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谈谈拓品ArpegEar 羽/Hane 入耳式耳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3 03: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辽宁
本帖最后由 taomeikuangke 于 2024-12-3 03:17 编辑

音响器材的基础是什么?是电声技术,宽泛点说,也就是“科学”,可定性、可量化、可复现的东西。这不仅体现在产品的设计制造上,同时也体现在产品的使用和评价过程中,即——以电声技术实现优秀的音乐重放,通过重放中的主观感受反映电声技术的设计和发展。这段话看起来很突兀,但如果结合我今天讨论的东西——拓品ArpegEar 羽/Hane,就变得很好理解了。


它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拓品推出了一个新的子系列ArpegEar,该第一款产品是个树脂腔体、类定制外形、可换线的10mm DLC复合振膜动圈耳塞,官方定位是——入耳式监听耳机,最大特色是配备了4个调音开关,还起了个比较专业化的名字——Precision Tone Control。





有没有一种眼熟的感觉?没错,面向专业市场的有源监听音箱也有类似的功能。当然,细说的话二者有一些区别,比如实现此功能的技术手段不同,也就是电子分频和被动滤波器的差异,使用此功能的目的也有区别,因为入耳式耳塞是不受环境影响的,但音箱的房间低频增益问题是一定要考虑的。
但是,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功能明确、调节可控,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调整,这就与过去很多带有调音开关的耳塞有本质性区别。





咱们举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吧——齿音问题,很常见,但它的机理解释起来有点麻烦,总结一下大概有三种可能——1.录音品质问题,2.某些耳机耳塞存在高频失真较大的问题,3.歌手演唱风格就那样,比如日本那边“肾虚”风格的女歌手就挺多。

其中,渣录音不用多说,源头就没弄好,咋整?来个暖厚糊的设备把齿音糊上?那就别怪人家笑话我们玩的东西不够HIFI了,而且治标不治本,所谓的ACG神器大概率古典器乐表现拉胯。
高频失真的问题,体现的则是——电声技术和音乐重放主观听感之间的关联,俗称“看参数开脑放”,但那是因为某些玩家不懂,才觉得是脑放。事实上,近些年的耳机耳塞新品一直都很强调低失真的特性,而且得益于新材料、新工艺的普及应用,这个问题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采用DLC单元的羽/Hane,它的失真就小于0.05%。
说起来好像不错,能听出来吗?当然可以,最简单的判断方式——低频失真会导致声音浑浊含糊,高频失真会导致声音尖锐破碎。把这条判定标准套到主观听感上,才是参数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过这两条都不是作为听众的玩家能控制的,倒是最后一条还能想想办法。有不同的录音版本嘛(我不好那一口,所以云试听选了个“欧美大嗓门”风格的女歌手Gin Wigmore),但真要说有效解决,还得是硬件层面,其中耳塞的典型玩法是——换导管/硅胶套/线材和调音开关。前三点没什么好说的,“有手+有钱就行”的事,我的建议就一条——为了尽可能展现耳塞的本来面目,使用短管大口径硅胶套比较好,羽/Hane随机配送的清泉套就是此类型,但它的表面比较黏糊,容易漏气,所以我自己换了final短E套。(不差钱也可以选择JVC FX10,气密性更好一些)



调音开关是最不好调的,这纯粹是厂商的锅,大多数产品描述语焉不详,然后就得反复尝试,哪怕不同档位声音区别明显,也还存在一个听觉疲劳的问题。

羽/Hane的调音开关非常明确,而且是精准量化的。我特意问了一下厂商,因为这项技术并不新颖,都是用被动滤波器实现的,光起个新名不管用,对吧?PTC调音电路中的Precision指的是采用高精度阻容器件,通过多个小电容并联使用的方式平均误差、精确调谐。频段设置上也遵循电声技术指导,比如高频部分,其中提到“同时打开3号4号开关即可有效削弱6kHz附近的耳道耦合峰”。
这句话多少有点抽象,但看一眼频响曲线就知道了,使用人工耳测试入耳式耳塞,普遍在7-10kHz处存在一个峰(耳朵是肉的,所以峰值频率不一样),齿音、高频刺耳什么的也就来了。它是半波谐振的结果,也是不同硅胶套声音差异的根源之一,在没有调音开关的情况下,短管大口径硅胶套+深插佩戴可以减少它的负面影响。羽/Hane就比较简单了,直接调一下就行,而且因为有调音开关,所以搭配final E套之类的细导管硅胶套,也不容易出现高频偏亮的问题。
顺便说一句,有些朋友有“HIFI洁癖”,觉得不调开关或者没有开关才是原汁原味。这想法不对啊,刚才说了,调音功能=被动滤波器,像1号2号开关都是调节低频的,但被动滤波器只能衰减不能增益,所以默认状态的低频已经是被衰减过的,然后因为滤波器的存在,不同设置下,耳塞灵敏度会有一点变化。但羽/Hane本身灵敏度很高,标称值115dB/Vrms(即104dB/mW),又是中等阻抗(80欧),便携设备也可以良好驱动。


羽/Hane的声音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挺“监听”的,也就是很多人认知中专业器材应有的声音——全面、均衡、细腻,情感表达相对“克制”一些。倒不是冷声,也不是动态不好,而是声音整体风格干净快速、清晰凝聚,氛围感的营造不是羽/Hane的强项,或者说听起来不够“糊”,所以我用了一个乐感突出的便携播放器去搭配,做了一个云试听。

选的这两首歌很有特色,Gin Wigmore这位女歌手我谈过好几次了,她是典型的“大嗓门”,带一点沙哑(很有质感),爆发力和张力都很强,我选的Poison这首歌与代表作Black Sheep相比,情感更丰富,既慵懒娇媚又明快爽朗,一种矛盾的结合体(歌名本身就叫“毒药/烈酒”)。羽/Hane的演绎很“准确”,但没有达到有些玩家喜欢的那种“浓艳”的感觉,解决办法也简单——开启124开关+用标准E套+深插,再搭配一个乐感强烈的播放器就可以了(我也用飞傲M23搭配过羽/Hane,这俩就不是很搭,听起来比较素,没有那种“糙”劲,欧美流行嘛,有时候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第二首歌是电影原声带,一个小众的电影探戈,录音素质很高,但演绎比较夸张(探戈这种音乐本身就很张扬),此时开关全关的默认状态就很好,很全面。这也体现出一部分纯器乐和流行乐的区别,流行乐要想好听,人声和配乐既要协调(不能一个盖过另一个)又要各自突出,以前有个笑话嘛,说某件设备三频均衡的同时三频突出。其实不是笑话,它只是说每个频段都要有足够多的细节,低频动态和高频延伸都要好。纯器乐则要求音色纯正,连贯流畅,不能有太多音染,而且为了听的“清晰”,我们宁可低频稍微少一点,也不能接受低频浑浊拖沓。此时,羽/Hane这个耳机就很灵活,兼顾一下两种风格,开启1号和4号开关就可以了。(这个开关是真的有点难扣,拓品给了一个卡针,但我觉得小镊子更好用一些)


什么叫面向专业市场的产品?羽/Hane这款耳塞就打了一个很好的样板,体积小重量轻,功能精确可控,声音均衡细腻,而且它不需要用户“煲耳朵”去适应耳机,有需求,直接调整即可,既是一个普适型的产品,不同设置下又能满足个性化需求。这就和厂商没完没了打广告,拉几个专业用户站台的行为不一样,那些都是给人看的,而羽/Hane的诸多设计都是让你听的。当然了,这也不是说羽/Hane就不适合HIFI玩家,两回事,监听耳机这四个字中的“监听”是一种用途,没有一定之规说监听耳机声音只能是某某风格。羽/Hane最大的优点是——让你玩得明白,尤其是对于没有明确听音喜好的入门级玩家,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0 09: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