专辑也不多,后续升级到256G之后可能会麻烦些,不过个人感觉如果做好文件夹安排的话应该问题也不大。390le配有遥控器,但应该属于比较传统的红外遥控,需要对准了按才有效果,而且有效范围也不是很大,所以本人并不爱用。这样的话会有一个弊端就是需要关注机器自带按键的使用寿命问题,不知道按多久会坏。 系统方面: 支持播放格式比较多,但是不能硬解DSD256 512。我听的音乐DSD格式的不多,如果遇到特别喜欢的曲子是DSD256格式的话可以用转换软件降频之后再听,影响不大。DSD512的话就没辙了,转换软件不支持512的降频,软解的话我电脑又实在太破,一句歌词能卡三下,就放弃了。 蓝牙方面: 这个功能就看个人喜好了,如果追求好一点的音质的话需要吧音源存在手机里,再用海贝之类的播放,这种使用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弥补不能硬解DSD256的不足,并且手机操作比较方便。但其他格式就没什么必要了,还是用TF卡更好些。个人认为蓝牙功能就是个锦上添花的功能,不是我主要关注点。
使用感受大概就这些,总体而言盲狙成功,是不错的体验。作为一个新人没接触过多少器材,还在煲耳朵的阶段,以上观点仅为个人感受,欢迎大家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