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39|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3年了,聊聊最近坚持听多声道现场对音频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6 17: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市
写在前面,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互相探讨,交流才是来BBS的本来目的,赞同或者反对都是正常,希望正常交流,上来就喷的建议直接退出比较好,谢谢。

-------------
2.0音频一直是HIFI界的主流 这个当然很大程度原因是源自于CD音乐绝大多数都来自录音室特点 现场录音并不多 再加之回放设备也多以2.0为主 。

5.1/7.1一般常见于现场DVD/蓝光的录音,更多是服务于家庭影院的需求,这种现场录音一般会在多个位置收音 后期混音编辑好声道位置  在家庭影院中
可以还原很好的现场皇帝位聆听效果

杜比全景声 也就是所谓的7.1.4 本质上和7.1区别也不是太大(仅限于音乐层面),是最近几年逐渐开始流行的一种音频格式,影视方面应用很多,音频来说
最近杜比也在大力推进,国内很多录音工作室都装了7.1.4全景声,一般混音都会做两个轨,配合流媒体的DOLBY ATMOS格式发片,苹果/TIDAL有不少资源

杜比全景声目前真正的现场录音不多,这里我就不谈,主要就聊聊真正的现场5.1/7.1录音  同样的一段音频 不管是什么现场, 我都对比了很多,比如雅尼的
久石让的 张学友的 包括一些ACG的现场, 你都不需要费劲去AB  一耳朵就可以分辨出 5.1的听感绝对是要好于2.0  而且不是好的一点半点的问题, 因为声场
的对比出来是这样的:



  


当你听过环绕声版的声场之后,2.0的声场简直就成了一条线,所有的人声乐器观众声音 都挤在这一条线上 再加之头中效应的影响  可以说毫无听感可言  再想想还有人讨论什么横向纵向的声场 真的是想想就笑了
5.1/7.1版的声场 可以非常好的还原现场的听感  每一个乐器的位置 人声的位置 甚至都可以很好的分辨出来 毫无头中效应 再加上周围观众声音 以及画面的配合  基本上听感就是现场感



不过这里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你的音频处理设备必须具备强大的头部空间音频处理能力,否则如果不经过任何处理或者仅仅是比较低端的处理能力,出来的声音仍然会记载一条线上 ,而且5.1声道的
内容挤在2.0的线上,反而更大程度的劣质化声音,这个问题其实整个环绕声场的核心关键问题,而目前主流HIFI领域中的设备,均是不屑于去在这方面去下功夫,当然这一方面的原因也是源自于HIFI的整机厂
多半都是小企业,尤其是国内这些,组装组装零件搞搞电路

我手里目前用的GC7,可以说是目前对于能够支持自己耳机中,头部空间音频处理最好的设备(没有之一),但如果你仅从硬件参数来看,可能也就是HIFI最入门的产品级别,也许连入门都不算,从HIFI的角度来说是不会有人选择这种设备,会认为
不如直插主板就好了,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就我听过GC7出来的环绕效果之后,同版本的曲目,2.0的我根本不会在听,不管啥设备出来,都没有任何的兴趣  原因只有一个“干瘪的声场+头中效应”




我在坛子里也发过好几篇对于GC7声音处理能力的褒奖帖,不是因为我跟创新有什么关系,创新还有7788N条产品线,目前我除了GC7没有推荐的,哪怕同样具备SXFI能力的X4 X3这些 都在音频处理上有很大问题
GC7的使用又的确很麻烦,普通人很难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把它设定明白,而它在DAC方面用料也的确一般,试想一下,如果将来有企业能够推出相同技术力框架下,但DAC以及AMP部分用料更专业的设备推出相应的产品
会在未来的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HIFI界发展到今天,在目前的一个2.0音频主流下早就已经进入了一个技术瓶颈期,音频的原始驱动始终摆脱不了模拟信号,那么抛开耳机端自身回放技术的进步之外
解码/耳放/线材/包括播放端其实能做的事情都非常有限,每年还得想办法推陈出新,只能是换换芯片,换换接口,折腾折腾电力,但是实际最终又能有多少实质性的进步?
如果真的是靠这方面的进步,那么老设备又怎么会有那么多老而弥坚般的存在?


我相信随着现在流媒体音乐的不断普及 DOLBY ATMOS这种多声道现场/录音室混音音源的逐年增加  最终未来音频处理设备的市场更多的还是会往以真正SPATIAL AUDIO技术能力核心的方向发展
单纯的DAC以及AMP就今天的技术能力已经是很饱和了。




2
发表于 2023-1-7 00: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未来音频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1-7 0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您说的很对,10万的车不太好,只能代步而已,,大家应该尽力贷款上到30,50个的,这样的车比较不错,满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3-1-7 0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你的意思是不是你还是用耳机听这个7.1声道然后体会到环绕声效果的?

既然最终出来的声音还是2.0,那又何必需要GC7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厂商直接把这个处理过的环绕声做成2.0声道的耳机录音提供就是了。厂商的专业设备肯定比这样一个小声卡效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7 00: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虽然我只体验过一次耳机能推出纵向声场
当时感觉的声场是这样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7 00: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泉州市
音源不好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7 01: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
多声道的录音有个很大的问题就在于——你到底要以什么思路来构建混音?是以场下观众的角度还是以你直接站在台上站在乐队中间这么个角度?我翻了一大堆流行乐演唱会的原盘,不少选的都是前者,而这么一来,真真正正的“有效声道”还是前头那一排,好像跟2.0比起来也就多了一层观众的声音……

不过有一点我倒是很希望:以后的随身播放器最好能够做到解码输出或者处理多声道/全景声音频的能力,折腾了这么久的所谓推力所谓调音,不如拓展一下听众的内容范围,听2.0的是音乐,听5.1的不也还是音乐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7 01: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
多声道早在9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普及,但为音乐作品服务的少之又少。现在也行是比较合适的时机。但千万别想耳机模拟,体验不可能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01: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bass0411 发表于 2023-1-7 01:03
多声道早在9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普及,但为音乐作品服务的少之又少。现在也行是比较合适的时机。但千万别想 ...

多声道的音频现在越来越多  多少的LIVE现场蓝光碟  几乎每一次大型的演出都会有留存

空间音频不是想不想的问题 我都用了很久了 没有体会过的人 永远不可能相信能够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7 01: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本帖最后由 阿灰灰 于 2023-1-7 01:10 编辑

关键在于设备的便捷性,零几年的时候,已经很多电脑品牌机在鼓吹自己7.1声道了,买电脑还特地“送”一套漫步者7.1。但问题是几乎所有人都是当2.1来用,没人会去7.1环绕,布线、悬挂都是一大堆麻烦。真正舍得或者有条件在家里组7.1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设备的受众面那么小,音源自然也就少了,但其实很多DVD演唱会、电影都是有5.1声道的,很多游戏在制作时都不仅仅是7.1而是包含顶部声道的,但真正能用到这么多声道的“玩家”却寥寥无几。设备的便捷性决定了多声道环绕在短期内不会成为民间消费主流,更多还是停留在工作室的需求——我有总比你没有好,虽然我未必会去做那么多声道的文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01: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i0ioi 发表于 2023-1-7 01:03
多声道的录音有个很大的问题就在于——你到底要以什么思路来构建混音?是以场下观众的角度还是以你直接站在 ...

就像我文章当中提到的   音乐录音 分为两种 现场 和 录音室  现场其实好说  我们只要遵循皇帝位的听感就可以
但是至于录音室出来的 多半都是分轨录音  不存在所谓的现场位置  那么至于怎么去确定空间方位  完全看混音师而定

你说的这个问题  的确是多声道音频所要面对的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 2.0立体声音乐 也是要面对同样的问题
一个乐器的声音 你是放在左声道 还是右声道  还是中央  这个跟环绕声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  需要混音师根据回放声道的数量去自己设计 如何能做到最好的氛围感
例如杜比全景声提供了 7.1.4个声道  低音声道自不必提  那么前后左右以及天空声道该如何设计  非常考验混音师的功力   


也非常考验回放设备的功力  能否研究好HRTF技术 利用好空间音频 能够将每个声道还原到人体听感最接近的位置 最终转成2.0输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01: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wuyouming 发表于 2023-1-7 00:27
您说的很对,10万的车不太好,只能代步而已,,大家应该尽力贷款上到30,50个的,这样的车比较不错,满意了 ...

我认为您完全没有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内容  不过不理解也正常 都理解反而不正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01: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dfying 发表于 2023-1-7 00:28
你的意思是不是你还是用耳机听这个7.1声道然后体会到环绕声效果的?

既然最终出来的声音还是2.0,那又何 ...

你说的有一点是很正确的 就是耳机无论如何 是2.0声道的  (智商检测的所谓物理多声道玩具耳机除外)

其实您想过没有 人耳  就是两声道的  你把人提想做一个机器 这个机器的输入 其实只有L/R    所以不管声音有多少个声道  最终都是L/R来接受  您实际听到的 都是您大脑经过处理的双声道音频

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简称HRTF 技术就是提前处理好人脑需要处理的音频 然后发送给双耳  这样看起来双声道音频 也产生了空间效果  这个技术其实很早以前就有

包括人头录音  还有一些设备以前一直也有什么所谓3D音频模式   但是实际你听起来就会发现 这种没有定制化的音源 是很难让听众得到一个真实的效果  听起来感觉反而怪怪的  不能说一点效果没有 但是实际聊胜于无


而且这方面需要在录音端就下很大功夫去进行编辑 混音  厂商来说是没有这种时间去专门为耳机用户服务  针对耳机用户推出的模拟环绕2.0音频音源 是非常少的  索尼有一些360音频 还有一些人头录音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最科学的方式  还是要直接能够对应多声道的音频进行解码  因为标准的杜比/DTS多声道音频 是非常普及的  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 只要你是DVD/蓝光碟  几乎都会有至少一条5.1的音轨  通过正确的5.1解码
然后将5.1的方位根据您个人个性化的头部数据以及您所用的耳机 进行多种匹配 利用软件/硬件实时编码输出处理后的2.0音频  形成具有定制化针对性的2.0音频给您的大脑 您才能真正体会到一个良好的空间音频
不知道我这样的解释您理解了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01: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poonhk 发表于 2023-1-7 00:32
虽然我只体验过一次耳机能推出纵向声场
当时感觉的声场是这样子的

那就很可以了  因为对于耳机来说 实际上 前方的声场是最难模拟的  市面上您能找的到的那些3D耳机 比如日系的那些所谓电影耳机 支持多声道  还有那些游戏7.1耳机   它们都很难做到正前方声场  跳出头中效应都很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7 01: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samwangear 于 2023-1-7 01:48 编辑

耳机又不能真的回放多声道,只是做的互馈而已。多声道箱子的成本更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或者说现在看电影电视还单独配箱子的人都不多了,要不然各家电视厂也不会推回音壁了。至于所谓的空间音频,如果你听古典就会知道效果非常假,而且对结像形体感是毁灭性打击,更不要提什么音色泛音什么的了。人类的声学还处于一个极其初级的水平,连把几个乐器的声音从一个音轨里分离开来都做不到,何谈给这些乐器重新定位,所以可以说绝大多数处理都不如直接录音出来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7 0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HIFI界有头中效应?还是LZ觉得耳机能够代表HIFI界?

N.1声道又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为什么HIFI厂商普遍不用,理解了结像再谈吧。

HIFI圈子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圈子,同时任何希望听到更好声音的人,又都可以说玩HIFI,这也没错。

只不过有些问题,玩到核心才会明白,否则解释也没有什么用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01: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音源其实很多  各种DVD/蓝光 都有  演唱会 音乐会  包括音乐类电影 多了去了


比如我用GC7的SXFI技术体验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后那段现场 那段温布利大球场的LIVE   直接秒了另一边同步用解码播放立体声版波西米亚狂想曲电影原声CD中立体声版本

立体声版本的可以说就是在我脑仁儿里开了个音乐会  而利用HRTF技术还原的环绕声现场 之呢个说仿佛就置身一个小型现场一样的震撼

首先是感觉QUEEN就在台上演出  声音的确是从舞台过来的  观众在我的前后左右  另外因为有LFE声道  低音我毫不夸张的说是从脚底一直震撼到头顶这种全身的震撼  在聆听普通音乐中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震撼  低音是不可能去跟音箱做任何的比较  顶多震一震鼓膜


耳机我用的都是同一只HD650    只不过一个蓝光ISO  一个FOOBAR2000  同时播放 两套音频  差距可以说是巨大的  完全不需要反复去A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7 01: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jackylzf 发表于 2023-1-7 01:23
你说的有一点是很正确的 就是耳机无论如何 是2.0声道的  (智商检测的所谓物理多声道玩具耳机除外)

...

我理解了,谢谢解释,但是我还是认为这个5.1 To 2.0的转换并不是非要创新声卡之类的硬件不可,靠CPU靠软件进行合成转换应该也是可行的,也许现在还没有做的非常好的插件,但将来肯定会有。

不过有一点我不认同的就是,人耳并不是简单的两声道,听神经就像视神经一样有着空间分辨能力,虽然没法像蝙蝠那样实时定位,但辨别出左右前后高低的大致方向不成问题。所以耳机不管做的多么好,还是没有办法跟音响相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01: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1-7 01:34
HIFI界有头中效应?还是LZ觉得耳机能够代表HIFI界?

N.1声道又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为什么HIFI厂商普遍不 ...

我玩耳机玩了10多年了   我只能说这么多     N.1声道的确不是新鲜玩意 80年代就普及了  也不需要我给您普及  我说的重点根本也不是这些
您不理解我说的内容 我表示非常理解 如果您愿意跟我探讨 我欢迎正常探讨 如果上来就要喷两句 那我希望咱们的谈话就此打住  节省彼此时间  口舌之战毫无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01: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ackylzf 于 2023-1-7 02:04 编辑
dfying 发表于 2023-1-7 01:46
我理解了,谢谢解释,但是我还是认为这个5.1 To 2.0的转换并不是非要创新声卡之类的硬件不可,靠CPU靠软 ...

我从来没有说必须要靠单独的硬件, 更不必说要靠创新这家公司(这家公司的FOUNDER刚刚去世了 R.I.P)


我只是说现阶段我没有发现比GC7更好的设备  同类的设备我基本上都玩遍了  但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趋势  目前其实软件算法已经有很多了  但都不是特别的理想
杜比自家的DOLBY ATMOS HEADPHONE  在WINDOWS商店就可以找到 100块人民币永久使用权  您有兴趣可以尝试购买  根据提示一步步设置好了  然后寻找DOLBY AC3+EAC3的音频 一般网上下的MKV只要是DOLBY的基本都会带  用WINDOWS默认的播放器播放就可以直接激活  可以听听效果
网易云更新了杜比全景声音乐  但不知道这个插件能不能激活  因为该头部空间音频插件并非支持所有的WINDWOS软件  今年WIN商店还会推出APPLE MUSIC 也会有DOLBY ATMOS音频。


包括苹果的AIRPODS PRO 配合 IPHONE12以上带有TOF镜头的都可以做头部数据的空间音频  设置好了用INFUSE播放这些多声道音乐碟片 都可以体会到  


只是以上的效果都稍差一些 但是能听个大概意思


其实我跟您的理念是一样的  那就是音源角度只有标准2.0声道的音乐   未来一定会逐步被细节内容 定位更准  氛围更强的多声道音源文件所取代  毕竟听感总是要发展  而且目前音质的提升早已经进入瓶颈期  今天一般厂商科技的天花板也还是被30年前的大奥秒杀 反观视频方面 30年前的电视恐怕今天白送您您都未必会要。 这就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真正进步  音频未来的发展也应朝着这个方向去走  再去纠结音质  除非能够质的突破  突破模拟信号 否则没什么意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21 17: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