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81|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困惑困惑z1r到底是个什么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4 22: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哎,前一阵子彻底从audiophile变成petro-head,有几年没玩耳机了,不知道以前一起玩的这些小伙伴还在不,大家还好不?
最近入了几个器材,不知道是自己太久没碰耳机听感跟不上时代了还是怎么的,就俩字,困惑。
先说说sony的新旗舰z1r吧。
首先,无论是包装皮箱还是耳罩的质感,都是一等一的好,一看就是万元旗舰。但这声音就... 不管它既是多好,指标多卓越,听感就是一加强版beats...
作为封闭耳机,我承认不管是自然度、声场表现、解析力都不错,但这种下盘肥厚的调音真的是对r10致敬吗?还是对现代人听音观的妥协?总之大多数歌听着觉得不但音染重,而且低频严重影响整体宽松度。
或许换线有提升,或许需要合适的二房(我就谷津qm听听而已),但如果想要得到hifi口味的,至少是neutral的声音,肯定不容易。所以奉劝有这方面追求的同学还是别买了,basshead可以考虑买来当高级beats装个13。不过我估计不会出,就这做工外形,可以留着看看电影,日后说不定有啥解决方案。
然后是谷津qm,首先要说这货也是外貌协会的,真心漂亮,而且很好用,作为一体机也省去一堆器材,目前推我的he560感觉还蛮不错的,各方面表现可圈可点,而且乐感很好。据说推平衡t1二代不错。
话说我的t1二代还在路上,到了后再看看,检验一下。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好好烧,满满玩,享受现阶段丰富物质生活的多姿多彩。

2
发表于 2017-2-4 23: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哈哈,原来有人和我一样的感受,Z1R的低频一耳朵又肥又厚,简单来说就是轰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2-4 23: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确实是比较让人困惑的产品。我知道的烧友开始把它否了,回过头来又说它的声音有独特的美。让我想起六十年代的老索尼功放,厚声但又不缺乏动态和细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2-4 23: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低频只要控制好了就只多不肥, 非常有力而且完整. 至少是顶级beats, 达到了杂食的境界的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0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请问楼上有什么高招?真心求教。主要这耳机的工业设计实在大爱,恨铁不成钢啊去。我现在甚至觉得mbp直推比较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2-5 0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外观我倒没什么偏好, 主要觉得性价比可以. 看各种反应好像确实是个很挑耳放的东西. 基本必须平衡推. 我知道的大法自己的zh1es可以推 (不过这机器我听的觉得不怎么好听, 而且好像版本很混乱, 同一个人听了两台机子说一台还可以, 另一台推起不能听), 力士耳放可以, masskobo也可以. 如果觉得有搞定的希望的话可以尝试换线, 变化会比较大, 因为原线很蒙和糊, 高低频质量都挺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0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是的,原线下就是mid-bass太多影响整体通透感。高频我仔细听了,延展性其实非常不错就是被整体调音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2-5 0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cadenza42 于 2017-2-5 00:48 编辑

我个人的感觉是平衡推大于换线, 原线改成平衡头的感想是声音一耳朵终于有hifi耳机的样子了, 换线的话还是要和原线对比才会有比较明显的伤害
总的来讲控制到还可以的情况下和外网的主流观点差不多, 属于sub bass比较多, 但mid bass不会很过分, 到中频的衔接是比较平滑的. 我实际听下来mid bass比有些胆机或者类似的高输出阻抗的耳放推的800或者t1的那种膨起的形态要干净, 又比一般性驱动下800和t1的mid bass要饱满, 加上更深的下潜, 形态上明显更加完整. 就是低频整体还是多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2-5 02: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
低频我觉得比起Z7是收了一些了 不过还是略轰脑
高频也不像Z7那样直接砍掉一截去 有空气感了
但是有点糟糕的地方是 他中高频有个peak
导致我觉得有点吵跟躁 不太顺耳耐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2-5 08: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本帖最后由 amazinglv 于 2017-2-5 10:05 编辑

这耳机搭配我的做法是:
1、换线,我换的saa endorphin线。很好的改善了原线下的问题,比如楼主关心的低频过量。
2、耳放尽量选用透明度好一些机器,最好中性风格,低端的如iha6,好点的如zotl,spl phonitor 等都可以。但不必要大推力或平衡。楼上说搞平衡我认为是在原本的条件下,提升一些分离度和声场,就不会显得声音“拥挤”和“浓郁” ,其实透明度好的耳放单端就可以做的很好了。而且依我的经验,这耳机不适合搭配声音浓郁的胆放…特别是某些hufi放。
3、音源、解码要信息量充分(耳机有潜力)。

以上,能从beats秒变一线水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2-5 0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chtomea 发表于 2017-2-5 02:56
低频我觉得比起Z7是收了一些了 不过还是略轰脑
高频也不像Z7那样直接砍掉一截去 有空气感了
但是有点糟糕 ...

以实测数据来讲, 中高频没有比中低频高出的地方, 虽然3~4k有个尖但并没有高过2k以下的所有频响, 所以你这个应该是耳放匹配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2-5 0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本帖最后由 atpeter 于 2017-3-14 20:08 编辑

删除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2-5 09: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换线。。。

另外 你肯定前端不行

Z1r这货就算原线 只要前端好 也和肥厚不沾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2-5 0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atpeter 发表于 2017-2-5 09:26
我在追求低音下段很好的HIFI机,其实不排斥beats,如果它能保持低频质感的同时均衡中高频。Z1R换平衡线有没 ...

T1和800的低频下段不行的, 你看innerfidelity上面的阻抗曲线就知道了, 低频共振峰在100hz, 最多潜到30hz左右, 再往下虽然频响看着还有但实际听感上是残缺的, z1r的下潜要深很多.
我是有z1r, t1 和 880 600欧同场比较, T1的下潜最差, 这一点阻抗曲线可以完全反映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2-5 1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本帖最后由 atpeter 于 2017-3-14 20:08 编辑
2realms 发表于 2017-2-5 09:43
T1和800的低频下段不行的, 你看innerfidelity上面的阻抗曲线就知道了, 低频共振峰在100hz, 最多潜到30hz ...

删除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2-5 1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atpeter 发表于 2017-2-5 10:11
晕……T1实际听感下潜也不怎么吗?二代会不会好些?要不我先买600欧的880试试……
Z1R这造型有点接受不 ...

二代我也有过, 低频更蓬松了... 下潜应该没什么变化, 因为低频共振是由单元和腔体共同形成的一个模式, 不容易改变.
880 600欧只能说比T1好一点有低频往下打的感受, 但也不是很明显的, 而且总体低频量明显比T1少, 所以也不建议吧. 其实下潜这个问题在常见的经典动圈上都差不多, 没有很好的, 还是平板做下潜比较轻松; 我觉得也就z1r比较好, 要么th900或许也可以, 但900比z1r还难控制得多了, 低频经常性轰翻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2-5 11: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2realms 发表于 2017-2-5 10:26
二代我也有过, 低频更蓬松了... 下潜应该没什么变化, 因为低频共振是由单元和腔体共同形成的一个模式, 不 ...

900低频觉得特别多的话,可以试试调整系统音源线材和电源线,我刚买那会也是低频受不了,后来换了天仙配的电源线,和单晶银的XLR线,加上007的耳罩,现在低频真的不多了,我觉得挺好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2-5 11: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qianxiaobai 发表于 2017-2-5 11:10
900低频觉得特别多的话,可以试试调整系统音源线材和电源线,我刚买那会也是低频受不了,后来换了天仙配 ...

是啊日系基本都是吃搭配, 而且玩欧美耳机的还是多, 一般买个日系尝鲜往欧美系统上一插就出灾难般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2-5 12: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本帖最后由 atpeter 于 2017-3-14 20:08 编辑
2realms 发表于 2017-2-5 10:26
二代我也有过, 低频更蓬松了... 下潜应该没什么变化, 因为低频共振是由单元和腔体共同形成的一个模式, 不 ...
删除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7-2-5 12: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atpeter 发表于 2017-2-5 12:25
平面印刷振膜容易做下潜?下潜不是需要较大能量吗?我一直以为那种扁平磁场容易做中高音动态……
能推荐 ...

下潜是这样一个概念, 和低频量没有必然联系, 而是关注振膜能正确地响应频率多低的信号, 借用inner的tyll的说法振膜就好像一个钟摆, 如果这个钟摆本身在自振, 每秒钟摆一个来回(1hz), 那么如果每0.8秒钟试图推一下这个钟摆(0.8hz), 这时就会明显混入钟摆自身的运动, 频率越低, 钟摆的干扰就越大.
动圈单元由于线圈会有反馈电流有自振, 外部结构复杂, 因此几乎都有低频段自振, 低于这个频段的频率回放就会受到影响, 音箱基本过了峰就不行了, 耳机实际听下来可以跨过去一段, 取决于峰的高度宽度.
而静电和平板振膜非常大, 受力均匀, 没有线圈, 外部结构少而简单, 自身的共振就很容易压制住, 这种情况下只要振膜在够低的频率输入下还能动, 下潜就能达到哪里. 由于现代静电平板的振膜都还比较轻薄而且直径大, 所以下潜一般都不错. 但是直径小了就不行了.

回到实际, 我不玩平板所以给不了推荐, 但是不比600难推的耳机可真不太多, 耳塞倒是有, exk的下潜非常标准... 音茶乐flat4旗舰系列推好了比exk还更深... 跑题了, 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15 15: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