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xtb888 于 2021-7-20 18:34 编辑
![]()
Johan Christian Julius Sibelius (1865-1957)
The Sibelius Edition西贝柳斯音乐全集-13 卷69CDs
BIS,2007-2011年,Flac
让·西贝柳斯
(1865—1957),芬兰作曲家;1865年12月8日出生在芬兰海门林纳(Hämeenlinna),西贝柳斯9岁起学习钢琴,14岁学小提琴,并自学作曲,后参加业余室内乐团,他曾希望成为一位小提琴演奏家,而非作曲家。1885年进入赫尔辛基大学法律系,不久转入音乐学院,随韦格利乌斯(Martin Wegelius)学习,1889年毕业;这年他的弦乐四重奏公演,得到好评;1889年赴柏林,随贝克尔(Albert Becker)继续学习作曲,次年至维也纳,师从戈德马克(Carl Goldmark)深造。1891年回到赫尔辛基,写下了和声交响曲《库勒沃》,1892年首演,受到热烈欢迎;此后他致力于创作。1893年执教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1897年,芬兰政府肯定了他的成就,开始为他提供津贴,使他能够专心作曲;1900年,他的《芬兰颂》首演,大大激起了芬兰人的爱国思想;1904年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受到来自国外的许多邀请,到各地巡回演出;同年定居赫尔辛基近郊耶尔文佩的艾诺拉别墅(Villa Ainola, Järvenpää);1914年访问美国,接受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回国后过着隐居生活,但仍从事创作;1929年起停止创作。
1957年9月20日逝世于耶尔文佩,享年92岁;西贝柳斯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的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芬兰和世界的公认,被认为是19世纪民族派浪漫主义音乐最后的代表人物,为芬兰音乐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
西贝柳斯的音乐对英国和美国作曲家影响尤大,在英美两国他曾被视为最重要的当代作曲家。许多英国作曲家,如巴克斯,班托克,艾尔兰等都曾模仿西贝柳斯的创作风格。另外,勋伯格也认为他是当代最重要的交响曲作者。
西贝柳斯创作的交响诗芬兰颂不但成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而且也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西贝柳斯的创作涉及了多种体裁,其中以交响乐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七部交响曲,若干首交响诗,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等都鲜明地体现出他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这些作品内涵丰富,形象多样,有的富于英雄的史诗性,有的着意内心情感的刻画,而这一切都散发着北国大自然的气息,渗透出芬兰雄浑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西贝柳斯去世后,芬兰人在赫尔辛基市为他树立了一座由600多根不锈钢管组成的纪念碑,类似管钢琴,芬兰的女雕塑家艾拉·希拉图南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纪念碑的建造,每个钢管的处理都表现了芬兰金属处理的不同特殊工艺。
第 1 卷 - 声调诗 (5CD) (6:28:56)
第 2 卷 - 室内乐 I (6CD) (7:17:47)
第 3 卷 - 声乐与管弦乐队 (6CD) (7:27:36)
第 4 卷 - 钢琴音乐 I (5CD) (6:32:45)
第 5 卷 - 戏剧音乐 (6CD) (7:45:27)
第 6 卷 - 小提琴与钢琴 (5CD) (6:03:22)
第 7 卷 - 歌曲 (5CD) [5:56:11]
第 8 卷 - 管弦乐作品 (6CD) [7:00:29]
第 9 卷 - 室内乐 II (5CD) [4:51:08]
第 10 卷 - 钢琴音乐 II (5CD) [5:46:17]
第 11 卷 - 合唱音乐 (6CD) [7:17:34]
第 12 卷 - 交响曲 (5CD) [5:19:24]
第 13 卷 - 杂项 (4CD)
自从 BIS 公司成立开始,就一直灌录了很多西贝柳斯的录音,更推出了十五片装的精选集“The Essential Sibelius”。那么我们这个全集的卖点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全集”了!公司总监 Robert von Bahr 称自己从开公司是就有一个宏愿,就是希望有一天把西贝柳斯的“每一个音符”都灌录下来,包括同一部作品的不同版本、学生作品甚至草稿。
BIS自1986年开始计划灌录这个全集,总共十三卷,六十九张CD,毫无疑问是世上最完整的西贝柳斯录音了,虽然不知道是否后无来者,但肯定是前无古人的。
说“每一个音符”确实是名不虚传,无论是已经出版的乐谱,以致任何可以得到的手稿,BIS都绝不放过。例如钢琴作品第一张唱片收录的,就是西贝柳斯灵感到来时写下的许多主题的草稿,最短的只是五秒!同样很多学生时代的作品也被收录进来,虽然不知道西贝柳斯在天之灵是否喜欢把这些为成熟的作品公诸于世,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个作曲家从模仿前人到发展出自己的声音的成长过程。
西贝柳斯偶然会为了实际需要,改变给不同演出团体,但很多时候该董事为了更完美。不同的版本中,最终版本往往结构更严密。较早的版本则相对松散,但也因此更多新奇的意念。就像交响诗“Lemminkäinen’s Return”,初稿比最终版本长了整整一倍!对于很多学习作曲或者乐理分析的学生,有心比较不同的版本,相信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西贝柳斯的风格总体来讲属于后浪漫派的,即使同时代的作曲家已经走向表现主义、序列主义等等更现代的手法,但西贝柳斯以简洁精炼的管弦乐法、独特的和声和严密的结构塑造出非常个人的风格,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落伍。正因为西贝柳斯的独特处在于和声和配器,在他的交响曲、交响诗以及合唱作品最能够发挥出来,而且是越到晚期越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