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6P+Z1R用家,威士顿mach50/60/70/80试听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7-9 16: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
原来打算把马赫全听一遍的,但实际对比发现太耗时间,光两两对比就要花10-15分钟,4组对比就要接近1小时,所以只听了4个相对比较高端的。不过最后z1r的加入反而没花太多时间,因为区别实在太大,完全是一耳朵。

这个mach系列应该是同系列里产品线最长的,整整8款,从50开始听,其中也有威士顿刀法的原因。因为30/40/50都“只”差1千,而到了60直接从6k档的50跳到8999,也就是说60比50贵了50%,而60到70又“只”差了1500,咬一咬牙就能上,70到80“只”差了1400,依然是咬一咬牙能上的程度。所以单从价格看,50和30/40一档,60/70/80一档。

实际听下来,也发现60之于50的区别,是相对最大的,可以说是质变,而60到70/80的升级,从听感上却并不明显。

很神奇的一点,60比50要难推很多。P6PRO高增益单端,50只需15格,60需要28格!质变的点,第一是声场。60的声场比50大一整圈,有较明显的左右前后位置感,50几乎是团在一个小空间,两者声场甚至是从无到有的区别;第二是60的三频密度感更强,结像更凝聚,整体素质都hifi起来了,而50相比之下低频偏散、偏硬,中频发虚,60的人声明显更贴面,更有威士顿厚润中频的风格。

从60换到70,最大的不同是线变了,只有70/80用了这种叫linum ultrabax的线,50/60的线叫linum superbax,ultra线更好看,super线更好用(更软)。听感上,70和传统威士顿完全不同,极高频细节一下子出来了,整体会更刺激,但声场并未拉大。就三频的分布来讲,我倒更喜欢60,后者更舒服、三频能量可谓恰到好处。而70就有些偏高,低频相对缩了,弹性更足一些,可能是这条线的功劳,而60的低频更宽松,速度会稍微慢一些。

60/70的中频差别很小,70会更锋利更快速、音色也更透明,听起来会更“高级”,毕竟更亮,很多人声和配乐的音色会更鲜活,细节感也更足。而搭配p6p这种r2r机型,中频怎么样都会修正得很好听,我基本就没在p6p上听过人声难听的塞子,这种自带的中频加成效果让威士顿全系列的人声表现都很出彩,但低频还是让我有些失望,起码从50/60听到70,都没有足够下潜和氛围。还是动铁那种硬硬的感觉。

最后到了最期待的80,但一耳朵还是没惊喜——低频依旧没有质变。而且很神奇的事再次发生,与50/60一样,80也要比70难推很多,P6P高增益音量差10格以上。更具体地讲,50/70都是易推的一档,用P6P单端15-16格足够;而60/80难推很多,要26-28格!作为参考,公认难推的z1r,用p6p单端,需要32-33格。也就是说这次的60和80,难推程度已经比较接近z1r了。

80比70,虽然这次威士顿官方把它们列为双旗舰,但听下来还是建议选8不选7。80胜的地方在于整体感,两端的拉升都会更好一些,相对明显的是通透度。如果单独听一段时间70,你会觉得70高频在动铁里已经足够出色,但对比80之后再听70会觉得有一点闷,而80的音色更完整、自然。另外有一点,80的高频可能“得益于”更难推:在p6p开高10格以上音量之后,尽管听起来响度差不多,但高频单元得到的电压更高,理论上频响还原会更好,因为高频本身就更难被人耳听到,需要达到足够的增益肯定更吃推力。所以60/80也会有更挑搭配的潜在问题,在控制力很强的p6p面前,它们的实力会展现更充分,但如果碰到控制力不足的前端,或许相当好推的50/70就会展现出更高的音质下限优势了。

最后mach80和z1r作个对比,这是最明显的一组ab:换到z1r的一瞬间,你会发现前面听的都是“一个声”,z1r的刺激度一下子出来了,低频优势可以用秒字形容,圈味十足,高频的华丽感也更甚,只是人声比80闷很多,p6p的中频润度能让z1r人声听着不尖不涩,但结像靠前度还是无法和多单元动铁比——p6p下的60/70/80都能说是人声毒塞,而且女声表现比男声更好听。此外,z1r的速度也更慢,时刻在呈现一种独特的流行味道,mach的音色则是干净利落,就是在清晰回放一张标准的录音室唱片,而换成z1r后就立马变成了迪厅remix风格,某些歌特别带感,还有些歌就比较奇怪。总体来看,因为低频的巨大优势,我个人还是更喜欢z1r,相对闷的中频听习惯了也能接受。

就以上主观听感,给4个mach作个小总结:
据说这次的mach是用的以前es定制技术,es是专业耳塞,所以调音也会更偏监听些,且一致性很高,是一脉相承的威士顿监听风格,还原性高,三频平整,音色不偏不倚,也是很典型的多单元动铁调音特征,现在音特美和威士顿合并为一家,似乎后者也借鉴了音特美的调音哲学,把闷的弊病完全解决了,尤其在70/80上,高频都是最出彩的频段。

50/70和60/80是两组类别,前者声底冷,后者相对均衡;前者很好推,后者较难推,不过好推也意味着更挑播放器灵敏度,用p6p的话自然是完全没底噪,但如果没好前端,还是建议搞个高灵敏度的播放器或小尾巴,不然很影响声底的干净程度。

威士顿系列的传统优势仍在——极好的佩戴,我认为mach系列是自己戴过最舒服的公模耳塞,而且很神奇的一点是,50-80的外壳体积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即使是8单元的mach80,佩戴感也和下级型号完全一样,又轻、又贴合,舒适度和密闭性都能打满分。缺点则是塑料感略重,外壳接缝痕迹也比较明显,配色不如以前w系列好看。

新的t2母座可能是提高了原来比较老的mmcx的耐用性,不容易接触不良,但观感有下降,总感觉凸出来一块。

听完之后,顺便查了下这四款耳塞各自的单元配置:
50是1低2中2高;
60是2低2中2高;
70是1低2中4高;
80是2低2中4高。

基本和听感的结论保持一致,mach60的声音相对最暖,最有老威士顿的味道,素质在线,也是我认为mach系列最值得考虑的一款。其他几款都属于中性略微偏冷的风格,总体干净平直,没有什么出彩但也没有硬伤,是很标准的hifi声,就50-80来看,型号越往上,声音越紧实、能量感越饱满、高频也会更亮,但是只有50到60有最为明显的素质区别,再往上的70/80双旗舰,一个好推下限高、一个理论三频更完整,从我个人角度看,肯定还是选上限更高的80。之后我私下也和朋友讲,要给mach搭配出自己喜欢的声音还是尽量搭配味道足的播放器,不然着实会比较平淡。

可能我并不太感冒监听技术下放的入耳,还是对音乐味更偏爱吧~要给威士顿提建议的话,我觉得可以考虑补充一条音乐味更足的产品线,把之前标志性的暖声找回来。像索尼这样的分类就挺合适,m7、m9这种监听耳塞做hifi性和全面性,体现品牌调音特色的就靠z1r。这样无论是hifi党还是调音派,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旗舰。当然,这里决不是说z1r素质不行,而是其调音风格对比威士顿mach的确更为鲜明。这年头,做大一统的hifi声可能不如捣鼓点有特色的声音吃香。













2
发表于 2022-7-9 16: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无法理解威士顿一口气出这么多型号是为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9 03: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